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选择《浅谈甘肃河州花儿的音乐特征及演唱特点》作为我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是想向更多的人展示这种具有极强的地方语言特色的民间音乐。通过对河州花儿的了解以及查阅的资料,采用《上去高山望平川》 、《妹妹的山丹花》 、《下四川》等歌曲的特点和演唱分析,让演唱者和广大爱好音乐爱好花儿的音乐人对花儿能更直观、清晰、全面的理解。本文主要是以甘肃河州地区的花儿为主, 通过深入研究河州花儿的起源及分布,可以了解到河州地区的回族人民热爱花儿,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演唱花儿。在陕西宝鸡的西部地区、四川巴蜀地带和若尔盖、松潘等地、西藏的北方部分地区等都有“花儿”的流传过的痕迹。通过研究语言特色及音乐特征、演唱特点,可以了解到其演唱特点是以雄壮为主,并且包涵了滑音、颤音、哭音的等唱法的音乐特征。创新与传承等方面,包括对于河州花儿的数目及种类的统计数目、河州“花儿”的主要机构、河州“花儿”的独特演唱形式、河州“花儿”的继承与创新要紧密结合时政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能够做到对河州花儿进行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探究及分析。同时,通过本文的研究及论述,能够在前人的探究理论基础知识之上,进一步的推动河州花儿的传承与发展。能够让更多的音乐爱好者深入的了解河州花儿,从而在探究的道路上继续发展下去。
............
1 河州花儿的起源及分布
1.1 河州花儿的起源
河州地区的回族人民热爱花儿,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演唱花儿,在这样的过程中,河州花儿不断成形和得到延续。花儿音调的缓慢、清脆的特点是人民生活惬意的彰显,富含民族情调和特点。花儿音乐在反映爱情主题的基础上,还会在演唱之中涉及对封建思想和保守的规章制度的批判,令读者、听众从恋人的悲惨经历之中感受到制度对个人的摧残和迫害。花儿中的曲词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内容富有内涵,花儿的演唱方式已经从民间人们的口头的方式发展为在舞台的歌舞表演。“花儿”的传唱有平日和赶会之分。农民在庄稼地里劳动、游客在旅途之中游玩、牧童在田野中的游荡等发出的演唱行为都可以看做是花儿演唱的“平日”形式,独自或多人,或对话对独吟,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等的限制和管控。但若表演形式受到了时间、地点和规模的限制则就是“赶会”,一年一度的赶会有特点的时间和地点,在会上,由竞争选手演唱自己拿手的花儿并由听众评选出最强的花儿演唱者。河州花儿是一种流传于民间,受到当地人们喜爱的民歌演唱的形式,在产生之地就受到大众的支持,也正是这股的力量推使着花儿不断得到延续并且能够让现今的人们了解到这种古老的演唱方式。
..........
1.2 河州花儿的分布
河州花儿的别称是“少年”,名字的来源在于演唱之时将女男演唱者分别定为“花儿”与“少年”,这种演唱形式在青海、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多地均可见到。在古时的古河州(即现今的甘肃南部及青海东南部大部分的农牧混合地区)首次出现了花儿的演唱,花儿独特的演唱形式得到民众的喜爱在出现之后就迅速在周边地区流传和发展。这一流传随着劳动力流动的速度增长而不断加快,在几年间就被青、宁、新、甘等诸多地区的人民熟知,陕西宝鸡的西部地区、四川巴蜀地带和若尔盖、松潘等地、西藏的北方部分地区等都有“花儿”的流传过的痕迹。汉族、回族、土、藏、保安、东乡、及裕固等的部分人群都掌握了一定程度的“花儿”的演唱方式。
.........
2 河州花儿的语言特色及音乐特征
2.1 河州花儿的语言特色
任何文学艺术的传播和延续都离不开语言文字。同样,河州“花儿”借唱词融入曲调的地域性和民族风格。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有自己的词汇、语法、语音等基本机构,能够令使用的人群快速、系统地掌握和使用这一文字。中国有 56 个民族,民族数量的众多注定中国语言的复杂和丰富①各自的民族在各自的生活领域使用本地区的文字的语言。②多个民族使用相同的语言。当然也有部分民族会因为历史、地理等原因而选择杂居,原本不同的语言和文字也在这样杂居的生活中不断融合,地方语言,别称为方言,是占据主流语言之下的一个语言分支,是地域性和民族特色融进语言中的一个表现。不同地区的人们在长时间独立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会形成本地区特有的民族风格,这种差异会在本民族的语言之中体现出来,河州地区的“花儿”则是一个体现。“花儿”作为一种词与曲的结合体,是河州地区人民在劳作之时缓解劳动疲惫的形式之一,也是人们传达情感的方式之一,并且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后代不断的发展和更新中在不同时代呈现出各异的特色和光彩。“花儿”歌曲的风格有很多种类,唱词内容包含了生产、劳作等诸多方面。“花儿”的“花”一字寄托了民众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民众也在“花儿”中融进了对情爱的美好期许,即用“花儿表情”。“花儿”往往代表了青年男女之间或思念、或相爱、或不舍、或痛苦的多样情绪,词曲的变化和唱腔的不同表现了演唱者蕴含其中的各异的情感。不仅是情爱,“花儿”之中也有诸多对劳动场景的描述和赞扬。“花儿”流传在不同地区的多个时期,政策制度的变化往往会对“花儿”的演唱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样,“花儿”之中对政府和政策的描述的数量也占了很大比重。“花儿”缘起于基层人民之口,也是基层给予它以生存、成长的空间,“花儿”之中自然少不了对民众精神世界的描写和表述。河州“花儿”的演唱特点以高亢、悠扬为主,这就决定了男性在演唱时占据主导地位,演唱的主要代表也基本是河徨男子。河州“花儿”之中饱含了情爱、政治、思想等多方面的内容,风格也亦柔亦刚,正是其内涵的丰富性和风格的多样化使“花儿”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
..........
