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博士论文怎么写?本文根据热门论文范例数据,为大家列举了3篇临床医学博士论文范文,可以多参考学习,希望对你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临床医学博士论文范文参考一:张武主任治疗慢性肝炎学术经验总结及临床研究
目的:张武主任在肝病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此次通过系统收集、整理老师辨治慢性肝炎的学术经验,并对其临床经验方疏肝实脾汤治疗慢性肝炎肝郁脾虚型进行临床研究,希冀可以升华传承老师的学术思想,并为慢性肝炎的临床辨治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以跟师学习过程中老师的临证指导为基础,结合老师多年来发表的论文、书写的读书心得、教学讲稿及临证经验体会等第一手资料,以慢性肝炎的中西医文献综述,老师的学术渊源、对慢性肝炎病因病机的认识、辨治慢性肝炎的学术思想及经验总结以及老师临床经验方疏肝实脾汤治疗慢性肝炎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研究三部分为研究内容。在第一部分慢性肝炎的中西医文献综述中,中医文献部分分别从古代医家的认识、现代中医名家的认识以及当代中医的认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及总结。现代医学研究部分则分别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在第二部分老师的学术渊源及学术经验研究中,将老师的肝病学术渊源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系统总结了老师治疗慢性肝炎的学术思想特色及临床经验;在第三部分疏肝实脾汤治疗慢性肝炎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研究中,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入选病例37例,对照组入选病例35例,对两组病例分别从年龄、性别、婚姻、病情轻重、病程、化验指标、中医证候分级等方面进行资料分析,确定其具有可比性。其中,对照组予以西医基础治疗,转氨酶升高者予以口服葡醛内酯片降酶保肝治疗,病毒复制者口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老师临床经验方疏肝实脾汤。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彩超情况以及HBV-DNA定量等方面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通过对老师的肝病学术渊源及学术经验的研究,探知其至今已行医四十余年,八十年代初开始专攻中医肝胆病。老师习医并非家传,其能取得一定成就,完全靠兴趣爱好及自身勤奋。老师精研理论,勇于实践,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其学术思想,远宗《内经》、《金匮要略》、《脾胃论》等经典之作,近承现代、当代中医各家之学,择精而选,继承创新,从而自成一家。2.经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老师认为,慢性肝炎的病因有正虚不足、感受邪毒、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失治误治等种种,其病机可用虚、郁、湿、热、瘀、毒六字加以概括。正气不足,邪气易侵,疾病可迁延及肝脾肾三脏;肝气郁结失疏,则病症由生;湿热内阻,既是获病之因,又是患病之果;瘀血内生,更是伴随疾病全程;疫毒之邪壅滞,导致诸症丛生,这也是疾病后期病势缠绵,变症丛生的重要原因。3.老师治疗慢性肝炎的学术思想,可以简述为以下四点:①治病求本、强调病因。因为患者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所以要积极探求疾病的根本原因,针对根本原因施以正确的治本方法,老师常常从追因溯源、务求其本,标本缓急、灵活取舍以及正治反治、随症而施三点着手。②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在临床治疗慢性肝炎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单纯虚证或实证者很少见,多是虚实兼夹者,尤其到了慢性肝炎后期合并肝硬化腹水阶段,患者的临床表现更是虚实真假互见,所以老师常常扶正祛邪兼顾,必要时攻补兼施。③四诊合参、中西合璧。老师认为,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只有做到四诊俱备,才能全面了解把握证候资料,准确判断出正邪虚实,从而正确辨证施治。其次,因为中西医各自的优势所在,还需要中西合璧,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才能在微观及宏观上对疾病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从而也才能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④临证治肝、尤重实脾。肝脾两脏,在生理上相互依存,在病理上互相影响,“肝病实脾”之说由来己久,导师临床中强调治疗肝病不可“见肝只知治肝”,要重视他脏之变疾,尤其以调养脾胃为要,要重视“实脾”之法,才能取得良效。老师对“实脾”法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见解,总结了“实脾三法”,论文中有详细论述。4.老师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经验,简述为以下五个方面:①辨证分期论治。老师认为,对于慢性肝炎而言,随着病情的发展,不同病程阶段的病机变化不同,治则也当区别对待。疾病早期,病邪多以湿热为主,或者肝郁,兼有脾虚,故当以清热利湿、疏肝健脾治疗为主;疾病中期,病位多由肝脾两脏延及到肾,导致诸脏虚损,出现肝肾阴虚,或阴损及阳,致脾肾阳虚不足之症,故治疗又当以滋补肝肾或温补脾肾为主;疾病后期,病机更为复杂,脏腑亏虚、气血瘀毒内阻,故治疗应以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为务。②治肝以通为用。老师认为,无论慢性肝炎初期、中期还是后期,都存在着病邪内侵、脏腑受损的或虚或实,或虚实互见等错综复杂局面,故治疗肝病当以“通”为法。这里所讲的“通”,不单纯指攻下之法,老师认为,凡是辨证求因,给邪以出路者,皆谓之“通”。解表、发汗、通利小便谓之通,补益正气、理气消滞、活血通络、滋补阴血、温补阳气、清热利湿、化湿利水、驱寒破阻、涤痰开壅、破血逐瘀等均为通法之活用。