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博士论文,本文重点针对农村金融服务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现状,通过构建农村金融服务指标体系,对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随后通过构建实证模型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升两个方面分析了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路径及对策建议。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农村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三农”问题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安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从1982年开始,中央多次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充分体现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2004-2020年,国家连续发布了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同时针对农村金融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针对农村金融制定了许多政策措施,促进了我国农村金融的快速发展,而从农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农村金融仍然是我国整个金融体系当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城乡金融资源之间配置失调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当前,农村金融改革相对滞后、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较低、农村金融产品较为单一、农村金融资源流失较为严重的问题仍然存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机构缺乏竞争、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和改善。总的来说,当前农村金融供给对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收入提升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已无法适应“三农”对农村金融日益增长的需求,采取何种有效措施,围绕农村金融发展,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量,进一步推动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快和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已经逐步建立了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大量的农村金融机构也逐步明确了自身的市场定位和经营方针,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实践证明,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是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有力抓手,是缓解农村和农民贷款难的重要路径。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农村金融的需求逐步提升,并且日益多样化,只有持续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更好的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落地。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出台,2021年又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明确提出了要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加快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全面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
.................................
1.2 研究意义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离不开现代金融的大力支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金融工作,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到决胜时期,必须尽快解决“三农”领域存在的问题,农村的经济发展、农业的转型升级、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都需要金融提供足够的支持。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研究,对于我国“三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理论层面来说,加强对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研究,能够一定程度上丰富农村金融理论的研究。本文通过构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能够较为全面、准确的测度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这对于农村金融的研究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同时,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未来的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从实践层面来说,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装型发展时期,经济结构调整、城镇化等正在加快推进当中,农村发展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不断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有利于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能够促进农村资金配置效率的提升、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也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意义。
博士论文怎么写
...........................
第2章 基本理论概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农村金融
(1)概念界定
王玉琨(1981)认为,只有更好的甄别“农村金融”和“农村金融发展”的概念,才可以从根本上出发分析原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06]。他完成了准确分析和正确定义了“农村金融”和“农村金融发展”的问题以后,才被认为是完成了有关于农村金融理论研究的基础工作的主要部分。在细节上,首先要明确一个目标,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的同时,还应当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张元元、廖建祥(1987)等认为深化内部改革是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只有在这个环节内认真发现问题,仔细处理问题,才能更好地建设农村金融[107]。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充分认识农村金融:
第一,我们结合历史资料,从最久远的历史文件上找寻关于“农村”范围的界定,我们发现农工商联合企业课题组站在不同的历史维度和文化主题下,给出了我们现在广为认可的范围,这个范围就是传统的“三农”。也就是说,只要跟农村,农业,农民有关的,我们都可以将其划分到“三农”这个范围里[108]。
第二,我们需要重新刷新一下对“金融”的理解。传统的金融观念就是说促进资金的循环利用,只有资金流可持续的流动的时候,才是金融发展的最好表现。但是新的理论,例如现代金融理论,史忠良(1986)扩大了金融的层面,可以说是丰富了金融这个名词的内容。例如,目前的金融衍生品,比如期权期货保险等等之类的都可以称其为金融的一份子[109]。
第三,要正确认识到农村金融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的必然选择。农村经济作为整体经济的一部分,为了更好的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必须要发展农村经济,并且纳入到整体经济发展中来考量。农村金融作为驱动农村经济的核心和关键,必须优先考虑。唐中吉(1982)认为农村金融的成长和农村经济发展如影随行,大趋势的变化走势相近[110]。虽说两者还是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但是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两者具有相同的经济目标,相同的发展需求。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农村金融结合了农村的特征,应该衍化出了新的具有农村特征的农村组织以及农村服务。
...............................
