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模式及国际贸易效应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5226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对非洲各国直接投资。从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模式入手研究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总体对中非之间贸易量产生的影响,即贸易效应分析,反过来对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提出政策建议。

第 1 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近年来,中国同非洲的经济贸易合作发展迅猛,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总额快速增长。中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继进入非洲市场,为非洲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历史上,中国和非洲国家始终保持着真诚友好,风雨同舟的合作共赢关系。中国曾经同非洲国家一样,面临着饥饿、贫困等社会问题,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 40 年的发展,经济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现阶段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产能过剩等问题。反观非洲国家,广泛拥有大量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与石油资源,主要面临着贫困问题和社会建设资金缺乏问题。非洲国家对工业化有着强烈的需求,正值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去产能的契机,中国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合作发展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进入 21 世纪以来,非洲成为全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大陆,中国同非洲各国各领域务实合作突飞猛进。现阶段,中国同非洲的经济合作正在从传统的单纯地商品贸易往来向产成品加工制造方面转移。从传统的工程援助拉动投资向跨国投资经营与金融方面投资合作转变。中非双方在平等互信的良好伙伴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

2018 年 9 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顺利召开。峰会上关于经济与贸易合作方面,中国与非洲各国达成的共识主要围绕中国帮助非洲实现工业化,实现非洲产业转型,将中国现有的过剩产能逐渐转移至非洲,实现中非产能对接。此外,中国与非洲进一步合作新建中非工业园区与中非经济贸易合作区,推动中非合作进一步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加就业。中方将鼓励中国企业扩大对非投资,在非洲新建和升级一批经贸合作区,推动中国企业未来 3 年对非洲投资不少于100 亿美元。非方将对各项工作提供各项便于合作推进的政策与经济环境,实现双方互利、开放、共赢。

.............................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问题
王飞虎(2012)认为在 2012 年的研究基础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投资规模较小,因投资结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战略,故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姜华欣(2013)认为中国企业在境外发展,主要面临着外部阻碍较大、境外市场需求不足,以及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下企业所面临的境外安全形势与社会责任,同时中外文化融合等方面存在较大压力。肖祥鋆(2014)指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资源、能源、矿产行业,且跨国直接投资方式的多样性导致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增大,从而海外直接投资的阻力增大。郭忆岚(2014)认为在我国的强国战略当中,中国对外投资不突出。中国现阶段面临着部分的管理缺失,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法律制度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中国现行的税收、金融创新、对外直接投资制度不完善,对于中国企业自身来说,国际化经营能力与国际化投资能力不强,缺乏国际竞争所需的核心竞争力与优秀的跨国人才。范盱阳(2017)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分为两种。直接的对外直接投资风险与间接的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刘宏(2017)认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风险与挑战,在文化信息方面存在差异、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中国企业主要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企业投资目标不明确导致跨国并购的成功率较低。虽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指数在逐年上升,但是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刘亚洲(2017)提出中国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的过程中,主要面临政治风险、经济环境风险、法律制度风险等外部风险问题。樊增强(2017)指出,中国企业对非洲的直接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为非洲国家政治局势不稳定、恐怖活动频繁发生、政府严重的腐败问题以及非洲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问题。中国在非洲已有的政治风险担保机制不健全导致中国企业在非声誉受损,西方国家在中国对非直接投资之际抹黑中国,加大对非洲直接投资等等。杨挺,魏克旭,喻竹(2018)认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挑战为全球治理规则和手段滞后,东道国的隐性制度增加。外加中国企业所需的宏观经济管理与促进服务滞后等。
.............................

第 2 章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原因及特点

2.1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原因
中国企业为何投资非洲?对于国家本身来说,投资非洲有利于国家开拓新的具有消费潜力的市场和解决中国亟待解决的产业结构转型问题。对于企业来说,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主要基于三个导向:资源导向、市场导向和政策导向,针对资源导向来说,非洲含有大量未被开采的自然资源。市场导向来说,近年来,非洲的政局逐渐趋于稳定;其次,非洲含有大量的未被开发的市场,含有巨大的消费能力。另外,非洲近年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生产与贸易环境愈发完善,非洲政府更是积极修改相关法规,鼓励国外的资金涌入非洲,除此之外,中美贸易争端频发,投资非洲具有更好的贸易投资环境,并且可以有效的规避贸易壁垒。所以,无论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还是从资源、市场、政策导向来说,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都是势在必行的。本文将基于以上几点,在以下进行详细叙述。

2.1.1 资源导向
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基于资源导向方面的考虑,主要是看中非洲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近些年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固发展,中国大陆有限的资源已经无法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将目光聚焦于海外。但是,现如今世界各国对初级资源的出口广泛采取出口的限制政策,因此,中国与中国企业主要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获取自然资源,例如中石油、中石化对非洲进行直接投资就是为了获取非洲的丰富的石油资源。另外,亚洲矿物资源日益减少且质量较差,无法满足中国企业发展的需要,例如像铁、铅、锌、铜及其他贵金属,未来对这些产品的进口依赖将逐渐增加。除此之外,中国可利用的森林资源接近枯竭、过度捕捞所导致的捕鱼量减少。因此,中国无论在石油、矿物、林业、农业都需要大量进口。
..............................