③随症用药。老师临证用药,还善于抓住疾病之主症而选方用药。文中主要从临床常见的黄疸、胁痛、食欲不振、鼓胀等症状论述老师治疗肝病的用药特点。④治肝化瘀八法。老师认为慢性肝炎病程中,瘀血或轻或重都会贯穿疾病始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他总结了化瘀八法,分别为清热解毒化瘀法、益气扶正化瘀法、滋补阴血化瘀法、疏肝理气化瘀法、健脾利湿化瘀法、温补脾肾化瘀法、攻逐水饮化瘀法及软坚散结化瘀法。⑤用药精准、注重调摄。老师临床用药力倡精准,喜用药对、善用虫类药物以加强疗效。其熟知药性,临床用药生熟有别,故常能充分发挥药效而取得良效。此外,因肝病的特殊性,用药不当,或调摄失宜,均易致疾病难愈或变证丛生,故老师临床中亦十分重视用药禁忌及饮食、情志、劳逸等方面的调摄,认为这些方面也是影响疾病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5.老师认为慢性肝炎病程中肝郁脾虚是为常见证型,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提出了疏肝实脾大法,并且创制了临床验方“疏肝实脾汤”。临床研究过程中,因多种原因,治疗组共完成35例,对照组共完成32例。在疏肝实脾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研究中,治疗组各种中医证候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或P<0.05),对照组部分临床证候有一定程度改善(P<0.01或P<0.05)。两组相比较,治疗组在改善临床证候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两组肝功能、HBV-DNA定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腹部彩超结果提示治疗组P<0.01,改善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相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更为明显。结论:老师的学术渊源,远宗经典,近承各家,进而发扬创新;老师将慢性肝炎的病因总结为正虚不足、感受邪毒、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失治误治等,将其病机概括为虚、郁、湿、热、瘀、毒;老师临证治疗中,倡导治病求本、强调病因,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四诊合参、中西合璧,临证治肝、尤重实脾,形成了其独特的学术思想特色;诊治疾病过程中,老师善于分期论治、辨证用药,治疗肝病时巧用通法,依据临床症状选方用药,活用活血化瘀之法,且用药精准,关注调摄;老师根据慢性肝炎的病因病机特点,提出了疏肝实脾大法,并创制了临床验方疏肝实脾汤,临床研究证实该方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降低病毒复制以及改善腹部彩超方面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是安全有效的。疏肝实脾汤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的有效方药。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慢性肝炎的中西医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对慢性肝炎的认识
1.1 古代医家的认识
1.2 现代中医名家的认识
1.3 当代中医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慢性肝炎的认识
2.1 发病机制
2.2 诊断
2.3 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导师张武治疗慢性肝炎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
1 导师肝病学术渊源探析
1.1 导师简介
1.2 导师治学门径及行医理念
1.3 导师肝病学术思想,远宗经典,近承各家,发扬创新
2 导师对慢性肝炎的认识
2.1 对病因的认识
2.1.1 正气不足是发病及导致病情加重的内在因素
2.1.2 感受邪毒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2.1.3 情志不畅既是发病之因又是获病之果
2.1.4 饮食不节是发病原因之一
2.1.5 失治误治是疾病发生及迁延不愈之因
2.2 对病机的认识
2.2.1 正气不足,病及三脏
2.2.2 肝郁失疏,病由而生
2.2.3 湿热内阻,贯穿病程
2.2.4 瘀血内生,成疾之因
2.2.5 毒邪壅滞,诸症丛生
3 导师治疗慢性肝炎学术思想特色
3.1 治病求本、强调病因
3.1.1 追因溯源,务求其本
3.1.2 标本缓急,灵活取舍
3.1.3 正治反治,随症而施
3.2 扶正祛邪、攻补兼施
3.3 四诊合参、中西合璧
3.4 临证治肝、尤重实脾
4 导师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经验
4.1 分期论治,辨证用药
4.2 治肝大法,以通为用
4.3 依症用药,灵活多变
4.4 肝病化瘀,八法论之
4.5 用药精准,注重调摄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疏肝实脾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疗标准
1.3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案
2.1 研究内容
2.2 分组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判定
2.6 安全性评价及不良事件处理
2.7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治疗后疗效指标比较
3.2 安全性及不良事件
4 讨论
4.1 结果分析
4.2 疏肝实脾汤疗效分析
4.3 安全性、有效性评价
5 结论
6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小结
创新点
致谢
个人简历
附表 1
附表 2
参考文献
[1]扶正化瘀胶囊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 邵中英.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25)
[2]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观察[J]. 郝芬丽. 当代医药论丛. 2015(13)
