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明清时期,徽州地区发生的疾病几乎覆盖了包括内科、外科、眼科、妇科、儿科与传染病等在内的各类疾病范畴,这说明徽州地区的自然环境并没有其独特的医疗环境特质。由本站硕士论文中心整理。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历史研究,首先要对“人”的历史进行研究,社会史尤其要注意这一点。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生命轨迹,不过迄今为止社会史学界对这些过程的探讨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对“病”的研究几乎全部处于技术史的范畴之内。尽管疾病和与之伴随的医疗过程对病患与其周围人群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与影响,但是它们在经历了时光的消磨后,渐渐地失去了在历史记忆中应有的位置,其身影缓慢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然而,这不代表疾病将远离我们而去。与我们永远健康的愿望相反,我们每一个生命都会在某个时候经历不可避免的“病”的过程。“疾病是生命的阴面,是一重更麻烦的公民身份。
每个降临世间的人都拥有双重公民身份,其一属于健康王国,另一则属于疾病王国。尽管我们都只乐于使用健康王国的护照,但或迟或早,至少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每个人都被迫承认我们也是另一王国的公民。”①这一段反讽式的隐喻表明这一现实的世界:疾病是一个如此执拗的“不请自来者”,一个生命里的常客,一个充满危险的隐匿者。②既然对于每个人来说,不能逃避疾病,那么我们的生活轨迹必因之而改变;疾病带给身体以痛楚的同时,也带给心灵以思考,人们的性格因此可能会发生变化,或坚强,或软弱,或忧伤,或冷漠。疾病在我们的思想、行为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疾病在使病患获得了特殊的社会角色的同时,也让家庭与社会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与义务。家庭与社会体系建构的一个核心即医疗卫生体系。疾病对人类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畴,偶发的疾病可能改变一个执政者的念头而使得历史的进程因之转向另一条道路;频发的遗传病、地方病将使得一个族群的生命延续面临严重的威胁;更大范围的传染病将改变瘟疫发生前后的包括战争、政府组织、道德观念在内的所有的现实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正如瑞典病理学家福尔克•汉申(Folke Henschen)之名言:“人类的历史就是疾病的历史”。
一部完整的历史中如果缺乏了疾病这个要素,那么它将是令人遗憾的。因此,重新描述历史上的疾病与医疗就有了其必要性,近年来的史学研究趋势也表明人们越来越关注“人”自身的历史。③疾病与医疗的研究是社会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剖析来加深对社会本质的认识。因此,本论文选择了徽州这一特殊区域,探讨以下问题:古代徽州地区的疾病状况如何,明清以来徽州地区的医疗卫生体系是如何变迁的,其中的每一体系是如何将医疗服务与救助、公共卫生及医疗保障等要素组织起来的,这些体系如何运转等。通过描述明清以来徽州社会中疾病与医疗资源的概况,分析疾病治疗与救助过程中社会各种力量的参与和医疗资源的具体运作过程,探讨古人在面对疾病与瘟疫时的医疗行为,并透过医疗过程中形成的医疗体系来观察社会组织的实态,进而揭示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社会结构变迁与医疗卫生体系的内在联系。
选择这一课题,实际上还有另外一层关注现实社会的因素。所有的历史研究都必须有现世的学术关怀,离开了现实,学术的象牙塔终究会倒塌。那么本文的现世关怀在哪里?这里借助一些官方言论和数据加以说明:2005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研究报告《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称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改革是不成功的”。中国十年医改确实造成了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①在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成员国医疗卫生筹资和分配公平性的排序中,中国的卫生负担公平性排在第188位,全世界倒数第4位。②现有卫生资源分配严重不合理不公平,有限的卫生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等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医疗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国民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最新的(2008年10月)发改委公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人民群众反应比较强烈。③尽管社会各界献策良多,但是距离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还为时尚早。作为一名历史的学习与研究者,我联想到:历史上的医疗状况到底如何呢?结合本人的研究方向,于是我试图构建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医疗卫生体系来了解与探究古人在这一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参考文献:
1]卞利. 明清时期徽州的乡约简论[J]. 安徽大学学报, 2002,(06) .
[2]孔潮丽. 1588—1589年瘟疫流行与徽州社会[J]. 安徽史学, 2002,(04) .
