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工程管理论文,笔者认为工程管理主要包括建管管理工程、基本建筑管理工程,房地产经营管理及国际工程管理等方面。今天该网为大家推荐一篇工程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2018优秀范文一:工程索赔的时效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 年建筑业产值对比 2012 年新增 38,995 亿元,总产值达到 159,312.95 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6.88%。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地位日益剧增。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改变着我们生活着的城市与居住环境,推动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相关产业发展。随着市场化经济迅猛发展,建筑市场上的企业间竞争日益激化。依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 版),截止到 2013 年底,我国有 79,528 个建筑业企业单位,从业人员 4499.31 万人,市场规模庞大,企业数量众多,建筑行业处于完全竞争状态。竞争不仅发生在本土公司之间,也发生在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取消了中外合资、合作建筑公司按投资比例承包同等比例的中外合资工程的限制,中外合资、合作建筑企业承包工程范围不受限制。据统计,到 2002年底有 140 多家跨国公司在我国境内承揽建设工程,占全球 225 家大型国际工程承包公司的 62.2%,有 11 个国家的 78 家建筑企业获得了国家建设部颁发的跨地域工程承包资质。入市企业的增多,市场的逐渐成熟,建筑企业由宏观调控转变市场经济,都使得市场单价越来越透明,利润点降低。在激烈竞争中,企业对抗建筑施工过程中遭遇的诸多风险,如政治风险、经济变化风险、合同风险、不可抗力等,稍有疏忽,便会面临利润下降甚至严重亏损的局面。特别是国内建筑市场利润点相对较低,据有关报表统计,国有施工企业效益净利润率不足 2.5%,而往往企业经营项目较为单一的,例如房屋建筑企业利润还达不到 1%。对比国内市场,国际市场成熟更早,表现在国际建筑市场上工程承包商的利润空间逐渐缩减,施工索赔的事件逐年上升,甚至一些年增长率超过10%。如何应对激烈竞争局面,提高抗击风险能力,提高盈利能力是建筑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新增工程、设计变更、地质不符、地方诉求、自然灾害等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引起的施工投入加大,成本增加,致使项目利润减少甚至亏损。索赔是施工合同顺利履行、追索项目投入弥补经济损失的重要手段,在国内国际市场施工中受到重视;同时施工索赔是一项涉及到成本、技术、合同、谈判等多种专业知识的管理工作,也是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和精力的工作,无论成败与否,均对施工单位、参与变更索赔人员提出较高的挑战,对企业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也是研究施工索赔的意义所在。
.....................
1.2 文献综述
在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中,国外比国内更早制定、完善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对于施工索赔研究也较早,因此也取得很多成果。例如管理费索赔公式的计算,就是 1960年美国“合同纠纷仲裁团(BCA)”对 Eichleay 公司索赔案仲裁时所采用。该公式至今仍在国际上广泛应用。国外针对索赔定量工作,大多从细节定性,比如生产率降低引起的损失索赔定量。1960 年,美国人泰勒,后被称为“管理之父”,就开始了对生产率降低引起承包商利益损失的定量初步研究;1989,托马斯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水平造成生产率变化的研究,提出了生产率的影响系数的概念。一些跨国公司、机构对于生产率降低造成损失定量研究成果,可用于分析和计算生产率损失索赔。
国内对于施工索赔的研究起步较晚,对于索赔认知也由初步的了解、发展探讨、并逐步成熟的阶段。
对于施工索赔,梁鑑(2011)认为这是一门综合性的课题,它涉及工程技术、施工经验、合同管理、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知识和经验,在《国际工程施工索赔》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国际上在施工索赔及反索赔方面的理论、实践和做法,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宏观的背景知识和体系,但是没有涉及索赔时效的研究。
杨晓林(2013)从索赔的原理与基本概念出发,在《建设工程施工索赔》中介绍了施工索赔在建设工程方面的理论和行业惯例,详细说明了承包商索赔分析、索赔依据、索赔程序、索赔费用、以及索赔策略与技巧;业主、监理工程师的索赔管理。
蔡祥、纪晓晨(2014)详细解释了 2013 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工商和行政管理总局三个国家部门联合发布的新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范本》(GF-2013- 0201)该合同范本下的索赔条款,以及对索赔管理的启示。文中认为 13 版合同细化索赔处理流程,规定 28 天时限限制,要求权利人在期限内完成索赔工作,一旦承包商在这期间不主张权利,即丧失索赔的权利。为应对这一新的变化,应该在签约审核、施工管理、竣工结算等环节加强管理。
魏玲(2014)在《索赔时效的双向影响》中指出了索赔时效制度的后期影响,得出了如何有效运用索赔时效加强合同管理。从实践角度出发,探讨了索赔时效对实践的意义,对索赔时效的性质没有涉及。本文将进一步详细讨论索赔时效的性质、意义等问题。
......................
第二章 索赔的基本概念
2.1 施工索赔的概念和来源
2.1.1 索赔的概念
索赔一词最早来源于英语单词“claim”,意指“有权要求”、“权利主张”,是合同执行方行使自身合法权益、维护自身合法利益行为。
索赔在牛津词典中是这样解释:所有权者或者拥有权利者要求对损坏或损失根据保险合约进行赔偿等。索赔一般定义为广义索赔和狭义索赔。依据合同一方向对方提出的索赔称为广义上的索赔,而狭义索赔一般指承包商向发包商的索赔。
施工索赔是在施工过程中,承建方对于并非自己责任或过错所造成的损失,或者受业主、地方等原因委托施工了合同外工程量而增加的额外投入,承包商根据法律和合同规定,向发包商提出的在时间上的延长工期或者补偿多增加的经济投入等权利。
2.1.2 施工过程中的索赔引起的主要原因
由于工程本身的施工性质,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发生索赔是必然的,尤其是在施工阶段出现索赔事件居多,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2.1.2.1 客观原因:
1、工程项目参建单位多元性。项目由立项至工程竣工验交往往会有建设单位(业主)、承包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分包商、材料设备供应商、以及甲供甲控材料制定分包商等众多单位参与,各方面同时协作、相互交织、互相关联、相互影响,技术经济关系错综复杂,一方出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参建单位,不仅造成自身损失,也对其他合作单位造成损失。参建单位维护自身合法权利从而导致索赔事件发生。
2、工程项目环境多变性。现代工程施工技术设备机具、人员能力的增强,投资规模逐渐增加,项目施工工期也越来越长。工程项目由于施工地域不同,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地方法规政策、民风民俗等都使得项目存在较多的可变性。项目立项之初通常考虑正常年份本地区气候条件,而在施工过程中也会出现极端恶劣天气。工期较长的项目也会受国家政策的变化导致成本变化,如材料价格上涨或下跌、货币贬值、施工标准提高等。施工过程中技术性成果突破也会对成本产生影响。这些动态的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政策性法规变化都会使工程预期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不一致,导致工期与费用的变化。
3、工程项目结构复杂性。同一施工项目同样由于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地方法规政策、民风民俗等所需的成本不同。而在工程施工前双方为维护自身合法权利会先签订合同。承包方受限于投标时间不能准确勘探地形地质,在参考同地区施工报价后与发包方作出合同约定。在此情况下签订的合同受限于承包商勘测地形人员机具能力,勘探时间等不能发现施工中存在隐患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且不能在合同中作出合理的规定;另一方面业主在执行过程中也由于地形地质变化或国家新政策出台等发生变更,这些不可预见因素都会导致合同执行过程中成本及工期的变化,发生索赔。
.......................
2.2 施工索赔的分类
施工索赔根据研究角度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索赔对方不同分为索赔与反索赔。对于反索赔国内很多教材如《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统一教材》、《全国造价工程师培训统一教材》、《全国施工企业项目经理培训教材》中定义“业主向承包商索赔”就是反索赔,而这一提法也是国内建筑行业的惯用叫法,而李明智在《FIDIC 合同条件下索赔问题的法律研究》一文中提出反索赔应为“并非不认可、不同意对方的索赔请求,而是有理有据的反驳、拒绝对方索赔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文主要论述索赔的时效,对此观点不再详细阐述。根据索赔业务不同分为施工索赔及商务索额。施工索赔即施工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的索额。商务索赔是指物资采购、供给、运输过程中违反合同条款发生的索赔。本文主要阐述工程施工中几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2.2.1 按索赔的目的不同分经济索赔和工期索赔
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发生合同约定外工程量,或者合同继续执行受阻,造成工程停缓建。对于并非自身原因造成的损失、增加的投入提出的补偿分为经济索赔和工期索赔。前者要求补偿经济损失,后者工期要求延长。
2.2.2 按处理的时间和方式不同分单项索赔和一揽子索赔
单项索赔是指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由于单一事件对承包商成本、工期造成影响。如业主发出的变更通知,或政策性调整等,承包商对此单独事件提出的索赔。根据 2013版建筑合同约定索赔时效为 28 天。要求承包商在索赔时效内对于单一索赔尽早提出索赔报告报与监理工程师。审核通过后送报业主进行索赔。如果超过索赔有效期为进行索赔申请,则认为索赔无效,索赔权利灭失。此项约定与民法权利人诉讼有效期相违背,本文在后面将有论述,此处不再详细阐述。对于单项索赔,要求合同管理工作人员对日常生产活动及时跟踪,收集资料,一旦发生合同外工程量迅速准确的作出判断,并进行索赔工作。
单项索赔所涉及的时间比较简单,责任划分由于界定时间及时不难分析,且索赔值不大,计算不太复杂,双方容易达成协议,获得通过。
........................
第三章 2013版建筑工程合同索赔时效规定与FIDIC合同索赔时效规定的比较 ...... 13
3.1 时效制度 ............... 13
3.1.1 时效概念 ............ 13
3.1.2 时效的性质 ................14
第四章 对新规定中的索赔时效与诉讼时效关系的评述 ............... 16
4.1 索赔时效不等同于诉讼时效 .......... 17
4.1.1 时效起始期计算对象不同 .......... 17
4.1.2 时效可变性不同 ................... 17
第五章 做好工程索赔的建议 ..................... 19
5.1 索赔时效的积极意义 ............. 19
5.1.1 督促权利人积极索赔 ................. 19
5.1.2 避免置业主不利地位,平衡双方权益 ................ 20
第五章 做好工程索赔的建议
5.1 索赔时效的积极意义
5.1.1 督促权利人积极索赔
索赔时效规定权利人只有在索赔时限内,其索赔能被接受认可,超过时限其权利灭失,即使有理有据因逾期根据合同也不被法律保护,权利人因此可能造成巨大损失。索赔时效的规定督促权利人积极行使权利避免损失。
5.1.2 避免置业主不利地位,平衡双方权益
施工合同中,业主与承包商虽都为合同的签订方,但承包商毕竟为合同的施工方,实施项目的各个环节,以施工图、业主的指令文件作为施工依据。相对而言,业主作为发包商因只负责工程的整体进度,负责全盘的整体规划,对细节的掌握不如承包商。这就容易造成施工过程中设计的施工图纸及业主的指令不准确发生额外费用,引起施工方索赔。如承包商索赔不积极,随着工程的进展,由于地质地貌、施工条件等施工因素的改变造成事后难以追溯,业主也难以在时过境迁后核查证据来确认责任原因,以及准确评估损失的大小,费用金额。因此,索赔事件发生后,如不限定索赔时间,承包商如恶意隐瞒已达其后期索赔目的,这就置业主不利地位。增设索赔时效平衡了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方面能保证承包商合法利益,及时要求业主履行义务,避免索赔事件再次发生;另一方面规定诉讼时效,使业主避免因承包商隐瞒索赔后期举证困难处于不利地位的情况。
5.1.3 索赔时效有助于索赔客观、公正解决
索赔因事实界定、责任划分不容易确定,在发生索赔事件后,对于事实的认定很容易产生分歧。如果没有索赔时效,索赔权利人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导致索赔事件发生后不及时提报资料,甚至至工程即将结束时才提出索赔。时过境迁和人员变动、记录的缺陷使得索赔事件的真实情况很难复原,在此种情况下一旦承包商与发包商意见不统一,坚持各自对索赔事件记录是真实的就很难协商解决。在没有时效约束的前提下,权利人为保证自己的合法利益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手段维权。一方面增加了成本,另一方面如索赔事件中一方存在恶意,编制证据由于时间较久而难以核查,给调解人、仲裁人或者法官客观判断造成很大困难。因此约定索赔时效有利于短时间收集证据,保证证据的客观与真实性,有利于索赔事件的真实查明,公正解决,同时也可避免索赔事件方长时间争执而增加的成本费用。
.........................