[3]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预测因素的研究进展[J]. 王坤,朱传龙.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5(06)
[4]药用地龙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进展[J]. 唐鼎,凃乾,李娟,陈科力. 中国药师. 2015(06)
[5]白术不同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J]. 董凤彩. 中医临床研究. 2015(14)
[6]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2例疗效观察[J]. 汤力. 徐州医学院学报. 2015 (04)
[7]逍遥散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J]. 夏佳,杨晓冬,张芳容. 中国医药指南. 2015(10)
[8]羧甲基茯苓多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内与体外研究[J]. 陈继岩.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5(02)
[9]恩替卡韦治疗干扰素失败的慢性乙肝的疗效观察[J]. 张俊红. 河南医学研究. 2014(08)
[10]益肾舒肝饮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40例[J]. 刘益军,肖小明,唐森.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16)
临床医学博士论文怎么写
临床医学博士论文模板范例二: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研究
高等医学教育质量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为社会提供优质医疗保健服务的基础。临床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高等医学教育的质量。教师是教育的核心与灵魂,临床教师是临床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伴随高等教育领域的变革,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新兴的教学方法、技术逐渐渗透入医学教育中,临床教师单纯依靠临床经验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新一代医学生培养的需求。当前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医学生人数的激增、临床教学环境的复杂性等都对临床教师提出了挑战。目前对临床教师的研究,涉及师德建设、胜任特征、工作压力等内容,这些研究成果对了解临床教师群体的生存样态不无启迪,但还不足以深入到临床教师的教学生活。临床教师是高校教师中的特殊群体,处于典型的角色冲突情境,需要处理好因医疗、教学、科研等各种角色产生的冲突,以适应新的医学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与期望并形成符合要求的教学行为。因此,本研究着重关注临床教师在工作环境中的角色冲突,并将其置于医学教育发展的脉络情境中。在目前临床医学教育背景下,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问题中隐含着诸多临床教师发展问题。研究临床教师的角色冲突,可以帮助临床教师应对和管理角色冲突,促进教师认同、树立教师信念,增强医学教师发展的内生性和自主性。因此,本研究基于我国医学教育体系和社会文化语境、临床教师的角色冲突和教师发展的利益诉求,运用符号互动论和角色理论、角色冲突理论、大学教师发展理论,探索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结构维度、了解临床教师总的角色冲突和各维度角色冲突的现状,不同临床教师群体角色冲突的差异;研究影响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主要因素以及各因素的影响强度及过程,旨在探寻临床教师缓解角色冲突、提升教师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对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实证研究较少,尤其是中国医疗卫生和医学教育体系下的研究比较缺乏。因此,本研究在国内外关于角色冲突的经典理论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和临床教师的实际情况,尝试分析合乎临床教师特征的角色冲突结构维度,并基于角色理论中的经典研究框架,围绕组织环境、人际互动和个体特征三个层面,界定可能对临床教师角色冲突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建构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影响因素模型,包括自变量,即组织环境因素中的制度明晰、行政支持、评价导向、参与决策、培训感知;人际互动因素中的领导支持、同事支持、沟通交流、工作反馈;个体特征因素中的教师信念、教学热情、工作负担。因变量,即期望型角色冲突、超载型角色冲突和适应型角色冲突,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假设。本研究采用混合取向,量化为主、质性为辅的研究方法,分为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两个阶段以展示外在表现,梳理内在逻辑。首先在量化研究阶段,经文献梳理和预访谈、变量概念化和操作化、预测调查问卷形成、预调查、信度检验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等途径,形成正式调查问卷。问卷调查收集到473份有效样本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包括信度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确定问卷质量,经描述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对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总体现状和群体差异进行了全面考察。