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便利化对中国与日韩制成品之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5467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笔者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到以下基本结论:第一,从中、日、韩三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比较看,日本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最高,韩国次之,我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最低。从世界各国范围看,我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我国的贸易便利化程度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第二,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促进我国与日本和韩国制成品贸易流量具有积极影响。其中,海关环境、规制环境、口岸设施等措施对于制成品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

1 贸易便利化对贸易发展的影响机理分析

1.1 贸易便利化概述
贸易便利化的概念要追溯到 20 世纪 50 年代,是适应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产物。早期关税居高,从多轮的多边贸易谈判,到乌拉圭回合谈判时,关税壁垒已经大幅下降了,除了农产品关税比较高之外,其他产品关税降低的空间不大。贸易的非效率问题主要在于海关方面,复杂的跨境和单证手续都降低了贸易效率,增大了贸易成本。而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所抬头,贸易便利化的问题必须更加得到的重视。

贸易便利化内涵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定义,最初只是针对海关部门,简化通关程序和改善港口物流,现在扩展到通关效率、信息技术、金融环境和政府政策等方面。

OECD(2001)对贸易便利化的表述是,国际贸易从出境、运输、进口国家入境,海关检验部门检测等过程中物流支付等交易手续,贸易便利化致力于这些手续的简化,因而降低交易成本。UNECE(2002)和亚太经合组织(2002)认为贸易便利化是制定国际可接受的规范准则,使用新技术等措施,用一体全面的方法减少贸易中运输通关等一系列交易成本,保证贸易活动有高效透明的交易环境。中国海关总署国际司尹利群(2009),也认为贸易便利化是简化贸易交易程序,制定统一贸易法规标准等措施来降低贸易交易成本达到促进贸易的目的。

由此可见,虽然不同学者和组织对于贸易便利化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是都认为贸易便利化是通过简化贸易程序,营造利于贸易的政策法规、金融环境等降低贸易的交易成本,促进贸易增长。

.........................


1.2 贸易便利化的评估方法
贸易便利化指标相关数据来源及分类主要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为基础,沿用世界银行提出的计分法进行贸易便利化实证分析。Wilson 计分法可以用来评估各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内容包括港口效率、海关报关手续、监管环境、政策标准化、运输环境、电子商务环境、规制环境、行政管理的专业化程度、法律法规透明度等多项指标,本文从中选取了口岸设施(P)、海关环境(C)、规制环境(R)、信息技术(T)以及金融环境(F)五个方面,具体分类如表 1-1 所示。计分的结果就是该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

1. 海关环境(C):本文中,海关环境主要包括海关管理和非关税贸易壁垒。海关管理包括海关进出口程序管制负担,代表清关效率。贸易壁垒是非关税壁垒,这些都影响外贸产品的市场准入。海关环境越优越。对外贸易越容易。取值为 1-7。

2. 规制环境(R):衡量国内规章制度进行对外贸易的规章制度的公开透明度。分为政府政策和管理、司法、政府公信度。规制环境越优越。对外贸易越易进行。取值为 1-7。

3. 口岸设施(P):衡量一国进行贸易的硬件设施环境,主要采用公路、港口和航空口岸设施。优秀的口岸设施,降低交易成本,利于国际贸易进行。取值为 1-7。

4. 信息技术(T):衡量一国新技术使用程度。此处分为个人和企业两个部分。取值为 0-100。

5. 金融环境(F):衡量一国进行贸易对金融服务的使用程度。下设企业贷款难易程度和股票融资难易。取值范围 1-7。

.........................

2 中国与日韩制成品贸易发展状况和贸易便利化水平评估

2.1 中国与日韩制成品发展状况

2.1.1 中国与日韩制成品贸易总体状况

中日韩地理位置相近,同属东亚。但是直到 197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中日贸易才开始步入稳定的发展阶段。建交之初,中日双边贸易额为 10.4 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 16.5%,至 1990 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达到 181 亿美元①,在此之前,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少量出口的制成品大多以纺织等半制成品为主。从 90年代,中国政府转变经济政策,充分利用我们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势,出口稳步增长,从最初的以初级产品为主,附带少量半制成品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如表 2-1所示:2002 年,中国出口日本制成品占比为 82.97%,至 2016 年出口制成品占比90.79%。中国进口日本制成品方面,从 2002 年到 2016 年,进口制成品占比一直持续在 96%左右。2016 年中日制成品贸易总额 2578.9 亿美元占据中日双边贸易额94%。

.......................

2.2 中日韩三国贸易便利化水平评估
从贸易便利化整体水平来看,按照世界经贸论坛贸易促进指数评分系统排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出口国,占全球出口量的 11%,明显高于美国和德国。但贸易便利化整体水平却居于全球排名的中等位置,2010、2012、2014 年 ETI 排在全球第 51、56、54 位。日本的贸易便利化整体水平很高,在 2010 年、2012、2014 年全球排名分别为 23、18、13。四年跃升 10 位,处于全球国家或经济体贸易便利化水平前列。韩国在全球 ETI 排序 2007 年至 2016 年分别排在第 24、 26、31、34 和第 27 位②。在对贸易便利化指标数据处理时,由于信息技术中宽带使用人数的取值范围是 0-100,与其他四个指标取值范围(1-7)不同。为了便于分析比较,本文把所有指标规范化处理为 0-1。国内外学者通常把贸易便利化评价指标得分分为以下几个等级:大于 0.8 分是十分便利,0.7-0.8 分是比较便利,0.6-0.7 分是一般便利,小于 0.6 分是不便利③。中日韩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标得分如表 2-7 显示。


.........................

3 贸易便利化对中国与日韩制成品贸易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 28
3.1 模型构建和指标数据说明 ............. 28

3.1.1 模型构建 ........................ 28

3.1.2 指标选取和数据说明 .............. 28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 41
4.1 研究结论 .................... 41

4.2 相关政策建议 ................. 41

3 贸易便利化对中国与日韩制成品贸易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3.1 模型构建和指标数据说明

3.1.1 模型构建


......................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研究结论

本文建立相对科学全面的贸易便利化二级指标体系,通过简单平算术均法测算了中日韩三国 2007-2016 年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得出:东亚三国中日本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最高,韩国次之,中国处于最后。从世界范围看,中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各项一级指标得分不同说明我国的贸易便利化程度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实证分析中,运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研究了进口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于中日和中韩制成品贸易出口影响。本文实证分析了中日和中韩的综合贸易便利化指标和分解后的各项一级指标对制成品贸易的影响,具体得出:(1)进口国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标对于出口国制成品贸易有显著正向影响。出口国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标对本国制成品贸易出口也有影响,但是其影响要小于进口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带来的影响。(2)将进口国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标分解成海关环境、规制环境、口岸设施、信息技术、金融环境 5 个指标之后,利用分别回归得出:口岸设施对制成品贸易出口积极作用最大,规制环境和海关效率紧随其后。而信息技术和金融环境对制成品贸易影响最小,但是这两者和制成品贸易之间也是正相关的关系。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