第六章 结论
综上所述,对工程索赔的时效研究结果如下:
施工索赔是在施工过程中,承建方对于并非自己责任或过错所造成的损失,或者受业主、地方等原因委托施工了合同外工程量而增加的额外投入,承包商依据法律和合同规定,向发包商提出的在时间上的延长工期或者赔偿多增加的经济投入等权利。工程索赔由于客观、主观多方面的原因难以避免。
本文引入时效的概念来说明在索赔过程中约定一段固定时间对双方权利义务的影响。2013 年版建筑工程合同中的索赔时效约定是在国家部委公布的制式文本基础上合同双方的约定,FIDIC 合同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国际惯例。两者都不是法律法规,因此不应与合同使用所在国的法律法规相违背。2013 版的建筑工程合同在索赔时效上存在逾期失权的约定是无效的。索赔时效不等于诉讼时效,在于一、时效起算点不同,二、时效可变性不同。
约定索赔时效有利于界定事实,减少纠纷降低经济损失。一方面约束权利人行使权利,对于侵权人同样起到保护作用。本文通过对两种文本在索赔时效方面的约定比较,可以发现 2013 版建筑施工合同在索赔时效约定上更为严格,但逾期失权的约定引发了大量争议。在此方面,国内施工合同范文可以借鉴 FIDIC 在索赔方面的约定,存在合理修改的空间。
参考文献(略)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2018优秀范文二:方家山核电工程质量监管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绪论
(一)论文研究的背景
1、选题背景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与化石能源所占比重大是分不开的,并且化石能源对大气污染比较历害,而核电是高效、清洁、安全、经济的能源,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我国发展核电的必要性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1)满足电力需求: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电力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强,目前我国电力供应日益紧张,而发展核电则可以比较有效地解决部分缺电问题。
(2)保护生态环境:目前火电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主要是由于其排放氮氧货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烟灰等污染物,相比之下,核电是高效、清洁、安全、经济的能源,不会排出如上的污染物,所以发展核电有利于保护环境。
从上面两点来看,我国非常有必要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核电,可以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我国目前减少雾霾天气的最好能源
2、我国核电发展现状及政府规划
(1) 世界核电概况
1954 年 6 月,世界上第一座实验性核电站在苏联建成,即电功率为 5000KWe的奥布灵斯克核电站(Obninsk ),它的建成投用标志着人类核电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核能和平利用的实现。2002 年 4 月,这座已安全运行近 50 年的核电站由俄罗斯原子能部宣布正式关闭。这一段时间,有更多的核电站也在不断地被建成,期间也有发生了不少的核泄漏事故。但奥布灵斯克核电站一直保持着安全运行,直到退役,也成了人类核电史上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
若对已正常运行的核电站按机组数目来进行排列,前五名分别为美国(100台)、法国(58 台)、日本(48 台)、俄罗斯(23 台)、中国(23 台)。中国可以排名到第五位,但若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正式发布的数据来看,2012年度我国核电累计总发电量为 92652 千瓦时,在国内发电总量中核电的发电比例占比仅为 2%,远低于全球 14%的平均水平。世界主要核电国家发电量比例如下图 1(其中 15 个核电国家比例超过 20%)。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前面我们提到了发展核电的必要性及优势等,但是,再好的能源,保证其安全运行、安全发电才是重中之重。核电厂的安全运行是以它的选址、设计、建造、调试、运行和管理均符合核安全要求为前提的。各个阶段中,核电站工程建设质量的好环直接影响着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核电建设工程项目同许多常规工程项目既有相同处,也有其特殊的要求,在核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小的疏忽,都可能会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带来毁灭性的影响,所以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很高。核电工程项目有项目工程量大、涉及专业面广、投资金额大的特点,而且一般工期都要 5 年之久。在核电工程建设期间,除了企业自身的质量保证运作体系外,政府也派有专门的核安全质量监管机构对核电站的各个阶段进行监管,以确保安全。这是由于核电站运行后若出现重大核事故,会对方圆几百里的居民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的破坏,这种破坏一般具有高污染性和持久性的特点,甚至会对国家政局的稳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业内有人说“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核技术的特殊性和独特性,核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政府的监管也显得异常重要。
......................
二、核电工程质量管理概念及政府质量监管
(一)概念
质量:“质量”的概念在各种文献中有不同的定义和内涵,如代表性的定义有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克劳斯比曾把质量概括为“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程度”,这是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的。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管家朱兰(J.M.Juran)提出了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这是从顾客角度出发的,因为用户对产品的基本要求就是适用。ISO8402:1994 质量术语的定义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 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所以从本质上看,质量与物体的物态、形状及所处的空间位置没有关系,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属性,其内容非常丰富,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地被充实和完善,同时人们对质量的概念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历史过程。
核电工程质量: 建设工程质量是指建设工程满足业主需要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约定的特性总和。核电建设工程的质量,是由核电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的,对质量也有其独特的含义,如对于核电建设工程质量需满足要求的主体,不仅有业主,而且还包括所有公众。具体来讲,就是光经济高效产生电力是远远不够的,安全性是务必要得到保证的。这种安全即包括核电厂所有的工作人员,也包括所有公众的,同时还必须保证其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核电建设工程质量好坏对核电站运行中的核安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核电工程质量管理:核电工程质量管理主要依托核电厂质量保证大纲的有效运转来进行控制和保证,核电厂的质量保证大纲包括为使物项或服务达到相应的质量所必需的活动,验证所要求的质量已达到所必需的活动,以及为产生上述活动的客观证据所必需的活动,同时强调对工程建设中的质量负主要责任的是该工作的承担者,而不是那些验证质量的人员。从核工业发展开始阶段,我国核电工程贯彻的质量方针始终是“安全第一、质量第一”。
........................
(二)政府质量监管
核电建设工程质量政府监督:为了在民用核设施的建造和营运中保证安全,国务院于 1986 年 10 月 29 日发布生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条例中明确规定国家核安全局对我国核设施安全实施统一监督,独立行使核安全监督权。民用核设施的定义包括核动力(核电厂、核热电厂、核供汽供热厂等);核燃料生产、加工、贮存及后处理措施;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理设施等。
目前我国国家核安全局对核电站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分阶段的监管,分阶段监管主要是指选址、设计、建造、运行和退役共五个阶段,审评通过后分别发放不同阶段的许可证件,如建造许可证、装料许可证等。核安全局对核电站的设备制造、建造安装、人员资质、环境影响和运行安全等的监督,由其派出机构六个地区监督站来共同实施。
其中,对于核电建设工程的现场核安全监督任务是主要是由各地区监督站负责。正如前面所述,核电建设工程项目同许多常规工程项目既有相同处,也有其特殊的要求,在核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小的疏忽,都可能会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带来毁灭性的影响,所以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很高。
在此特别说明一下,由于在工程建造阶段,尤其是机组装料前,几乎不涉及核燃料,所以在本文中笔者将核安全监管的范围进行了进一步缩减和定义,即建造阶段的监管,就是要监督工程在建过程中的土建、设备安装及调试活动等的质量,是否能满足设计技术文件的要求。故从本质意义上讲,对于核电工程建造阶段的核安全监管实质上就是对工程的质量监管,监管工程建设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以便为将来的核电站安全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三、核电发达国家政府质量监管的经验分析....................9
(一) 美国的核安全监管体系...............9
(二) 法国的核安全监管体系................11
(三) 核电发达国家政府监管的经验分析.........................14
四、方家山核电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6
(一)方家山核电建设工程政府监管机构现状介绍...................... 16
(二)方家山核电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8
五、方家山核电建设工程质量监管问题的改进方案..........................26
(一)提高监督员素质及业务水平........................ 26
1、建立监督员常态化培训机制..................................26
2、鼓励监督员考取专业技术职称......................................27
六、改进方案实施的保障机制
核电将会在我国未来的能源体系中占越来越重要的比例,伴随着核电的不断发展,政府的核安全监管工作也需不断改进,保障好核电安全。譬如占世界上核电发电总量 6%以上的美国(31%)、法国(15%)、日本(10%)和俄罗斯(6%))四个国家,其中俄罗斯、美国、日本都已先后发生过严重的核泄漏事件,在 2020 年前我国在核电规模上将很有可能进入前两名,大家都知道核电是一把“双刃剑”,所以务必要安全第一,警钟长鸣。结合前面对方家山核电建设工程质量监管问题的研究分析结论,建立更好的监管保障机制,笔者对我国核电政府监管机构的宏观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一)推动建设健全的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与国外核电发达国家的核法律法规体系相比,目前我国现有核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不太完整(可参考本文附录二),其中有些是 20 多年前颁布至今也未再有更新,已经难以适应我国目前核电的发展现状。现有法律并没有对核行业管理部门的任务和职责给出明确规定,只是依据现有的行政法规设立了各类行政许可。现有的国家核安全局所承担的监管职责担子较重,与其目前的行政定位还是有较大差距。以上这些也都需要有上位法来进行规范。
可以看出,我国有关规范原子能利用行为和核安全行为的法律仍处于空白,所以《原子能法》和《核安全法》的立法要加快颁布,以便我国政府能尽快推动建设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独立完整的监管框架,然后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所涉及的内容应至少包含安全目标、原则、部门分工、监管制度、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等。在整个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的过程中,可在必要时特邀法律顾问参加工作小组,负责过程中的合法性咨询或审查等事宜。
........................