2.2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特点
2017 年,中国企业对非洲投资总量快速增长。中国对非洲投资行业相对集中,排名前五位的行业是建筑业、采矿业、金融业、制造业以及租赁与商务服务业。2017 年,中国流向非洲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 41.1 亿美元,同比增长 70.8%,是五大洲中增长最快的目标市场。对非洲直接投资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 2.6%。截至 2017 年末中国在非洲地区的投资存量为 433 亿美元,占中国对外投资存量的 2.4%。从 2017 年来看,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呈现出投资规模逐步增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展、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区域拓展等特点。
2.2.1 投资规模逐步增大

根据官方数据统计,中国近十年来对非洲的直接投资流量分别为 54.9 亿美元、14.4 亿美元、21.1 亿美元、31.7 亿美元、25.2 亿美元、33.7 亿美元、32.0亿美元、29.8 亿美元、24.0 亿美元、41.1 亿美元。2017 年随着非洲经济的回暖,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流量亦有显著提升。2017 年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流量增长率为 71.13%。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规模呈现总量较小、增长较快的趋势。


..............................

第 3 章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分析 .......... 18

3.1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 18
3.1.1 投资环境差 ................................. 18
3.1.2 西方国家的阻碍 ............................. 18
第 4 章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模式选择 ...................... 24
4.1 “安哥拉模式” .................................. 24
4.2 跨国并购与合资经营 .............................. 25
第 5 章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模式案例 ...................... 29
5.1 “安哥拉模式”的演变——投资苏丹 ................ 29
5.2 跨国并购实例——甘肃白银有色集团并购南非第一黄金..................29

第 6 章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实证分析

6.1 计量模型、数据来源
6.1.1 变量确定与模型推导
单纯对对外直接投资(OFDI)与两国之间贸易量之间进行计量分析很难得出有效的结论,本文借助研究国家间贸易的引力模型来分析中国对非洲部分国家的直接投资对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进出口之间的影响,即贸易效应。引力模型开始大量被引入国际贸易的的研究当中,在国际贸易的很多研究方面的到了不同的研究结论。
单纯就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出口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很难得出有效的结论,两国进出口的数量与许多因素有关,单纯研究直接投资与进出口的关系会忽视很多重要的经济变量。本文借助研究贸易与投资最实用的引力模型,解释变量选取对进出口影响比较大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东道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pgdp)与两国首都的地理直线距离(dist)、中国对非洲各国 2009-2017 年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ofdi)三个变量,被解释变量为中国对非洲各国 2009-2017 年出口(exp)数据与进口(imp)数据。 运用 stata 进行回归分析。
.........................

第 7 章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政策建议

7.1 政府应该放宽对外直接投资的限制
经过本文实证分析之后的结果可以得出,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对中国与非洲国家间的进口与出口具有影响显著。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对出口的贸易效应是贸易的互补效应,说明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真实促进中国对非洲各国的出口,可以有效推动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往来。基于此,本文建议政府应该放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限制,推动中非直接投资项目的顺利健康发展。现阶段,虽然国家没有明令限制对外直接投资,但是通常一个项目的审批要通过三个部门的同时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家发改委与外汇总局等都要审批。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企业内部没有完整的业务单位体系,走程序审批的交易费用成为制约中小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门槛,限制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同时限制了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海外发展。政府部门可以放宽对直接投资的限制,将直接投资申请的繁琐的流程简化,提高申请与审批的效率,促进中小型企业市场的良好发展。

政府应当鼓励中国企业对外的直接投资,尤其是可以帮助中国实现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的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现阶段,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形式有很多,如第三章所述,“安哥拉模式”、绿地投资模式、经贸合作区模式、农业示范模式、工程援助加资模式等等。目前,中国企业对非洲的直接投资主要是为了大规模的获取非洲的自然资源与劳动资源,获得可以取得大量回报的市场,这无可非议。但是如果是为了通过对非洲的直接投资为未来的中国提供源源不断的廉价的可以保障的自然资源则不现实。而此时,中国正在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将中国现阶段过剩的产能转移到非洲国家和地区,也是中国政府和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一带一路”的政策倡导下,政府应当多鼓励那些能够帮助中国国内产业升级的企业对外投资,获取国外的先进的管理与高科技技术,帮助中国国内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只有实现中国的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才能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而非洲则是实现这一举措的关键要素之一。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