3 河州花儿的演唱特点.........6
3.1 河州花儿的演唱方法 ............6
3.2 河州花儿的演唱特色 ............6
4 河州花儿的传承与创新.......7
4.1 河州花儿的传承 .......7
4.2 河州花儿的创新 .......7
4 河州花儿的传承与创新
4.1 河州花儿的传承
在现代化不断发展和深化的今天,新媒体给新一代的年轻人带去了更为广阔、精彩的世界。“花儿”作为传统的文学艺术,其单一的表现形式已很难吸引青年一代的兴趣,“花儿”这一古老艺术的继承在现今的时代成为老一辈艺术家的难题。显然,对“花儿”的继承仅仅停留在对曲目的收集和记载已经远远不够,但这只是“博物馆式”的保存。这种歌曲形式艺术的继承在于对其的传唱,需要的是新人的加入,不断为“花儿”提供新鲜血液。“花儿”想要在各式文化激荡的社会之中生存下来,就要实时顺应时代的发展,提升文化的专业水平,令自身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所以,“花儿”要在保持本色的基础上,加入时代的特色,尽可能地保持与社会发展前进脚步相一致的速度,让这一艺术不被时代淘汰。对演出场所及演唱方式区别对待:其一,对于国家级别或是省市级别的演出,就要用专业化的演唱方式、富有舞台效果的演出形式来演唱,提升传统演唱的水平和层次,在保持自身演唱风格的基础上满足更高层次人员的观看需要;其二,对于乡村的演出,则可保持原色,用更为原汁原味的演出风格适应观众的观看需要。不同场所不同的演出方式,为的就是增加歌曲的受众人群,扩大“花儿”的受众面。对于歌曲本身的创新,在曲调方面在突出歌曲本身特色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一定的流行因素,吸引年轻人对这一古老艺术的兴趣。从表演方面而言,将形式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喜好和需要。所以对于“花儿”的创新可以以演唱方式为切入点,将多人合唱、男女混唱等多种形式加入进去,将民族内涵通过男女等多种方式表现出来。不仅如此,对于乐曲的创新还可以将变更演奏的乐器,使演奏乐曲多样化也可以丰富“花儿”的形式。北方人民将自身喜爱的歌唱方式以“花儿”命名,寄予了他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期许,在对“花儿”的演唱和传承中侧面展现他们的精神生活和人生愿景。在文化多样化的现今,纷繁复杂的思想观念充斥着人们的头脑,而浮躁的社会需要的正是像“花儿”一样纯真、干净的文化。文艺工作者应该意识到自身工作的伟大使命,将这种观念输入到年轻一代的人的头脑之中,让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意识到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关键作用。传统文化不仅需要文艺工作者,更要社会之中的每一个人共同献力,才能使“花儿”这一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继续在文化的潮流之中散发光芒。
.............
结语
本文通过对河州花儿的起源,分布、语言特色、演唱特点、传承等方面进行了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以一名声乐学习者的调查来看,甘肃花儿是一种比较小众的民间音乐,其演唱风格具有很明显的地方特色,作品语言也是当地甘肃临夏方言,大多数人对歌词的表达含义不甚了解,所以对花儿的接触很少。而往往这种具有地方语言特色的民族音乐的魅力是独具一格,具有一定的地方特征性。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特定的诞生背景,这包含所处的时代、文化的积累、人们的生活环境等,而在回族人民聚居的西北,从农耕文化到解放新思想这一漫长的转变过程出诞生并成长的"花儿",便具备鲜明的艺术特征——对这段历史的承载和这段历史中一方水土下生活的人民思想和理想的表现,还有少数名族在音乐创造上的天赋。现发表展之迅速,让这传统的艺术形式慢慢的出现断层,而今的一代已不在能体会当时人们所传达出的情感,更不用说"花儿"中难懂且难学的唱腔、韵律,虽然现在形势是我们所能见到"花儿"流传于一些喜欢或者有传承的群体中间,再或是当地的年会等节日场合,而且大量的人员流动带动了这种文化形式的传播,然而缺失了历史环境的歌唱便会对艺术的传承进行一定的阻碍,创新与融合或许就会显得格外重要,每一个音乐学习者都应该对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进行保护和传承,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花儿将会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历史长河中,散发着独特的艺术光芒。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