七、结论及展望
我国目前对核电工程的政府质量监督管理理论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有许多方面还待进一步的研究。本人通过近六年来的核电工程一线监督经验积累,提出了一些关于政府部门在监管方面的建议。但由于时间关系和本人的水平有限,很多问题并没有研究得足够深和透,如:本文主要是结合在核电工程建造阶段积累的一点监督经验,提出一些关于监督站在对核电工程监管中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解决这些问题作为出发点,进而推出需更高层的监管机构国家核安全局进行体制改革的建议。但实际上政府的核安全监管不仅仅是工程建造期间,还有厂址选择、调试、运行和退役,共计五个主要阶段的安全监督管理,国家均需颁发相应的安全许可证件,对其实施监管。所以说,国家核安全监管机构的改革必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
另外,文中建议国家核安全局进一步下放权力给各地区监督站,使各监督站有真正意义上的执法权,是因为监督站更熟悉现场的实际状况,可以给出更合适的行政处罚,更好地代表政府做好核安全监管工作。当然,对于国家核安全局是否可摆脱行政隶属关系,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也是在借鉴国外核电发达国家的经验后提出的想法,也仅是提供了我们可以努力的一个方向。
最后希望该论文能够给有关部门在解决和完善核电政府监管现有管理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时提供一些帮助,也希望能为政府对核安全监管未来做得更好尽一份自己应尽的责任。
参考文献(略)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2018优秀范文三:中国建筑业协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第1章 绪 论
1.1 课题来源与意义
中国建筑业协会成立于1986年,最开始的名字为中国建筑业联合会,后在1993年的理事会上更名为中国建筑业协会。协会主要负责协调全国各个地方关于建筑业方面的各项事宜,协会的主要构成是由全国各地经在民政部门登记在册的具有相应资格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机构组成,协会是全国性质的,在全国乃至世界建筑业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协会涉及的主要业务领域包括土木工程、建筑装修、线路建设以及建筑工程。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建筑业协会目前在业内属于建筑业的标杆,是相关的制度与规定的制定机构,是相关行业的监督者,为中国建筑业的发展起着规范、引导、推动以及监督的作用。
我国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与国外企业相比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以全国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投入为例,据统计,当前我国国内的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投入最高的达到0.5%,最低是0.01%,平均只有0.05‰。但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例如日本,他们的平均投入已达到0.5%。现在我国的施工企业信息化存在严重的失衡,大多还停留在人工管理的模式中,管理效率(如历史信息的管理)低下。针对全国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各项工作要求,中国建筑业协会响应国家信息化的进程,提出了建立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相应信息化管理系统,解决中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与问题,同时统一规范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的业务流程。
建立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系统,其意义是通过举一反三,建立解决中国建筑业协会日常管理中的各项业务的管理系统,提高协会工作效率,减少施工企业在有关事项中申办的时间,加强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更好的对项目进行评判,更好的保护社会环境。
1.2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申报流程及管理体系
1.2.1 绿色施工概念与原则
1、绿色施工概念
施工方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在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基本目的的前提情况下,通过更为科学的管理思想和先进的技术,最大程度的节约建设过程中的各项资源,例如土地、水、能源、材料等等方面,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这就是绿色施工。
2、绿色施工的原则
绿色施工的具体原则是在施工时需要根据当地的环境,因地制宜,同时需要了解与贯彻国家在绿色施工方面的相关的规定,执行国家或行业制定的相关标准、当地的相关的技术政策,整个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能为了达到相应的经济效益而牺牲环境,应当在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护当地的环境、气候,同时保证最大的经济利益关系,二者需要取得共赢。施工企业需要符合 IS014000 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双体系的要求,将体系管理中的各个相关指标分解到工程管理的全周期中,进而达到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规范化与标准化,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1.2.2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总体要求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总体框架必须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建设工程施工的科学管理、当地气候条件下的环境保护、工程施工中的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工程施工中的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工程施工中的节能与能源利用、工程施工中的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这几个大的方面应当要包含中国建筑业协会关于绿色施工方面的全部的基本指标项,除此之外还必须包含施工现场的规章制度、建筑施工时的各项策划以及方案、施工技术的选择与应用、建筑材料的选择与采购以及项目验收时的各个指标细项。
第2章 系统实现的相关技术简介
2.1 运行环境简介
本管理系统采用B/S结构,操作系统采用Microsoft Windows 7/WindowsXP,开发工具采用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数据库选用微软的 SQL server 2005L 来实现。
Microsoft SQL server2005 是一种能够支持大数据量的事务处理,也支持在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处理及开发决策应用程序。SQL server2005有5个不同版本,它们在特性,支持的硬件和费用方面各有不同。Microsoft SQL server2005 Express Edition.版本是SQL server2005中的简易版本。
2.2 数据库引擎 ADO.NET 简介
在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审核管理系统的程序设计过程中,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库时采用ADO.NET数据引擎,它功能强大,使用方便。作为NET Framework 的重要组成部分。
DataSet 和 NET Framework 数据提供程序是 ADO.NET 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NET Framework 的作用是连接系统的数据源、根据系统提出的要求执行相应的 SQL 命令,并完成相应的数据检索功能。DateSet 是数据存储的对象,在 NET Framework 获取相应的数据后,需要将数据存入 DateSet 中,以供程序调用数据。NET Framework 的通讯需要与DateAdapter和DateSet建立相应的联系,这样的机制可以满足DateSet获得多个数据源传回来的数据,这些数据按照指令存放在DataSet中。
第3 章 系统需求分析............9
3.1 系统流程分析....................9
3.1.1 申报条件流程分析............9
3.1.2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流程分析..........10
第4 章 系统总体设.....................16
4.1 软件相关设计..........16
4.1.1 系统目标....................16
第5 章 系统实现.................25
5.1 申报条件管理实现.............25
5.2 申报管理实现.......................26
第5章 系统实现
5.1 申报条件管理实现
申报条件管理起始是以申报单位整理单位申报条件相关的相关资料,然后填写申报条件申请表单,递交当地环保部门对材料中关于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措施等进行审批,然后交由当地建筑业协会进行项目技术以及单位资质等进行审批,最后由总部进行审批通过,审批过程中有一环节审批不通过该次申报打回申请单位。
系统功能是由各种类相互组合而成,申报条件功能由两大部分构成,申报数据处理类、流程以及流程处理类等构成,用户填写完申报条件申请表单,启动流程、调用流程接口,整个申报条件的审批由流程审批处理类以及流程审批结果类等完成。下图为申报条件管理的类图:
结论与展望
本章主要是对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其中包括软件相关设计、系统体系架构设计、系统功能设计以及数据库设计等。软件相关设计描述了系统设计的目标、系统建设的原则以及软件支撑环境等,系统体系架构设计主要采用3层体系架构设计。系统功能设计主要是对系统实际具备的功能进行了模块化设计。数据库设计包含数据的E-R图以及相关的表设计。新技术管理可以通过专人实时采集和更新施工技术、工艺等数据信息并上传入库,对其中一项或者多项重要数据资料,进行对比,使新技术,新工艺的突出点显而易见,方便管理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实施调取,研究,学习等工作,并可以以报告、新闻等形式发布给外界,供广大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单位进行学习研究和借鉴。
参考文献(略)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2018优秀范文四:通信工程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研究
第一章:绪论
1.1 选择题目的背景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信息技术成为通信市场建设的重要支柱,而在工程建设和发展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重要的管理措施之一。因此在实际的工程管理中如果可以借助计算机系统对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与管理则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尤其是通信设施建筑中,作为项目的管理措施信息化将成为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靠计算机以及系统对工程中的各个控制环节进行管理,并配合相关通信技术可以实现项目的全面而协同化的管理,使得项目进行中的各个环节,以及参加项目开展的各个部门都可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此时管理指令以及控制措施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流程化控制形成一个管理系统,使得工程管理成为更加有序而方便统筹的工作。各个单位开展的工作和作业项目将更加有序。在这样的需要背景下,信息工程所构建的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将起到构建管理系统与实现管理系统运行的作用,所以选择这个研究方向可以帮助未来的工程管理与控制实现计算机网络化以及管理系统化。更加方便的实现项目的统筹管理以及工期、质量、成本控制。
1.2 研究的现实意义
信息系统的建设其重要的意义就是针对性的采用项目项目管理的思路帮助通信工程实现系统化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能力等,同时保障各项指标控制的效果,降低整个工程在管理上付出的费用支出等,因为信息的共享与控制可以提高信息工程的管理效果。本文利用对某个工程做出的针对性的管理系统构建,以此帮助其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工作中存在的管理不善的问题加以解决,利用透明化的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来提高整个工程中所产生的诸多流程和控制问题,以此帮助类似工程实践和项目管理提供一整套完整的信息管理系构建模式,从而帮助类似工程实现信息化管理。
第二章 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2.1B/S 架构技术
系统设计必须有统一的结构类型,以此为基础进行整个系统的结构组织,在实际的系统结构选择中可以是B/S也开始C/S,所谓的B/S就是一种浏览器和服务器的结合,而C/S则是客户端和服务器的组合,按照不同的名词解释可以看出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具体情况如下所述
2.1.1B/S 结构和 C/S 结构解析
所谓的C/S模式就是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形成的两层结构,在这样的模式下表示层和功能层承担的逻辑任务和事物分别在两个层次内完成,逻辑层是客户端而资料层在服务器上。而B/S结构则在传统的两层模式上进行了拓展,其形成一个三层的结构模式,常用语WEB的环境下。在此环境中,功能和表示层以及资料层各自独立,所代表的的是表示层在客户端用于显示逻辑,主要是利用网页模式交互信息,并完成与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交互,主要是接受与发出信息,并与服务器实现信息的反馈;而作为包含了事务处理逻辑的功能层则在服务器端,主要是对客户提出的请求进行处理,使之与数据库连接,进而实现相关数据的处理请求,并将数据库处理结果反馈到客户端。资料层是第三层,包括的是系统数据库处理的逻辑,所在位置是数据库的服务器端,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接受WEB提出的数据请求,如查找、编辑、添加、删除等等,并将结果反馈给WEB服务器。
通过对比能看出,两种模式存在的差异如下是,逻辑上B/S模式要比C/S多一层结构,这样就使得 B/S 运行的量大于 C/S 模式,相对同样的工作任务,C/S的运行速度要优于 B/S。C/S 的开发过程相对完善,也有专用的应用程序,所以交互性的优势明显。应当注意的是 B/S 模式经常见的应用范围是网络程序和端口,作为客户端的应用而言,B/S不需要进行客户端的开发和编辑,同时客户端的操作容易简单,可以很快的推广。仅仅需要客户端有浏览器就可完成对系统的查询与操作。这样就减少了对于系统开发的费用和周期,对系统的易用性也就有了突出的优势。B/S模式应用的逻辑有WEB服务器进行承担,减少了系统管理与维护的工作量,同时维护与管理相对容易。
2.2 .NET 技术
该项技术是在网络开放协议和标准上构建的,.NET 技术就是痛全新的计算机和通信工具有效的集合实现网络服务,是一种多功能的编程组件,这种组件的主要是针对网络服务器而设定的,NET技术是一种可以跨域平台和语言的编辑组件,作为网络和分布式的应用程序而言是一个良好的开发平台,简化的应用程序和开发部署模式,为构建一个标准的网络服务器提供了统一的平台,同时不断完善的应用程序之间也可形成互补和集成,以此可以实现多种软件和程序之间的键兼容,方便多个程序进行互访。因此采用NET平台可以突出以下优势:
1、可以相对减少编码工作的重复性,可以提高系统开发和设计的效率,同时对已系统开发的灵活性也随之提高,可以更加适应工程需求。2、对工程需求分析而言可以放宽条件,可以适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同时可以满足不同客户对系统个性化的需求,符合目前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需求。3、对于企业而言可以提高企业开发的实际效果,降低系统开发者以及使用者消耗的人力和财力,同时.NET 的广泛性可以提高其系统的维护效果,降低维护难度,方便后期管理与拓展。4、对系统的基础架构可以进行优化,保证软件在形成后以及后期开发的实际效能和质量等。同时更多的选择可以使之关联的软件丰富,可以提升组建设置上的标准化程度,进而保证系统投入使用后的运行稳定性,有利于后期对软件的完善以及升级。同时在.NET中包括的Framework有两个重要的组件,公共语言运行时和.NET framework 类库,同微软的提供的编辑语言可以有效的进行相关于.NET 的系统性开发,客户在管理系统时也适用此类组件,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同时也可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这样的技术措施为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开发环境,可以更好的为系统提供后续的技术支持和二次开发等。
第三章:通信工程中管理信息系统相关需求....................9
