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从中国旅游业 70 年发展经验来看,我国旅游业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国策,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开辟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新时代我国旅游业进入全面发展新时期。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旅游业竞争力在不断提升,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官方网站发布的《2019 年旅游业竞争力报告》,2017 年中国在全球旅游业竞争力榜单中排名第 15,2019 年上升至第 13 位。世界经济论坛数据统计发现,入境外国游客人数与该国的旅游竞争指数成正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15-2018 年期间,中国入境游客从 2599 万增长到 3054 万人次,呈现出平稳增长态势。《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2019》显示我国入境旅游在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和服务品质上都呈现出持续优化的良好态势,市场结构也不断优化。2015 年以来,我国入境旅游由负增长转向正增长,一直到 2019 年都连续保持小幅增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外国人入境游客为 3188 万人次,同比增长 4.4%,其增长速度明显比入境旅游总人数的增长速度高,中国入境旅游收入为 1313 亿美元,同比增长 3.3%。我国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 6.63 万亿元,对 GDP 综合贡献为 10.94 亿万元,占 GDP总量 11.05%。旅游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综合性产业,也是拉动消费和增加就业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因此它的经济功能是很显著的。
但是在政治化时代的今天,旅游带有越来越鲜明的政治色彩,其发展与国际政治有着紧密联系(唐志明,2006)。双边政治关系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国际旅游发展的走向,良好的政治关系促进旅游者正常的双向流动,从古代以来外国与中国的旅游外交活动中也能得到印证,如日本、天竺国多次派遣使者来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与思想,这些旅游外交活动多发生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特别是日本、韩国关系的波动也推动了我国入境旅游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
1.2 研究目标与方法
1.2.1 研究目标
已有文献研究表明双边政治关系的质量对国际旅游的发展结果有直接影响,两个国家政治关系的缓和与友好关系的加强,会逐渐消除人们的心理障碍,增强人们的出游动机与期望(Alvarez and Campo, 2014)。不过人们选择出游目的地的影响因素众多,双边政治关系只是其中之一,而且不同国家与中国的双边政治关系存在差异性,因此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也可能不同。但是国内还缺少对双边政治关系与入境旅游两者关系的定量研究。因此,本文将利用时间序列模型探究量化的双边政治关系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影响的程度,影响的时间长度,不同客源国对中国入境旅游影响的异质性特征。除此之外,本文还将利用月度数据和年度数据建立两套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以此从样本整体的角度进行对比研究,探索双边政治关系对入境旅游可能的影响机制。
1.2.2 研究方法
本文以旅游政治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一些相关理论作为支撑,将国内外研究入境旅游、双边政治关系与入境旅游关系的相关文献作为基础,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时间序列模型与面板模型,通过实证检验分析双边政治关系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本文具体的研究方法有如下两种:
(1)文献分析法:首先本文收集整理了双边政治关系和入境旅游相关的文献,作者将有关中国入境旅游的文献进行了仔细阅读,归纳总结了有关入境旅游的影响因素。在梳理前人研究的成果与存在的不足之后,为本文的研究创新点找到了突破口,提出了本文的研究主题。通过重点研读和分析双边政治关系对旅游影响的文献,找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机制。
