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文化广场融入历史文脉的设计研究——以绍兴城市广场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3172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1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从1996年以来,城市化率以平均每年提高1.25个百分点进行快速推进。到2010年,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49.95%。(见图1-1)。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在1979年到2010年之间我国城镇人口数载不断的增加,城市化率也呈直线上升状态,中小城市将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载体。同时根据《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0》的城市划分标准,于2010年,我国中小城市数量已达到2160个,在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中小城市占56%。加之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作为我国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的中小城市,在其城市体系中发挥着无可厚非的作用。2014年3月在上海举行的2014—上海交大城市科学春季论坛”,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角度首次提出的“人文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发展方向,强调中小城市发展要尊重自然、结合历史文脉,不能片面强调发展“智能城市”、“大城市”,要注重寻求“城市文化记忆”。文化广场是城市空间“人文”、“智慧”的集中体现,是城市记忆的呈现的载体,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着城市的建设,因此研宄中小城市文化广场设计中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在城市中,广场作为浓缩有城市文化、艺术、生活方式的公共空间,使旅行者在短时间内对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能有所了解,是人们对城市认知的一个重要节点;同时作为城市空间构图中的一大重点,也反映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所以广场在城市空间环境规划、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多年来的城市“特色危机”也一直困扰广场的发展,缺乏特色成为广场建设中的一个共性问题:对国外的盲目模仿、抄袭,对传统形态要素的“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式的低级复制,以至于设计出来的广场与城市环境关系脱节,城市长久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底蕴流失,广场“千城一面”,缺乏吸引力,埋没在那“钢筋水泥”林立的城市中。这限制了广场自身的发展,也使得周边区域的发展受到了局限,更对整个城市公共空间的构建和形象提升不利。

1.2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在全球的背景下,体现民族和地方特色己是各国城市建设中的重中之重。而在设计和建设文化广场景观空间时体现地域文化,则是反映一座城市地方特色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因此对于文化广场融入历史文脉的研究,己成为国内外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的焦点。
1.2.1国外的研究现状
西方的城市广场设计和规划以及地域性相关规划设计研宄起步较早,相关的研究所得也比较成熟和完善。而且这些研宄成果,往往是多学科交叉的结果,如:丹麦学者杨盖尔,的《交往与空间》以人为核心对城市空间的品质和人身在其中的生活和交往方式进行了多层次的研究;加拿大学者简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则是以一个社会学者的角度来评估城市空间的;日本学者戶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在书中通过对意大利和日本的城市外部空间的对比分析,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饶有趣味的概念,并结合实际案例,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见解有独到之处;凯文林奇(对广场设计的研究着眼于人们认知城市的基本元素一一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在《城市意象》中提出把广场作为一个广域的面来研究,则它是由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等许多要素有机结合的空间。等许多学者在不同的领域,基于不同的历史环境、不同的地域文化对广场研究也具有不同侧重点,他们研究所提供的定性、定量的研究成果是本次课题研究中理论支撑的主要部分,对下文的研究方法与路径选择具有深远的影响。
1.2.2国内的研究现状
就我国而言,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建设和发展一直在不断的推进,但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却望尘莫及,对于中小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亦是如此。至目前,在城市空间设计的许多方面依旧源自于欧美发达国的理论和实践,而对适用于中国国情的理论仍处于求索过程中。由于中国的地域辽阔,地形丰富,各地风俗民情的不同,因此我国对城市广场继承和发展历史文脉的研宄还不够完善,研究成果也不成熟,所研宄的地域也存在不平衡性。目前大部分的研究是针对于大城市的广场,其宏观整体的人文景观进行研究;相对于能充分表现地方传统文化的中小城市文化广场的研究少有人问津。同时中小城市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中小城市将历史文脉引入广场规划设计方面的研究还相对滞后,加之没有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和脉络体系,致使在解决设计理论和实际问题时缺少必要的科学支撑,对于广场中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美感、适宜度等问题的研究亦是稀少。

