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军旅题材电视剧近十年军人形象的嬗变
随着电视剧制作水平的提高,外来电视剧的引进与播放,电视剧创作者眼界的开阔,我国军旅题材电视剧在人物造型方面不断进取,取得了一些成效,先后塑造了一大批形象丰满、堪称经典的军人形象,例如庄焱、蒋小鱼、石光荣、许三多、姜大牙、李云龙……他们的形象奕奕生辉,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芒的当代军人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成为观众茶余饭后的谈资。
(一)电视剧主题的嬗变:由单一到多元
近十年来,我国军旅题材电视剧中的军人形象不断刷新着我们对军人形象的固有印象,他们类型多样,性格鲜明各有特色。传统军旅剧中,挺身而上、冲锋陷阵的革命英雄形象已经渐行渐远。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消费习惯的多样化,使大众的审美也悄然的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被动的观看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转而形成了以兴趣为主导,以欣赏更具有艺术水平的影视作品为主要对象的电视剧收视习惯,人们求新猎奇的审美本性被扩大化,受众渴望寻求到新的军人形象。
商业竞争环境下的军事题材电视剧不断与市场结合, 不断寻求人物形象塑造观念的创新与突破,在军人形象塑造上不断摆脱既定叙事视角和叙事时空的桎梏,军人形象的塑造点转而回归“人”本身上来。
“军旅题材要在多样性上做文章,既要有表现历史、表现现代化建设的,也要着力表现基层官兵活泼可爱的凡人生活。”总政艺术局的马维干表示,好看的军旅电视剧,往往也是多样性探索较为成功的作品。
(二)军人形象的嬗变:由严肃的单一性格模式到性格多层面表达
这一时期的军旅剧几乎把军队中不同性别、不同兵种、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位、不同身份背景的军人都纳入了自己的视野。在色彩纷呈的当代军人形象的中,既又青春飞扬的军校大学生、又有掌握尖端技术的军事人才;既有普普通通的战士,又有高级将领……有些典型形象是过去不曾出现过的,如《士兵突击》中的农村兵许三多,还有一些形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在战争年代,军旅题材电视剧中最为重要的精神内核主要表现为对艰苦卓绝战争的展现和对战斗英雄的歌颂。和平年代的到来使得现实语境发生了变革:军人本是战争的主体,在和平年代却失去了最能证明其存在价值的阵地。军旅题材电视剧中军人形象塑造只得不断寻找新的意义表达。
在建国后一段时期内,军旅题材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以“高大全”的形象最为常见。他们爱国爱家、根正苗红、立场坚定、人格近乎完美。目光坚定、表情刚毅、高喊革命口号——这些都是这个时期军人形象塑造的关键词。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些高大的英雄人物形象起到正面的宣传作用,人们既可以借此了解历史、缅怀英雄还可以助推传承革命优良传统、发扬红色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改变视角成为了越来越多作品的选择,从仰视到正视再到还原英雄为真实的人。
英雄人物塑造视角由仰视到平视。带领着观众,用平常的心态,去观赏着军人的常态生活和内心的变迁。在塑造人物时,该剧十分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多样性,既有高尚伟大的一面,也有不足的地方,既有坚定的革命性,又有浓厚的“人情味”。使我国军旅题材电视剧中涌现了一批生动的军人屏幕形象。从解放战争到建国 35 周年,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能制服毒贩却过不了心理的坎,他遭遇家变需要向战友借钱,可谓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我们不难从许三多这个军人形象中感受到,英雄也是凡人,也有自己的苦与乐、幸福与伤悲,高尚又平凡的统一,让人物真实可信,尽显勃勃生气。
二、中国军旅题材电视剧近十年军人形象嬗变的原因
(一)社会转型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是军旅题材中人物形象嬗变的重要原因。经济的发展和培育英雄的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但“以人带史”的写法,在这些剧中有所沿用。这是造就“英雄”的时代,历史和时代的变迁透过主要人物的性格、情感和思想命运得以展示,激发了人们的英雄情怀和爱国精神。英雄在这种宏大叙事的背景下,以一种钢性、冷峻、神圣的铁血军人形象固着下来。
中国军人的成长的环境也有所改变。成长型军人形象的出现,需要英雄的“摇篮”。军事化变革的时代,为英雄创造提供了条件。《士兵突击》中,呈现出的是一个相对封闭的部队环境,远离了大冲突和大变革,取而代之的是日常进行的军事训练、军事演习。主人公许三多所处的环境,从草原上的红三连五班到钢七连三班,再到特种兵部队,环境转变了,但仍然没有逃离出单一的战友生活,几乎没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绝对封闭的环境,同样给许三多的成长带来了挑战。在一次与贩毒的正面交锋中,他生平第一次开枪杀了人,不再是毫无感情的靶纸,而是活生生的人,面对鲜血如注这种突发事件,许三多无措了,只有选择逃离部队,人离开了,军装也脱掉了,但却没能从军人的影子中跳出来,在这个世界里没有了归属感。人在单纯环境中的麻木,让英雄一说无从谈起,但电视剧逆向而行,通过这个人物来提醒人们:并非只有时代是英雄产生的唯一沃土,有时他就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即使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
