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制度对国企资产负债率的国际贸易影响研究--基于钢铁行业的经验数据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5448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立足于中国特定的制度环境,以产权理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钢铁行业的经验数据,选取预算软约束、融资约束、组织结构作为产权制度的代理变量,通过建立 OLS 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产权制度对国企资产负债率的影响。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15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2016 年 1 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召开,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提出“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自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去产能、去库存、补短板”通过行政和市场引导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去杠杆”却仍无进展。实体经济过高的杠杆率,会加剧企业经营的困难,企业潜在的债务风险也会随之上升。因此,国务院在 2016 年 10 月颁布了《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李克强总理在 2017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把“去杠杆”作为当年经济工作的重点。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摆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重要部署的第一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另外十九大提出,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去杠杆防范金融系统风险、精准脱贫和改善生态环境是未来五年的三大政策主题,而金融风险的源头在于高杠杆。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关于中国杠杆率季度跟踪的研究,2017 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的杠杆率是下降的,但其中国企部分去杠杆并不理想,这说明部分企业特别是部分国企债务问题多仍然是突出问题。因此,应该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未来特别要抓好处置“僵尸企业”的工作。

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密集型的产业,其发展和国家的工业发展速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有很强的关联性,会对相关的国防工业及建筑、造船、机械、汽车等行业造成直接影响。总的来说,钢铁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体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但是自 2000 年以后,中国钢铁行业资产负债率逐步上升,从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债务率突破 60%,全行业平均负债率已连续多年处于高位。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7 年 7 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负债率为55.8%,同比降低 0.7 个百分点,但是钢铁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仍处于高位,平均资产负债率在 70%左右,高出工业行业平均值 10 个百分点以上。从企业性质来看,近 5 年来,国有上市钢铁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 62.98%,民营上市钢铁企业为 45.66%。由此可见高负债率是我国目前大型国有钢铁企业突出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如果不加大去杆杠的力度,降低负债率水平,就很难提高钢铁企业的效率,甚至有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的危险!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研究内容
本文立足于中国特定的制度环境,以产权理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钢铁行业的经验数据,实证研究了产权制度对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影响。主要内容分为 5 章,具体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 绪论。主要包括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创 新点以及不足之处。

第二章 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现状。该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国有企业整体的 资产负债率现状,包括负债规模、负债率季度变化情况和金融机构对不同类型企业提供贷款的情况。二是钢铁行业的资产负债率现状。

第三章 产权制度影响国企负债率的理论与机理分析。首先论述了产权理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然后对产权制度是如何影响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的进行机理分析,同时提出相关研究假设,为之后的实证研究打好理论基础。

第四章 产权制度影响国企负债率的实证分析。这一章主要分为 6 个部分,一是样本与数据来源,本文以 2006 —2016 年间沪深两市的 30 家 A 股钢铁企业作为样本,构建 OLS 回归模型进行检验。二是变量设计,选取预算软约束、融资约束、组织结构作为产权制度的代理变量。另外,选取公司规模、非债务税盾、资产担保价值、短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等 6 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三是模型构建。四是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国有钢铁企业和民营钢铁企业的相关数据描述。最后是实证结果分析以及稳健性检验。

第五章 政策建议。基于前文的研究成果,结合当前去杠杆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围绕国有产权的二元目标展开,以控制性还是盈利性为标准,将国企划分为控制型和盈利型两大类,有针对性地提出国企改革建议。

........................

第 2 章 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现状

2.1 国有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现状

2.1.1 负债总规模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2018 年1—3 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截止2018 年3 月末,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为1640767.8亿元,同比增长了9.6%;负债总额高达1065725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央企的资产总额为762551.8亿元,同比增长7.0%;负债总额516937.2亿元,同比增长6.1%;地方国企的资产总额878216亿元,同比增长11.9%;负债总额548787.8亿元,同比增长11.2%。通过计算可得,2018 年3 月末,国有企业的负债率接近65%。而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 年3 月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4%。可见,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水平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 个百分点以上。

2.1.2 2015-2018 年负债率变化情况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相关数据计算得到2015-2018 年国有企业的季度负债率,如图 2.1 所示,从 2015 年 9 月末到 2017 年 6 月,国企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但降幅较小,负债率始终维持在 66%左右,2017 年 6 月-9

月还有上升趋势,之后又呈下降趋势,且降幅较先前大。可见,国有企业去杠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对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国企的资产负债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平均每个季度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 10个百分点左右。因此,国企的高资产负债率问题仍然是突出问题,仍应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

........................

