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英及其表演艺术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3519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程玉英的艺术人生


第一节童年学艺
几番艰辛民国九年(1920)农历十一月十八,程玉英出生在山西平遥县的一户普通人家,一心想要儿子的父亲一看又是个女孩,便打算将她卖掉,在母亲和姐姐百般哀求下才改变了父亲的主意。程玉英虽然避免了出生就被卖掉的厄运,但家境贫寒,童年生活自然艰辛,唯一能给她带来快乐的就是和母亲去看戏,看完戏回到家中,就用玉米须做副长长的假胡子,往嘴上一挂,在场院里又跑又唱。时光荏苒,转眼间程玉英已长到十岁,出落得像一朵初绽的鲜花,长相非常喜人,但性格越来越像个男孩子,不爱花花草草,整天和顽皮小子们打打闹闹,不是上房揭瓦,就是爬树踢毽,弄的满身都是土。人们说她是个假小子,她双手叉腰,把胸脯一挺:“谁说我是假小子?咋家乃堂堂的大丈夫是也!”逗的众人哄堂大笑。1此虽说是小孩家一句玩笑语,却也为日后在舞台上扮演“生角”埋下了伏笔。生活道路上总有意想不到的波澜,父亲程福荣染上了毒瘾,又恰遇灾年,家里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同年锦梨园在平遥唱戏,这是晋中最有名的戏班之一,其中大名鼎鼎的艺人就有“说书红”、“盖天红”、“十四红”、“拉面红”、“狮子黑”、“秋富生”、“十三旦”、“珠珠老旦”等。父母为了让孩子有口饭吃,忍痛把玉英送到戏班学戏,戏班承事“说书红”见程玉英相貌端庄且嗓音宽厚,痛快地收她为徒专攻须生。初到戏班,玉英看着白面馍猪肉菜,口水就不自觉的往下咽,心想总算能吃上饱饭了。可馍还没啃一口,肉还没夹一块,师父却拿出了一条宽片裤带,把她的肚子一束再束,束得像蜂腰似的,并且立下规矩,饭不可以吃得太饱,生的、冷的、辣的更是不能碰。小玉英满脸狐疑,不知为何。师父看出了她的心思,让她先放松裤带,吸上一口气,去吹窗帘子,再唱上两句;然后又叫她吃馍吃菜喝米汤,吃完再吹窗帘再唱时,玉英就觉得气不足。师父这才告诉她,演员要有好的腰身就必须从饿时束起,要想把戏唱好就得有一副好嗓子,而嗓子全靠气养,气要足。如果肚里装满饭,就装不下气,气不足就唱不好戏,师父是怕她不懂规矩,每顿吃太饱,学不成戏,以后就可能要饿一辈子。
明白了习艺须吃苦的道理后,玉英便暗下决心凡事不能怕苦。此后每天清晨四点半起床,顶着满天星星跟师父到野外喊嗓,正音从念蒲白“君、臣、人、门、一、条、棍”练起。约有月余,开始学念剧词,早晨边记边唱一直到东方发亮,然后改练武功:下腰、踢腿、跑圈,花样繁多,各练百次,接着再将两腿轮吊于墙上与耳齐高的钉子上,各坚持半小时,吊完腿还要在条凳上下叉,没师父令不能起去。一次她下叉后入睡,梦见唱戏赚下很多钱,却被挡路的大爷抢走,急得她一声哭喊,从条凳上掉了下来。师父不但没有来扶,反而一把将玉英的小手拽过来,手持戒尺,不顾她连声求饶,在手上腿上各打了五十板。手肿了,握不住东西,腿肿了,迈步都艰难,打完师父又抱住玉英,两个人都哭成了泪人。玉英从此惟师之言是从,习艺之苦备受。夏天三点半起床练功,冬天五点半起床练功,每晚睡前都把戒尺放在枕边,睡着也时刻提醒自己,养成了准时起床的习惯。师父要求饮食清淡,她每顿饭只滴点盐、醋,其余调味品一律不放。师父要求每日练功,她风雨无阻,从不间断。师父见她不贪食、能吃苦、说到做到,打心眼里喜欢她,恨不得把全身的武艺都传给她。从此每日三餐师父都要亲自掌控饭量,既不能吃凉的,也不许喝烫的;既不能高声说话,也不准大发脾气。晚上睡觉也要严格遵守规矩,前半夜憋尿,后半夜禁便;喊嗓也必须把尿憋住。每换一个新的地方,师父为了寻找适于喊嗓的环境,五里地内都要跑遍,下雨亲自为她打伞,降雪亲自为她扫地,坚持陪同玉英练功,三月间一日不辞。在师父的精心培育下玉英进步很快,七月进戏班,十月便开始登台演出。严冬时节,戏班散班,师父把玉英和师姐桂英带到他家——太谷县小白村。师父家小院清静,师母善良贤德,伙食也比自家强。玉英再次感受到师父的疼爱,只有一样吃不消,戏班歇戏了,师父却每天专一“打戏”且分量很重。记不住唱词就免不了挨打,一次因为背不出《教子》中的四句话来,师父打了一百五十大板,晚上睡觉又把玉英从炕上推到地下,罚跪一夜。后半夜困得实在不行了,师母偷偷把她扶到炕上,惊醒师父,一脚又把她蹬到地下去了。第二天,师父和颜悦色地把玉英叫到跟前,给她讲《教子》这出戏。三娘为什么打英哥?三娘终日苦坐机房织布不是因为活不了,如果仅是为了穿衣吃饭,她可以改嫁,这么做是为把英哥教养成人。唱戏必须懂得“体情察理,会心会神”,如能体会到三娘的处境与苦心,英哥由此而产生的怜母恨己的感情,就不愁记不住唱词,也不愁演不活戏了。玉英这才明白师父信奉的是“打戏打戏,不打不记”,师父对自己的疼爱,就在板子的起落之间,如果师父不狠心,自己就永远成不了气候,爹妈也就白送自己入班学戏了。师父说昨晚罚她跪在地上,他也是一夜未眠。听着师父的话语,玉英“哇”的一声哭出声来,立即给师父跪下,承诺以后用心学戏,决不辜负师父厚望。


