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发文艺观的多元性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3521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李金发艺术萌芽及新思想的渴求

第一节播下浪漫与现实的种子

李金发的家当时在当地算得上是殷实之户,父亲对其管教极严,图的是儿子肚里能多装些墨水,其父不让儿子有闲暇去自由玩耍。这种管束过严、缺乏生趣的童年生活,就在李金发身上埋下了孤独、忧郁的最初种子,对他性格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孩童时代的经历与李金发为人拘谨、怯于面对现实,遇事容易持悲观态度以及在诗歌、雕塑上所表现的特质不无关系。
梅县自古是有名的山歌之乡,在环山萦绕的山村,在竹林掩映的河上,只要是有人在的地方都能听到那如烟似雾、情思绵遂的山歌。李金发自幼就受到家乡山歌的熏陶与滋养,尤其是那渗透着旷男怨女的痛苦与欢乐的恋歌,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不灭的印记。家乡山歌尤其是恋歌对他的熏陶,可以说是他一生受到的诗教的第一课。这些口头创作的民间杰作,培养他对女性的尊重和对于情诗的偏爱。当然在他成长上不单是这个酵起着作用,其童年所受的教育也是他性格、思想多面性的诱因之一。
李金发在童年所受的是一种新旧交迭混合的教育。当时旧式学馆教育一息尚存,而新式教育仍在磕磕碰碰之中摸索着。旧式的教育只让李金发留下“都是念的死书”①的印象,进入新式学校后,李金发受益最多的莫过于国文课程,当时陈独秀等发动的新文化运动才一刚刚兴起,还来不及在远离这一运动中心的梅县引起什么反响,在青少年中最为流行的是鸳鸯蝴蝶派的哀情小说。这类作品成为他课余和假期的主要精神食粮之一,为他那渗透着丝丝缕缕古典情怀的新诗播下了孤独、忧郁的种子,对青少年时代李金发的精神和气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倦了就睡,醒了再看,养成徐枕亚式的多愁善感的青年。”②由于鸳鸯蝴蝶派哀情小说的熏陶进一步塑造了孤独忧郁、多愁善感的精神气质及审美情趣,而正是这种精神气质和审美情趣成为他日后在法国与以晦涩为美的象征派一拍即合的重要的内在因素。正当他醉心于小说的柔情绵绵,被一个不幸的消息打破了。教育厅出台的关于“秋季始业,秋季毕业”的规定,使还须再读半年才完业的李金发愤而退学。退学就意味着对今后出路的仿徨,当时李金发虽然是年纪轻轻,但性格却偏于孤僻内向,又加上中途辍学,无疑给他的心灵蒙上了一层灰纱。他晚年曾这样回忆他当时的心情:“恐怕是先天的遗传,我从小就多愁善病,对一切都悲观,没有勇气向前奋斗……”①这是他忧郁性格、悲观思想的第一次大暴露,此后他每遇到人生转折的关键时刻,这种悲观情绪就可能流露出来。.......................
....................

第二章中国雕塑史上的开拓者

作为留法归国的雕塑专业的高材生,无论当今的人们对他的诗歌技艺全力关注,但不容质疑的是,李金发作为中国现代雕塑艺术的拓荒者,仅仅这一点就足以使他名留史册。
在20世纪初中国雕塑艺术的荒园里,李金发秉承自己所学的西方写实主义雕塑手法,结合中国雕塑传统中追求神似的观念,创作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塑像,并在蔡元培先生的支持下,身体力行美育教育,成为美育救国实践的一代宗师。

