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评价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096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的用电量也在迅猛增加,因此电力基础建设项目也必须同步增加,需要建设大量输电、变电、配电工程,而变电站的建设在这三者之中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特高压、智能化输变电设施的发展,变电站的建设具有电压等级高、容量大、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所以建设好各电压等级的变电站是我国电网建设的重要任务。早在 2010 年 3 月,“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就被写入我们国家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标志着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已经进入了规划发展阶段[1]。而近几年全国各地的智能变电站建设更是如火如荼,仅以江西电网为例,2016 年的智能化变电站的在建项目就有:500kV 昌西南变电站、500kV 上饶中变电站、500kV 抚州东乡变电站、220kV 萍乡大昌前变电站、220kV 丰城拖船变电站、220kV 龙南临塘变电站,在 2016 年投运的 220kV 电压等级的变电站有:南昌七里街变电站、吉安锦源变电站、九江武宁变电站等,而这些变电站全部都是智能化的,可以说智能变电站现已成为变电站建设的主流。YT220kV 智能变电站建设工程项目于 2013 年 12 月立项,2014 年 7 月正式开工,2015 年 6 月竣工,是江西省电力公司在“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点建设项目。在 2012 年以后,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已经历了过渡期,其相关设备及关键技术已相对成熟稳定,而且该项目的施工单位及设计单位近年来参与建设了江西电网大量的输变电工程,具有非常丰富的项目经验,因此该工程项目从技术上、参建方上都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故本文选取该项目作为研究案例具有普遍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纵观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把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分为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阶段。在质量检验阶段,科学管理之父 Taylor 在 1875 年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首次将质量检验作为一项管理职能从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2],建立了专职的质量检验制度, Taylor 的科学管理理论使质量管理由经验走向了科学,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但质量检验制度存在着一些缺陷,首先这种质量检验的实质是事后检验,其结果必然造成人力、物力的较大浪费,其次 Taylor 对质量管理中组织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重视程度不够。针对质量检验的不足,一些著名的统计学家尝试用统计学原理去弥补,被誉为“统计质量控制之父”的 Shewhtar 于 1924 年首创工序控制图,并提出统计抽检原理和抽检表,替代了原始的质量检验方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统计质量控制理论。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的特征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对质量进行控制,将事后检测转变为事前预控[3],这无疑是一大进步,但统计质量控制也有其不足,其不足之处在于过分注重“统计质量控制”,而对“组织管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大家片面地认为质量管理就是各种统计学方法的应用。Deming 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了戴明 14 点与 PDCA 循环理论,强调了系统的重要性以及质量的持续改进。Deming 的核心思想在于:在最高管理层的管理下,优化团队协作并通过降低过程中变异性和不确定性,来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Feigenbaum 于 1961 年正式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这标志着质量管理发展阶段已正式步入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该理论强调质量管理应事前控制,以预防为主,使全体人员都参与其中,把分散管理转变为全面的、系统的、全过程的综合管理。虽然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产生有着跨时代的重要意义,但是也存在不足,不足之处在于随着全球经济的飞跃式发展,各个国家的质量标准并不完全相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无法解决该问题。针对全面质量管理的不足之处,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经过十多年的调研与努力,终于在 1987 年 3 月正式颁布了 ISO9000~9004 系列标准[4],这使得各国的质量管理理论在概念、原则、程序以及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有了统一的国际标准,这也标志着质量管理发展阶段正式迈入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新阶段。

............

第 2 章 相关理论和方法评述

2.1 质量管理相关理论

正确、全面地理解质量的概念与内涵,对质量管理的工作至关重要,在质量管理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于质量的理解也不相同。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普遍把质量理解为一种“符合性”,我国大型工具书《辞海》对质量的定义是“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其实就透露出一种符合性的质量观。符合性质量的判断依据是“标准”,符合标准的产品就是合格品,符合性质量观实质上是一种静态的质量观,难以全面反映顾客的需求,特别是隐含的需求与期望[4]。因此,符合性质量观具有明显的局限性。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质量管理大师 Joseph M Juran 首次提出了“质量就是适用性”这一基本定义,至今 Juran 的观点在国际上仍被广泛认同。“适用性”是指“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顾客要求的程度[4]”,适用性质量的判断依据是“顾客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适用性”的内涵也在逐渐地延伸与丰富。至今,国际标准化组织在 ISO9000:2015 中对质量作出了相对全面和准确的定义即:质量是“实体的若干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其中实体指的是“可感知或想象的任何事物”,要求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24]”。其实 ISO9000:2015 术语对质量的定义是对“适用性质量观”的扩充,是质量的广义定义,符合现代的“大质量观”,即“顾客及相关方满意的质量观”,其包括以下基本内涵:(1)质量的主体不仅包括活动和过程的结果,还包括质量形成的活动和过程本身。(2)质量不仅包括产品的质量,还包括产品质量形成的工作质量以及保证工作质量的体系质量。(3)质量不仅要满足顾客的需求,还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并使员工、业主、供货商等各方受益。(4)质量不但存在于工业领域,而且还存在于服务业以及其它领域[25]。

.........

