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国家政策
近年来,我国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带动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始终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出发,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
在 2016 年 11 月 28 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 11 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
二、节气文化的繁荣
《尚书》中写到:“尧分任命羲氏、和氏按照日月星辰的运转来认识天象,把观测、总结出的节令告诉人民,以安排农时,方便耕作。”②经过观测后,得知一年有三百六十六日,将此用设置闰月的方法调整好四季以制定每个年岁,由此划分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我们的先人把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气,称节气,整年分为七十二候二十四节气。随着不断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在不断完善同时也具有科学依据,秦汉朝代,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系统。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对一整年的天象、气候、物候、农事、季候等多方面变化规律的智慧总结,,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明的典型代表,二十四节气于2016 年成功申报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敬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前人智慧的财富,也与我们现今所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具有极强的文化价值和传播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国家,拥有非常多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俗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域的迁移,外来文化与中华文化的碰撞融合,许多优秀传统的民俗文化从人们生活中消失。笔者认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有利于现今人们全面、立体的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感受其魅力所在。
人们重新开始了解节气文化,注重保护和传承这样重要文化遗产的契机是“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本课题基于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二十四节气”的源起和文化内涵、对室内陈设造物的影响及主题性展厅规律后,梳理了“二十四节气”包含的民俗文化和活动,从而提出并论述了多种“二十四节气”的展示设计的展示方式,期望能为“二十四节气”的活态传承提供一些启示。
二、研究的意义
二十四节气除了反映气候、指导农事之外,还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节气文化中包含谚语、歌谣、传说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耕种的传统生产工具、日常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以及与节气紧密相关的节日文化、民俗活动等①。
二十四节气文化作为民俗系统中的一部分,也体现着中国人的天人关系、伦理孝道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重要载体。②,因此,值得我们花精力来对此进行探究。
.......................
第二章 室内主题展厅规律性分析
第一节 展厅的类型
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伴随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展厅的类型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从之前的功能单一到多功能化的展厅,陈列方式单一到多媒体技术的丰富,单方面输入知识到参与互动中,这些都体现了现今展厅悄无声息的改变。
展示空间的类别和范围比较丰富和广泛,笔者以展示空间的展出性质、展出场所、展出时间以及实体空间强度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类型的展厅,如表所示(表 2-1)。
..........................
第二节 主题展厅规律性分析
现代人对展示空间的各方面要求逐渐提高,期待展示空间、展品、人三者间的关系不同以往的互动关系,促使展示空间设计迈向更广和更深入的发展领域,从而使得主题性展示空间日益普及和流行。正是由于以上需求导致了参观者在展示空间的观念上发生了改变,从而引发了笔者对现今展示空间设计创新的一些思考和总结。
一、主题展厅空间的情景性
在专业书籍中对情景的解说,倾向于人们的精神方面或情绪感受,通过对某种情感信息的传达,促使接受信息者从心理上产生对此的认同感,由此实现了情景的内涵表达。在主题展厅设计过程中,引入情景化设计的概念,其具体表现方式为:以展厅空间内的展品和室内陈设等为物质基础工具,将参观者带入到核心故事情景,以实现空间的情景化。
德国著名学者 Hans-Georg Gadamer 曾在《真理与方法》中指出,“如果某事不仅被经历过,而且它的经历还获取到某种使自己具有持续存在价值的特征,则此物归属于体验。以该形式成为体验的东西,其将收获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力状态。”②将情景化设计加入展厅布置中,能呈现出更好地展示效果,参观者能快速融入展览主题氛围。2018 年在上海举行的锦鳞·溢彩——凌空金鱼艺术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完美的结合。展览位于 423 米的高层建筑,展厅内布满了近 100 个形状各异的鱼缸,照明主要依靠鱼缸内的灯以及周围装饰的多媒体灯光来满足需求,展览集灯光、音乐、影像、气味于一体,让观者进入展厅就仿佛置身于色彩斑斓的鱼缸之中。
........................
第一节 节气文化中各要素分析..................................26
一、二十四节气民俗活动概述.................................26
二、春季节气设计元素分析..........................29
第四章 形意场视角下节气文化主题展厅设计应用.............................38
第一节 节气文化主题展厅问卷调查分析...............................38
一、问卷调查................................. 38
二、调查分析.............................................. 38
第四章 形意场视角下节气文化主题展厅设计应用
第一节 节气文化主题展厅问卷调查分析
本节调查研究旨在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寻节气文化主题展厅的设计道路,
了解大众对主题展厅的需求与看法,探究当下主题展厅在面对节气文化时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为湖南美术馆内节气文化主题展厅的设计提供依据。
一、问卷调查
1. 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的对象是节气文化主题展厅的设计,展厅选址于湖南省美术馆内,湖南省美术馆位于河西后湖景区内,地理环境优美,与岳麓山、橘子洲等景区相隔不远,又处于大学城周边。因此笔者将问卷分发给了周边的学生以及教师群众等 100 余人进行调研。
2. 调研方法
调研的内容主要与湖南省美术馆内节气文化主题展厅的设计应用有关,针对本调研主要采用文献搜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等多样性的方式来进行调研,重视现有主题展厅中所存在的不足,了解大众对于主题展厅的实际需求。
问卷调查:以节气文化主题展厅为研究对象,针对展厅内部的主题规划、功能分区、灯光配置、人流动线、互动体验等事项进行调研,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得出一定结论,并在设计应用中加以运用。
实地考察:笔者在完成论文的前期参观了湖南省内较著名的主题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研究主题展厅设计方式的特点以及其存在的不足。
.........................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融合,许多古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淡出人们的视野,不被人们所关注,而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让人们发现这块文化宝藏,重新开始了解研究。身为室内设计师的我们,更是肩负着传承文化的使命,合理的将现代文明和高科技技术结合,运用传统文化元素,从中寻找创新点,阔宽思路,将传统文化呈现在大众眼前。
笔者以节气文化为主线索设计主题展厅空间,在设计策划中,遵循分析得出的规律运用,力图摆脱过去以展品为主的展示设计。通过对展示场所的空间划分,人流动向、功能区域的良好规划,帮助更好的呈现空间的展示区域。在展厅的策划上,空间——观者——展品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尤为重要,节气文化主题展厅运用多种传播媒介,引起观者的参与互动感,从而达到文化传播的效果。
本文的创新点有以下几个:首先从众多主题展厅中分析归纳得出在设计和策划主题展厅的规律性,其内容分别是主题展厅空间的情境性、主题展厅体验的多元性、主题展厅内容的叙事性、主题展厅展陈的科技型。其次以形意场理论为指导进行创新设计,为形意场理论具体设计创新提供思路;再次,传统文化与主题展厅的碰撞融合,为之后的主题展厅设计创新提供参。但是由于本身学习能力的限制,在设计方案的具体细节上,创新能力上任存在不足,也是之后要多学习进步的地方。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