2中小城市文化广场融入历史文脉的设计解读

通过对相关概念、理论、问题的研究分析,结合中小城市及文化广场的建设现状着重从规划层面和设计层面对中小城市文化广场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对其中所运用的设计方法进行分析、综合、提炼梳理。

2.1历史文脉相关论述
2.1.1历史文脉释义
历史文脉是指为各种元素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内在联系,而从城市设计领域角度可理解为城市物质环境中各构成要素之间以及和周围环境包含自然、人文)整体之间的联系。城市文脉的历史恪印是与生俱来的,是城市在历史发展中逐渐积累并不断的归纳、总结、提炼而形成的。最早是在1971年由舒玛什在《文脉主义:都市的理想和解体》的论文中提出,“把城市中己经存在的内容,无论什么样的内容,不要破坏,而尽量设法使之能够融入城市整体中去,使之成为这个城市中的有机内涵之一”。说明城市设计与其自身的自然、社会、文化和人文因素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不可剥离的一个整体。
本论文在文化广场设计研究中所指的历史文脉是从城市的形成开始至现在为止而形成的内在文化联系,是一座城市的内在精神魂魄,无形的影响着人们对一座城市的感知,同时对生活在这个城市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行为活动起着制约作用。因此用朱光亚先生在《城市特色中的地域文化传承研究》一文中描述“基因”这一概念的语句在这里作为对“历史文脉”的阐释是最为合适的。他是这样描述的:“它不仅仅应该用在生物学研究,而且应该用在文化学。很多学者已经指出来,各个地域、不同地区的文化基因,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它的意义是难以估计的,也很难计算这个宄竟增长多少,但是你失去了它,也许几十年之后你又知道那个损失可能是几十亿都换不回来,可能你毁掉了一代人,你毁掉了这个民族的后代”。
历史文脉以“基因”的形式贯穿于城市的建设中,通过设计者的主观感受和地域特征,与设计者的视觉思维及地域文化相互作用,经具体的物化景观体现出来的。而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城市环境不断的更新、改造和重新设计,一些历史时代的景观被不断的摧毁,逐渐由形式风格统一的现代高层建筑物所填充,城市的特色在快速的消失。将这一现状微缩到广场,由于大量的历史建筑构件在城市设计中被摧毁重建,广场空间形态的相容性和延续性也遭到断裂,致使广场不再是生于城市,而成为了城市中一个可有可无的装饰品。其实,“立新”不必“破旧”,对历史传统的传承不等于对传统一成不变的沿袭与保留,而是在现有基础的整理、提炼和继承中“新”、“旧”相融,通过整合所得的物质载体形式来表现其特有的地域风格,使得广场的地方风味更具凸显浓烈。

2.2中小城市显性文脉的特征
城市文脉不仅地域性分明,其时代性也十分鲜明。每个时代的文脉都是在前历史时代的基础上,与当代的文脉相融合,使得文脉不仅在地域空间分布各异,且在时间的纵深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中小城市相对大城市而言,各时期受历史波动较小,所历经的城市更新、整合也相对较少,城市留存的历史文脉相对简单、清晰,城市习惯和形象也保持着原有的特色,便于研究中对文脉的分析提取。
由于中小城市步入城市化进程不久,还未开始进行大批量的建筑拆建,因此城市中的自然肌理、城市原有的历史存留以及城市风貌保留的较为完好,因此其文脉的结构要素和形态要素也较为分明。本课题拟从这些保留较为完好的显性文脉要素的分析,结合原有的文献资料、和笔者在实地调研中所得到的数据,总结出如何从传承中小城市文脉的方法。
2.2.1中小城市显性文脉结构要素的特征
中小城市不如大城市规模大、结构复杂、城市的功能结构复杂,因此其城市规划设计依旧保持着和谐空间维度和比例关系;由于城市经济薄弱,消费能力有限,城市空间距离小,城市形态常表现为单核心,城市的规划设计也不出现为了适应城市多维度空间的发展而对各个环境物质形态采用放大尺度的设计,在历史文化保护地段依旧维持着原有的空间格局和结构,整个城市空间环境形态仍处于原始的有机构建中。
许多中小城市还保留了当地特有文化和生活习惯且其城市格局脉络组织的主导因素是某一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人们在城市中能明显的感知到自然地域环境与城市的人文物质环境相得益彰的氛围。例如浙江省的绍兴市,境内河道密布,湖泊众多,素以“水乡泽国”享誉海内外。它的整个城区依水而建,形成了河流环城的空间格局,水与城和谐地结合起来。此外,中小城市中极具代表性的城市空间格局有苏州的“万家前后皆临水,四滥高低尽见山”;常熟的“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镇江的“花有繁红识京口,树成嘉阴出城头”等等。