3.1 通信工程中主要业务流程分析.....................10
3.2 系统管理功能分析..................11
3.2.1 登陆功能.............12
第四章:通信工程管理系统设计.................22
4.1 通信共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22
4.2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块设计................23
第五章:通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测试...............35
5.1 系统开发环境构建....................35
5.1.1 软件开发环境..............35
第五章:通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测试
5.1 系统开发环境构建
系统开发的环境及时从开发的需求入手,为软件和硬件提供运行的良好环境,系统开发的软硬件环境如下:
5.1.1 软件开发环境
系统开发的主要是利用个人计算机完成,因为系统数据库以及编程软件选择的是微软软件和编辑器,所以软件环境选择windows环境,数据库为微软SQL开发版,以IIS作为web服务器。
5.1.2 硬件开发环境
系统开发的硬件是建立在虚拟服务器端运行方式开发,所以个人电脑的硬件即为系统的硬件环境,其可以保障系统的运行空间和速度,所以选择酷睿处理器,内存为8GB,硬盘空间为2TB。
第六章 总结
管理系统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通信工程的信息管理系统较为复杂,在开发和研究的阶段对整个工程的管理需求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对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了梳理,并注意对重点系统的设计与关联进行了分析,总结需求系统设计从用户入手并利用登录系统、项目管理、合同资金、施工管理等模块来构建了整管理系统,使之成为可以被用于工程实践的管理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针对数据库、功能完善等也做出了统一的协调和设计。因此总结上述工作可以发现:
首先,通过对系统设计的研究对工程管理以及工程项目管理流程进行了分析与了解,对实际工作中系统工程的管理模式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在设计中寻找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系统论与工程实践方法。利用信息化作为解决问题的思路,利用具体的工程流程分析与应用系统设计解决了工程中管理问题。其次,在设计与实现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尝试与研究,获得了一定的经验。最后在测试环节进一步对系统与实践的结合进行了验证,对模块化设计思路以及系统构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当然在工作中任由不足之处,因为办公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完善是一个复杂过程,因为企业管理的众多部门在实际的工作中有着复杂的逻辑关系,尤其是工程系统的设计与完善更需要进行细致的规划和完善,所以在这个系统设计上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待在工程管理的实践中进行总结与完善。
参考文献(略)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2018优秀范文五:火力发电企业价值工程管理应用
第一章引言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到2000年前,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进程进入到了一个突飞猛进的时期,1995年就达到了2亿千瓦,2000年更是上升到了3亿千瓦的台阶,电力工业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2011年到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电力需求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2011年,全国电力需求相当旺盛,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加11.74%,上升到4.69了万亿千瓦时。在旺盛的用电需求拉动下,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达到了4.72万亿千瓦时,同比上升11.68%。
尽管我国的电力行业发展非常迅速,但是总体的能耗水平非常不乐观,尤其是新型能源的兴起、经济增长的放缓导致火力发电机组的设备利用小时正在逐步下降,而且近十几年以来,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加、环境的破坏、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工业企业的迅速发展,电力行业特别是火电行业的发展受到了各方面的约束。火电企业需要寻找一个新的管理理念以便在既定的外在条件下、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深挖自身潜力、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电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流程,突破传统管理思路藩篱,向内部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从而实现企业存在的意义即“价值最大化一股东利益最大化、社会效益最大化”。
由于火力发电企业产品单一、在运行上网后质量同一,也即意味着在满足各户功能方面无差别、无竞争。那么如何实现成本最低,如何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合格的电力产品成为火力发电企业的致胜法宝。而燃料成本又占到发电成本的左右,在燃料采购价格由市场决定的条件下如何实现燃料成本最低是摆在各火力发电企业面前的难题,而价值工程,又称价值分析或价值管理,是一种用最低成本实现必要功能的有组织的活动。价值工程是揭示产品或技术方案的价值、功能、成本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的以提高价值的科学方法。依据价值工程原理,应用价值工程技术就是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使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由价值工程理论可知在功能一定的前提下、在质量一定的前提下,一定存在一个成本最低点,并由于在寻找成本最低点的过程中团结了各部门、各成次人员以及企业的全部资源。由此在找到成本最低点后,以此为核心梳理全部管理流程在制度上、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在人员配备上全面保证成本最低点的实施,从而实现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1.2研究的思路与内容安排
价值工程在发电企业应用的核心就是实现以最低的发电成本获取足客户的功能。目前发电企业的燃料成本占总成本的左右,减少发电所需燃料成本成为增加火力发电企业效益最为重要的因素。根据价值工程原理可知,无论机组供电煤耗和燃煤采购价格怎么样变化,一定存在一个燃煤热值最佳点,此点供电成本达到最低。找到最佳燃煤热值,采购和生产这个矛盾也就会迎刃而解。在梳理价值工程理论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以SD发电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在详细调研SD发电公司价值工程应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该公司实麟价值工程管理的成功经验,挖掘出SD发电公司的管理瓶颈并提出了破解措施,进而提出发电企业推广价值工程管理的条件和保障措施。
论文内容由六章构成。第一章引言,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和研究思路;第二章价值工程原理,主要阐述了价值工程的基本理论、概念及内容体系以及对SD发电企业应用价值工程的启示,第三章发电公司价值工程管理的运用设计;第四章SD发电公司价值工程管理的具体应用;第五章SD发电公司实施价值工程管理的保障条件;第六章SD发电企业实施价值工程管理的前景展望。
第二章价值工程原理
2.1价值工程的起源及基本特征
价值工程又称价值分析或价值管理,是一种用最为低廉的成本实现功能的有组织的活动。它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其创始人是麦尔斯。当时麦尔斯就职于美国通用公司,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军用装备高速运转,需要大量的原材料,于是麦尔斯开始研宄降低成本和提高产量的方法。他领悟到用户购买产品的实质是在购买产品具有的功能,于是他将产品的功能和成本统一考虑,创造出了一系列新方法,在确保用户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成本。
目标函数是最本质的特征。用户购买、使用的商品基本上是购买、使用的商品与功能。因此,确定物品的功能及其水平只能以用户的需求为依据,那种脱离用户的实际需求,盲目追求多功能、高水平的想法及做法是不符合价值工程原理的,将会使得成本和价值增加。价值包括两个因素,即:成本和功能。对功能和成本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旨在实现产品功能所需的最低生命周期成本。
“功能是一定物质等自然特性所包含的产品的某些物理性能”。
用户需要的是产品或服务所具有的功能,没有功能旳产品是毫无生产价值的。作为产品的最终属性,功能具有一些特征:
在产品或服务的载体功能隐含的特性。用户尚未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功能是无形的,不可触摸的。只有产品或服务被使用,该功能可以发挥的作用,并显示。例如:各种功能手机在手机内部元件,手机用户只有打开手机,电话、上网、听音乐等功能,手机功能才能够得到体现。
功能是一个一般性的概念。为了区别同一性质的功能,认清各种产品的功能本质,必须要进行功能水平的分析。功能水平一般要从功能等级、必要功能项目和功能完成度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三章SD发电公司价值工程管理的运用设计.........11
3.1SD发电公司成本管理现状.......11
3.1.1近三年发电成本持续上升..........11
3.1.2釆购资源配置不合理.......12
第四章SD发电公司价值工程管理的具体应用........29
4.1燃料采购方面的应用.....29
4.2煤场燃煤掺配方面的应用.......30
4.3运行操作方面的应用......30
第五章SD发电公司实施价值工程管理的保障条件.......38
5.1应加强组织领导,树立全员的价值管理理念.....38
第五章SD发电公司实施价值工程管理的保障条件
价值工程在项目管理中使用的层级越来越高,参加到项目应用的阶段越来越早。价值工程在项目中参与的层级划分成构件级、部件级、空间级、项目层级四级,对整个建设项目的影响力因价值工程在四层级上的参与应用而有很大的区别。应用价值工程的层级越高就表明其将加到入项目内容的时间会越早。通常来说,往往在项目初期,价值工程对成本降低的影响力会更大,应用的效果也越好。且参加到价值工程的人数日益扩大,随着价值工程介入项目的层级越高,在项目的决策制定、确定期使用价值工程,参与项目决策的人员也会变为价值工程工作组工作人员,增加了价值工程工作组人数,并表现出继续增加的趋势。价值工程研宄一般做法是将所有工作人员集中在一起共同进行,现在项目初期决策制定人员介入到了活动中来,价值工程分析集中在一起研究的时间就须压缩,来适应员工在其它岗位上担任职务的工作需求。在计算机和技术发展下,价值工程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社会的进步也带来了执行过程越来越复杂的变化,将电子信息技术用来作为解决矛盾的重要方法,在方案的确定、成本消耗的计算及工程价值解析考核三个阶段,加以广为使用。基于此,火力发电企业应用价值工程理论提升管理应具备以下条件:
5.1应加强组织领导,树立全员的价值管理理念
人员观念的认同还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较长过程,如何把价值工程由组织推动的管理行为转变为员工日常工作的自觉行为,由一项动态性的管理工程转变为常态性的管理工作,由工作方式、工作流程的改变转化为全员思想观念的变革,触及灵魂深处对价值、对效益、对管理的认识,这是决定价值工程效益最大化、工作持久化的根本和关键。从实践来看,推行价值工程的最大阻力不是来自技术、方法和制度,而是思想和观念。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都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突破传统思维定势、行为习惯、固有利益格局的束缚,需要自我否定的勇气,也需要时间过程。所以,全员思想观念、行为方式转变的有多快,将决定价值工程的效果有多大;全员对价值理念的认同有多深,将决定价值工程能走多远。
第六章发电企业实施价值工程管理的前景展望
6.1实施价值工程管理将促进公司成本管理能快速反应市场变化
引入价值工程管理理念指导生产经营,寻求采购、人力、信息资源配置的最佳组合。通过对燃煤锅炉经济性的分析,认定总存在一个最佳入炉煤热值,使单位燃料成本最低。入炉煤热值偏离最佳热值,都会使单位燃料成本上升。在负荷变化时,及时进行调整,使机组始终保持在最低单位燃料成本区域运行,达到不同负荷段保持最低的供电煤耗的目的,节约生产成本实现价值最大化。发电企业采购环节按照最佳热值采购原煤,生产环节按照最佳热值掺配和掺烧,即能达到单位燃料成本最低,实现燃料采购与生产需求两者之间的协同。通过找到最佳热值,以及最佳热值延伸出来的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数据指标和方案,应用在发电企业生产运营管理过程中,将生产运营管理的各个部门由原来的分散管理变为了系统化的管理,各部门之间协同性会大大提高。通过对燃料采购环节、燃料库存配送环节、运行操作环节加以改进,将以往定性的、主观判断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定量的、科学客观的管理模式,是对传统的发电运营管理的一个重大变革,为及时、有效应对多变的燃料市场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手段,通过对价值工程管理技术运用实践,找到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力抓手。
参考文献(略)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2018优秀范文六:哈尔滨供电公司电力工程管理的研究与应用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国外工程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发展体制悄然建立起来,并在工程建设中应用,包括实施电力工程建设等。当时,复杂的军事项目、科研项目、航天项目以及大型的建设项目不断涌现,在解决这些项目的过程中,发明了许多有效的管理方法,使项目管理有了理论和应用基础。
随着当今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变化,电力企业的模式发展,城乡老旧电网、智能电网和特高压电网工程巨大的建设压力,使得电网内部纵向管理要求更高,“一強三优”的国家电网公司对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技术能力要求更高,电力工程管理对供电公司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力工程管理也能在供电公司发展多变化的环境下充分体现。因此,在供电公司广泛的开展电力工程管理研究与应用,控制电力工程管理收益,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电力企业稳步提升的方式,是电力工程项目优质完成的必然途径。
电力工程管理由其自身特性所决定,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多变性,例如技术、造价、安全、工期、质量、建设地址以及建设环境等。其次,参建人员的整体素质、设计图的总体质量、招投标物资的到货情况、该地区电网发展状况、政府对支持程度等众多要素也深入影响着电力工程的管理。为了做好电力工程管理各方面的工作,就必需发现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并且找到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1.2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国内电力工程管理的发展和特点
我们家电力工程管理的发展道路布满荆棘,十分坎河,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和多变的历史状况,导致了电力工程管理从无到有,从贫乏到充实,从落后到科学化经历了重大发展历程,因此我国电力工程发展和特点如下:
第一阶段:18979年-1949年,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我们没有能够独立完成电力工程建设的参建队伍,把大部分电力工程包给外商,当时的电力工程管理深深的受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统治。
第二阶段:1949年-1979年,前苏联的电力工程管理技术与方法传授到中国,我国电力工程管理走的是计划经济的道路,电力设计方的规模从小到大,形成了6个电力设计机构,各设计机构的人员组成和设计特长均有较大差别。施工单位中有较大的施工企业,也有较小的施工队伍,电力工程管理基本采用自主经营的管理模式,即建设方独立完成电力工程管建设的相关工作。
第三阶段:1979年-2003年,电力工程管理和工程建设的体制不断深化,通过国家电力公司“五制”体系项目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经济合同制)和制度的细化,使得电力工程管理形式呈现了多样性。
