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舞蹈作品分析及其创作过程与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3359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主旋律”舞蹈

第一节 “主旋律”的提出及背景
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主旋律”的有关论述和政策文件来看,“主旋律”的语义时有变化,它有时是指一种“新”时期的党和国家的总体性的宣传指导原则和方针(主要体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指示性的讲话中);有时又指隶属于全局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工程(对于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而言);而在一般社会认知和大众传媒中,“主旋律”则指代一种文学艺术作品的类型(如“主旋律”舞蹈,“主旋律”电影,“主旋律”小说等)。在本文中,“主旋律”基本上是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党和国家的总体宣传战略,而具体展开论述的对象则是一般意义上作为作品类型的“主旋律”艺术作品。对所谓“主旋律”舞蹈的研究无法脱离新时代的政策背景与党的宣传战略的调整。
“主旋律”的战略构想起始于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指示,此后由中宣部‘组织实施。自1991年以来,曾经多次讲到社会主义文艺的“主旋律”和“多样化”以及二者统一的问题。1994年1月24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文艺主张,指出:“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这是发展宣传文化事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主题。”也在讲话中强调“提倡多样化”,“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此,“只要是能够使人民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的精神产品,都应受到欢迎和鼓励”?。1996年6月和12月,在视察“八一”厂和出席中国文联第六次、中国作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又重申了这一主张:“文艺要讴歌英雄的时代,反映波澜壮阔的现实,深刻地生动地表现人民群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文艺工作者要努力在自己的作品和表演中,贯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崇高精神,鞭抵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给人民以信心和向上的力量。才能实现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任务,使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精神需要得到满足,使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完满地统一起来。”后来,“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文芝方针被写进十五大报告,被称为是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新一代领导人坚持党一贯的文艺主导原则“二为”方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具体体现。
2011年召开的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书记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清时代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奋力开创文艺发展新局面,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他还说: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礼赞高尚道德情操,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推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以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为念,把艺术创作融入改革幵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反映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创造,奏响时代主旋律。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提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弘扬真善美,斥假恶丑,更好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主旋律”的命名颇能反映它的追求与它对自己在当时文化格局中地位的预期。作为音乐术语的“主旋律”,原指一部交响乐或合奏曲、合唱曲中的主部,是贯穿始终的、决定乐曲基调的旋律。所谓“主旋律”自然是相对副部或合声部分而言,那么将主流意识形态文艺说成“主旋律”,自然是指它在与其他艺术形态的竞争中,在整个的文化格局中,能居于主导的地位,从而成为时代文化的“主部”。正因为有这种在多元化的局面下与其他文化样态相竞争的关系,它事实上已不可能像“一体化”时代那样拥有垄断性的优势,所以“主旋律”要完成主导文化的使命,不能沿用原有的方法,而必须在借助体制优势的同时,变换战略与战术,使用一种更具弹性和富于活力的方式。但根本目的仍然是为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建立“文化主导权”。

第二节 “主旋律”的历史渊源
“主旋律”提法实质上是强调和突出了文艺的社会作用和政治功能,利用文艺强大的传播能力和思想感染力来宣扬和构架某种有利于当时国家统治的意识形态,从而在思想上占领“主”的地位。虽然“主旋律”的正式提出是在近代的九十年代初,但是追溯到中国的历史长河,有“主旋律”实质的文艺做法早在周朝就已经开始了,它突出表现在乐舞上。
周朝建国初期,在周公旦主持下建立了完整的一套礼乐制度,即历史上著名的《六舞》(或称《六代舞》、《六小舞》),它包括了《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个乐舞。除了《大武》之外,其余的五个舞都是前代遗存的,以歌颂各氏族首领为内容的乐舞,《大武》则是以歌颂周武王伐讨取得胜利为内容的乐舞。随着时间的推移,周代改变了它们原来的社会作用,而把他们汇集改编成为了一套新的礼乐制度,制礼作乐,严格规定不同等级所使用的乐舞规模,不可逾越。这正是充分利用了乐舞的特殊功能,有效地为其统治服务,加强等级观念。汉代雅乐舞蹈,一方面继承前代传统,另一方面结合当时政治需要,创作了一些具有民间风格的雅乐舞蹈,如《大风歌》、《灵星舞》等,西汉前期的雅乐,不完全采用“先王之乐”,而是根据本朝的政治需要改造或新编雅乐。而到了西汉武帝时期,为巩固中央集权,采取了 “罢馳百家,独尊儒术”的做法,认为“治理国家没有礼乐不行”,因此儒家学说的统治思想反映在了雅乐舞蹈复古之风的出现上。
此外,在中国古代乐舞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乐舞思想一一儒家的乐舞思想,它自成体系,是我国古代各种乐舞理论中较为完整、影响最大和最深远的。儒家对乐舞的看法和他们的政治思想一样,比较保守。儒家特别看重乐舞的社会功能.以及十分强调乐舞与政治的关系。由于孔子的政治立场是保守的,在论乐舞与政治的关系时,也表明儒家努力为旧的政治制度服务的保守立场,这也是儒家学派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封建社会中取得独尊地位的重要原因。儒家乐舞思想中首先强调礼、乐在政治中的重要作用,将礼乐与行政并列,《乐记?乐本》中记载:“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即认为只要充分发挥礼、乐、刑、政的作用,国家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理了。儒家还认为乐与政是相通的,观其乐就能知其政。《乐记?乐本》中记载:“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即认为政治、社会风气、乐舞,三者之间是存在着联系的,崇尚、流行什么乐舞,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反映当时的政治及社会风气的。因此,国家治理得好坏,是可以从乐舞的格调和规模上反映出来。由此可见,儒家非常重视乐舞的社会功能及对治国的作用,因此孔子及其学派非常推崇“先王之乐”、“雅颂之声”,它的乐舞思想和理论对中国历史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如此看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主旋律”的文艺方针提出:“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以及“文艺要讴歌英雄的时代,反映波澜壮阔的现实,深刻地生动地表现人民群众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与周朝的治礼作乐以规范等级制度的“六代舞”、歌颂当政者丰功伟绩的《大武》、“先王之乐”以及儒家乐舞思想中强调“乐与政通”等等从某种程度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由此可见,“主旋律”的文艺观并非新鲜之物,它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岁月变迁,朝代更迭,不同时代的统治阶级都深刻的认识到艺术强大的传播力和感染力,因此充分利用了艺术的社会作用和政治功能,有效地为其统治服务,从思想上占据人们的“主旋律”地位,突出当时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尽管时代不同、表现的方式不同抑或是称谓不同,但“利用文艺为政治服务”的目的却是一致的。

