辽墓壁画艺术展陈及相关问题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2949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艺术论文,通过本文的研究,在辽墓壁画的展陈设计中不仅要遵循以往成功的展陈设计原则,还要应对新时期的社会发展需求及参观者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在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积极利用新技术,丰富展陈内容、提升展陈质量、提高展陈环境中的文物保护水平。同时,通过对辽墓壁画的展陈研究,能够以小见大,启发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对壁画类文物专题展陈设计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进而深化对各种不同类型文物的展陈研究,为各具特色的文物专题展览工作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可供借鉴的思路方法。此外,希望通过本文引起人们关注展陈中的文物安全和展陈环境对文物寿命的影响,以期让宝贵的历史文物能够为古人所制造、为今人所保护、为后代所利用。

一、辽墓壁画展陈概况调查研究

(一)辽墓壁画专题展的展陈情况调查
受到考古发掘成果及已揭取辽墓壁画数量与质量的限制,当前我国仅有两座博物馆设有辽墓壁画的专题展厅,均是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境内的县级博物馆,分别是敖汉旗博物馆和巴林左旗博物馆。
1.敖汉旗博物馆辽墓壁画专题展调查记录与分析
敖汉旗博物馆于 2003 年搬迁至位于敖汉旗新惠镇惠文广场北侧的博物馆大楼内,展厅面积 1500 平米,共计三个基本陈列展厅,其中二楼北侧为辽墓壁画的专题展厅“画笔下的大辽风情”。

敖汉旗博物馆的辽墓壁画展厅,展陈面积约 200 平米,展厅呈正方形,展出辽墓壁画共计 29 幅,文字展板 7 个,题字 1 幅,墓室模型 1 个,墓志 4 盒(见图 1、图 2)。入口正对有一小型辽代墓葬的模型,外层为模拟的砖砌墓室,内壁涂白,据模型上的文字介绍,该模型为模拟羊山 1 号辽墓[1]的墓葬形制制作。模型由一圆形穹窿顶的墓室与甬道和天井三部分组成,模型一侧呈剖面状,能看见墓葬内壁临摹的羊山 1 号辽墓内的“牡丹图”、“契丹人鼓乐图”、“门吏图”、“烹饪宴饮图”的壁画白描摹本(见图 3、图 4)


...........................

(二)辽代综合展厅的辽墓壁画展陈情况调查
1.内蒙古博物院大辽契丹展厅
内蒙古博物院展出揭取的辽墓壁画共计两幅,位于博物院四楼的大辽契丹——辽代历史文化陈列展厅,均为散乐图的局部画面。进入展厅后,厅门右侧为红色背景的大辽契丹展厅主题介绍,左侧为整面墙壁绘制一幅规模宏大的出行归来图。主题背景墙、壁画背景墙与入口厅门呈 T 形排列,形成一个通道进入展厅内部(见图11)。两幅散乐图就位与展厅内的辽代艺术这一部分的展区内,因画幅尺寸相对较小,两幅壁画均镶于木框之中,倾斜摆放展出柜中的展台上。位于壁画展柜的左上角,有一 LED 屏幕,屏幕上循环播放着还原宣化辽墓内散乐图内的演奏动画(见图12、13)。

........................

二、辽墓壁画展陈提升探究

(一)发挥藏品优势,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品牌
1.发挥藏品优势,突出自身特色
馆藏文物的数量和质量是支撑一个博物馆展览的最根本保证。没有高品质的文物就不能给参观者带来充实的观展体验和系统的历史文化教育,没有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的文物就会出现展陈效果单薄甚至无法支撑一项展览。基于文物藏品情况的考虑,就要求博物馆的布展必须建立在对自有馆藏文物的全面掌握和合理运用上。
生活在广阔疆域上的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的活动地点比较分散,致使今天辽墓壁画的发掘成果也随之呈现出发掘地点相对分散,但每个地点的壁画墓葬又相对集中的特点。也就是说,辽墓壁画主要的分布区域在内蒙古中东部地区、辽宁省、北京市郊区、河北省北部、山西省部分地区。在以上几个地区又相对集中的出现了辽代墓葬群。所以,这几个地区的博物馆均藏有揭取的辽墓壁画文物。只不过各地根据墓葬的发掘年代早晚、壁画保存环境及保存状态,揭取的壁画数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内蒙古赤峰市的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敖汉旗两地是辽代契丹族活动较为集中的地区。这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降雨量较少且每年地下土壤冰冻期可长达半年左右,这样的环境对辽墓壁画的保存较为有利。辽墓壁画的发掘年代较为集中在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期,因此,墓葬壁画揭取保护的方式受到考古学界的认可并得到实地运用,所以辽上京博物馆及敖汉博物馆的馆藏辽墓壁画无论在数量还是题材内容方面都较为丰富,这无疑为辽墓壁画专题展厅的布展奠定了藏品基础。此外,辽上京博物馆本身依托辽代皇城遗址所在地这样的一个文化旅游资源,可以结合辽代皇都的特色,在辽墓壁画的展陈设计中突出辽代贵族生活的历史特色,以还原辽代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生活场景,所以更容易突出自身特点,彰显地域历史文化优势。
...........................