(2)实证分析法:在恰当的研究方法基础上,作者进行了数据的搜集与整理,参考已有文献的做法,使用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时间序列数据采用 VAR 模型,进行了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以此分析不同国家间结果的差异性。面板数据有两套,分别是月度数据和年度数据,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 估计。对实证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信息研究,找出内在规律,探究双边政治关系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双边政治关系研究综述
良好的双边政治关系在促进两国贸易、投资活动上担当着非常关键的角色。许多文献证实良好的双边政治关系能正向刺激和促进对外直接投资(Desbordes,2010;潘镇、金中坤,2015;杨连星等,2016),推动两国关系的政治事件传递出的政治友好信号能促进两国贸易往来(王学军、田曦,2017;Du 等, 2017;Kastner, 2007)。不过双边政治关系的定量衡量是一个难题,没有统一的指标和方法。
通过梳理以往的研究发现,将双边政治关系作为变量进行研究时,一部分研究用外交活动的次数来衡量双边政治关系,也有学者使用联合国大会投票相似度指数,或者采用具体事件分析法,但是都不够全面具体去衡量双边政治关系。
为了直观反映了双边政治关系水平,一部分学者采用清华大学开发的“中国与大国关系数据库”对政治事件进行客观量化。已有一些文献运用该数据库研究中国和其他大国的政治关系对双边贸易、高端装备制造业(董桂才、王鸣霞,2018)的影响。
国际贸易论文怎么写
2.2 关于中国入境旅游研究综述
由于中国入境旅游的快速发展,已有大量文献对影响入境旅游的决定因素进行了考察。概括来看,现有文献的研究可以梳理为客源国、目的地、出游者三方面因素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
(1)从出游者层面出发,探讨了旅游者收入、偏好、知识和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出游者教育水平会影响来华旅游人数和花费(白凯、李天顺,2007);出游者如果和目的地的心理距离越小,就会对目的地有更高的认同感和偏好,旅游动机更强烈(刘力等,2014);文化距离会影响出游者风险感知,出游者会受到追求文化相似和差异两种动机影响来选择旅游目的地,文化距离越大越容易引起文化上的矛盾冲突,可能带来不愉快旅行经历(Yang and Wong, 2012)。
(2)从目的地层面出发,又分为自然环境,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环境的感知因素的研究。研究发现自然环境如雾霾天气(Becken 等,2017;张晨、高峻、丁培毅,2017)会影响出游者对目的地形象认知和风险感知,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环境等因素对入境旅游人数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如目的地危机事件会对目的地形象产生负面影响,提高出游者的旅行焦虑水平(吴良平、张健,2016);负面的宏观经济波动会加深入境旅游的波动和不稳定(乔宁宁、陈建宝,2013),汇率变动会通过价格效应影响入境旅游(王良举、李万莲,2012);目的国安全程度越高越能促进出游者出游动机(王洁洁等,2009;朱迎波等,2003);基于旅游目的地政策制度变化视角,发现签证制度便利化会推动入境旅游市场成长(王亚辉、吴云超,2017)。
(3)从客源国层面出发,已有研究考察发现客源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会影响出游人数和消费水平(白凯、李天顺,2007),客源国利好的旅游政策变化会促进入境中国旅游人数增加,客源国国内的经济波动、危机事件以及会波及客源国经济社会稳定的国际重大事情也会影响出游者出游需求和目的国选择(王洁洁等,2009)。
........................
第 3 章 现实背景...............................11
3.1 中国入境旅游发展现状..............................................11
3.2 主要大国与中国双边政治关系现状.........................................14
第 4 章 时间序列研究设计与检验..........................................18
4.1 时间序列模型设立...................................18
4.2 样本说明...........................................19
4.3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19
第 5 章 面板模型研究设计与检验................................29
5.1 面板模型设计......................................29
5.2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31
5.3 变量描述性统计...........................................32
第 5 章 面板模型研究设计与检验
5.1 面板模型设计
本文旨在探究双边政治关系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为了丰富研究内容,为此构建面板模型进一步进行研究。本部分将建立两套面板模型,分别以月度数据和年度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本文所研究的数据在所选取的研究时间范围内未有缺失,属于平衡面板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国际旅游行为往往有着惯性效应,即滞后一期的旅游人数,外部冲击等因素影响,当期旅游人数可能不会立即做出反应,所以相比静态面板模型,动态面板模型估计的结果更合理可靠,因此本文引入被解释变量即入境旅游人数的滞后一期作为解释变量,构建动态面板模型。
