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剧,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重视逐渐从室内扩展到室外,从注重功能到功能形式美兼备,注重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越注重精神生活;同时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和对健康的关注也迫使人需要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来缓解压力。作为可改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园林景观,越来越受到重视。人都具亲水性,以水为媒介的滨水景观更受大众的青睐。国内对滨水景观研究从 20 世纪 90 年代后开始活跃,也出现了如上海外滩规划、南京夫子庙、成都府南河等案例,滨水景观建设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生态理念重视不足、城市景观大同小异、丧失地域特色、缺少场所精神等。乡土景观是本土、地域性的景观,是基于当地的自然风貌,集生产、生活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景观”和“农民生活景观”。乡土景观既包括区域内的自然风光,也蕴含立足于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乡土景观概念的引入对弥补滨水景观建设中缺乏地域特色、提高生态效益、增强场所精神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现代滨水景观设计中乡土景观元素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但在理论和相关实践方面发展还相对缓慢,在具体的设计应用上仍需进一步探索。怎样对乡土景观的类型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类,怎样将不同类型的乡土景观元素用对应的表达方式表现出来,怎样把乡土景观元素更好的应用到滨水景观环境,怎样体现“源于乡土,高于乡土”的原则?是城市滨水景观乡土化设计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课题调研,整理、分析出乡土景观元素的类型,将不同类型的乡土元素纳入到系统分类中,对乡土景观设计理论进行补充;总结不同类型的乡土景观元素在滨水景观营造中的不同表达方法,对滨水景观乡土化设计方法进行完善;强调乡土元素在滨水景观中的经济、生态效益,避免景观同质化、增价值,对以后滨水景观乡土化设计手法的运用起到推动作用。西方国家对乡土元素的应用研究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主要依托与建筑学、考古学两个学科。其中美国对乡土景观领域的探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美国对乡土景观设计的研究分为四个历程,自然乡土设计思想起源阶段(从 19 世纪中叶~1915 年)、乡土风格的初步实践阶段(1916 年~1927 年)、乡土景观设计的活跃和繁荣时期(1927 年~1932 年)、乡土景观设计的兴盛期(1933 年~1942 年),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之后,美国在乡土景观领域的研究达到一个新高度。英国是最早认识乡土景观的国家,其乡土景观设计思想体现在引用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对自然土地资源的利用、对动物栖息地的保护、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这种设计理念曾最受当时景观设计界的认可,形成田园式景观。肯特和雷普顿是英国田园式景观实践的先驱,其设计都追求保持自然景观的原貌,摒弃人为的干扰,如融入动物、乡土植物、原始地貌特征等,从景观细节营造中体现对田园景观的追求。
..........
第 2 章 乡土景观元素应用研究的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乡土
乡土通常指家乡、故乡,本乡本土,亦泛指地方,是一个边界模糊的地域概念。随着多学科的交叉,乡土的内涵得到延伸,逐渐衍生出乡土建筑、乡土景观、乡土文化、乡土文学、乡土音乐等,但都强调了本土、地域、家乡的概念。
2.1.2 乡土景观
乡土景观既本土、地域性的景观,不仅指地域中所处的自然风貌如地形、土壤、水文等,还包括当地的人及其生产生活方式,长期以来当地人为适应及改造自然环境创造出的人工景观,如乡土建筑、民间村落、民族服饰等。乡土景观源于乡村本土,和当地民俗习惯、地域特色息息相关,蕴含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精神,涵盖自然、社会、文化三个层面。
2.1.3 乡土景观
元素乡土景观元素取自于特定地域生产、生活过程中用于景观表现的素材。相对于乡土景观,乡土景观元素内容更加具体和丰富,最能体现地域特色和地方精神,既包括物质形态又包括非物质形态的内容,常以实物或者抽象符号的形式来体现。
.......