第二章程玉英代表剧目及所演人物


程玉英在八十多年的舞台生涯中,演出过 100 多出传统戏和现代戏,其中有一批剧目如:《火焰驹》、《秦香莲》、《武家坡》、《情探》、《教子》、《投县》、《算粮》等,经她精雕细琢、千锤百炼,均有独到之处,成为其代表剧目;她所饰演的人物也是几十年来呕心沥血、反复打磨出来的,个个具有鲜明的“程派”艺术特色,至今为戏迷、观众津津乐道。民间流传“宁可误了吃饭,也不能误了程玉英的《情探》”等谚语,足可证明程玉英代表剧目与饰演人物在人民群众中影响之深广了。


第一节 传统戏及其饰演人物


(一)《火焰驹》与黄桂英
《火焰驹》又名《双传信》,本事源于传奇《买水记》及清代陕西剧作家李桂芬碗碗腔《火焰驹》。宋时北狄反,奸臣王强与兵部尚书李寿不和,遂推荐李寿之子李彦荣挂帅出征,王强自任监军负责押运粮草。李彦荣在前方御敌奋战,王强却公报私仇停运粮草,李彦荣因粮草不济被北狄兵围困。王强私自回朝参奏李彦荣率大军投降,皇帝大怒,派王强抄封了李府。大臣黄彰早年把女儿许配给李家次子彦贵,听闻李家被抄,怕女儿日后受苦劝其退婚,遭到女儿反对。恰在此时,走投无路的彦贵来黄府借银两,黄彰趁机谎说当年京师许亲乃是一句戏言。彦贵为使一家度日卖水为生,丫鬟梅英设计以买水为名,让小姐和彦贵花园相会。不料此事被黄亮偷听报于黄璋,黄璋派人杀死梅英嫁祸彦贵,彦贵被诬陷入狱判成死罪即将问斩。马贩艾千路经苏州城内,得知彦贵冤案,乘宝马火焰驹赴前线报信。行刑之日,桂英闻讯连夜从家逃出奔赴刑场,途中遇彦贵之母和大嫂,却被李母误解遭到斥责,说明真相后婆媳三人共赴刑场祭奠。彦荣得知此事,率军返回,刑场救下兄弟彦贵,奏明王强罪责,皇帝下令交与刑部审讯,李家合家团圆。


