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经济管理论文,笔者认为消费扶贫引致的乡村交易扩展,由于其驱动机制的差异,包含了行政半径约束、社区半径制约与市场交易逻辑,不单纯强调经济成本约束下的最优交易半径。同时,与单纯的涓滴效应不同,消费扶贫引致的乡村交易扩展,是“涓滴效益+底部增长”协同发力的逻辑。
1导论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消费扶贫1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国办发[2018]129号)。在脱贫攻坚全面收官后,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消费帮扶依然需要深化拓展”;2022年一号文件也将“创建消费帮扶示范城市和产地示范区”作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有效抓手;2021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农办、国家乡村振兴局等30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十四五”期间消费帮扶工作。
消费帮扶在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赋能下,乡村交易规模得到了直接而迅速的扩展。2021年各地区、各部门直接采购和帮助销售脱贫地区产品达4600亿元,消费帮扶规模相较于2020年(3300亿元)保持稳步增长,同时倍数于2019年全年规模的1600多亿元2。
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消费帮扶的行政动员性质,引起了对其持续性的担忧与怀疑。很显然,基于帮扶关系的购买交易必须要实现市场化的扩展,消费帮扶才真正发挥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作用。《意见》指出在继续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同时,进一步突出市场导向,形成消费帮扶“以市场机制为主导,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那么,始于行政动员的消费购买,其交易具有哪些属性?这些属性对于消费帮扶交易的扩展又意味着什么?怎样的交易扩展机制有利于建立健全消费帮扶长效机制?对此,本文从消费帮扶引致交易的属性及其扩展机制入手,提出消费帮扶引致乡村交易扩展的适度半径逻辑,以期有利于建立健全消费帮扶长效机制,助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1.2文献综述与评析
1.2.1国内外研究动态
(1)消费帮扶
目前关于消费帮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分为其本质探讨和实践总结两部分。
消费扶贫本质上是“消费者和脱贫地区生产者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买卖行为”(陈前恒,2019);在此基础上因其帮扶特征,表现出慈善行为和经济行为的双重属性,不少学者也将其归为一种道义经济行为(梅思国,2018;杨文杰等,2020;龙少波等,2021),表现为消费者对帮扶产品具有不同程度的溢价支付意愿(全世文,2021;全世文等,2021)。基于前述两种属性,对消费帮扶作用的研究,也表现为对两个方面的强调。一方面,基于商业属性,强调消费帮扶对脱贫产业的供给端孵化作用,通过“需求创造供给”,最终实现脱贫地区能够做到以“供给创造需求”(陈宝玲等,2020);另一方面,基于道义属性,强调消费帮扶的重要作用在于帮助脱贫人口稳定脱贫(罗静,2020)。更多的研究则将列举了包含前述两方面作用的诸多表现:比如产业成长、收入增加、就业能力提升等(原贺贺,2020;胡磊等,2020;贺聪志等,2020)。
实践总结则聚焦于消费帮扶在实践过程中的典型做法与面临的共性问题。在政府部门推动、社会多方参与下,形成了消费帮扶多方参与、三端发力、远近结合的规划体系。多方参与是在政府部门的动员引导下,群团组织、公益机构、爱心企业、城镇居民等社会各届力量也积极参与到消费帮扶中来。三端发力即在持续扩大消费端的同时,补齐连接端短板、提升供给端水平。长短合则是解决脱贫地区农产品滞销和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长短期目标相结合。涌现出如上海市“织密‘121’消费协作地图、打通骨干网络渠道”;“一码贵州”打通产供销,推动“黔货出山”3等典型案例。问题方面,多聚焦于对其“可持续性”的探讨。
...........................
2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2.1相关理论基础
2.1.1交易理论
(1)科斯以前的交易理论
康芒斯作为早期制度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以交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建立起了关于交易的比较严格的经济学范畴。“交易不是具体的‘交货’意义上的‘商品的交换’,它是个人之间对具体东西未来所有权的权利的转让与获得,这是由社会的集体运转规则决定的”(康芒斯,2013)。康芒斯提出交易是在一定的秩序或集体行动的规则中发生的、在利益彼此冲突的个人之间的所有权的转移。并划分了交易活动的三种具体类型和形式,如表2-1所示。
经济管理论文参考
买卖交易即在考虑到当事人会付款或履行契约的情况下,法律上平等自由的人们进行的谈判和合法所有权预期的转让与获得,也即自愿的买卖关系。
管理交易是一种以财富生产为目的的交易。不同于买卖交易背后的惯常假定是平等的愿买愿卖的双方,管理交易背后的假定是两者的上下级关系,只要这种关系持续,他就要在法律上接受服从义务的约束,例如工头和工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正如科斯指出“一个工人从Y部门流动到X部门,并不是因为相对价格的变化,而是因为有人命令他这样做”(Coase,1937)。
限额交易区别于买卖与管理交易的地方在于,这类交易是在几个参与方之间达成协议的谈判。而此时的参与方是一个集体的正是代表人或者有权在合作企业成员中对利益和负担进行分派的人。典型的限额交易例如:预算、税收、集体议价与工资调整。
.........................
