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国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并开始趋向简单、方便、时尚、快捷的生活方式,对日用品的高质量和高层次要求逐渐加深。追求“以人为本”的设计成为设计师为满足人们个人情感和体验生活氛围的基本原则。在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同时,提升产品中的审美情趣,引领当代设计的艺术风格,使产品既遵循实用美观的设计宗旨,又满足了各阶层各领域的人群。也就是说,在用餐过程中,不但要满足味觉、满足生理、还要关注精神及心理的需要。
中国的传统餐具已经与当代餐具不同。传统餐具受材料、科技等影响,使餐具创新及功能受到严重限制。而当代,科技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国际文化相互影响,促使大量外来文化涌入中国,人们很容易被这种新鲜感所吸引。因此,在维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应及时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
1.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研究产品设计就是研究产品、文化元素、设计师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本课题以餐具设计与文化元素的关系为主要线索,概述文化元素的概念及特征,分析其与餐具设计的关系,探究餐具设计中各种文化元素的内容及特征。从而分析文化元素对餐具设计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归纳和整理,分析了餐具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并从餐具的演变中寻求当代餐具设计的基本特征。然后将餐具设计进行分类对比,大体分为家庭式餐具、快餐式餐具、食堂式餐具。并将家庭式餐具细分为儿童餐具、老年人餐具、情侣餐具;快餐式餐具细分为高档快餐、中档快餐、经济型快餐。这样的分类是为了更清楚的做出比较,表现出各类型餐具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促进餐具的发展。最后做出总结,说明中国当代餐具设计中运用文化元素的必要性。
第 2 章 中国餐具设计和文化元素的认知
2.1 餐具设计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通过古人类学和考古生物学的研究,人类从猿转变为人的过程中,人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起初,人类没有区别于其他类动物的进食方式,也就没有进食工具的产生,用手取食,不使用任何餐具。当人类学会钻木取火,食用熟食、热食开始,利用适当的餐具进行进食的方法就逐渐取代了直接用手将食物送入口中的方法。因此,人类的饮食文化开始萌芽,终于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时期。
原始社会:
餐具是提取或分发食物的器皿和用具。在原始社会,社会生产力低下,石器是生产力的主要标志,这一时代称为石器时代。石器时代根据时间先后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人们使用打制石器(如图2-1),而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则称为新石器时代(如图2-2)。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饮食文化的真正开始,也标志餐具设计的发展进入萌芽时期。我国古代关于陶器的起源有很多传说,“神农作瓦器陶”“舜陶于水滨”“女娲抟土造人”等都可以证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了解用泥巴、水和火进行制陶的技术。陶器是用较细腻而有粘性的黄土涂在木制或者编制的容器上产生的,目的在于可以使其耐火。后来发现的成形粘土,使其去掉内部的容器即可制作成陶器。陶器的发明,无论从制作方法还是材料的选择,都证明了人类巨大的进步,丰富了人类的生活器具,使人类的装饰艺术有了更宽广的发展之地。这一时期的陶器工艺品种主要有灰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多种,但以彩陶和黑陶最具代表性。早期的陶器以实用为主,主要有蒸煮食物用的食器和炊器;中期陶器的种类增多,出现盛器;晚期又出现了饮器。
2.2 文化元素的概念及特征
2.2.1 文化的起源、定义及其特征
从词源学的方向,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最原始的含义是“文治教化”的意思,而在现代词典中,文化指人类在历史发展中,物质与精神财富之和。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阿拉伯文的culture,它原本的意思是通过对植物的栽培和对土地的耕耘,后来culture引申为对人身心的教养。
文化是人最本质的属性,对于文化的定义,文化学的研究学者也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和解释,由于文化的范围十分广泛并且复杂,所以为文化下定义是很困难的。据统计,自 1871 年至 1951 年,这 80 年来文化的定义就有 164 种,而 20世纪70年代前,据各个国家的资料文献阐述即已达到250多种。美国弗朗兹·博阿兹人类学家认为文化分为三类,即物质文化;社会文化;艺术、伦理、宗教文化。而苏联学者卡冈则比较重视物质文化的重要性,认为文化的产物即是人类活动的一切产物。文化虽然有很多方面,但人类文化活动中最基本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的物质载体即是物质文化。艺术设计的产品即工艺美术,就是艺术质的造物,是和其他造物存在区别的,艺术质造物的工艺文化,是人类用艺术的手段创造产物的一种文化,通过独特的艺术文化和艺术品格累计、传承下来,具有深刻意义,是人类物质文化的代表。
文化具有普遍性和差异性。文化的普遍性,文化是社会和群体沟通的桥梁,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共同的特性。文化的差异性,文化是通过人们对自然加以改造,用智慧创造出的产物,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消费习惯等都存在差异,并且构成了各不相同的社会现象。因此,在设计作品中,关注使用者所处环境的文化背景,明确该地区文化的普遍性和差异性,突出特点,这样的作品才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认可。