第四阶段:2003年-2014年,主要负责输电配电的相关单位和电厂一类的发电单位由整个电力系统中分离出来,形成了国家电网公司和发电集团的电力体系,因而也直接改变了电力工程的管理方式和模式,使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地位与俱增。
第二章电力工程管理的研究
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电力工程管理的探索,发现其中问题的相互关联是尤为重要的,采取解决措施对电力工程管理、企业宏观发展、社会体制和谐及国家经济民生都有着重大意义。
2.1电力工程项目管理
2.1.1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特征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是完成一个给定的电力工程实体并实施在合理的时间范畴内,釆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组织相关人员、所有支撑性的实物来控制和落实项目进度的管理方法电力工程项目进行合理的统筹安排并选择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上级部门和相关人员全过程参与是关键,项目负责人必须合理配置电力工程项目参加人员,制定工程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按时上报详尽的总结报告,正确评价电力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
项目管理体系是电力工程建设五个专业化管理体系中的综合性管理子体系,工程项目管理的工期是从项目成立伊始到梭工投产为止,即项的实施的整个全过程,其管理职能由计划、协调、控制、组织、监督等组成,是屯力工程的内在组成部分并通过对项目策划、实施、治理等方面,使项目的总体得以实现。
2.1.2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体系
现阶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国,许多行业发展中采用项目管理方法而总结的经验和教训,也完全可以用于电力系统的工程建设,电力程项目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根据电力企业实际情况分成若干本项,分步进行实施,电力工程管理是电力工程项准备、实施和投产运行的整个过程,它的主要负责主体是相关机构或个体,合理采纳可获得的工程信息为投资单位实施建设,根据系统科学的观点,在给定的时间内计划、协调、使用和配置各种资源,根据其特性构成如图2-1所示:
进度管理在电力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时刻伴随其左右,相辅相成,是项目管理体系的主要完成目标,安全管理、技术管理、造价管理、质量管理管理等与进度管理之间相互约束,在整个电力工程建设中涉及的工期、成本、产品质量、外部环境、人员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也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该项管理工作,因此进度管理控制是电力工程综合控制的集中反映。
2.2电力工程安全管理
2.2.1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特征
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是充分应用所拥有的资源,为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有关工作,主要运用当代安全管理理念、方式和方法,从意识上、管理上和技术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发现和排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是电力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不但是对各上级领导人员明确安全管理职责,也对所有与生产相关的人员、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管理职责。
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擦铸在工程建设中的每个阶段、每个相关因素,直至从工程建设伊始到竣工投产运行的全部过程,因此,工程建设活动必须坚持全体人员、整个实施过程、每一个方位、所有施工时段的动态管理,安全管理不是少数人和安全部门的工作,而是一切与生产相关人员的共同工作,缺少全员的参与,安全管理不会有希望、不会出现好的管理效果,全员性参与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人人、处处、事事、时时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
2.2.2电力工程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责任制是以各机构中的主要负责人行使其权利为主体的管理机制,建设完备的保护、督导体系,实行安全目标管理,逐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在进行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要计划、布置、检查、考核、总结安全管理工作其主要构成如图2-4。
第三章哈尔滨供电公司电力工程管理现状分析.......16
3.1哈尔滨供电公司电力工程管理组织机构........16
3.2哈尔滨供电公司电力工程管理工作职责.......16
3.3哈尔滨供电公司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7
第四章哈尔滨供电公司电力工程管理应用实例........27
4.1工程概况......27
4.2工程管理目标及完成情况....28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44
第四章哈尔滨供电公司电力工程管理应用实例
4.1工程概况
新开(江湾1#)66千伏变电站位于松北科技创新城A区核心区内,土地利用性质为工业用地。松北科技创新城是哈市“北跃”计划中的重点项目,随着园区的开发建设,用电负荷快速增长,电网现阶段66千伏变电站分布较为分散,不能满足松北区技术园区负荷增加需求,为了确保该地区的供电可靠性和电力供给的保障能力,建设66千伏新开输变电新建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现阶段,电力建设投资出现热潮,经过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数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哈尔滨供电公司面临的是抢占更大的市场,而电力工程建设的控制是影响企业生存竞争力的基础因素。如果想达到电力工程管理总体目标,那么我们就一定要采纳科学、先进的管理思想,打造一支积极的、高素养的、严谨、独立、紧密的职业化管理体系,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应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高效的技术措施。进而要确保思维意识、工作标准、业务流程的完整一致,促动所有全体人员都能在工程项目实施的全阶段中自发的研习并驾驭电力工程管理基础理论、工作要领和专业技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根本目的,达成电力工程管理总体目标。同时,项目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造价管理、技术管理五大管理体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重大失误都会影响其它因素,从而严重影响电力工程的完成情况。所以要做到完善电力工程管理就必须完善五大管理体系。
本文在研究中主要运用了自己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工程实际管理经验,竭尽所能,但由于本人需要学习和开拓的知识还很多,对电力工程管理某些子专业研究深度不够,论文中不免存在一些不足。希望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不断改进完善,提高自身水平,为哈尔滨地区电力工程管理事业贡献出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略)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2018优秀范文七:房地产集团公司工程管理模式探讨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放开了住房商品化市场,从深圳、广州等改革幵放的前沿阵地,诞生了一批房地产集团公司,如万科、富力、HS公司等。HS公司创始人祖籍广东潮汕,20世纪90年代移民香港,在香港创办了HS公司,并于1997年在香港主板上市,HS公司专注于内地的房地产幵发业务,以港资身份先后在广州、北京、上海、惠州、天津等地设立了分公司,截至2013年底,HS公司在中国内地开发楼盘超过100个,建筑面积超过4000万平方米,在内地房地产行业处于前二十名地位。HS公司于2006年把总部设在北京,公司治理采用三级管理模式,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惠州设立五家区域性分公司,间接管理遍布全国的单体楼盘项目公司。
HS公司治理结构明晰,目前集团层面的最高层是股东会,股东代表也即法人代表一名董事长,设董事局办公室,聘职业经理人集团CEO—名,常务副总裁一名、分管副总裁若干名;总裁下设平行机构:经营财务管理中心、开发与营销管理中心、设计工程管理中心、企业发展中心、行政人力资源管理中心;设监事会;间接控股物业集团、监理公司、工程总承包公司、装饰公司、设计研究院等。
1.2选题目的和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房地产市场格局更加细分,现阶段买方市场分化,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模式在转变,粗放式的竞争环境将逐步消失,在短时间内建设量大面广的保障性项目尚未找到成熟盈利模式,跨地域的投资环境分析难度增加,对新领域客户需求细分难度增加,“项目群管理以及项目组合管理复杂度的急速增加,并带动相关的工程釆购、幵发报建、设计管理、营销、政府关系等业务协同的复杂度增加,以及整个运营风险的增加,这都对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不能釆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扩张,很可能引起了管理上的混乱,如集团、地区、项目公司三级管理模式下对不同区域、不同项目的管理的不一致引起的管理效率低下、标准不一,地区公司工程管理部及各区域项目公司工程部之间运作出现无序;异地项目无法实现快速复制,都将影响企业整体的运作效率,工程管理难度在不断增加,房地产工程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房地产集团公司的工程管理模式有很多,但能适应多项目操作、高效率低成本的模式很难实施。纵观国内房地产市场,很多楼盘长期停滞,除了开发报建受阻、市场需求变化、设计方案频繁更改等等方面的原因外,现场工程管理不善也是一大原因,工程管理不善造成项目成本增加,继而引起开发资金紧张,后续施工缺乏资金,人力物力无法及时投入,交楼计划一再推迟,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的设计方案或营销策略又被市场淘汰,如此反复造成了恶性循环。可见,工程管理模式研究对于房地产集团公司意义重大,成本控制与工期控制的矛盾、创新设计方案与施工可行性的矛盾冲突、成本控制与工程质量的关系、工程进度与工程质量的关系、标准的规范化管理与办事效率的冲突、施工阶段管理和后期入住后保修期工程维修的关联、集团总部、地区公司、项目公司的权责分工、集团总部对地区公司的授权等等问题,都是房地产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
第2章房地产集团公司工程管理模式现状
2.1我国房地产集团公司工程管理模式现状
2013年全年销售额超过千亿的企业有2家,超过百亿的企业有20多家,这些全国性的房地产集团公司的集团总部面对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地区公司、项目公司,工程管理模式各有特点。
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产品即是具体的楼盘。一般,房地产集团公司开发某个楼盘项目时,先注册一个项目公司,楼盘幵过过程的买地、开发贷款、工程建设、卖房、物业备案都是基于该项目公司进行操作,该项目公司就是房地产集团公司的基础单元。项目公司的注册工作一般由开发部门和财务部门配合完成,人力架构由人力资源部门组织,业务管理采用集团或地区层面垂直管理。项目公司的业务部门横向对项目公司总经理负责,纵向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管理,即矩阵模式。某个项目通常的开发步骤为:市场定位研发设计工程营销物业服务,在幵开发大流程过程中,人力、行政、财务等提供人力物力等资源支持,每一步骤的信息表达和传递都是真实可靠的。典型开发模式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工程管理的上游部门是开发、设计、营销(策划定位)、招标等部门,下游部门是营销(交楼)、物业等部门。全流程的工程管理工作需要人力、财务等职能部门支持,整体可接受运营计划、全口径成本等部门监控。
2.2万科集团
万科集团成立于1984年5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化住宅幵发企业。万科集团对项目工程进度严格要求,万科的业主也对万科的工程质量期望很高,项目工程管理人员的压力比较大,为保证结果的正确优良,项目工程管理人员从大事到小事,事事亲为,管理人员管理的深度和跨度都很大;但是,万科的工程管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重点工作不清晰,工程标准不清晰,有的项目工程部对施工单位交底不清晰,工程技术标准没有贯彻到施工单位,导致施工单位对甲方的要求不清楚;甚至有的施工单位不理解万科的工程标准,有的施工单位的质保体系不健全;有的监理单位管理体系缺失,不能按照万科的标准开展工作;有些项目的工期拖延、成本超额、材料污染超标等现象严重。
“万科集团要改革工程管理模式。目前万科的工程管理模式是的“工程监工模式”,需要变为“项目运行的资源整合模式”,项目工程管理人员管理半径、深度必须要进行适当收缩,工作重点一方面放在工程标准的制定方面,另一方面放在监控监理和施工单位的工作方面,通过监控监理工作质量和施工单位的质保体系,从而控制现场的工程实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制定万科的工程实施标准。集团总部制定“全国通用的工程实施标准”,各地区公司工程管线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当地的工程标准和防裂、防渗漏、隔热保温体系,综合起来的工程实施标准包括工程质量标准、工期标准和现场环境标准等。万科要求监理单位按此标准要求施工单位开展施工,以保证万科产品的标准化。
2)与优秀的社会资源建立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求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全面方案交底及万科的工程质量标准交底;让施工单位明白,万科需要什么样的产品,通过沟通、培训、考核,题别有能力且愿意和万科长期合作的供应商,淘汰达不到万科标准的施工单位。
3)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重点监控监理的工作质量和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检查、验收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工作,监理的工作质量能否达到现场施工的要求,施工单位的质保体系能否正常运行,监理的验收程序及结果是否合规公正,监理对工程质量是否了解和控制,从而控制工程进度及工程实体质量。
第3章HS公司工程管理模式现状及问题.......10
3.1HS公司工程管理模式现状......10
3.2HS公司工程管理模式的问题....12
第4章HS公司工程管理模式优化方案........12
4.1新的工程管理模式概述.......12
4.2基于新的工程管理模式的组织优化....12
第5章HS公司工程管理模式改革的后续研究......33
5.1HS公司工程管理模式改革遗留问题......33
5.2HS公司工程管理模式改革的后续研究.....34
第5章HS公司工程管理模式改革的后续研究
5.1HS公司工程管理模式改革遗留问题
房地产企业对工程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是持续的,随着房地产市场演化、政府政策变化,消费者的认知变化,工程管理的策略和方法一直也将永远在演变,相关的改革研究就不会停止。根据目前的实践现状及现阶段的理论研究成果,笔者初步发现了公司工程管理模式改革中仍存在遗留问题:
(一)、工程管理模式中目标和角色分工有时较混乱,特别是总部和地区公司,一些工作的分工不清晰,造成“有事无人管”和“有人无事管”的现象。
(二)、工程管理模式中关于供应商管理的问题,在该方面,地区公司存在问题较多,主要是:长期供应商库更新不及时,数据缺失、冗余严重,供应商数据库混乱,几乎无法使用;专业的地区性政府垄断行业合作供应商维护不力,供应商关系资料缺失,没有长期维持;供应商的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缺失,尚不健全。
(三)、工程管理模式中关于工程技术管理的问题,目前,多数分公司区域化的工程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尚未健全;总部层面也没有专门人员开展此工作,更没有行业技术分析及优秀资源整合;总部急需制定统一的工程技术标准。
结论
本篇论文的成文过程也是HS公司工程管理模式近几年的改革过程,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总结,探讨了房地产集团公司的工程管理模式改革。结论如下:
1)、全国性的房地产集团公司工程管理模式应该在“集团地区项目”层级间合理分工,集团公司在制度层面、资金层面提供支持,并统一招标采购,控制合同,控制成本,统一企业标识,保证一致的企业文化;地区公司监督项目公司实施,制定地区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并对接当地的政府部分,如质监站、住建委;项目公司以现场施工管理为主,负责工程实体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负责管理和协调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执行具体的施工指令。
