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市场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并从 2012 年开始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长期以来,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枯竭与碳排放污染造成的压力日益加大,碳排放污染问题受到政府、专家学者及民众的广泛关注。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在 2015 年的巴黎国际气候大会上,“具有法律效力并适用于各方的全球减排新协议”在《公约》的框架下顺利达成,该协议旨在抑制或者控制碳排放。会议上,我国政府宣布碳排放强度的减排目标为:到 2030 年,我国单位生产总值 CO2排放比 2005 年下降60%-65%。但近年来,我国碳排放强度虽然总体有所下降,但碳排放总量仍保持持续上升的态势。
近几年,我国大气环境状况越来越糟糕,特别是近半年时间,我国更是有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笼罩在了雾霾天气之中,74 个重点监测的城市半数以上空气质量都达到了污染级别。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很多人开始反思,青山绿水,空气清新成为人们追求的生活环境,但是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不断深入,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良好的生活环境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面前变得越来越脆弱。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和颁发了一系列的环保法律、法规用以扭转当前严峻的碳排放污染形势。但总体来看,我国制定的环境规制只是“纸上谈兵”,碳排放污染恶化的态势依然未得到有效遏制。在此背景下,加强对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意义
开放经济条件下,FDI 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宽松的环境政策吸引了许多外商在我国境内投资建厂,扩大生产规模。但我国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多为高能耗、高排放的污染型企业,该产业虽然促进了经济发展,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政府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规制制度也相对严格,其中,FDI 主要通过环境“污染避难”假说、“污染光环”假说与“综合效应”理论对碳排放产生影响;由于被制定和实施的环境政策可能因腐败程度的差异影响碳排放污染治理研发投入的多少和外资的流动方向,因此,在研究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时,不能忽视了地区腐败对碳排放的影响。由于地区腐败的测度方法不同,对环境的影响也不一致。目前,关于地区腐败与碳排放的研究多数是以国家为单位进行的横向研究,依据我国省际数据分析腐败对碳排放影响的文献相对较少。
.............................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文在已有文献的研究基础上得知,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问题具有重大的影响,但并没有较为统一的结论。目前,我国经济是以“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为导向,较之改革发展初期,我国拥有较为完善的环境规制制度和较高的外资准入制度,因此,引入外资不仅可以促进经济较快增长也可能对我国碳减排工作产生有利的影响。
在本文的框架分析中,地区腐败是影响碳排放的又一重要因素。政府官员腐败通常与自身利益休戚相关;对于企业而言,地方企业或者外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益,降低生产成本等会向地方官员实施行贿等以达到目的;对于政府官员而言,同意企业的行为不仅可以增加自身的经济收益而且企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实施地区政府政绩考核的制度下,企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官员在政治上的晋升。因此,地区腐败对碳排放的影响也需进一步探究。
(二)研究方法
1.比较分析法。文章按照经济带把我国划分为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通过全国与区域间碳排放对比对我国碳排放分布和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2.面板数据计量分析法。文章通过整理我国 27 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2002-2014 年的数据建立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地区腐败、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的影响。与此同时,文章分区域对实证分析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
......................
第二章 地区腐败、外商直接投资与碳排放的发展现状
一、地区腐败的发展现状
目前,关于地区腐败对碳排放的影响,国外学者虽然已经有了系统性的研究,但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层面上,鲜有文献研究一国内省际间地区腐败对碳排放造成的影响。为此,以我国为例,更全面地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考察地区腐败、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在分析腐败、FDI 对碳排放影响的传导机制前,首先需要对地区腐败、外商直接投资和碳排放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这样不仅可以使研究者直观的了解到我国腐败的严峻态势、FDI 和碳排放的状况,还可以为下文的实证研究、政策建议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全国层面
由于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且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权利约束机制相对健全,加之系统的反腐法律制度和对单个腐败案件的惩罚力度、开展道德教育提高国家公职人员的思想觉悟使得社会腐败现象有所缓解,但我国腐败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如下图所示。
.............................
二、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
(一)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分析
2015 年,商务部发布关于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数据,该数据显示 2014 年实际 FDI 金额为 1195.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7%,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其中,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总额的变化如下图 2-3 所示:
从图 2-3 中可以看出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额的特点:(1)2002-2014年间,我国吸引外资的程度较高,外资实际利用总额总体上在稳步上升,且金额均在 500 亿美元以上。(2)报告期内,2005-2011 年是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额高速增长的时期,由 2005 年的 603.25 亿美元增加到 2011 年的 1160.11 亿美元,2011 年后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利用额的增速逐渐放缓。
.......................
第三章 地区腐败、外商直接投资与碳排放的影响机理.................... 19
一、地区腐败对碳排放的影响............................ 19
(一)腐败产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加剧了碳排放................... 19
(二)腐败放松了政府环境规制的执行效率,加剧了碳排放........... 19
第四章 地区腐败、外商直接投资与碳排放的实证研究.................... 25
一、模型设定........... 25
二、变量描述................ 26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35
一、结 论.................. 35
二、政策建议................ 36
第四章 地区腐败、外商直接投资与碳排放的实证研究
一、模型设定
现有研究表明,一方面地区腐败通过降低环境规制、扭曲环境政策或者降低收入水平等对碳排放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引进先进生产技术、清洁技术和“技术外溢效应”等对碳排放产生影响。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为了研究地区腐败、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的影响,基本回归方程设定如下:
........................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文章结合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优势等对地区腐败、外商直接投资和碳排放分别进行了全国、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比较和考量,并通过建立普通最小二乘法的回归模型从实证上分析了地区腐败、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的影响渠道和影响差异。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地区腐败对碳排放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碳排放量随着腐败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原因在于腐败的公职人员会通过腐败弱化当地经济增长等手段,从环保执法、监督等方面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免于相关环保法律的制裁,从而加剧碳排放。在不同收入水平上,腐败也会通过收入对碳排放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收入门槛效应,但腐败对碳排放的总体影响为正。
2.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的影响显著为负,说明 FDI 有利于减少我国碳排放量。沿海和内陆地区的 FDI 对碳排放的影响与全国层面上的相一致。从产品生命周期中可以了解到技术密集型的创新型国家新产品在经历成熟阶段时,产品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是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扩大在我国市场的占有额进行投资建厂;外资企业中,中高端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排污技术和管理水平,不仅拉动了地区经济增长也优化了该地区产业结构,降低了碳排放量。
3.关于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间的库兹涅茨曲线存在问题,本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仅我国沿海地区存在,这可能与沿海地区人民随生活水平提高带来较强的环保意识、政府颁布的相关环境法规得以有效实施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把环境成本纳入到生产成本,由只关心产品质量向产品质量与环保并重的生产方式转变相关。然而,数据显示,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区域层面上经济增长都加速了碳排放,这可能是我国大部分地区还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上升阶段。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