(二)优化展陈设计,展陈方式多元化
1.展陈空间设计
展陈空间是展品与参观者沟通的媒介,是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载体,展陈空间中的空间形式、灯光、展具、展示方式都是决定展陈设计是否合理可行的重要因素。要想对展陈进行升级必定要展出陈空间设计上下功夫。
1.1 迎合大众心理需求,打造相对轻松的展陈氛围。
辽墓壁画在揭取后作为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在博物馆的展陈环境下进行展示并通过壁画描绘的内容,向参观者展示距今一千余年前辽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等历史内容。

辽墓壁画之所以能够包含这么多的历史文化内容,源于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古人们相信死后灵魂能够永生,所以无论是官宦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希望将生前美好的事物或重要事迹通过壁画这种形式记录下来,带入死后的安寝之所,期望仍能像生前一样生活。而博物馆展览则是想通过辽墓壁画这个独特的“记录载体”,向参观者传达壁画内所记录的内容和壁画本身的艺术成就。那么结合壁画内容,我们应该考虑将辽墓壁画专题展厅的展陈的氛围营造与壁画内容相结合,摆脱压抑凝重的单调展陈氛围,让展陈文物活起来,让它们通过展览述说各自的历史内涵。这就需要对辽墓壁画展厅或者辽墓壁画的展示区域用色彩、灯光营造氛围、用辅助展品准确还原历史信息。同时需要考虑参观者的心理感受及乐于接受水平,用普通大众更能够接受的展陈形式,让参观者读取更多的辽墓壁画内容和艺术手法,进而了解辽代历史。

以往的展陈无疑是严肃的壁画展品陈设、昏黑的展陈氛围烘托,着实难以在普通参观者心中达到博物馆的宣教目的。例如辽上京博物馆契丹壁画展厅,主题颜色为黑、灰色,展厅顶部灯光较为昏暗,基本采光全部依靠展柜内投射于壁画的光源,虽然起到了突出展品的作用,却营造了一种较为严肃、凝重的氛围,让人走入展厅后不自觉的屏气凝神不敢轻语。可对于大多数普通参观者来说,他们不可能去认真观察每一幅壁画,他们对历史信息的接收几乎都是通过文字展板获取的。如果让展厅氛围更加轻快活泼,让壁画内的人物“走出来”,器物“活起来”、风景“亮起来”,那么总有一个展陈的闪光点留在参观者心中,让这次参观更有意义。
..............................

三、辽墓壁画展陈与文物保护 ........................................... 54
(一)辽墓壁画的发掘与保护手段等问题探讨 ........................... 54
(二)辽墓壁画的揭取保护技术思考 ................................... 55
(三)展陈中的壁画病害保护与修复 ................................... 56

三、辽墓壁画展陈与文物保护

(一)辽墓壁画的发掘与保护手段等问题探讨
自上世纪中期,部分外国考古工作者对辽墓进行考察研究以来,辽墓壁画受到中外学者的广泛重视。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支持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辽墓壁画的考古工作也陆续展开。碍于各个年代文物保护理念及文物保护技术手段有限的现实情况,许多珍贵的辽墓壁画并没有能够以其最为原始的方式展现在众人眼前,而是通过图片、视频、摹本的方式保留了图像内容,壁画墓在考古发掘后进行了回填处理。
经研究整理我国辽墓壁画的发掘与保护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1、原址保护。原址保护主要采取回填、封护及原址建设保护设施后开放展示等手段。回填和封护就是将壁画墓清理发掘后,对墓室内的壁画采取照相、临摹等手段留取壁画信息,再对墓葬进行原土回填或者对墓葬进行封护处理。将壁画长期或者永久封存在墓葬内,如赤峰地区的宝山 1、2 号墓;另一种就是在墓葬清理后根据墓葬的保存状态,在墓葬原址上建立展览设施,开放原址对外展示,如河北省宣化的张世卿家族墓(现临时关闭,进行修整保护)。
2、壁画揭取保护。壁画揭取保护是当前我国辽墓壁画保护的又一常见手段。在对壁画的原始保存状态进行严谨的考察论证,确定原址保护难度极大的情况下,对壁画进行局部揭取并迁移的一种保护手段。例如,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博物馆揭取并转移保护的 80 余幅辽墓壁画。

.............................


结语
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辽墓壁画的展陈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探析,总结了当前辽墓壁画展陈的成功经验及不足之处,并结合当前博物馆展陈的先进理念和科技手段,为辽墓壁画的展陈提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希望能够为辽墓壁画的展陈提升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通过本文的研究,在辽墓壁画的展陈设计中不仅要遵循以往成功的展陈设计原则,还要应对新时期的社会发展需求及参观者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在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积极利用新技术,丰富展陈内容、提升展陈质量、提高展陈环境中的文物保护水平。同时,通过对辽墓壁画的展陈研究,能够以小见大,启发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对壁画类文物专题展陈设计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进而深化对各种不同类型文物的展陈研究,为各具特色的文物专题展览工作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可供借鉴的思路方法。此外,希望通过本文引起人们关注展陈中的文物安全和展陈环境对文物寿命的影响,以期让宝贵的历史文物能够为古人所制造、为今人所保护、为后代所利用。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