(二)收视行为
当下中国电视收视群体的收视行为亦为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很多借鉴与指导。著名导演高希希认为“检验角色成功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生活。”我国军旅题材电视剧中军人形象要塑造依托于生活,贴近于人们的日常情感接受范围。“军人第一位的当然是保卫国家。但是,我想军人也是正常的人,也有七情六欲,面对爱情和生活,那种感觉和我们常人所感知的并无差异。”军旅剧创作观念的转变,军人形象的凡俗化表达,帮助军旅剧恢复生机,重新受到大众的喜爱。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史博公教授指出:“军旅题材的电视剧关涉到军队形象的宣传与塑造,所以一直受到高度关注与投入。但是近年来一批反映当代军旅生活以其新颖的立意与新鲜的人物受到了观众的空前欢迎。无论是流淌其间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还是彰显其外在的故事走向与人物命运,后来的创作较之前面的成就均有程度不同的提升或发展” 。这些电视剧有的是艺术地再现历史,有的是反映新时代军人的生活和心理变化,电视剧中军人人物的塑造也脱离了单一的精英模式,出现了一批草莽英雄式的人物,人物形象走下神坛,趋向凡俗化、人性化和娱乐性。《士兵突击》、《亮剑》、《旗袍》、《历史的天空》等为代表的军旅题材给人们最大的感受正是这种“反英雄叙事” 。人物形象由原来的“高大全”逐步趋向于真实平凡,这一创作观念的改变,使得人物一步步贴近观众的现实生活,不断吸引观众去感受不一样的英雄之美。这种审美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不仅要依托故事情节的巧妙设置,传统媒介的播放与营销,更仰赖于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对优秀军旅题材电视剧的相继转载和讨论,综合立体的形成对一部剧的追看和热捧,推着大众审美的形成。
三、中国军旅题材电视剧近十年军人形象嬗变的价值…………27
(一)承载时代精神,助推正能量的传播 ……………27
(二)审美的突破——经典军人形象的传承与新军人形象的开拓 ……28
结论………31
三、 军人形象嬗变的价值
(一) 时代精神,助推正能量的传播
电视是政府宣传的喉舌,电视人具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那就是应当主动肩负起弘扬正能量的使命,并形成一种自觉意识。
电视艺术以宣传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为主题,因此,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才是我们;理论学者和电视人追求的终极目标。我国军旅题材电视剧能够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并且以一种高艺术品格呈现给受众,传递一社会主义正能量。
优秀的艺术形象能够极大程度的鼓舞官兵士气,树立正能量典型人物,将大众的视野重新拉回到对时下的关注,甚至影响受众对军人艺术新形象的极大期待。这些军旅题材电视剧在塑造形象人物上,有一个共同特性,那就是通过现当代军人新形象的刻画,承载宣传爱国主义的时代精神。
这些栩栩如生的军人形象有助于增强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对普通大众、当代军人乃至世界都具有不可磨灭的现实意义,能帮助大众瞥见军队一角,引起对我国国防事业的无限关注,电视剧通过人物所传达出的主题能指导人们的人生,有利于我们摆脱迷惘;另一方面有助于正在奉献青春的军官将士找回存在感,让他们更加坚定的投身到祖国的国防建设中去,有利于思想的坚定和职业的坚守;其次,电视剧中军事设备、高科技军事人才的艺术化展示,也能够起到宣传自我,加强沟通和震慑敌人的作用。
结 论
通过梳理我国军旅题材电视剧的发展脉络,不难看出军人人物形象的嬗变特点和规律。
从形象塑造手法看,主要从叙事时空和视角、成长经历和发展模式、镜头语言的变化,自九十年代以来,商业竞争环境下的军事题材电视剧不断与市场结合, 不断寻求人物形象塑造观念的创新与突破,在军人形象塑造上不断走出原有的表述模式,脱离了固有的叙事视角。不断突破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不断创新影视语言。英雄人物的作用不止于政治宣传,他们被赋予了更多的精神内涵,军人形象的塑造点转而回归“人”的审美本质上来。
经过长期的探索研究和实践,军旅题材电视剧在人物艺术形象的塑造上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塑造了一大批真实生动、深入人心的军人形象,成就了不少优秀的军旅电视作品。军旅题材的特殊性,不能等同于普通的题材,要依从其自身规律,不能一味的高大全。在弘扬正能量的主基调不变的前提下,努力挖掘人物内心的变化,注重细节刻画的真实性,让人物有立体感,更贴近电视剧中人物的性格,更贴近受众的生活,让艺术形象得以升华是电视人应当追求和思考的。人物的塑造是电视剧创作中的核心,受众通过一个个鲜活的艺术人物形象建立起与故事本身和自身的联系,感受剧情中的情感和思想,感悟人生。创作者则通过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段来塑造形象,使人物丰满可信,易于被接纳。创作者和受众都期盼出现更多、更好、更新的军人形象的出现。
参考文献(略)
近十年来中国军旅题材电视剧中军人形象的嬗变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近,十,年来,中国,军旅,题材,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