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1978 年改革开放至今,为了引进外资,我国政府陆续实施了一系列针对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从而推动 FDI 流入量在近三十多年内快速增长。1993 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排名发展中国家首位,到 2014 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世界第一的国家。过去我国热衷于引进外资的理由与多数发展中国家相似,希望通过外部的帮助获得充足的资本、先进的技术与丰富的管理经验,结合国内廉价劳动力、资源、环境及土地等竞争优势,发展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发达国家为产业结构高级化而转移的低端产业。显然,FDI 带来的资本和技术与我国这三十多年经济高速发展的历程是密切相关的。但是,当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并希望通过产业升级以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时,就必须与发达国家进行竞争,此时唯有依赖自主创新研发核心技术和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产业的升级。Grossman、Helpman(1991)认为当国家经济相对比较落后时,通过吸收外资它能够通过知识的外溢获得较多免费或廉价的先进科学技术,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该国唯有更多地依靠自身的技术创新推动技术进步。
FDI 的外溢效应毫无疑问提高了我国生产技术水平并拉动了经济增长,但其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影响如何尚未有定论。部分学者认为,利用 FDI 是发展中国家提升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外资企业往往拥有比国内企业更高的技术水平,技术外溢效应使得东道国企业能在消化吸收人员流动等带来的技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而竞争效应也迫使国内企业在研发上更多的投入,因此,外资的进入将通过技术和非技术渠道提升东道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但是,也有不少学者提出,外资带来的技术往往是相对投资国比较落后的,并且外资过度进入导致东道国企业对其技术过度依赖和由于缺乏竞争力失去市场,丧失了投入研发的能力。
........................
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结构与方法
一、主要研究内容
本论文在归纳了 FDI 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 FDI 的技术溢出效应及自主创新效应的有关研究文献,阐释了 FDI 对东道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并且将外商直接投资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分为创新投入及创新效率两个部分,
利用收集整理的 2012-2016 年工业分行业数据,以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效率(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得到)、FDI 进入程度等变量构建实证模型,使用 stata12.0 软件进行检验,探讨了 FDI 与中国工业企业创新投入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在实证结果基础上进行分析并给出结论与建议。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
本章分为三节,首先阐述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引出本论文要研究的问题;接着概述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以及文章框架;最后在论文概述的基础上讨论其创新与不足之处。本部分核心内容是基于我国目前经济转轨的形势和大力提倡鼓励自主创新的背景,从外商直接投资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角度,提出本论文想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FDI 与自主创新:理论及文献综述。
第二章分为四节,首先对论文涉及的相关概念外商直接投资、创新与自主创新等进行了界定,主要是对创新、技术创新和自主创新进行了区分;接着梳理了外商直接投资和 FDI 溢出效应的相关理论;第三节总结归纳了目前学者在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的外溢效应与对自主创新影响两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在本章的结尾对前三节进行了归纳总结。本部分核心内容是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技术差距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创新的内外动力理论等多个相关理论阐释 FDI 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结合外商直接投资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促进论”、“抑制论”、“双刃剑论”各种不同结论的研究文献,深入剖析外商直接投资作用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
第三部分,FDI 与自主创新:来自中国工业行业的证据。
第三章分为五节,首先对工业行业的外商投资和创新投入、产出现状进行描述;第二节在借鉴过去学者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论文的理论框架;第三节结合国内外关于 FDI、创新的有关研究,选择合适变量构建了实证模型;第四节对于在模型中使用到的数据进行说明,并运用创新投入、产出指标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法测度了创新效率;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并对结果展开讨论。本部分核心内容是提出理论分析框架并构建三个模型,分别以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强度以及研发效率作为被解释变量,
以 FDI 进入程度作为解释变量,并选取合适的控制变量构建了三个面板回归模型,实证结果证明外资的进入对中国工业行业的研发投入强度和效率有促进作用,但是对研发投入有抑制效应,对 FDI 与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强度不同影响进行比较,解释分析可能的原因。
........................
第二章 FDI 对自主创新影响的理论及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国内外对于我们需要研究的外商直接投资概念都有较为清晰统一的定义,然而自主创新是国内独有的一个术语,国外文献没有与之相对应的阐述,国内对其也没有统一的定义,笔者在参考分析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自主创新三者不同定义的区别与联系后,明确了本论文外商直接投资和自主创新能力的衡量范围或标准。
一、外商直接投资(FDI)
FDI,全称为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一般翻译为外商直接投资,或是外国直接投资。对外商直接投资通常使用的是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或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两种官方口径的定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 FDI的定义是:一国或地区的居民或实体和在另一国的企业建立长期关系,具有长期利益,并对之进行控制的投资行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 FDI 的定义则是:一国或地区的居民实体(对外直接投资者或母公司)在本国或本地区以外的另一国企业中建立长期关系,享有持续利益并对之进行控制的投资。定义中要求的控制和持久利益是关键,即外国的投资者至少拥有东道国企业 10%的所有权,对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拥有发言权,能够参与或影响企业的管理,并享有企业经营所得收益的相应份额,但是不一定要求投资者拥有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对 FDI 的定义,外商直接投资是指外国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遵照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在我国境内开设外商独资企业,或者与我国境内的企业、经济组织共同出资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包括利用投资收益进行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中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其中,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规定,指的是外资所有权达到 25%以上的企业。本文所有涉及的外商直接投资均严格依照国家统计局的规定,是指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在内的所有外国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对中国大陆企业的投资。
..........................