2.2 钢铁行业资产负债率现状
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体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但是自2000年以后,中国钢铁行业资产负债率逐步上升,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债务率突破60%,全行业平均负债率已连续多年处于高位。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7 年 7 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负债率为 55.8%,同比降低 0.7 个百分点,但是钢铁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仍处于高位,平均资产负债率在 70%左右,高出工业行业平均值 10 个百分点以上。另外,从企业性质来看,近 5 年来,国有上市钢铁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 62.98%,民营上市钢铁企业为 45.66%。2016 年,国有上市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在 80%以上的有 5 家,90%以上的有 2 家,甚至有 1 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过了 100%;民营上市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在 80%以上的有2 家,90%以上的没有。从企业规模来看,特大企业除宝武集团(52.28%)以外,其它5 家年产 2000 万吨以上的企业平均负债率为 73.46%。大中型企业平均负债率也在 71%以上,负债率在 50%以下的都是小型企业。从企业数量来看,2016 年资产负债率超过90%的有 11 家,钢产量占比 3.7%。负债率在 80%—90%的有 14 家,钢产量占比 12.07%。也就是说有 25 家大型企业的负债率竟达到了 80%以上。相比国外同行,2016 年安赛乐米塔尔 56.98%,浦项为 42.53%,新日铁住金为 52.57%,日本 JFE 为 55.79%,美国纽科为 45.78%。

........................

第 3 章 产权制度影响国企负债率的理论与机理分析 ........................... 14
3.1 产权制度影响国企负债率的理论基础 ................................ 14

3.1.1 产权理论 ....................... 14

3.1.2 不完全契约理论 .................... 14

第 4 章 产权制度对国企负债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 20
4.1 样本与数据来源 .................. 20

4.2 变量设计 ................. 20

第 5 章 政策建议 ...................... 35
5.1 控制型国企改革 ................... 35

5.2 盈利型国企改革 .................. 36

第 5 章 政策建议

5.1 控制型国企改革
既然控制型国企的产权目标就是控制,那么就不必也不可能实行政企分开,改革的幅度较盈利型国企小。具体改革建议如下:

1、建立事业型经营管理体制

控制型企业原则上由政府部门直接经营管理,整合部分职能重叠的部门,可以仿照事业单位的经营体制,不设股东会和董事会。建立经理负责制,政府直接任免经理,同时采取合同形式规定经理的职责范围,高管人员可以由经理提名,然后上报政府部门予以审核确认(王宇亮,2016)。

2、完善高管考核评价体系

高管人员薪酬标准的制定要在参照其相关贡献的基础上和相应的政府公务员标准一致,享受公务员的待遇与行政级别,在高管激励上,要更注重政治激励而非薪酬激励(张菲,2015)。

3、完善企业监督法律法规,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由于控制型企业不以盈利为目的,大大增加了企业绩效评价的难度,这就更需要政府制定专门的更负责、更精细的法律法规、管理体制来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石玉军,2017)。

..........................

结论

高杠杆率是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国有企业中尤为显著。为什么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会大大高于民营企业?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否反映出了这样一个内在逻辑:即国有产权以及由此形成的管理制度是否也影响企业资产负债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若是,那么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影响路径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只有从深层次上理清这种关系,才能为完整地解决企业负债率问题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中国特定的制度环境,以产权理论和不完全契约理论为理论基础,基于钢铁行业的经验数据,选取预算软约束、融资约束、组织结构作为产权制度的代理变量,通过建立 OLS 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产权制度对国企资产负债率的影响。

本文研究发现,国有产权具有二重目标,即政府既想控制国有企业,又想国有企业盈利,这种内在矛盾性使得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融资约束被软化,组织结构和人事制度变得繁杂,加剧了国有企业高管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最终导致了企业的高资产负债率。另外也表明,国有产权是造成国企资本资源利用低效性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想降低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提高其资本使用效率,最根本的政策也许在于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过去对国企产权改革的研究忽视了国有产权的二元目标,改革的针对性不强。因此,本文围绕国有产权的二元目标展开,以控制性还是盈利性为标准,将国企划分为控制型和盈利型两大类,有针对性地提出国企改革建议。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