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我国,地铁的出现深得人们的欢心,其高速、安全、便捷、无污染等优势,已经成为人们近程出行的首选交通方式,而地铁的质量也成为公众所关注的重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人口不断涌入到城市中来,使得城市人口密度迅速增加,过去城市道路的建设满足不了当今城市的出行情况,造成城市的交通状况变得更加恶劣,通过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城市中的发展规划,表明了地铁是未来轨道交通发展的首要方向,能够促进城市的良性循环发展。
我国城市的交通问题已经上升成为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人均 GDP 直线上升,私家车几乎已经成为了每个家庭所必需的物品。目前,我国城市的交通问题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一为城镇的道路极其拥堵,汽车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性能,拓宽道路、增加行车道已经无法解决当前的问题;其二为道路的交通秩序混乱,我国如今的交通运行模式仍采用之前的机动车、非机动车混合的模式,道路功能不能充分利用,无法发挥出交通工具的真正作用,造成行车秩序混乱;其三为地材等自然能源消耗较多随着汽车的大力普及,石油开采过度、尾气排放等大气污染问题突显出来,寻找新的出行方法已经迫在眉睫。
1.1.2 研究目的
如何解决当下社会交通的拥堵已经成为公众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我认为,首先要充分考虑到目前人民出行方式的改变,使城市交通方式的改变早于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再就是要充分规划好交通网络情况,充分发挥各种交通方式的作用,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增加安全感、幸福感,打造方便快捷、多层次的城市轨道交通转换方式,增强遍及公众的交通法规及文明意识,打造快捷的交通方式、高质量管理以及高素质乘客的出行环境,这样方可保障道路的通畅。
............................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质量管理起步较早,代表质量管理理论的 SPC 控制图在上世纪由休哈特(W.A.Shewhart)博士提出。1940 年左右,质量之父-戴明(W.Edwards.Deming)博士出“计划-执行-检查-处置”的 PDCA 循环理论,代表着质量管理发展迅猛,逐渐形成更成熟完善的体系。PDCA 循环首先在日本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有显著效果,使日本经济从二战中复苏,PDCA 循环从此闻名于世[1]。20 世纪 60 年代,“零缺陷”思想由美国菲利浦·克劳斯比(Philip B·Crosby)提出并在美国大力推行,“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零缺陷的核心理论[2]。随后,“零缺陷”理论在日本广受关注,使得日本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慢慢地领先世界。80 年代出现的六西格玛(6σ)质量管理理论引起了质量管理界中新的热潮,该管理方法重点在质量管理和改进方面的持续性,有以下几个特征:①对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及时性要求较高;②根据公司到市场需求与发展目标制定管理模式;③加强业务管理流程改善工作;④具备“改进型”的特征,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⑤倡导“无界限合作”的模式[3-4]。Robert S·Kaplan,David P·Norton 对重建工程理论的理解是,重建工程是以顾客的满意度为根本,重建工程理论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通过“维持”与“改进”质量使顾客需要得到满足,将“质量为核心”的过程导向与内向型管理模式,其重点就是管理。重建工程理论是将“顾客满意当做中心”的过程与结果互相结合的导向与外向型管理。除质量外,更加重视“速度”,把握成本和服务,是彻底的改革[5]。
Tao Yu,Qingpeng Man 等学者提出为了加强异地建设项目中的质量缺陷管理,通过影响评估,可以确定关键利益相关者,并明确他们在项目质量方面的责任,从而激励这些关键利益相关者改善其质量缺陷控制,使用贝叶斯分析评估利益相关者对质量缺陷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具有质量缺陷的预制组件,建筑工人的误操作以及现场组装和施工过程中无效的质量检查和测试是影响质量缺陷控制的主要因素。此外,
在此案例研究中,我们发现承包商对质量缺陷的发生影响最大。这项研究有助于利益相关者影响评估和质量缺陷分析领域,并将缺陷管理与关键项目利益相关者联系起来[6]。
............................