第二节 FDI 对自主创新影响的理论基础
对于 FDI 以及 FDI 溢出效应的相关研究,在国际上有着久远而深刻的历史。我们将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 FDI 的产生机制,包括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论和边际产业扩张论;其二是 FDI 的外溢效应,包括内生增长理论、后发优势理论、后发劣势理论等。在这些理论中,直接研究 FDI 对自主创新或创新影响的内容非常少,但是为我们进一步研究 FDI 影响东道国自主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佐证,根据理论我们得出两种可能:第一,FDI 可能通过技术溢出加速了东道国的人力、知识资本积累,从而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进程;第二,FDI 虽然促进了东道国技术进步,但是可能也会使东道国对技术引进产生依赖,从而减少企业自主创新活动。
一、外商直接投资相关理论
根据学者们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机制的研究,我们可以将 FDI 的相关理论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垄断优势为基础的理论,研究了发达国家对外投资行为,其中包括“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和“国际生产折衷论”等;另一类是以相对优势为基础的理论,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行为,其中以“边际产业扩张论”为主要代表。
(一)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是最早研究外商直接投资的独立理论,是由加拿大经济学家跨国公司理论之父斯蒂芬.海默(1966)最先提出的。他认为跨国投资的产生是由于跨国公司拥有在东道国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获得的各种垄断优势,如技术优势、资金和货币优势、规模经济优势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的优势等,因此公司利用在东道国的这种优势以直接投资的方式获取利润。
(二)内部化理论
以英国里丁大学学者巴克莱(1976)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西方学者研究了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对“垄断优势理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补充延伸,在《跨国公司的未来(The Future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一书中提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内部化理论”。该理论认为:拥有垄断优势的本国公司不仅可以通过对外投资获得海外市场利润,也可以将自身所拥有的技术专利、营销技巧、管理经验和人员培训服务等代表垄断优势的“中间产品”以交易方式获得收益,但是由于东道国市场通常是不完善的,企业在东道国市场进行交易时难以得到公允的定价,那么企业就无法保证最大化利润的实现,因此,企业唯有依靠对外直接投资,在东道国建立母公司参与管理控制的生产经营实体,在跨国范围内构建一体化组织和内部交易体系,在这个内部市场里,买卖双方对技术质量与价格都有清晰的认识,交易的成本和风险也大大降低,从而使利润最大化能够实现。
.........................
第一节 FDI 与自主创新的现状分析........................... 21
一、工业行业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21
二、工业行业创新投入与产出现状...................... 23
第四章 建议与研究展望.......................... 36
第一节 总结及建议........................... 37
第二节 研究展望........................ 37
第三章 FDI 对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FDI 与自主创新的现状分析
一、工业行业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中国作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2016 年外资工业企业资产总计 21274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工业企业的 21.60%,外资企业在国内市场地位举足轻重。在全部 38 个行业(去除少数数据不全的行业)中,外资进入程度最高的行业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以及汽车制造业,外资企业收入占比分别是 56.82%、47.86%和 45.42%,外资进入程度最低的行业是烟草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以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外资企业收入占比分别是 0.08%、1.40%、2.00%。在 2012 年到 2016 年这 5 年中,全部工业行业外资进入程度降低 2.28%,其中外资进入程度增加最多的行业是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分别增加 17.80%、1.54%和 0.96%,外资进入程度降低最多的行业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及纺织服装、服饰业,分别降低 17.00%、7.50%和 7.36%。
......................
第四章 建议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 总结及建议
过去的十余年里,随着国内对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逐步加深,学者也渐渐开始关注创新与知识产权、产业集聚、金融发展等各个因素之间的联系,这其中也包括外资进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从可观察的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的研究对象、指标与获取的数据等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并因此得出或“促进”或“抑制”等不一致的结论。
从研究的对象来看,多数学者选择了专利申请等创新产出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从而研究 FDI 与创新产出的关系,但是对构成创新能力的两大关键要素研发投入和研发效率的关注较少,本文分别探讨了 FDI 对两者的影响,并通过实证检验得出外资进入同时促进了研发投入与效率的结论。
从研究时选取的指标来看,在研究 FDI 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时,学者对于究竟该以研发投入经费还是以研发投入强度作为被解释变量产生了分歧,在实证检验 FDI 对研发投入影响的结论上也存在分歧,有人支持“促进论”,有人支持“抑制论”,还有人支持“双刃剑论”或认为两者并无显著相关关系。本文同时选取两者作为被解释变量并分别进行回归,结果却得出相反的结论,外资进入促进研发投入强度增加但抑制研发投入经费的增长,最终本论文将其解释为以研发投入经费作为被解释变量实际上忽略了行业规模变化因素对研发投入经费的影响,而学者们的分歧也可能部分来源于此。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