第三节 “主旋律”的“天然优势” .................................................................20-22
一、政府对“主旋律”作品在资金上的大力支持 ..............................................20-21
二、对各级政府官员业绩的考量 .................................................................21
三、对主旋律作品的奖励................................................................. 21-22
第四节 “主旋律”舞蹈在当代的发展 .................................................................22-28
一、“主旋律”舞蹈类型的界定 .................................................................22-23
二、“主旋律”舞剧的发展现状 .................................................................23-28
第二章 “主旋律”舞蹈的创作流程-舞剧《玉树不会忘记》的呈现过程 .......................................28-70
第一节 《玉树不会忘记》之题材与主题 .................................................................29-33
一、创作缘起 .................................................................29-30
二、主创团队 .................................................................30-33
第二节 《玉树不会忘记》之创作过程 .................................................................33-42
.................................................................
第三节 《玉树不会忘记》之作品分析 .................................................................42-64
一、舞剧的叙事角度................................................................. 42-44
.................................................................
第四节 编者与观者的感悟 .................................................................64-69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69-70
第三章 “主旋律”舞蹈创作的反思 .................................................................70-80
第一节 令人担忧的现实 .................................................................70-74
.................................................................
第二节 呼唤“主旋律”的回归 .................................................................74-77
.................................................................
第三节 学习与借鉴 .................................................................77-80
.................................................................

结语
借助体制优势推动“主旋律”的创作转型,己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历史任务。事实上,国家已经具有了这种战略意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已经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构想。在此基础上,“主旋律”舞蹈应该把握住历史机遇,以具有强大情感效能的艺术形式,传达、塑造新的时代共识与文化共识,凝聚民族精神力量,为探索合理、公正的中国道路做出贡献。
虽然,自“主旋律”产生以来,人们对它有一些偏见,其中有历史的原因、人为的原因,也应该承认,这和“主旋律”文艺的某些狭溢性和弱点有关。但是,随着“主旋律”舞蹈的发展和完善,我们也应看到,当下的一些主旋律舞蹈创作正在做出努力的改变,逐步向着更加人性化、更加情感化、更加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它的优秀部分己经存思想与艺术性上不逊于其他类型的作品。一部好的“主旋律”作品,不仅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还带给人心灵和精神的鼓舞和激励。
虽然如此,我们也理应向“主旋律”艺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主旋律”舞蹈绝不能以赢得某种合法的身份而沾沾自喜,懈怠进步,它应以更高远的自我期许全面超越自己观念上与意识形态上的狭險性,走出“画地为牢”的圈套,也超越一般作品类型的视野,创造出一种以真正的当下中国为对象和方法的,具有中国气派的舞蹈作品。回想当年《东方红》的年代,这样一台享誉中国大地,深受百姓喜欢的舞台作品,成为了几代人共同的美好记忆,成为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这样优秀的作品,让百姓如此喜爱的作品才是“主旋律”的真正意义所在,它理应成为我们的典范。我们有理由呼唤“主旋律”的回归,它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海市蜃楼;它是当代中国精神文化建设的需要,是当代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它也是百姓身边实实在在发生的真实故事、真实情感。大众的接受才是艺术的归宿。只有那些能引起最广泛共鸣的作品才叫主旋律。少数人喜欢,大多数看不懂的艺术就不是主旋律。做出来没人看,就更不叫主旋律了。广大的文艺工作长期以来对“主旋律”的文艺探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即使问题仍然存在,即使道路仍然艰辛,但是这样的探索要继续往下走,而且要一直做下去。每个人在面对社会大环境面前都是、的,但是大环境也需要_小的每一个人去创造,作为普普通通的一个舞蹈从业者,笔者希望能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汪洋大海中尽到的一点责任和义务,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以真诚的态度面对艺术、面对创作。让理论落实到实践、让理想变成现实,也让中华民族的“主旋律”飘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永恒永恒……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