2)、工程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人、材、资金等信息传递要及时、高效,集团公司可以快速传递指令给地区、项目公司工程部门,项目公司第一时间把工程管理成果报告给地区公司,地区公司监督、审查后报告给集团公司。适当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大大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互联网信息系统一般由集团总部设计、管理。
参考文献(略)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2018优秀范文八:中国海事基础建设工程管理研究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航运业的快速发展,海事基础建设工作量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近年来我国海事基础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海事基础设施和海上交通运输体系得到进一步改善,极大提高了我国海上交通运输的能力,海事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十二五”期间,我国海事系统着力建设一支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人员精干、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海洋执法队伍,肩负起了海事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任。在海洋执法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水平、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基础建设工程管理是对一个单位的建筑活动及建筑设施进行规划、建设、维护等全过程的管理。当前中国的海事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关于中国海事基建工程管理的研究很多,但是基于公共管理角度的课题研究上尚处于起步和探索时期,相对滞后于海事工程管理的实践探索。理论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实践中也因缺乏完善的理论指导而出现了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及时对中国海事基础建设工程管理模式的构建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解决相关理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海事部门将不断加强海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交通公共服务的能力。海事基础建设管理工作作为海事管理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做好当前海事基建管理工作,必须抓住当前海事基础建设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并从规划、建设、内部管理、人员培训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工作。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海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含了项目前期策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后评价等几个阶段。国内学者对海事建设涉及的招投标管理、跟踪审计、多部门协调以及管理体制创新等问题对相关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
1、创新管理体制
唐铁汉(2007)认为转变政府职能是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要做好政府和市场的职能界定,使得政府工作到位而不越位。政府主要职能应定位于负责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项职能。
高宇(2011)研究认为,服务型海事建设采用灵活、创新性的工作方式,采用先进的公共管理理念、技术和手段,改变以往的合作关系,促使海事机构和非政府部门形成密切合作关系,吸引社会资源参与海事政策制定和公共服务提供上。
2、招投标管理
赵培雪(2007)认为建设项目的前期文件编制不规范、缺乏前期工作专项基金、未能建立起项目储备库、缺乏全局观念和创造性不足等因素是影响建设项目能否立项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建设项目前期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可以避免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重复建设等问题的出现,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韩伯平(2007)提出工程造价管理, 贯穿于海事基础设施建设的全过程。而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 不仅能有效消除因项目前期深度、设计精度问题带来的造价不确定因素, 也会为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章 公共管理视野下工程管理理论研究
工程一般分为两类,即公共工程与私人工程。其区别在于,前者是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目的,后者主要为投资者获取私人利益。就投资主体而言,公共工程也可以吸引除政府之外的其他经济主体参与。公共工程具有建设规模巨大,投资回报期长,服务面向社会公众等特点。所以政府在公共工程建设中往往承担主要角色。海事基础建设工程管理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建设一般要经过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后评价等几个阶段。笔者试图基于公共管理视角,对海事建设涉及的招投标管理、跟踪审计、多部门协调以及管理体制变革等问题对相关理论展开研究。希望通过对上述理论的研究学习,对海事基础建设有好的借鉴作用。
第一节 招投标管理
公共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价格机制调节并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公共领域的非市场特征导致其在公共资源交易效率低下,以价格为导向的自主市场选择方式在配置公共资源活动中会失效。这就决定了政府作为公共管理部门介入公共资源交易过程的必要性。因此,交易主体的公共属性是对招投标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的根本原因。
招标投标作为目前市场交易的重要方式,起源于 18 世纪的英国。招标投标是以订立招标采购合同为目的的民事活动,由招标人对货物、工程和服务事先公布采购的条件和要求,邀请投标人参加投标,投标人按照招标人提出的要求和条件,参加投标竞争,招标人按照规定的程序确定中标人的行为。招投标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应用,无论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在政府机构采购较大数量货物和兴建较大的工程项目时,一般都会采用招投标方式,以保证其采购行为合理、有效、公开、透明。
招投标是市场交易的一种主要途径,招投标方式在交易过程中由于具有公平、公开、公正的特征,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和降低交易双方的交易成本,因此受到市场交易双方的广泛采用。我国的招投标市场实践和管理实践客观地证明了招投标管理的公共行政管理性质。目前招标采购已在政府基础建设、公共采购领域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制度和运作程序。采用招标投标的方式,主要目的在于规范政府采购行为,预防腐败。招投标的特点是主张以竞争、平等、公平、开放为宗旨,鼓励交易双方参与招标采购过程。
第二节 跟踪审计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采取跟踪审计模式进行的建设项目审计,以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为原则,其目的在于促进提高建设项目经济效益为目的审计。通过对建设全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审计人员随着项目建设进程及时对各阶段的审计事项或确定的重点建设内容进行审计,并及时作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改进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终使建设实施得以规范、有序、有效运行,取得最佳的效益。
温家宝总理在 2010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权力运用到哪个地方,监督就落实到那里。财政资金落实到哪个地方,相关审计就跟进到那里。”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是一个国家审计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跟踪审计可以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对施工的各个重点环节进行监督管理,通过对资金使用的有效监管和各个环节的重点关注,保证了科学决策、有效执行和预防腐败。跟踪审计是实现审计发挥预防、揭露、抵御三大功能的有效途径。通过监督财政资金的使用流向,监察违法乱纪行为,保障国家利益不受损失,维护经济稳定运行,预防腐败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作用;跟踪审计可以有效弥补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管理漏洞,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审计的重要作用。
加强海事基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管理,有利于规范项目投资,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益,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是项目投资建设的重点内容。由于跟踪审计涉及范围广且专业性强,也是在海事基础建设审计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难点。跟踪审计对建设项目投资控制首先体现于审计在工程招投标阶段对建设项目投资的控制。其中招投标是投资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招投标,可以择优选择承建单位。成功的招标不仅有利于提高海事建设工程质量和缩短工期,还有利于降低建设项目的投资,遏制腐败,提高项目收益。现阶段,我国海事基础建设审计工作重心大多在建设项目结束后的结决算审计,属于典型的事后静态审计。即便在审计后期发现各种问题,也很难弥补损失,起不到到预防的作用。当前建设过程中管理缺位、监理缺位、施工缺位甚至设计缺位等现象仍相当严重,在建设的各个环节几乎都存在资产流失的“漏洞”。
第四节 海事基础工程管理平台建设....................... 10
第三章 中国海事基础建设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第一节 中国海事基础建设管理现状....... 11
3.1.1 中国海事基础建设发展迅猛.......... 11
3.1.2 中国海事基础建设管理的主要内容.................. 12
第四章 国外海事基础建设管理经验研究 ..................21
第一节 发达国家先进海事管理体制的特点..................... 21
4.1.1 法制体系完备,严格依法行政............. 21
4.1.2 合理划分职能权限................. 21
第五章 对策建议 ..........26
第一节 加强沟通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26
第二节 完善以招投标管理为重点的基本建设管理程序................. 28
第三节 推进机构改革,创新管理模式......... 28
第四章 国外海事基础建设管理经验研究
第一节 发达国家先进海事管理体制的特点
目前世界各国大多采用与我国相似的管理模式,即从中央到地方实行分级垂直管理。各机构职责明确且相互间能较好地协调与合作,从而保证了整个海事管理体系的有序运作。在管理职能设置上,世界各国的海事行政管理基本上都涵盖了船舶技术与营运安全管理、海运环境保护、海上航行助航设施维护与管理、船员管理、维护海运市场秩序、港口发展规划、海运政策与法规等内容。由此得出国外先进海事行政管理体制具有以下几项特征:
4.1.1 法制体系完备,严格依法行政
海事法律法规是进行各项海事管理工作的基本准则。对比国外,海事管理体系完备的国家,其法律法规越严格。依法管理已经成为重视海事法律法规建设的重要特点。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水路交通运输发展历程中,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随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逐步建立完善了海事管理法律体系。应该说,欧美等国完备的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确保了海事管理的有序、协调和健康发展。
第五章 对策建议
2012 年是“十二五”规划的中间年,我国海事系统基本建设工作也逐渐进入高峰阶段。在海事基础建设工程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能否抓住这一关键时期扎实地开展基建管理工作将直接决定海事系统“十二五”建设规划能否顺利完成。需要进一步加强直属海事系统基本建设监督管理力度,不断提高系统内基建管理水平,严格控制工程建设质量与工期,促进基建工作更好地为海事中心业务的发展服务。通过上文对海事基础建设管理基本程序及重点环节的研究,我们认为通过项目立项论证、招投标管理等前期工作有效控制项目投资,实施跟踪审计工作防控工程建设领域腐败行为,积极开展廉政建设、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引入社会监督参与、预防腐败,最终达到提高项目投资效益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接下来,论文主要基于公共管理角度,对我国海事基础建设工程管理提几点建议:
第一节 加强沟通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在职能部门制的企业中,各个职能部门都以自己的职权范围为界划分工作范围。职能范围的分割导致将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变得的七零八散。海事管理机构内部上下级职能部门之间或与地方政府之间常因为信息沟通不畅,不能形成有效的协作系统,导致在职能部门相互交接的的工作面上,相互推诿的现象时常发生。一个项目要经过数个部门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即便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也要经过很大的协调努力才能解决,无形中增加了内部的交易成本。因此加强交通部海事局、各直属海事局、交通部水运局及规划司等职能部门彼此间的联系,发挥交通运输部整体影响力,可以减少交易成本。为进一步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加大力量,加强管理,倒排工程实施计划,努力赶工期、抢进度,完成扫尾工程等方面大有裨益。同时也能确保按期完工,及时支付工程款,尽量提高项目预算执行率。
其次要密切与地方政府加强配合协作,积极推进建设项目进入地方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工作。首先摸清当地基本建设交易市场情况,沟通协商并签订协议,明确工程范围、规模;在用海、用地、报建等方面取得当地政府的理解与支持,扫除港口支持辅助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障碍,以保证项目顺利开展;执行当地招投标程序、评标办法和交易费用标准并在初步设计批复时考虑相关费用;项目招投标时,如果当地交易中心没有相关专业的评标专家时应明确从交通运输部评标专家。