第一节开口说话的人物塑像
李金发所崇尚的是西方古典写实雕塑,而这种风格的雕塑正如温克尔曼所形容古希腊雕塑的是追求一种“高贵的单纯与静默的伟大”。其表现理念和驾驭材料的方式,与中国流行数千年的以宗教偶像为主体的石刻木雕艺术,有显著差异。充分体现了他娴熟地把握了西洋传统雕塑的表现技法。西洋雕塑表现对象是建立在对对象的理解和具备解剖知识之上的,具有严谨的科学性。
在法国所受的系统的训练和艺术熏陶,李金发具备了丰富的艺术技巧,对人体内部肌肉组织、骨骼构造及衣纹褶皱都有深刻的理解,练就了其观察事物敏锐的眼光和塑造对象灵巧的双手。他做人像除了在造型、比例、骨骼结构、肌肉解剖上追求精确的表现外,表现衣纹下的人体是雕塑之骨,在肌肉表现中运用高低起伏传达对象内在的力量。艺术手法上不只是简单的模仿欧洲雕塑的痕迹,脱开了对模特儿照样制作的冰冷,具有造型严谨、含蓄柔和、凝重朴实的艺术特点。如果说西方写实风格成为他的艺术倾向,那么他所表现的20-30年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造型特征,时代感觉都是把握的非常出色。
李金发归国后的雕塑创作主要集中在20-30年代。期间共创作大小雕塑作品几十件,绝大部分是人物塑像和雕像(可惜现在他的作品多无以存在)。这些作品通过写实风格的雕塑技法与表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完美地结合。他的雕塑艺术表现手法以及他的造型特征,对当时的中国艺术领域来说,具有创新的性质。作于1926年的《蔡元培头像》(图2)是他的早期作品之一。
这是件写生作品,因与蔡元培先生有着密切关系,为了塑像,蔡元培还到李金发家里“兀坐了两点种”。他以严谨的技巧表现蔡先生唇上留着尖胡子,神情旷达和蔼;一副古式的镜框掩盖不了人物深思眸利的双神,突出地表现出这位思想家、教育家的睿智特征。李金发在这件作品中,一方面采用了现实主义的精确手法,同时表达了教育的火苗正在“现代知识界的卓越前驱”里盘旋着。这件作品对当时改变我国社会流行的那种认为活着的人不宜塑像,只有死后才能塑像的观念来说,是有深刻意义的。..........................
....................

第二章中国雕塑史上的开拓者..................................... 10
第一节开口说话的人物塑像...................................... 10
第二节身体力行的美育者........................................ 14
第三节传统与现代的比较........................................ 21
第三章文艺观多元分析................................................ 25
第一节李金发本人性格与经历.................................... 27
第二节文学与艺术是艺术的多元表现(艺术本质).................. 27
第三节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西艺术实践的差异性)........ 34

结论
作为雕塑家、文学家和美育倡导者的李金发其多方面的成就和艺术修养在雕塑界实属罕见,于二、三十年代己响誉中国。本文以他的雕塑和诗歌艺术为例,淦释了他在两个不同领域对艺术美的不断追求,奉行多元发展,多种艺术形式互相影响而融合的文艺观。
李金发从西方现代绘画和象征派诗歌的理论中汲取营养,构成了自然物象与自我情感相互契合的美学思想。他认为,艺术不能刻板冷漠地复制自然,而必须经过主体情感的和谐与发现,也为他多元化文艺观作了很好的注脚。
因其个人的性格和独特的经历,使他一方面悲观厌世,在诗歌艺术中极尽灰色之能事;在雕塑上由于深受西方传统雕塑的影响,在具体的雕塑作品上他是一个忠实的写实主义的传导者;另一方面他在艺术思想有“贵族化”倾向,也就决定了他在美学和美育上的价值取向是奉行一套唯美主义的理论,使人们过艺术的生命,发现美,感到留恋;此举就像当初鲁迅弃医从文,是为了拯救国民的灵魂,纵然有些理想化,仍不失是一位伟大的开拓者,理应受到后人永远的纪念。
中国传统雕塑对人物塑造的缺憾恰为现代人提供了演练的平台。“五四”狂飘的冲击下,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新文化运动冲溃了以孔孟儒家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这也为雕塑的现代型开创了新的局面,可贵的是李金发把西方的雕塑的教学体系带到中国来的时候,并运用西方学到的写实技法,塑造了中国人自己的人物雕像。使传统雕塑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转而面向现实人间。
20世纪初是我国民族传统的雕塑艺术微弱延伸与欧洲写实主义艺术传入的历史交汇时期。李金发在现代雕塑史上的地位,是与中国传统雕塑从服务于宗教、帝王转向表现现实人生,转向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这一观念转化的历史使命联系在一起的。近代中国文化精神、社会需求和参与者的文化素质都形成低落的倾向,使得一向不被重视的雕塑更是失去了其宗教的庇护,中国雕塑急需谋求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厚诚编.《李金发回忆录》[M].东方出版中心.1998. 46.
[2]陈厚诚.《死神唇边的微笑一李金发传》[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3]黄宗贤吴永强《中西雕塑比较》[M].河北美术出版社会2003.
[4]青建国《精神与情感一中西雕塑的文化内涵》[M].商务印书馆2003.
[5]陈坚选编《中国现代文学名著百部一李金发》[MI.华夏出版社2000.
[6]王子云《中国雕塑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7]夏振斌《艺术化生存一中西审美文化比较》[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8]王铺主编《中外美术交流史》[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9]荣格著孔长安丁刚译《人·艺术和文学中的精神》[M].华夏出版社1988.
[10]黄可《上海美术史札记》[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11]郑工《演进与运动一中国美术的现代化》[M].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