[3]牛淑萍. 试析新安医学昌盛原因[J]. 中医临床与保健, 1989,(02) .
[4]童光东,王乐匋,许业诚. 论明清徽州商医融合现象[J]. 中医临床与保健, 1989,(04) .
[5]张玉才. “新安医学”纵横谈[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87,(02) .
[6]李洪涛,刘培雷. 浅论新安医学及其发展兴盛的历史动因[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89,(01) .
[7]童光东,王乐匋,许业诚. 浅谈儒医在繁荣新安医学中的重要作用[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89,(03) .
[8]童光东. 论新安医家家族链是新安医学发展的重要形式[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0,(02) .
[9]童光东. 徽商流寓与新安医学交流[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93,(04) .
[10]章丽华,胡唯庆. 《新安医籍考》医籍补遗[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0,(05) .
[11]杜勇. 《新安医籍考》考订[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2,(06) .
[12]郑日新. 新安郑氏喉科医学述略[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3,(05) .
[13]侯林毅,杨永弘,闫慧敏. 浅谈新安医学对痘疹防治的贡献[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4,(02) .
[14]黄熙,黄孝周. 程朱理学与新安医学之探讨[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4,(04) .
[15]Leung,Angela Ki Che. Organized Medicine in Ming-Qing China:State and Private Institutions in the Lower Yangzi Region .Late Imprrial China. 1981, vol.8 :p.134-166
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
绪论 10-23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10-11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11-13
三、学术回顾 13-20
四、研究方法 20
五、文章思路与结构 20-22
六、创新 22-23
第一章 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疾病概况 23-49
第一节 明清徽州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23-34
一、自然环境 23-24
二、社会生活方式 24-31
1、农作物与粮食 24-28
2、饮食 28
3、建筑 28-30
4、村落 30-31
三、文化与经济、社会组织 31-34
1、徽商 31-32
2、宗族 32
3、新安理学 32-34
第二节 疾病的时空分布 34-43
一、古代方志中的疾病谱 36-40
二、《新都医案》 40-41
三、现代新编地方志 41-43
第三节 传染病 43-49
一、瘟疫的时空分布 43-44
二、瘟疫的种类 44-49
1、天花与麻疹 44-46
2、痢疾 46
3、肺结核病 46-49
第二章 古代徽州地区的医政 49-64
第一节 医官与医户制度 49-55
一、医官的设置 49-50
二、医学机构场所 50-51
三、医官任职 51-53
四、医官事务 53-55
五、医户制度 55
第二节 惠民药局 55-57
第三节 养济院、育婴堂、义冢及其它 57-60
第四节 小结 60-64
第三章 徽州宗族的医疗体系 64-85
第一节 族医体制 64-69
第二节 宗族医疗保障机制 69-73
一、宗族救助机制 69-71
二、宗族互助机制 71-72
三、施诊与施药 72-73
第三节 宗族公共卫生管理体系 73-78
一、人痘 73
二、尸体处理 73-75
三、改变陋习 75-77
四、建筑、水与环境管理 77-78
第四节 宗族、新安理学与新安医学 78-81
第五节 乡约与宗族医疗体系 81-83
第六节 小结 83-85
第四章 徽州社会医疗体系 85-124
第一节 徽州社会医疗体系概述 85-94
一、太平天国以前徽州地区的社会医疗体系 85-87
二、社会医疗的特征与类型 87-91
1、施药 87-89
2、施诊 89
3、育婴堂 89-90
4、商帮医疗救助 90-91
三、太平天国与社会医疗体系变迁 91-94
第二节 新安屯溪公济局 94-109
一、屯溪与其茶叶业 94-96
二、公济局的创办与变迁 96-101
三、公济局的章程规则 101-102
四、公济局的收支与运转 102-106
五、公济局、茶业公会与地方政府 106-109
第三节 徽宁医治寄宿所 109-123
一、徽宁医治寄宿所的成立 109-111
二、徽宁医治寄宿所的制度运作 111-113
1、内部组织结构 111-112
2、医疗慈善活动 112-113
三、寄宿所的实际运转 113-121
1、寄宿所的管理人员 113-116
.......
第四节 小结 123-124
结论 124-126
参考文献 126-135
附录 135-140
后记 140
您可能有核医学论文方面的购买需求,请到核医学论文频道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