参考文献(略)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2018优秀范文九:长宁县农村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模式改革研究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在“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中,水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生产之要、水是生态之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丘陵地区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的命脉。长宁县作为丘区县和传统农业县,只有抓好水利建设工作,才能为长宁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早日实现建设“四个长宁”的目标提供水利保障。近年来,水资源日益缺乏的形势日渐严峻,水量时空分布不均,丘陵地区用水矛盾日益严重,就更加显出水利基础设施的作用和地位。我们意识到:管好水,用好水和建设好水利基础设施对于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决定明确指出: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村水利事业作为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支撑,被摆上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首要位置,明确提出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要重视水利建设,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从根本上扭转水资源日益枯竭、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国家也很重视农村水利建设,不断加大了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但是由于农村水利工程因为国家政策、体制方面的原因主要实行集体管理的模式,很显然,目前这种集体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学、持续发展的需要,加之长期以来的重建轻管等思想的影响,致使许多过去已经建成的水利工程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到位,老化失修的现象日益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全国范围内的各种农村公益性水利工程大多具有一下特点:一是点多面广,二是欠账太多,三是种类繁多,四是标准偏低,五是全面吃紧的特点。这些特点造成了我们的小型水利工程“先天不足,后天失调,难以为继,浑身是病”的局面,虽是历史形成,如不改变即不能适应和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辜制约因素。农村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与建设同步推进,特别是县级以下的基层水利管理模式不够完善,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从而制约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因此,在加大水利投入和加快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将建设、管理、养护同步实施,加快我国农村公益性水利工程管护模式的改革,提高现有各种水利工程的使用效率和寿命,进一步实现各种水利工程的全面利用,充分发挥农村水利工程效益,从而促进农业、农村的生产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选题意义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水利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改善农村农民生存环境,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确保粮食安全的必备工程。同时也是一项情系农村群众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建设现代农业,构建和谐社会的薪新时代。
纵观历史长河,人类的发展一直与治水、兴水密不可分,从大禹到李冰,从京杭运河到都江堰,从南水北调到三峡工程。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在那个朝代,哪一个时期,都很重视水利的建设。因为水利建设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不可分,除了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须品外。水利工程还能防灾减灾,抗御自然灾害;能改善环境。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能力和水平。因此,它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重要性。但是我们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在规划建设和管理使用时,项目利益主体之间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县(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管不过来。随着这些年中央不断加大对水利的投入,各地都存在工程点多面广,人员缺少,想管理好但是又管不过来的现象;二是乡镇人民政府管不了。乡镇一级政府由于自身财政情况不好,且维护稳定与发展的压力大。缺乏专门经费,对水利工程投入不足或无法投入,所以管不了;三是村社一级组织管不好。村委会和生产社等村社级组织由于面临着缺钱、权、人的困境,管理更多的是凭责任心。加之近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农村劳动力缺乏现象严重,组织投工投劳进行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和维修比较困难,加之而农户之间、农户与村社、与政府之间产权责任不清,没有人愿意花心思去维护。使村社一级也对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力不能及,管不好。这些问题己经严重影响到了我们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生存和发展,如果不马上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必然将会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甚至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要解决上述的问题,我们就必须对现行水利工程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使之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要求,适应我国改革发展的要求。
第2章理论基础和公益性水利工程的分类及特性分析
公共产品理论对公益性水利工程属性的讨论建立在公共产品理论基础之上。社会产品具有有用性,即在使用的过程中给人们带来利益。但是不同性质的产品有不同范围的受益人。社会产品根据在消费上的不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私人产品、混合产品以及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整个社会可以共同使用的产品;私人产品是与公共产品相对立的概念;有些产品兼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某些性质,这类产品称为混合产品或广义的准公共产品。
2.1公共产品理论及特征
农村水利工程归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是公共产品的一个非常重要分类,为了给后文研究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管理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我们对公共产品的相关理论进行一些研究和分析。而资源配置理论作为市场经济研究公共产品的前提,把社会产品分为私人产品、公共产品和混合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美国境界学家保罗萨谬尔森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公共产品研究进行了系统定义。在他所著的《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一书中,对公共产品进行了准确定义,他提出:“任何人消费公共产品都不会影响他人对这种物品消费并导致这种物品消费的减少,也就是说,任何人对此类物品的消费量都是与其消费总量是相等的。”他还指出,公共产品应该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消费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公共产品应同时满足以上三个特征条件。萨缪尔森对当代公共产品理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为公共产品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后人在他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创新研究,极大的丰富了公共广品研究成果。
此外,还有具有代表性且应用比较广泛的布坎南“俱乐部理论”,在他发表的《俱乐部的经济理论》一书中,布坎南将介于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的物品定义为“倶乐部物品”。他认为,萨缪尔森提出的公共产品的定义属于“纯公共产品”,局限性太大,而在私人产品和纯公共物品之间,还存在一种叫做“混合商品”或“准公共产品”的东西,布坎南将其叫做“俱乐部产品”。他提出,一部分人能消费,而另一部分人被排除在外的一类产品就叫做俱乐部产品。布坎南提出的“俱乐部理论”,通常是指在政府没有强制干预下,处于私利的一类公共产品的个别消费者,通过协商并且自愿的方式,达成某种联合供给的约定,用来解决部分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在满足某些假定条件后,这种方式就能够实现个人私利的最大化,并且还能够使集体利益实现最大化,从而实现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双赢。
2.2水利资产的特性分析
一般来说,水利资产我们把它定义为一些通过采取多各种人工措施,达到对水资源管理、治理、控制、调节、保护和开发的目的,在其过程中所建成的能实现上述目的而形成水利设施。而对于一些水行政主管部门拥有的作用于业务和福利改善的资产,在这里我们不进行研究。而水利资产的具体表现形式则是水利工程,以其物理形态存在。
2.2.1水利资产的类型及特征表现
水利资产受其投资的规模和建设的周期以及受益范围的不同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多样化和层次化。按照经济学的分析,以消费特征来划分,社会产品可分为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两大种类。而按照不同的受益特性,我们又将水利资产分为三大类,非公益型、公益型和准公益型三大类。
1.非公益型水利资产及其主要的特征
一般来说,在其功能上,是由水利产权主体单位独自利用,在效益发挥上,是由其产权主体单位单独享受的资产,我们将它称之为非公益型水利资产。非公益型水利资产一般来说,具有以下的特征:第一,产权具有排他性。按照“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由于这种类型的水利基础设施大多是由业主按照自己的想法建设,因此,该投资人就对此水利资产具有相对独立的产权,就是该水利资产的产权拥有者或者投资主体;第二,效益享受具有排他性。由于该资产是产权拥有者所有,并独立享受其效益,并使用其功能,因而第三方或其他人排除在外,或者通过一定的方式,比如对产权成本核算,并通过一定的收费将其他人员则没有权利享受该资产带来的效益。目前,非公益型水利资产在我国的水利资产体系中,占有一定位置,但是不是主要的且不是很突出,仅占很小部分。
第3章长宁县农村公益性水利工程概况..........16
3.1长宁县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状况........16
3.1.1长宁县自然地理情况.........16
3.1.2长县社会经济状况........16
第4章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模式改革的对策建议.........30
4.1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产权制度改革.........30
4.2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31
第4章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模式改革的对策建议
4.1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产权制度改革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在一段时间内,根据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转移与变化自己所发挥的功能和所担负的职责、作用的范围、方式、内容。实现政府职能转变,首先要搞清楚政府哪些应该管好,哪些应该放权,哪些应该规范。水利工程管理模式改革必须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对于公益性水利工程项目,政府主要负责组建、监督项目法人;筹措公益性部分建设资金;协调项目外部环境;监督资金使用并审计;建立良性竞争的设计、招投标、监理、施工等建设市场;行使工程质量政府监督职责,确保工程安全。就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而言,政府的职能应主要体现在:
1.明晰产权,保护产权。落实深化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模式的任务,核心是明晰水利工程产权。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明确以后,应严格按照谁拥有工程产权,谁负责养护的原则,工程的日常管护由工程产权的拥有者来负责,并落实工程日常管护工作的具体内容,通过明确水利工程管护单位,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配置管护所需要的设施设备,并健全相关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通过法律的形式来确定产权归属,从而保护产权拥有者的既得利益,使切实做好水利工程的管护工作。
以长宁县的渠道为例来说明产权改革取得的成效。如长宁县桂花村下堪石河堰确权给桂花村委会后,组织受益农户进行筹资投劳,对石河堰进行清游,现己恢复建设时的灌面,对农民的增产增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结论
本论文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以长宁县公益性水利工程管护模式改革为例,利用公共产品理论及水利资产特性分析,对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并结合自己所学的管理学、经济学、水利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针对我国农村公益性水利工程管护的现实情况,通过仔细调查、研究我国目前在农村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上存在的问题,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我国农村水利投入严重不足,发展总体滞后。由于我国体制及历史原因,农村水利欠账较多,关乎民生的基础设施仍然落后,管理模式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现有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导致保障能力不足;二是投入不够引起管护资金缺乏;三是管护主体不明造成管护责任落实不到位;四是农民参与水利工程意识淡薄;五是基层水管单位人员思想意识存有缺位;六是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与工程管理脱节。
第二,把握水利工程管理模式改革方向。水利工程经营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改革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利用“三架马车”来解决管理模式上存在的问题就成为一个良好方法。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具有建设农村公益性水利工程、管护农村公益性水利工程和承担农村水利工程调度运行的职能作用,是水利直接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的主体力量,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层水务站能在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负责农村水利工程的技术指导及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减小了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压力;同时指导乡镇农民用水户协会及村级水管员幵展相关工作,协调涉水事务及农村水事纠纷的调节。农民用水户协会是在政府指导下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的非盈利组织,承担直接受益的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和维护责任,使他们拥有用水的决策权。通过法律把相关产权确权给用水户协会,将水利工程的管理权回归农民,使农民自己有主人翁的精神和态度来管理、维护、改造农村公益性水利工程,也有利于协调和处理各种水事纠纷。
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模式改革目前仍处于摸索和实践阶段,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很多,改革实践过程中也遇到很多新的问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政府、农民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陈旧的思维观念,积极探索新的办法,为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是建成的水利工程能长期、稳定、可持续发挥应有的效益。在写作过程中,由于木人自身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在创作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对于不足的地方,还请各位老师和专家批评指正,以便对论文进行完善。今后,笔者将继续关注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模式改革这一问题,积极探索,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为农村水利服务。
