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影响因素之国际贸易研究——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GMM估计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5444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基于 Rodrick、Haussmann 的方法构建中国制成品出口技术复杂度(PRODY指数和 EXTEC 指数),全面分析了我国制成品出口技术,通过对我国三个地区的数据比较发现,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出口技术结构也不同,EXPY、PRODY指数也不相同,在文章最后笔者采用系统 GMM 统计模型逐步回归和动态面板的方法开展了研究,着重分析了相关变量指标对于 EXTEC 指数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我国的实际发展状况,找出了推动我国制成品出口技术水平提升的方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别的国家关系愈来愈明显,国际间的经济联系也日趋增加。自从 2001 年我国加入 WTO 之后,我国对外贸易开始快速发展,并取得了重大成效,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从贸易规模看,中国对外贸易从 2001 年的 5096 亿美元增长到 2016 年的 36855 亿美元,累计增长 7.2 倍。其中,出口总额由 22024 亿元增加到 138420 亿元,累计增长 6.3 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2001 年,根据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计算,制成品和初级产品分别占中国出口总额的 90%和 10%;到 2016 年,中国的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分别占出口总额的 5%和 95%。图 1-1 显示了从 2001 年到 2016 年中国工业制成品以及初级产品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制成品出口贸易中的工业制成品比重逐渐扩大,中国对外贸易也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对外贸易结构的改善不仅可以促进我国整体经济增长,而且可以反映我国出口产品国际比较优势的增强,有利于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增强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世界经济体制和经济贸易规则的制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出口技术结构测算方法研究
在出口制成品技术结构研究中,比较常用的测算方法有劳伦斯指数、比较优势指数等,通过这些方法就能够对一国出口制成品的国际地位以及市场竞争力进行分析。此外,还有研究者从出口产品的生产要素角度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将其归为两类,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技术密集型产品,当然,这些评估方式比较传统,对于简单的制成品结构能够做出有效判定,但由于这些方法偏主观性,所以评估结果并非精确。
Trifler(1993)主要从技术因素方面入手,对技术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Rodrick(2005)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出发,对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国家的专业化程度、社会分工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次研究中他将出口技术复杂度作为出口技术测量方法,并且从产业、产品、国家三个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之后,这种方法被广泛运用,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内容。
在出口技术结构评估方面主要有两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定量测试法以及定性归类法:

定性归类法:主要根据国家规定的技术产品类型以及技术要素对其进行归类。根据产品所含技术特点,可以将其分为资源产品、劳动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高科技产品出口越多,出口技术结构水平越高。杨汝岱等(2008)在 SITC 三位数分类的基础上,运用了出口结构、内部贸易、比较优势等指数对一国出口制成品的竞争力了分析,同时将进出口贸易产品分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Loll(2000)在研究中,对出口产品的类型进行了归类,所参考的分类指标为三位数分类指标,他将制定品划分为 PP、PB、低技术产品(LT)、中等技术产品(MT)和高科技产品(HT)。
定量测算法:主要依据的是一些定量指标,根据定量指标对发达国家的出口技术结构进行量化分析,并用同样的方法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制成品进行量化分析,最终将两种量化指标进行对比得出相应的 ESI、EDI,在定量分析过程中,采取的指标主要有 TC、EXPY 等。

............................

第二章 中国制成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测度及变迁

第一节 中国制成品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测度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以产业为主的传统结构分析法无法对出口贸易技术水平进行有效分析,所以一些学者从新的层面对其进行了研究,其中樊纲、Rodrick(2006)等主要从产品技术含量方面对出口贸易的水平进行了分析。Haussmann 主要从劳动成本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以人均 GDP 为参数进行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测算。Rodrick(2006)在研究中主要以出口技术复杂度为主对产品结构以及技术水平进行评估。在评估中设定人均收入与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拥有对应的关联性,然后计算出出口额与出口产品数量之间的比例,并求出加权平均数。本章所采用的具体测试方法为如下内容:

............................

第二节 数据来源及说明
一、制成品出口部门分类
对制成品进行分类能够更好的研究制成品的整体结构特点,本文中制成品出口相关数据来自国研网对外贸易数据库,所有数据资料都是依据国际海关发布的 HS 编码进行的分类,主要分为 22种类型,在 HS 分类当中,对应的 HS 编号表示产品,类表示产业。
二、数据来源
出于样本数据的代表性和有效性考虑,除去出口数据缺失较多的省份,最终选取了 2002 年到 2016 年③中国 31④省份所有出口产品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主要从我国对外贸易数据库中筛选的,其中一部分从各省中选取,不过在省数据库的选取中,由于各个省的统计方式不同,所以数据并不完善。本次选取数据内容较多,时间跨度较大,主要从 2002 年到 2016 年。
.............................