第 2 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质量管理理论概述与发展
(1)质量管理理论概述
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为了保障工程实体质量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全寿命周期。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是以严谨的设计文件为基础,将施工技术、数据统计以及经营管理工作充分结合,以合理的质量标准、科学的管理方法,用最经济的手段,打造质量优良、用户满意的工程项目。
工程质量管理,就是要把工程质量问题遏制在形成过程中,质量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要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符合客户的需求,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对工程开始之前的准备工作到工程竣工验收阶段进行全过程管理,做到提前发现、尽快解决容易造成工程质量的现象,保持正常质量管理的工作。要保证工程的质量,主要是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将问题遏制在形成过程中,严格控制好工程实体的质量。
(2)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
质量管理的发展一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以及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①质量检验阶段
很早之前,公众对于质量管理的理解只是控制产品的质量,根据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来决定能否开始下一道工序的生产。20 世纪初期,质量的检验是由一线的工人进行控制,称为“操作者的质量管理”。随后,泰罗提出制造与检验要分离的质量管理理论,设立专职负责产品质量检验的工长,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工长的质量管理”。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制造业蓬勃发展,生产企业的规模、种类也不断扩大,专职的质量检验人员开始出现,也被称之为“检验员的质量管理”。
②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公众对于质量的标准也发生了改变,早期质量检验的缺陷也相继涌现,如检验效率极低、周期较长、经济效果不理想等,这些缺陷引起了统计学家和质量管理专家的重视,他们开始寻求把数理统计学运用到质量管理中来解决质量检验出现的不合理因素。当时应用最广泛的六西格玛原理,六西格玛原理起到了预防质量问题的关键作用,主要做法是根据已有产品的功能特性,绘制出质量控制图,通过图表分析产品质量,利用数理统计,有效地降低了产品的不合格率,提升了产品的整体质量。
2.2 理论基础
2.2.1 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及应用
(1)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保证工程的经济利润为基础,通过前期的市场调研、设计方案、制造产品以及售后的服务状态为手段,最大程度地满足市场人们的需求,通过全面的质量管理,形成一套有效地管理体系,从而达到维持和提高质量的目的。全面质量管理是全方面、全寿命周期和全体成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①全方面的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其应用范围较广,涵盖了工程实体的质量、施工的质量和售后的质量,不仅仅是对于产品质量的管理,更是对人员进行管理,通过运用各种管理方法,进而保证工程的质量、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经济利润等,因此,全面质量管理是全方面的。
②全寿命周期的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不仅仅是对生产、施工过程中质量的管理,其应当存在于整个生产、施工的全寿命周期中,包含了前期市场分析及调研,施工中的工艺及流程,原材料及设备的采购,最后到工程的形成、使用以及服务,每个流程都有质量管理的身影,共同组成了整体的质量。
③全体成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离不开人的参与,质量管理不单单是质检部的工作,同样也是组织、物资、销售、施工及售后等所有参与部门的共同职责,只有保证每个流程的质量得以控制,才可能保证工程整体质量。要做好增强人员质量意识的工作,提升管理参与度,质量面前做到人人有责;其次,参与人员不能仅注重客户的需求,更要注重企业的经济利润,经济利润是企业最根本的生存手段,全面质量管理要同时兼顾好客户需求与经济利润的平衡点,这样企业能够发展的更为长久。
...............................
第 3 章 青岛地铁 13 号线某标段全过程质量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16
3.1 青岛地铁 13 号线工程某标段简介及全过程质量管理中的难点分析...................16
3.2 青岛地铁 13 号线某标段全过程质量管理现状............................. 17
第 4 章 青岛地铁 13 号线工程某标段全过程质量管理..................................25
4.1 决策阶段的质量管理................................... 25
4.1.1 管理项目的指标评估体系............................ 25
4.1.2 管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工作..................... 25
第 5 章 青岛地铁 13 号线工程某标段全过程质量管理保障措施...............................47
5.1 完善管理制度体系......................................47
5.1.1 制度的保障................................. 47
5.1.2 管理的保障............................. 48
第 5 章 青岛地铁 13 号线工程某标段全过程质量管理保障措施
5.1 完善管理制度体系
5.1.1 制度的保障
青岛地铁 13 号线工程某标段根据不同岗位、工序配置人员进行监督,采取建设全过程工序的全面管理,汇报发现的具体问题、现象并制定出解决方案,对出现问题的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并将具体情况进行公布,以警醒其他建设方人员。
建立奖惩制度。如果现场发生安全质量事故,监理单位的现场负责人必须第一时间向上一级领导以及项目部进行汇报,由各方共同协商解决;其次,在工程项目的施工的全寿命周期中,如果发现不按照规范标准以及设计文件要求施工,影响工程质量、技术、安全的现象,而不听从监理单位人员的正常监督管理工作,监理单位人员必须以书面方式发给建设单位,防止出现工程质量的问题而造成质量管理的目标无法实现。
加强考核制度。培养施工队伍人员素质,组建自有的施工队伍,以老带新,开展大量的劳务人员培训与考核的工作,使他们快速掌握基本技能,提升个人业务水平,有效地提升施工产值。
............................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地铁的建设是关乎民生的一项重大工程,地铁质量的好坏不仅关乎工程的使用寿命,更关乎群众的生命安全。地铁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交通出行方式,其施工工艺复杂、建设工期长、对施工人员的水平要求较高等,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多,是对建设方、施工方、监管方等各方的巨大挑战。本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研究管理办法,以青岛地铁 13 号线某标段的质量管理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青岛地铁 13 号线某标段全过程采用全面质量管理原理作为基本的质量管理办法,在施工阶段采用 PDCA 循环原理,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步骤,按照发现问题、原因分析、制定对策、检查验收、总结评价的工作流程,有效地解决了工程施工中发现的问题,并通过多次 PDCA 循环,较大程度上解决了施工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优化了各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总体上保证了工程实体的质量,证明了全面质量原理在青岛地铁 13 号线某标段的成功应用,对于沿海地区地铁的施工有一定借鉴作用。
(2)分析“人、机、料、法、环、测”等六大主要因素,分析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作用,明确关键因素,根据关注重点制定措施,减少质量影响的重大因素,全面提升工程质量。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整个质量管理的关键是施工阶段。通过对“人机料法环测”六大因素的分析,能够精准有效地进行施工全过程的控制,也表明了地铁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就是“人机料法环测”。
(3)施工管理的保障措施与对策应用,大程度上降低施工中存在的缺陷。青岛地铁 13 号线工程某标段采取有效的施工管理,极大地调动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工作效率,全面提升人员额质量责任意识;增强制度的约束力,管控员工的质量行为,使制度不再成为一种摆设;通过对材料设备的控制,施工质量得以从源头进行管理;施工环境的管理,减少影响质量的不稳定性因素,保证了施工连续性,提升工作效率。通过施工管理保障措施和对策的有效运用,完美地保证了工程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全面优化地铁施工质量的管理。
本文的质量管理研究办法在青岛地铁 13 号线某标段的成功应用,保证了工程的质量,打造了优质的地铁工程,对国内同类项目的质量管理提供了借鉴与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