2.2基本概念界定
2.2.1消费帮扶
消费帮扶作为一项创新性政策举措,其显著成效已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得到充分证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消费帮扶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29号)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对消费帮扶做了如下界定:“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30个部门和单位于2021年5月联合印发《关于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指导意见》(发改振兴[2021]640号)指出:“‘十四五’时期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对带动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致富,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激发振兴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2.2.2乡村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现代汉语词典中,乡村被解释为主要从事农业,人口分布较城镇分散的地方。本文将城镇界定为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与城区以外的县人民政府驻地,和政府驻地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和其他区域。乡村则指城镇以外的其他区域。
2.2.3交易扩展
交易扩展是指交易规模的扩大,而交易规模包含以下三个维度:交易量、交易半径与交易主体。交易量由单笔交易量、交易频率、交易种类数共同决定。交易半径是指交易供需双方的空间地理距离。交易主体包含交易供需双方数量和交易服务方数量。三个维度共同构成交易规模的要素,其中不管哪一个维度或是几个维度的扩大,都必然表现为交易规模的扩大,即交易扩展。
..............................
3消费帮扶引致乡村交易扩展的逻辑起点与实施机制 ................................16
3.1逻辑起点:解决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的交易资源可及性问题 .............16
3.1.1交易扩展的一般性分析.............................16
3.1.2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的交易资源可及性限制...............................20
4消费帮扶引致交易的混合属性与多重约束 ................................. 33
4.1消费帮扶引致乡村交易的交易属性讨论 ................................33
4.1.1消费帮扶引致交易的混合交易属性..................................33
4.1.2消费帮扶中组织性为主的混合交易................................36
5消费帮扶引致乡村交易适度扩展的经验考察 .................................45
5.1调研情况与案例选择 .............................45
5.1.1调研基本情况....................................45
5.1.2案例选择.........................................46
5消费帮扶引致乡村交易适度扩展的经验考察
5.1调研情况与案例选择
5.1.1调研基本情况
文章的调研依托于导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消费帮扶引致交易扩展的稳定脱贫机制研究》。随课题组于2021年5月-9月,开展了对贵州省LYFT有限公司、贵州省DSY有限公司等流通企业的实地调研;以及对贵州省乡村振兴局、发改委、商务厅、省供销合作联社等部门和单位的访谈。调研以了解消费帮扶工作开展的现状及现实制约、消费帮扶引致乡村交易扩展的交易属性与驱动机制为主要目的,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实地考察以及与被调研对象的面对面座谈的方式进行,获取整理了各级有关消费帮扶的公开政策文件和典型案例资料,为经验依据的找寻提供了现实基础。
调研分为以下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聚焦于消费帮扶工作开展的现实基础,即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的交易资源可及性与交易扩展状况,意在了解消费帮扶工作开展情况与现实制约。第二个阶段则聚焦于消费帮扶工作开展的具体做法,即谁在参与以及怎样参与消费帮扶、谁在推动以及怎样推动消费帮扶工作的开展,意在探究消费帮扶引致乡村交易扩展的交易属性与驱动机制。
经济管理论文怎么写
第一个阶段于2021年5月19-21日,在贵州省安顺市展开。具体调研过程如下,课题组于2021年5月19日下午从贵阳出发;2021年5月20号上午,在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前往安顺市PD县HC镇“MZY”合作社茶产业基地、以及该镇“SM河高效示范农业研发中心”实地考察后,与有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在该镇政务服务中心,就农业产业发展进行了座谈。同日下午,在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前往PD县MG镇HWY农业科技责任有限公司,以及该镇韭菜黄、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基地实地考察交流后,于MG镇镇务服务中心同有关部门领导召开了座谈会。
................................
6消费帮扶适度交易扩展逻辑的政策含义讨论
消费扶贫引致的乡村交易扩展,由于其驱动机制的差异,包含了行政半径约束、社区半径制约与市场交易逻辑,不单纯强调经济成本约束下的最优交易半径。同时,与单纯的涓滴效应不同,消费扶贫引致的乡村交易扩展,是“涓滴效益+底部增长”协同发力的逻辑。前者是很成熟的增长减贫逻辑,后者才是消费扶贫的关键逻辑。而对于底部增长而言,关键就是脱贫人口依靠最熟悉、最可及的交易资源,从事交易活动。只要更多的脱贫人口在消费扶贫的启动机制下,参与到交易中来,不仅意味着交易主体的增加,而且意味着交易量的增长,但是却不必然意味着交易半径的延长。是以,消费扶贫引致的交易扩展其半径称之为“适度”。
为此,应结合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的交易资源可及性特点与消费帮扶引致乡村交易的机制特征,构建起消费帮扶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引致乡村交易扩展的长效机制,助力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构建。具体而言:市场突破上线,着力成长与带动。对于脱贫地区具有较好竞争优势的产品或服务,利用市场机制主导路径实现以供给创造需求,以产品和服务的稀缺性不断延长其交易半径。故应聚焦脱贫地区优势产业,做好产业规划,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