第三章 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23
第一节 外商直接投资(FDI)..........................23
第二节 人力资本(HR)...............................25
第四章 中国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9
第一节 理论模型与机理分析................................29
一、模型假定......................................29
二、模型构建与机理分析............................................30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45
第一节 研究结论......................................45
第二节 中国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46

第四章 中国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理论模型与机理分析
一、模型假定
在实际的发展中,企业只能对自身的技术水平进行大致了解,而并不能对市场技术水平进行精细化地分析和确认,从而通常不会清晰了解在市场发展中自身技术水平的具体所处地位,也就是不知道自身产品技术的实际复杂度。笔者针对于该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细致化探究,邱斌、祝树金的“成本发现”理论作为基础,构建了相对应的模型,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行为进行分析,并就贸易出口技术水平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有效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做出了下面几个方面的假设:
1.假设某个企业中总共有两个部门,分别为新型部门和传统部门。新型部门主要是进行新产品研发的和生产的,生产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而传统部门主要是研发和生产传统产品,产品具有单一性的特点。本文研究的重点为新型部门,该部门的技术水平较高,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技术含量较高。
2.假设劳动力是生产中的重要投入要素,且是唯一要素,用 b 单位来表示,同时具有既定的生产规模。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 Rodrick、Haussmann 的方法构建中国制成品出口技术复杂度(PRODY指数和 EXTEC 指数),全面分析了我国制成品出口技术,通过对我国三个地区的数据比较发现,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出口技术结构也不同,EXPY、PRODY指数也不相同,在文章最后笔者采用系统 GMM 统计模型逐步回归和动态面板的方法开展了研究,着重分析了相关变量指标对于 EXTEC 指数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我国的实际发展状况,找出了推动我国制成品出口技术水平提升的方案。
技术进步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开放经济中,技术进步可以通过国内自主研发实现,同时其他国家的技术资源可以通过对外开放、人力资本等多种渠道获得。随着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知识和技术的国际流动越来越频繁。有效开展国际化的经济活动,能够带动本国技术进步,为国家内部技术水平的提升带来有利的影响。加大 R&D 投入是促进各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因素。主要结论如下:

首先,通过对出口产品技术复杂度指标的测算,得出我国以及我国各省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正在全面提升的结果。要想推动我国更好地进行出口技术结构优化,推动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需要做好发展模式的变革,摒弃低端产品出口和资源投入的模式。
其次,从产品的角度来看,

PRODY 指数从 2002 年到 2016 年一直在增长。新型部门的技术含量往往较高,而传统部门的技术含量通常比较低,同时,产品类别不同,

其出口技术差异也不同,这些区别主要体现在增长态势方面,传统制造业产品的出口技术水平提升较为明显,增量最大的是车辆、航空器、船舶以及运输设备,增幅最快的是贱金属及其产品。从地区层面上看,中国各区域的 EXTEC 指数的变化情况较为一致,均呈现波动式上升,我国 EXTEC 指数在 2002-2016 年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中。综合分析可知,我国各个地区的出口技术结构变化趋势基本是一致的。而具体的出口技术水平并不是十分相同,技术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依次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随着各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方面的差别也在逐渐缩小。
最后,对中国省级以及区域层面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引入“成本发现”理论模型,运用 LLC 检验、稳健性检验和 GMM 系统估计模型等方法确定对中国制成品出口技术复杂度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发现:1.人均GDP、人力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各区域 EXTEC 指数的提高及技术结构的升级发挥着有利的意义,PGDP 发挥的作用最大。分析表明,我国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演进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即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高更多地依赖于经济增长;技术禀赋对中国各区域 EXTEC 指数提升造成了负面影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技术水平所带来的作用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只有其长时间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够发挥出自身的有利作用。2.有效分析和探究我国技术结构变迁可知,有多个指标对 EXTEC 指数的影响较大,如制成品出口、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经济增长等。不同的指标所带来的影响结果不同,经济增长指标的影响最大,其它方面的指标则影响并不是十分大,所以可知我国该方面的发展路径还是将传统比较优势理论作为基础的。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