基于外因与内因辩证原理的思考,探索了组织环境层面、人际互动层面和个体特征层面的因素对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影响关系和作用机理。其次展开质性研究阶段,深度访谈十位临床教师,经编码、归类、建立类属等方法分析访谈资料,挖掘临床教师的教育生活故事,对量化研究结果进行情境性的解释。了解通过量化研究获得的影响因素引起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内部过程,以补充量化研究的结果。经过量化和质性研究,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结构维度包括期望型角色冲突、超载型角色冲突、适应型角色冲突;(2)在临床教师群体中,三种类型的角色冲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且处于偏高的水平。其中,超载型角色冲突水平最高,其次为适应型角色冲突、期望型角色冲突;(3)不同群体临床教师的角色冲突水平在地区、医院类型、科室、教师类型、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学历层次、职称类型、职务类型、教学工作量等方面存在差异;(4)评价导向、参与决策、领导支持、同事支持、教师信念和工作负担对期望型角色冲突有影响,其中,参与决策和工作负担是正向影响,其余为负向影响;工作负担正向影响超载型角色冲突,教师信念负向影响超载型角色冲突;培训感知、同事支持、工作反馈、教师信念和工作负担对适应型角色冲突有影响。其中,工作反馈和工作负担是正向影响,其余为负向影响;(5)组织环境因素除了直接影响角色冲突水平以外,还通过教师信念和工作负担间接对其产生影响,教师信念和工作负担起部分中介作用;人际互动因素对角色冲突除了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以外,还通过教师信念对其产生间接作用,教师信念起部分中介作用。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本研究的理论贡献是:(1)将角色冲突研究领域的研究对象,扩展至临床教师这一高等医学教育中的重要人群。针对以往研究中角色冲突的结构划分观点不一、角色冲突的量表结构模糊笼统,对临床教师的角色冲突结构维度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考察。尝试将期望型角色冲突、超载型角色冲突和适应型角色冲突纳入角色冲突的同一框架下,并最终从数据统计分析角度对这一新的结构框架给予了验证。同时,通过临床教师丰富的教育生活关注了不同类型角色冲突的意义建构过程;(2)从角色冲突、组织行为、工作设计、社会支持、角色互动、教师信念、认同等多种理论和视角,基于中国情境下医学教育和医院组织的现实,探讨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影响因素及作用过程,挖掘新的影响因素,拓展角色冲突影响因素研究领域。研究发现了组织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同时也阐释了在中国医学教育和文化传统下,组织环境因素对角色冲突的作用缘何较弱。揭示了人际互动中的领导支持与同事支持的不同影响,描绘了医学院校临床教师的教学生存样态。尤其发现了临床教师的教师信念和工作负担对角色冲突的直接作用,以及在组织环境因素和人际互动因素与角色冲突之间的中介作用,并对影响的内在机制给予了充分讨论,洞悉了影响过程中的"黑箱";(3)以角色冲突为切入点,审视和思考临床教师发展问题,丰富高校教师发展理论和医学临床教师发展理论。本研究的实践启示有:第一,为有效应对和管理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角色冲突提供政策建议,包括完善组织环境层面的制度建设与教学促进,促进人际互动层面的领导支持与同事支持,增强教师个体层面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发展。第二,为医学院校研究者和管理者制定临床教师发展政策和项目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包括重视临床教师教学发展的文化建设,加强校院的协同合作;提升临床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教学实践反思;遵循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发展策略;设计教学发展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应对临床教师时空需求;构建临床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促进教学发展行为的创生。本研究尽管严格遵循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对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探索,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后续研究拟进一步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1)在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方面,继续深入挖掘更多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在临床教师角色冲突中可能发挥关键作用的个人因素,以丰富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影响因素模型框架;(2)扩大样本量和提高样本对案例学校的代表性,进一步增加研究结果的推广性,勾勒出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角色冲突更全面的图景;(3)开展国际比较研究,了解国外特别是医学教育先进的国家和地区的医学临床教学与临床教师发展,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情境下的问题缘由与解决策略。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缘起和研究背景
1.1.1 选题缘起
1.1.2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概念界定与研究边界
1.4.1 概念界定
1.4.2 研究边界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设计
1.6 论文结构与主要章节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2.1.1 国外关于角色冲突的研究