参考文献(略)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2018优秀范文十:变电站建设工程管理方法的研究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电力工程的发展。电力工业是国际经济的根本,电力工程质量的优劣,这关系到我国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变电站是输供电工程项目中成本投入大、技术要求高的一个工程项目。变电站的建设过程包括可行性分析、初始阶段设计、投入施工阶段、调整以及试投入运转等方面,对其质量和成本的管控贯穿整个建筑施工阶段;参加变电站建设的有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调试单位、设备材料供应单位以及监督和管理单位;变电站建设的质量、成本管控与各个承建单位的联系十分紧密;变电站建设工程的质量将对变电站投入运行后的经济效益和供电可靠性产生重要的影响。
当前中外的经济和能源形势已经较以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变电站建设工程管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环保能源发起的能源革命中,变电站正“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新世纪的变电站应该创新改革,适应角色的转换。
进入 21 世纪后,中国的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城市经济和百姓的生活水平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伴随这一情况出现的就是用电量的增加,但是,变电站的改良进度缓慢,因此供电可靠性得不到有力保障;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变电站的功能、状态和结构正发生重大变化,所以,变电站管理方法正在经历一次重大的洗礼和变革。
通过对变电站建设工程的管理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希望能够提高变电站建设的质量、减少投入成本、缩短建设工期、保障变电站的有效运转。本文企图通过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建立一个全面的管理体制,对项目施工的各个建设阶段的作业内容、原材料的选用等进行合理规划,完善变电站工程管理体制,形成完整体系。
变电站建设工程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对于一个大型的变电站工程来说,按预期建设目标完工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电网施工项目要保证工程质量,也要抓紧时间,使工程在工期内顺利完工;变电站若不能按时完工并投入运行,势必会影响电力系统输变电以及配电的相互转换;工程工期的长短将会对项目的经济效益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新电力设备能否合理运转关系密切。合理的变电站管理方法,可以让工程有计划地进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建设工期,这样有利于提升工程质量、减少成本开支、提高电网运行的效率。
1.2 变电站工程管理的现状
变电站工程管理现在存在的问题,各参建单位只是单纯地研究各个阶段的建设管理方法,没有将工程的不同环节有机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参与变电站建设的业主方、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物资供应方,各自做各自的工作,没有在工程前期阶段相互配合协调,没有完善好变电站建设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环节管理协调不起来,这就造成了设计与施工脱节,设备选型与现场环境不匹配,材料量差偏大,工程造价增加等等问题。
随着变电站建设项目的管理及其实践,变电站管理的内容有了很大程度的创新和发展,当前的变电站建设项目管理已经成为了一门全新的管理学科;质量是变电站建设工程管理的关键任务;建设工程质量目标的确立和实现,需要实施科学的管理方式、也需要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通过明确责任制来实现。
国内对变电站工程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上,工程的质量管理需要参与工程建设的承建方建立工程质量保障体系,工程质量建设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末。
国内许多专家经过研究指出,在可行性研究和设计阶段,变电站建设工程的管理方法应该以工程质量为基本出发点,这对实现投入利润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在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飞速发展的时期,一些理论学者先后出现。比如:成立、王小萍、黄志青、黄绪泉等专家提出;变电站的工程项目管理对于合理、高效地指导工程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并且与工程实际例子有机结合,对该领域的管理方法作了详细论述;赵玉东研究并分析了变电站项目管理中的角色问题,使工程管理方法趋于成熟;阚英霞从变电站管理的重要程度着手,指出了目前工程管理的不足,并阐明了工程管理的改进举措;李建文从目前建设工程极少考虑经济效益、一味追求组织形式的旧模式,总结出一套新型的模式供企业参考。
第2章 电气工程概述
2.1 电气工程的概念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提高,建筑物的服务功能日益增加,提高了建筑物自动化、电气化及智能化的标准,使建筑电气专业的复杂程度越来越大,对电气系统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建筑工程中使用功能、施工完成后的运行安全程度、投资效益等都会受到建筑电气工程的影响。
在建筑电气工程的开工和施工,施工技术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现代科技领域的一项核心科学,电气工程俨然成为高科技领域中必不可少的科技学科。狭义的电气工程即传统的电气工程,它大致分为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电气技术是硬件范畴的总称,电气系统就是软件范畴的统称。所谓的电气技术就是电工技术,主要是对电气装备进行制造并投入使用的建筑手段。电气装备包括发电机、变压器、发动机等电机设备、电力电子设备、开关、用电等电器设备以及各种控制设备、电工材料及绝缘体等内容。电气系统又称电力系统,是指包括发电、配电、输电、用电等所有步骤的电力生产过程。要想实现电力网正常运行和有效控制,必须保证电气装备在电力网中的合理运行。电气设备制造时还须考虑网络运行状态,要想保证电力系统运行良好,电气设备的质量起非常关键的作用。只有当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完美结合才能实现传统意义上电气工程,以达到施工的目的。
由上文不难看出,传统的电气工程是以强电为主。1897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20世纪中期发明了半导体,使电子设备的硬件出现了质的飞跃。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也初见端倪,都标志了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从此电气工程的含义开始从狭义向广义的范围转变。其次电气工程的本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显著地是电子工程以往的人力时代开始向自动化时代发展,从传统意义上的电气工程中的硬件范畴来讲,电气工程已离不开自动化技术。
2.2 电气工程管理
电气工程在我国工程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现在电气工程施工管理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要想更快更好地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大力发展就必须找出电气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根源,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气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电气工程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
电气工程项目只是电力工程的其中一个分项目,所以很多施工企业忽视电气施工的实际作用与电气设备安装的质量,施工过程中也没有建立健全可行的质量监管体系,导致施工中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例如:采用的部分产品并不符合施工质量的标准要求,虽然短时间内看不出问题,但随着建筑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安全隐患必将暴露出来,引发重大事故。除了施工企业之外,建设单位也没有充分认识到电气安装施工的重要性。此外,电气施工具有隐蔽性,容易使建设单位只看重建筑施工的质量,从而轻视电气施工对整个工程的影响。一般来说,电气设计既要保证施工安全还要尽量让装饰较为美观,但设计单位在进行设计时往往缺乏基本的责任心,使得电气施工无法优化执行,给整个工程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电气施工与其他专业间配合不协调
电气工程不是独立的个体,所以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配合电气施工人员积极进行相关的协调工作,主动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管。但目前的电气施工过程中,电气施工人员、其他专业的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并没有对混凝土浇筑及管线预埋等施工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且不重视前期准备工作对施工产生的影响,使得电气施工不顺利。
(3)电气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存在问题 开关、插座等电源安装后常出现线头裸露、面板的安装及接线与相关规定不相符、室内与室外预埋的进户管不符合pvc管的质量要求、没有进行严格的材料进场检验、防水处理不到位及导线连接违反操作标准致使连接质量不达标等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的现象。
(4)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比较低
电气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及专业素养也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但部分工程的电气施工人员无法专业、全面、准确地进行电气施工图及相关专业文件的审阅、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不全面,施工时不按标准程序进行,相关的交接工作也做得不完善,所以致使电气施工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第3章 变电站电气工程施工.........9
3.1 电气工程施工的前期技术准备..............9
3.1.1 图纸的审阅...............9
3.1.2 设计现场的交底..............9
3.1.3 原材料的提取..............9
第4章 变电站土建工程施工.........20
4.1 变电站土建设计与施工...........20
4.1.1 变电站土建施工特点............20
4.1.2 施工设计前期准备...............20
第5章 电力工程施工招投标...........26
5.1 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投标管理系统分析.........26
5.1.1 管理系统的目标与功能需求分析...........26
5.1.2 计价的流程分析..............26
第7章 变电站竣工验收管理
首先,在对各个单位工程进行验收,确定其符合相关要求,质量达到工程标准之后,再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对相关的技术资料及交工文件进行整理,并提交相应的交工报告;建设单位要与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相互协调配合,将工程的盘点、工程的质量评价及资料文件的整理工作做好。建设单位还要协调生产部门为生产与试生产做好准备,并整理好相关资料,进行生产的工艺水平与投资效果的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文件。此外,还要组织专业人员绘制竣工图纸、整理竣工资料、制定竣工决算、拟定竣工验收报告等各类表格及文件,并分类制定成册,形成验收计划。以上是进行竣工验收管理的基础,需有专人负责,并保证相关数据与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及规范性。
其次,在召开正式的竣工验收会议前,建设单位要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及使用单位对工程展开预验收,并聘请相应的专家配合参与验收工作。在检验工程是否达到规定的验收标准时,要对各项有关的资料或文件进行仔细的审查,确保验收资料的可靠性。初步验收结束后,各单位要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共同商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此后,建设单位或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即可向验收部门提交工程竣工验收的申请报告。
再次,正式验收。验收单位收到竣工验收申请报告之后,要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审查,审查合格后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并组织专家及相关部门参与验收,分专业对竣工验收报告进行审查之后提交竣工验收鉴定书。竣工验收报告书的主要内容为:建设项目总体说明、技术档案的建立情况、建设情况、效益情况、外资部分、存在的遗漏及相关附件。
最后,要做好竣工验收中关于工程质量的评价。要对各单位进行质量评价,在施工单位的自评质量等级上,由相关质量监督部门进行质量等级核定,并制定质量一览表;如果是住宅区、工厂或办公区,在对各个单位进行质量评价的同时还要对区域外的绿化、道路、管线及设施等进行检查,并予以评价;对工艺的设施质量和安全进行质量评价;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总结,并明确指出竣工验收报告中所含的质量部分;施工单位要与建设单位配合进行竣工验收资料的审查;对小项目工程进行验收,并进行相应的质量评价与资料审查。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通过本文对变电站建设工程管理的研究,进一步说明了变电站建设工程管理的特点,同时也反映出合理的变电站建设管理方法的必要性。变电站建设工程的管理不单单要从建设阶段考虑,而且还要从设计是否合理,招投标造价控制是否合理,设备材料选型是否与现场实际条件相符等等方面进行思考,从工程决策、设计、施工、试运行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 基于以上分析,本论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进行了相关分析和探讨,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
(1)分别从设计、施工、验收和启动等方面分析了变电站电气工程及土建工程管理方法和规范。
(2)分析了混凝土及浇筑方式对工期和成本的影响,通过合理选择施工方案有效地降低了工程造价。
(3)研究了工程量计价招投标管理思路,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衡量、分析和与评估。
通过从工程招投标开始到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分析,明确了在工程招投标时使用清单计价法,在成本控制时使用挣得值法,从成本控制的基本要求、对象及流程三个方面分析了成本控制,并明确了降低成本的途径。
变电站的施工质量管理也涉及到安全与技术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企业及研究人员在对新的管理思路进行不断探索的同时,也要对先进、科学的管理技术与措施进行探寻,以使得电力工程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此外,要不断完善企业的技术标准及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施工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力求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占有稳固的一席之地,使得企业能够长久、持续地发展。
目前,国内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只是单纯地研究各个阶段的建设管理方法,没有将工程的不同环节有机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参与变电站建设的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设备材料供应方、监督管理方,都应从最初开始参与变电站的建设讨论,力图提升变电站建设工程的质量。只要各方单位相互配合协调,完善好变电站建设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变电站建设工程必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