文化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旦形成,就不会因为任何一种外在因素而改变,因此,文化具有稳定性。但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化包含历史、种族、社会三个层面。由于社会不断发展,文化不断扩张,人们的观念也随之改变,但文化的可变性是有一定规律的,会由历史不断演变,一步步发展而来,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文化性的稳定性和变化性可以使设计人员根据市场需要和人们的消费特点,预测未来产品的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经济策略,引领和带动时尚潮流。
第 3 章 中国当代餐具设计的传统文化元素分析.....................12
3.1 餐具设计的传统文化理念元素.....................12
3.1.1 传统哲学.........................................12
第 4 章 中国餐具设计当代文化元素的创新体现......................23
4.1 家庭式餐具设计的文化元素创新.........................23
第 5 章 中国当代餐具设计文化元素的发展趋势..........................36
5.1 社会发展元素对餐具设计的作用和影响.............................36
第 5 章 中国当代餐具设计文化元素的发展趋势
5.1 社会发展元素对餐具设计的作用和影响
5.1.1 品牌效应
品牌即是在消费者日常消费中对产品认知、体验、信任并建立关系,从而占有一席之地的商品,是消费中对产品感受的总和。一个品牌之所以脱颖而出,不但可以证明该产品已被消费者和社会认可,还可以说明品牌是符合市场需要并拥有独特优势和持续发展潜力的.
如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树立并打造优势品牌是保持产品领先的关键。我国具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和饮食文化,对餐具品牌的影响占据优势,是我们难得的财富,必须继承和发扬。优质品牌一定要具有独特的企业文化、精神气质、竞争和创新意识。如中国瓷器自“丝绸之路”起便家喻户晓,享誉盛名,这就是品牌的战略。
在这个商业化的年代,人们把商品分为高档、中档和低档,通过档位的不同来满足不同人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餐具设计也扮演着多种角色,既是生活用品,也是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在其他国家,餐具的消费模式已处于中高档阶段,而我国还是处在中低档的阶段。所以,我国的餐具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汉光瓷”品牌是1995年由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艺术家李游宇创立,有“白、透、润、纯”的特性。李游宇在日本讲学时被学生问道:“你们中国的瓷器为什么始终不变,就是仿造前辈的呢?”这样的疑问让李游宇不断反思,促成“汉光瓷”品牌的诞生,从而打破了八十年代中期中国陶瓷被淘汰的言论。
“法兰瓷”品牌是 2001 年由台湾人创立,瓷都景德镇生产,是当代的标志性品牌,取得诸多的国际奖项,成为国际瓷器的知名品牌。“法兰瓷”以“仁”为企业发展理念,发挥人们美好的想象力——绽放的花儿、飞舞的蝴蝶、自在的鱼儿等,并通过艺术创作融合使用功能,使人产生贴近自然的视觉和心理感受,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总结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餐具设计已经不满足于人们简单的使用功能,更注重人们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需要。在满足餐具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使餐具成为价值极高的艺术品,具有收藏价值。
从餐具的发展历史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的传统,了解中国传统的造物观和文化元素的象征意义。中国当代的餐具设计,应突出文化元素,从实际情况出发,深入思考,反复设计,使更多的人关注和重视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设计应是与时俱进的,而中国餐具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固有的设计思维,习惯了原有的结构模式,没有突破性。因此,中国当代餐具设计应有预测性,探究未来的需要, 增强餐具设计的针对性,重视弱势群体,使餐具设计更加人性化。
生态设计。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知,餐具的发展历史悠久,从餐具产生之初,餐具的原材料多取之于自然,对自然的消耗是非常大的。因此在未来餐具设计中,为了坚持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应该提倡绿色设计,保护自然。
文化元素的传承。当今社会,人们追求复古,喜欢怀旧。但与此同时,又不想与时尚脱轨,希望将充满个性和独特的设计融入到产品之中。因此,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中国的流行趋势相互融合,才是未来中国餐具设计的必行之路。
社会的发展对餐具设计的影响至关重要。科技的进步,交叉学科的应用都是影响未来餐具设计的重要因素,决定着餐具设计的发展。除此之外,品牌效应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人们越来越趋向于品牌餐具,可不难发现可以代表中国餐具的品牌微乎其微。因此,从中国餐具的未来发展来看,树立自己的品牌文化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中国餐具的研究,我对中国文化感慨万分,也更加珍惜历史为我们留下的这些精神财富。作为一名设计者,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使命、责任,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合于产品的设计中,突出中国特色,使中国的设计走向世界,散发夺目光彩。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