2.1.2 国外关于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的研究
2.1.3 国外关于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研究
2.1.4 国外文献研究总结和评述
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2.2.1 国内关于角色冲突的研究
2.2.2 国内关于大学教师角色冲突的研究
2.2.3 国内关于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研究
2.2.4 国内文献研究总结和评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符号互动论与角色理论
3.1.1 符号互动论的主要观点
3.1.2 角色理论及其相关概念
3.1.3 对本研究的指导意义
3.2 角色冲突理论
3.2.1 角色丛与角色冲突
3.2.2 角色理论视角下的角色冲突
3.2.3 组织行为学视角下的角色冲突
3.2.4 对本研究的指导意义
3.3 大学教师发展理论
3.3.1 大学教师发展理论的产生背景及发展脉络
3.3.2 大学教师发展的概念和理论模型
3.3.3 对本研究的指导意义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角色冲突影响因素的模型建构与研究假设
4.1 模型构建
4.1.1 角色冲突的结构
4.1.2 组织环境层面的影响因素
4.1.3 人际互动层面的影响因素
4.1.4 个体特征层面的影响因素
4.2 研究框架与理论模型
4.3 研究假设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角色冲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设计与实施
5.1 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角色冲突及其影响因素的量化研究
5.1.1 预测调查问卷的形成
5.1.2 预测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5.1.3 问卷调查的具体过程
5.1.4 正式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5.1.5 具体统计方法的使用
5.2 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角色冲突及其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5.2.1 质性研究的目的与思路
5.2.2 质性研究方法的选择
5.2.3 访谈提纲与问题的设计
5.2.4 访谈对象的选择和确定
5.2.5 访谈资料的收集与初步整理
5.2.6 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5.2.7 研究效度与道德伦理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现状分析
6.1 我国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整体状况分析
6.1.1 变量的正态性检验
6.1.2 角色冲突的描述性统计
6.2 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群体差异
6.2.1 组织属性变量的差异比较
6.2.2 个人属性变量的差异比较
6.3 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现状的质性分析
6.3.1 角色冲突的类型及其表现
6.3.2 角色冲突的群体差异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角色冲突影响因素分析
7.1 临床教师角色冲突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7.1.1 模型设定与研究假设
7.1.2 多元回归分析变量说明
7.1.3 角色冲突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7.2 角色冲突影响因素中介模型的构建和检验
7.2.1 角色冲突影响因素中介模型的构建
7.2.2 角色冲突模型的检验和结果分析
7.3 临床教师角色冲突影响因素的质性分析
7.3.1 临床教师个体特征因素的影响
7.3.2 人际互动因素的影响
7.3.3 组织环境因素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讨论与思考
8.1 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整体状况和群体差异
8.1.1 临床教师存在三种类型中等偏上程度的角色冲突
8.1.2 角色冲突在个人和组织属性上呈现群体差异
8.2 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影响因素
8.2.1 组织环境因素对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影响
8.2.2 人际互动因素对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影响
8.2.3 教师信念对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影响
8.2.4 工作负担对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的影响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9.1 研究结论
9.1.1 临床教师角色冲突结构为期望型、超载型和适应型
9.1.2 临床教师角色冲突整体水平较高,呈现出群体差异
9.1.3 临床教师角色冲突受组织环境、人际互动、个体特征因素的影响
9.2 对策建议:如何缓解临床教师的角色冲突
9.2.1 加强组织环境层面的制度建设与教学促进
9.2.2 促进人际互动层面的领导支持与同事支持
9.2.3 增强教师个体层面的教师信念与教学发展
9.3 对策建议:如何促进临床教师的发展
9.3.1 重视临床教师教学发展的文化建设,加强校院的协同合作
9.3.2 提升临床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教学实践反思
9.3.3 遵循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发展策略
9.3.4 设计教学发展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应对临床教师时空需求