本文使用动态面板 GMM 进行估计,动态面板 GMM 又包含差分 GMM 和系统 GMM 两种,对于不随时间变化的变量,差分 GMM 无法估计,而且弱工具变量和小样本偏误是其存在的两个显著问题。此外如果估计方程中变量较多,可能会引起内生性问题,所以为了解决工具变量有效性和解释变量内生性问题,最终使用系统 GMM 两步法进行检验分析。系统 GMM 两步法是同时对差分方程和水平方程估计,将差分变量的滞后项作为水平方程的工具变量,提高了估计结果有效性。另外,该方法还可以消除异方差的干扰。此外对系统 GMM 估计的结果进行 Sargan 检验, 主要用来检验工具变量的有效性,AR (2) 检验, 主要用来检验残差是否存在二阶序列相关。
因为双边政治关系会影响出游者对目的地的风险感知水平、认知形象、情感形象,进而影响出游动机。而在我们的研究模型里控制变量中的文化距离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已有学者研究发现文化距离与出游动机成负相关。文化差异越大,出游者将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风险感知增加,与目的地的心理距离拉大,出游者认为自我形象不能与目的地形象保持高度一致性,因此会产生较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成为出游的阻碍因素(Beerli, Meneses and Gil, 2007;Yang and Wong,2012)。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良好的双边政治关系对文化距离给入境旅游带来的影响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
第 6 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6.1.1 时间序列模型结论
双边政治关系对旅游者的目的地选择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与已有研究以事件分析法对双边政治关系与入境旅游的分析不同,本文以 1996-2016 年 10 个国家入境中国旅游月度人数为样本,基于 VAR 模型,采用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着重对双边政治关系与入境旅游人数之间的动态效应进行了考察。
(1)脉冲响应的结果表明双边政治关系的冲击对中国入境旅游人数起到了一定作用,这种影响是短期的,会随着时间而减弱,不同国家政治关系冲击对中国的入境旅游人数影响呈现出异质性。总体来看,政治关系的冲击不会影响各个国家当期的入境中国旅游人数。所有国家入境中国旅游人数受政治关系的影响持续时间不超过 9 个月。冲击的影响达到峰值的时间总体不超过 4 个月。
(2)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双边政治关系对入境中国旅游人数的贡献程度在不同国家间呈现出差异性,总体来看,入境旅游人数自身冲击贡献程度最大,政治关系的贡献率在当期为 0,然后逐渐增加并达到最大,总体来看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不会超过第 9 期,最后双边政治关系对入境旅游的影响趋于平稳。
6.1.2 面板模型结论
为了进一步验证双边政治关系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并且保证基于 VAR模型得到的估计结果更加可靠与稳健,本文采用动态面板模型,以相同的 10 个客源国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范围也选取 1996-2016 年期间,运用系统 GMM 方法,并且使用月度面板和年度面板两套数据进行回归结果估计。得到以下结论:
(1)月度面板和年度面板估计结果都表明旅游具有惯性效应,入境旅游滞后一期的影响显著为正,且对当期入境旅游影响程度最大,控制变量的系数符号保持一致,且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符。核心解释变量双边政治关系会对中国入境旅游产生显著影响,当中国和客源国的政治关系越好,入境中国的旅游人数越多。但是因为时间差异,其影响程度会有差别。相对于年度双边政治关系的积极变化,月度双边政治关系的改善对当期入境旅游会有更大的正向促进作用。同时也验证了时间序列模型中得到的结论,即双边政治关系的影响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减弱。
(2)在引入双边政治关系和文化距离的交互项后,月度和年度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也得到了一致的结论。文化距离对入境旅游有显著的负效应,也就是随着文化距离的增大,入境旅游的动机会减弱,对入境旅游人数产生抑制作用。但是双边政治关系可以削弱文化距离带来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两国构建的和平稳定的双边政治关系能为旅游发展提供基本的政治保障,也有可能化解文化差异而导致的霍布斯文化状态下的各国间的距离,也拉近出游者与目的国之间的心理距离,减少风险感知水平,对客源国和目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经济往来、政治互信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