2.2 乡土景观元素的类型和特性
将乡土景观元素进行归纳整理,便于乡土景观元素的提取与应用。乡土景观元素的类型总体分为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大类。物质形态又可分为天然的乡土景观元素和人工的乡土景观元素。天然的乡土景观元素一般指未受人影响的景观,严格意义上的“天然景观”很难获取,更不易判定,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实体元素。天然的景观元素通常是地域性景观形成的基础,不同的天然景观间接的影响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活动和思想意识,孕育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地域性景观(如图 1.1)。人工景观是由人类活动直接建造的、完全不同于自然基质的景观类型。人工的乡土景观元素是当地人从事生产生活活动的产物,如乡土建筑、民间村落、乡村田野、生产工具、生活器皿、手工艺品、民族服饰等,在地域性景观设计范畴中也比较容易利用(如图 1.2)。非物质形态的乡土景观元素也可以视为文化、精神层面的景观元素。可分为传统文化、历史典故、纪念性事件等在当地已经发生却仍对现代人们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性元素;地方习俗、民族风俗、生产方式、生活活动等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事件性元素(如图 1.3)。
.........
第 3 章 乡土景观元素的提取与应用意义
3.1 乡土景观元素的提取........ 15
3.2 滨水区运用乡土景观元素的意义...... 17
3.2.1 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7
3.2.2 避免景观同质化,增强地域特色..... 17
3.2.3 传承地域文脉,保护乡土景观......... 18
3.2.4 塑造具有心灵归属感、亲和感的景观........ 18
本章小结.... 18
第 4 章 滨水景观乡土化设计
4.1 城市滨水景观物质载体要素分析...... 19
4.2 滨水景观环境乡土化设计的原则...... 20
4.3 滨水景观环境乡土化设计的方法...... 21
本章小结.... 27
第 5 章 聊城市人民公园概念设计
5.1 东昌公园所属基地概况......... 28
5.2 当地地域文化认知...... 28
5.3 聊城地区乡土景观元素的梳理......... 32
5.4 设计构思......... 32
5.5 方案设计.... 34
5.6 乡土景观元素的体现....... 40
第 5 章 聊城市人民公园概念设计
5.1 东昌公园所属基地概况
地理区位分析:聊城是山东的西北门户,与河南、河北接壤,地处鲁西平原,地势平坦、高差小,整体西南高,东北低。气候分析:聊城春季温和干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清,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分析:总体来讲东南部降雨量多于西北部。夏季雨热同期,降水最多,易产生内涝;春、秋季节雨量较少,春季易产生干旱;冬季最少。光照分析:聊城市光资源比较充沛,夏季辐射最强、春、秋季辐射削弱。聊城气候适宜,适合蔬菜、瓜果、农作物的生长,被誉为中国蔬菜第一市。聊城因古有聊河而得名。春秋战国时,属齐国境地。秦朝,废旧制,设郡县,设聊城县为东郡地。元朝,为山东宣慰司东昌路总管府治所,县为府领。清朝,仍为东昌府治,乾隆年代京杭运河航运到达鼎盛,聊城被称为“挽潜之襟喉,天府之肘腋,江北一都会”。一九四九年后,恢复聊城县,隶属平原省,聊城专区,八三年撤县立市,延续至今。
.......
结语
本文在前人对乡土景观领域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一方面丰富乡土景观领域基础理论,另一方面提出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拓展研究深度。回顾上文,论文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1.什么是乡土景观,乡土景观元素的类型有哪些,乡土景观元素又有何特征?2.不同类型的乡土景观元素的提取方法,乡土景观元素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意义。3.将乡土景观元素应用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应遵循整体性、公众参与性、塑造地域特色、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源于乡土高于乡土的设计原则;采用陈列、集聚、夸张、引借、凝练、融合、材质创新等手法进行乡土景观的表现。4.对聊城地区乡土景观元素进行详细的梳理,结合设计案例对滨水景观乡土化设计的应用原则、表现手法等进行实践,对研究成果做补充也对研究方法做检验。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