9.3.5 构建临床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促进教学发展行为的创生
9.4 研究的贡献、局限和后续研究展望
9.4.1 本研究的贡献
9.4.2 本研究的局限
9.4.3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角色冲突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B:医学院校临床教师角色冲突访谈提纲
附录C:博士学位攻读期间的学习经历
致谢
参考文献
[1]大学教师对“好老师”之理解的实践推理——一项扎根理论研究的过程及其反思[J]. 李方安,陈向明. 教育学报. 2016(02)
[2]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理论基础与促进策略[J]. 汪霞,崔军. 中国高教研究. 2015(11)
[3]论“教学学术共同体”的构建[J]. 杨维嘉. 江苏高教. 2015(05)
[4]人-组织匹配如何抑制工作疏离感:角色冲突与传统性的作用[J]. 章璐璐,杨付. 经济科学. 2015(04)
[5]“医生”抑或“媒人”:大学教师发展机构的定位难题——台湾一所大学的案例研究[J]. 徐岚,李颖. 大学教育科学. 2015(04)
[6]西部地区医疗投入缺口、医疗发展指数及影响因素研究[J]. 唐齐鸣,聂晋. 中国卫生经济. 2015(04)
[7]建设教学文化 服务教师发展——2014年两岸四地“大学教学文化与教师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J]. 陈斌. 高等教育研究. 2015(01)
[8]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生态环境构建[J]. 徐雪平. 山东社会科学. 2014(S2)
[9]大学生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与自尊:主观社会地位的中介作用[J]. 陈艳红,程刚,关雨生,张大均.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06)
[10]制度逻辑冲突:场域约束与管理实践[J]. 毛益民. 广东社会科学. 2014(06)
临床医学博士论文范文参考
临床医学博士论文范文模板三: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对策研究
经过几十年高速经济发展,中国开始拓展国家发展战略,把卫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卫生与健康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并对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创新提出了新要求。科学的医学研究成果是临床决策的指南,也是国家制定卫生政策的依据。作为记载、传播医学科技信息的主要载体,医学科技期刊承载着为各类医疗卫生决策提供证据的重任。然而,我国至今处于临床医学研究证据的“进口国”地位,多年来我国的临床指南主要参照欧美国家的指南或研究结果;我国的临床医学研究的学术影响力与欧美国家相比总体处于较低的水平,中文医学期刊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的质量一直未能获得国际业界的广泛认可。针对于此,本研究旨在对我国医学期刊近年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深入查找并证实我国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聚焦医学期刊编辑部,探讨我国临床研究论文整体质量控制对策。首先,从论文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概念内涵的描述出发,梳理文献,结合专家访谈,对“临床研究论文质量”以及“影响因素”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进一步界定“临床研究论文质量”“质量评价”与“质量影响因素”的概念并丰富其内涵。其次,采用“滚雪球法”抽取中文医学期刊近年发表的临床研究论文229篇,以研究注册率、伦理审查率、前瞻性研究患者知情同意等数据评价其伦理;以该篇论文发表之前国内同类研究论文篇数评估其创新性;以“国际医学报告清单”评估其报告质量;“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评估其方法学质量并评价其证据强度。结果显示:中文医学期刊近年发表了大量单中心(97.38%)、小样本(单组≤100例占77.3%)、纯阳性结果(99.22%)、高重复性(国内同类研究>10篇占37.11%)、低质量(报告率≤50%占85.15%,高偏倚风险论文占44.10%)的临床研究论文;研究注册率(3.06%)和伦理审查率(16.95%)均低;研究的真实性和严谨性均不可考。再次,结合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田野调查等方式募集、筛选中文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自行设计问卷,对纳入评估的229篇临床研究论文的作者、编辑部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模型显示:作者因素方面,专业阶层(学历、职称)对论文质量的直接影响较弱,而作者科学思维、科研方法学水平、对论文质量有较强的正向影响。机构环境方面,科研政策和组织监管均对论文质量有正向影响;科研资源既能直接对论文质量发挥正向影响,也能通过作用于科研政策和组织监管间接影响论文质量。编辑部(编辑)因素方面,编辑的专业能力、期刊管理水平、审稿人水平均对论文质量有正向影响;格式标准化要求对论文质量有负向影响。最后,采用析因设计证实以上可能因素对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作者与研究机构相关的23项可能影响因素里仅伦理审查1项与论文综合质量相关(χ2=11.075,P=0.010);在编辑部与编辑相关的18项可能因素中,编辑是否具有医学专业背景(χ2=21.533,P=0.000)、医学编辑的统计学水平(t=2.221,P=0.028)、编辑工作时间和精力用于版面形式消耗(t=-3.064,P=0.002)与期刊是否为核心期刊(χ2=4.714,P=0.034)等4项与论文质量显著相关。研究证明:期刊编辑部及编辑相关因素是国内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本研究结果,为控制我国医学临床研究论文质量,针对我国医学期刊编辑部管理构架提出:医学编辑必须具有医学相关专业背景,按照发展要求满足医学编辑数量并进行功能性分工,向学术型方向培养医学编辑等举措建议。针对编辑部审定稿流程提出:中文医学期刊亟待统一临床研究论文录用的基本标准,严格实行临床研究注册制度,复核研究的伦理审查,加强临床研究国际规范、评价工具以及报告清单的认知普及,注明利益冲突以及允许发表阴性结果等举措建议。针对医学编辑的职能拓展提出:医学编辑应在执行论文发表准入标准的同时做好作者教育,并为审稿人提供详细的审稿标准及必要的相关培训等举措建议。从而令中文医学期刊能够严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出口”关,真正服务于“健康中国”。