第三章程玉英表演艺术特点 ..... (21)
第一节 情发于中 收放有度 ...... (21)
第二节 技巧塑人 突破创新 ....... (22)
(一)坐墩 ....... (23)
(二)拖椅 ....... (24)
(三)眼功 ....... (24)
(四)腰功 ....... (25)
(五)巧用手势 ......... (26)
(六)巧用服饰 ......... (26)
(七)巧用道具 ........ (27)
(八)巧妙装扮 ......... (27)
第二节水袖精妙 身段独特 ......... (28)
第四节 细到微处 精心组合 ......... (31)
第四章“嗨嗨腔”的形成与风格 ....... (33)
第一节 “嗨嗨腔”的初创 .... (33)
第二节 “嗨嗨腔”的发展 .... (33)
第三节“嗨嗨腔”的成熟 .... (34)
第四节 “嗨嗨腔”的特点 .... (36)
第五章程玉英对中路梆子的传承和贡献 .... (39)
第一节 程玉英的教学理念 .... (39)
第二节 剧团的管理 ..... (41)
(一)临危受命 扭亏为盈 .... (41)
(二)载誉三晋 舍己为公 .... (41)
(三)齐心协力 共创美好 .... (42)
(四)兢兢业业 硕果累累 .... (43)
第三节 戏校的建设 ...... (44)


结论


程玉英是当代晋剧表演艺术的代表性人物,在从艺 80 多年的舞台生涯中,以能者为师,刻苦钻研,独创的“嗨嗨腔”在晋剧艺坛上独树一帜。形成了观众喜闻乐见的“程派”艺术,独占晋剧青衣之鳌头。程玉英善用“嗨嗨腔”来抒发人物的悲情,其唱腔激昂遒劲,从高亢处见功底,于回旋时寄深情,有气吞山河之势、一泻千里之速,自成一派,驰名三晋。“程派”唱腔艺术讲究情发于中,收放有度,寄情于戏,以情动人。表演艺术以技出戏,以巧塑人,长于突破创新。塑造人物讲究情境与心理相吻合,诚于中而形于外。其艺术不但享誉三晋,影响还及至京、津、冀、内蒙等地。程玉英既是一位唱腔风格独特、表演技艺高超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也是一位兢兢业业的管理者,还是一位热心授徒、甘为人梯的传承者,门下育出王爱爱、王万梅、李桂香等高徒,均是晋剧界难得的优秀人才。程玉英已成为晋剧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她为晋剧乃至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值得后人学习、研究,以促进晋剧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 庚、郭汉成《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2 年版。
【2】廖 奔、刘彦君《中国戏曲发展史》,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0 年版。
【3】《中国戏曲志•山西卷》,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0 年版。
【4】吴梅《中国戏曲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年版。
【5】陈幼韩《戏曲表演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6 年版。
【6】中国戏剧研究院主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9 年版。
【7】苏国荣《戏曲美学》,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9 年版。
【8】周贻白《戏曲演唱论著集释》,中国戏剧出版社 1962 年版。
【9】刘思奇《独树一帜嗨嗨腔——程玉英传》,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0 年版。
【10】王卫民《吴梅戏曲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3 年版。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