2.2 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理论概述
农村金融理论在国外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具体的理论成熟阶段可以说是在上个世纪。经过一百对年的发展,后人不断的补充总结完善,目前的农村金融理论在国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2.2.1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也称作农业融资论,是农村金融发展的一种旧的理论范式,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农村金融理论,其基本的假设前提是金融机构数量严重不足、农户没有储蓄意愿、信贷组织管理服务不健全等诸多问题Besley(2001)[116]。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农村经济,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国家需要专门的政策以及款项来缓解农村金融压力,同时,还要有效整合非正式的农村金融机构。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诞生时,当时的农村生产力较低,农民一般不具备储蓄能力,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农业上的投资相对不足,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不够大。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困难在任何国家发展初期都存在相似的问题,农业生产周期长,效益低,风险大。因此,国家只能通过强制的手段措施将资金注入农村金融市场,并通过实施特殊的保护农村的金融手段维护资金流的稳定流转。信贷论认为,通过对农村金融组织的资金补贴来弥补初期低利率的放贷增加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这种扶持可以打破固有的农村高利贷现象,同时因为补贴的存在可以引导商业银行将经营目光转移一部分到农村中成立新式的跟农村经济结合的一个有助于服务农村金融的组织。上个世纪末,经历了经济大萧条的国家通过这一政策有效的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恢复,提升了农村人口的效用。
但是,单靠政府补充资金,出台维持新政策是无法持续的。这种宏观干预的手段虽然能在初期农村的经济建设中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很大的负面效应。具体表现为:一是市场作用被强制改变。市场本身具有平衡交易活动的职能,原本存在的农村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调节供给需求,但是通过政府的调整导致农村金融机构失去了原有意义和储蓄能力。政府长期的低利率的补贴资金政策会使得农村人口认为借贷资金本就该低利率的存在,在这个预期下,使得人们在依赖政府补贴的同时降低自身的努力行为。
.................................
第3章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分析 ............................. 39
3.1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脉络 ........................... 39
3.1.1 1979年-1992年:农村金融体系重构阶段 ........................... 39
3.1.2 1993年-2002年:现代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基本形成阶段 .................. 40
第4章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发展水平测度 ................................. 62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 ..................................... 62
4.2 主成分分析法概述 ............................... 63
第5章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实证研究 .................................. 74
5.1 农村金融服务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 74
5.1.1 理论分析 .............................. 74
5.1.2 农村金融服务对农村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 76
第7章 推动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建议
7.1 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农村金融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个是农村金融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通过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能够促进农业生产、减少贫困人口、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社会稳定,但农村金融业务本身并不具有很强的盈利性。二是农村金融具有很强的规模效应,当金融基础设施投入达到一定量级,将会实现农村金融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从而极大的降低农村金融的平均成本,提高农村金融运行效率和吸引力。因此,有效推动农村金融创新,单纯依靠商业性主体、走市场化运行的道路固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所需要的的时间跨度将明显拉长,政府介入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政府引导,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推动,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监管体系等具体内容为有力抓手,才能为农村金融创新提供基础。
7.1.1 财政政策支持
农业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和弱质性,在自然灾害面前非常脆弱,单纯依靠市场化手段难以满足农村金融的需求,尤其是供给端会出现明显的不足,从而使得市场难以正常运转。因此,就需要财政,将资金投向具有正外部性的产业,从而在不完全市场的情况下有机创造供给,通过各种政府手段,将外部性逐步内部化,从而推动市场有序健康发展,达到政策目标。这也是政府财政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以来,单纯依靠政府直接提供金融资源的方式已经被实践证明不具有可行性。特别是随着时间推移,政府金融因为无偿性特点,使得越来越多市场主体逐渐对政府财政资金产生依赖。与此同时,直接在市场上提供金融供给,不仅政策目标是否实现难以保障、难以评估,一旦长期财政直接介入市场经营,就容易对商业性金融、私人领域产生或强或弱的“挤出效应”。最终的结果通常是恶心循环,不仅加重了信贷约束,而且使得政府财政负担越来越重,最终难以为继。
博士论文参考
..................................
总结与展望
1、总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快和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已经逐步建立了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在发展过程中许多农村金融机构也逐步明确了自身的市场定位和经营方针,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但是,目前农村金融仍然是我国整个金融体系当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城乡金融资源之间配置失调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当前农村金融的供给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金融的需求,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从而推动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农村金融服务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现状,通过构建农村金融服务指标体系,对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随后通过构建实证模型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升两个方面分析了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路径及对策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一方面有利于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发展,对于农村资金配置的效率、农业生产率的提升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也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意义。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