缩略词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控制相关理论研究
2.1 临床研究的定义
2.2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评价概念辨析
2.3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概念辨析
2.4 本研究涉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概念及其评价方式
2.5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控制的概念辨析
2.6 小结
第3章 中文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现况的抽样调查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我国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质性访谈
4.1 访谈目的
4.2 访谈设计
4.3 访谈结果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中文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3 研究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第6章 我国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建立及作用机理阐释
6.1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
6.2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探索性因子分析
6.3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验证性因子分析
6.4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及修正
6.5 修正后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系数分析
6.6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关系及机理探讨
6.7 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
7.1 研究结论
7.2 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控制对策
7.3 本研究的创新点
7.4 本研究的局限性
7.5 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临床研究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1]“双一流”建设中提升研究生学术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J]. 陈旭,郭心雨,刘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0(01)
[2]建设“学者型编辑”队伍,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J]. 张辉洁,唐秋姗,罗萍,冉明会,王维朗. 传播与版权. 2019(12)
[3]我国医学期刊临床研究论文质量控制策略[J]. 栾嘉,邓强庭,黄超,刘国栋,李娜,李洁,孙菲,徐迪雄.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12)
[4]科技期刊论文学术观点冲突的应对及案例分析[J]. 栾嘉,邓强庭,黄超,徐迪雄.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09)
[5]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稿约中临床试验注册规范的调查[J]. 李巍,张薇.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09)
[6]黑升麻制剂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初步探讨[J]. 李慧玲,高红艳,杭晨,王清,李沁,陈继明.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9(06)
[7]药占比管制方式及其学术争议[J]. 顾昕,宁晶. 中国卫生经济. 2019(05)
[8]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腰丛神经阻滞在肥胖患者下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 张序昊,贺文泉,文欣荣,易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9(08)
[9]我国医学期刊编辑对医学研究报告规范的认知度[J]. 李娜,李洁,孙菲,栾嘉,刘洋,李玉乐,孙静.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04)
[10]创新的道德边界: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伦理规制的反思[J]. 韩跃红.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以上是临床医学博士论文范文样本,如果你了解更多关于论文写作的资料或者注意事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如果需要论文写作的帮助,可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