3绍兴城市广场史文脉的设计分析.........17
3.1绍兴历史文脉显性要素............17
4中小城场历史文脉的设计原则和策略............38
4.1中小城文化广场传承历史文脉的设计理念.........38
5中小城市文化广场发展的远期思考...........47
5.1绍兴文化广场发展的远期思考...........47

5中小城市文化广场发展的远期思考

5.1绍兴文化广场发展的远期思考
5.1.1绍兴文化广场未来风貌和改造建议
绍兴城市广场在本论文研究中作为中小城市文化广场融入历史文脉的设计案例分析,在世纪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面对绍兴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精神需求的日益提高,改造后的广场又将会以一个怎样的姿态呈现呢?这里笔者做出自己的构想未来的绍兴城市广场将会是环境形象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所以该广场改造应该充分发掘绍兴的历史文脉(包含显性文脉和隐性文脉,在其原有的空间构造和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绍兴城市特质,通过对广场部分不适应与当前城市环境发展的空间加以城市文脉进行深一步的改造,以最大程度的延续绍兴的历史文化,将绍兴历史文脉始终、充分、完美的体现。绍兴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水乡城市,其城市广场的建设也要要露出城市弊特的个性,展现其城市的魅力,基于其原有的规划设计上,笔者为以后的改造工程提出以下可供参考的建议:
(1)尊重广场原有的规划设计,注重与其周边的空间环境的衔接与协调(如与解放北路商业街、市内主要干道——胜利西路、府山自然公园、环山河、仓桥直街等不同性质的空间环境的融合、穿插,使广场与城市的公共空间环境达到充分的融合,完完全全的成为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强调地域文脉的重要性,在设计时应结合广场周边现存的自然环境(环山河、府山)、人文精神(传统民居、街道、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居民的生活习性,充分挖掘所有适用于设计中的文脉元素,加以分析、综合,合理的运用到广场空间设计中。尽可能的将广场设计成汇聚人气、馆炼人品、塑造精神的场所。

结语

文化广场作为一种自然美和空间艺术美集合来展现城市其独特的文化风貌和活力的场所,在现代城市化进程和全球化的驱使下,不论是场所的空间构造还是广场布景,甚至是对于材料的使用上都具有明显的趋同性,其形象逐渐大同小异。中小城市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广场建设的步伐,但对自身地域特点以及城市文化的认识不足,以及缺少系统的理论引导、盲目追随,甚至生搬硬套,致使在设计建造文化广场时,出现与城市整体空间环境建设脱节,不仅不能提升城市形成,反而成为了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一大败笔。笔者经调查分析,将中小城市文化广场设计的现状主要问题总结为:
(1)广场形象特征不明显,对城市文脉的阐述不清晰或者直接忽视。
(2)广场的选址和功能布局缺乏对整体城市规划的空间结构、用地布局、城市肌理、建筑空间、人文特色、生活方式等地域性因素的考虑,致使与城市空间组织链接不当,广场成为了城市的可有可无的摆设,而非构成城市“血肉”的一部分。
笔者基于目前中小城市广场特色缺失以及广场与城市空间没有良好链接的现状,把绍兴城市广场作为个案进行研究。从城市文脉为研究出发点,把握城市自然环境、城市结构及格局、城市肌理、城市轮廓线、标志性建筑等城市文脉显性形态要素与广场之间的关系,从广场与周边空间环境的梳理和广场内部空间环境设计两个层面总结了在中小城市显性文脉背景下文化广场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