2.2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相关理论

对于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定义,学术界目前尚无定论,但都是在质量管理定义的基础上加以延伸的。依据 2.1.2 所述的质量管理的概念与内涵,笔者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定义为“确立工程项目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并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以及质量改进来实施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包括以下两个特点:(1)工程项目包括诸多参建方,如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设计方、供货方等等,各方看似各司其职,追求利益也不尽相同,但是参建各方必须坚持统一的工程项目质量方针与目标。(2)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主要可以分为下述四个阶段:决策阶段的质量管理、工程勘察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32]。

.............

第 3 章 YT220kV 智能变电站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状况调研............22

3.1 YT220kV 智能变电站建设工程概况及特点 .........22

3.1.1 工程概况 ............22

3.1.2 工程特点 ............23

3.2 YT220kV 智能变电站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状况 ......24

3.2.1 质量策划状况 ....24

3.2.2 质量保证状况 ....26

3.2.3 质量控制状况 ....27

3.2.4 质量改进状况 ....29

3.3 智能变电站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分析 ...........30

3.4 调研结论 ............31

3.5 本章小结 ............32

第4章 YT220kV智能变电站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评价指标............ 33

4.1 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3

4.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3

4.1.2 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框架的构建 ............34

4.1.3 二级指标的确定 .........35

4.1.4 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38

4.2 YT220kV 智能变电站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综合评价 .......40

4.3 本章小结 ............54

第 5 章 YT220kV 智能变电站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56

5.1 YT220kV 智能变电站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56

5.2 YT220kV 智能变电站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改进措施 .......58

5.3 本章小结 ............62

第5章 YT220kV智能变电站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5.1 YT220kV 智能变电站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在上一章中,我们已经得到了 YT220kV 智能变电站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最终评价结果为“良好级”,其综合评价的总分值也仅为 67.189 分,表明该项目的质量管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接下来我们深入对各二级指标的结果向量根据最大隶属原则进行分析,可以得出“领导作用”、“质量策划”、“经营结果”隶属于“良好级”,而“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隶属于“规范级”。并对各二级指标进行加权评分计算,最终发现“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水平(C33)”、“施工现场管理水平(C34)”、“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水平(C43)”、“质量控制的改进(C53)”、“质量改进方法的改进(C55)”这 5 个二级指标评测结果并不理想,需要重点改进。具体上述二级指标加权得分值如表 5.1 所示。YT220kV 智能变电站建设工程项目参建人员及部分高层领导质量意识不强,质量观念还是停留在“符合性”的质量观上,缺乏 2.2.1 节所提到的现代“大质量”观。除了少数研究及设计部门人员外,建设方和施工方大多数部门的质量职责都是去符合智能变电站的规格要求,这就是当前客观存在的矛盾和规律性,而且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往往表现为对进度管理、成本管理非常重视,而对质量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分析评价结果,我们发现 YT220kV 智能变电站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水平是较低的,结合实际看施工项目部似乎从施工过程、方法工艺、质量验收三个方面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制度,但是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施工项目部只是比较重视事中、事后的控制,而对事前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依据 2.2.3.3 中三阶段控制的基本原理,我们知道“事前控制”在三阶段控制原理中是最重要的,更何况智能变电站建设工程项目拥有质量控制难度大这一特点,所以管理组织必须对事前控制予以足够的重视。

...........

结论

(1)对当前国内外质量管理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与研究,重点将 ISO9000与卓越绩效模式进行了对比与分析,提出 ISO9000 与卓越绩效模式各具特点与优势,并不存在对立关系,而是呈现良好的互补关系,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管理组织应该将 ISO9000 与卓越绩效模式各自的优势相融合,并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应用。

(2)提出 YT220kV 智能变电站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应在理论研究与实践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构建,并遵循科学性、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原则,形成一套系统的、逻辑关系紧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的选取应符合现代“大质量”观,强调“以顾客的关注为焦点”、“领导作用”、“各方受益”,不仅注重质量管理过程的评价,而且注重经营结果。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领导作用、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经营结果 6 个一级指标以及 27 个二级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了合理的释义。

(3)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到案例中,并提出应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 YT220kV 智能变电站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进行综合评价,具体来说:首先应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体系各指标的权重,接着通过专家评判及问卷调查获取评价矩阵的初始数据,然后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进行了评价,最后得出 YT220kV 智能变电站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为“良好级”的评级,同时也证实本文的评价方法是可行的。

(4)对评价的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挖掘出该项目质量管理的不足之处:人员质量意识不强、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水平较低、在质量改进方面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没有科学有效地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项目知识管理水平低。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加强人员管理、重视施工质量事前控制、积级开展 QC 小组活动、建立 6S 现场管理制度、建立工程项目知识管理信息平台,并说明了改进措施的实施步骤与方法。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