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保护地绿色发展水平的测度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8748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论文,笔者坚信,随着理论的逐渐深入和研究方法的改进,以及数据资料可获得性的增加和实践的开展,关于该问题的研究会更加有针对性,祁连山保护地绿色发展模式也会日趋成熟。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20 世纪初,发展重工业成为了各国获取经济利益的主要方式,全球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绿色经济”开始进入人们视野,在 1989 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皮尔斯认为经济发展,必须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可以承受的限度作为先决条件,呼吁人们不能无限制的以耗用自然资源的方式谋求短期的经济增长,否则将会有发生生态危机和社会动荡的风险[1]。
改革开放以来,受益于中国各地区改革的强劲力量,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但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隐性与显性、内部与外部亟待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发展模式致使生态系统失衡,各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酷的挑战。我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愈来愈高,国家通过推行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新的发展理念,开始变革思考。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题中之义。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发展道路,粗放式发展已不再适合现阶段基本国情。十九大再次强调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重申了必须全面贯彻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使绿色发展逐步深入到经济社会的每个方面。自然保护地是国家的生态安全屏障,所以更应该在此大力推行绿色发展[2]。
祁连山保护地位于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的交汇处,横跨甘肃省和青海省,是两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之一,其绿色发展对于新时代西北地区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然而由于矿藏、水资源富集,在经济利益驱使和低效率的管理下,祁连山局部生态破坏严重,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保护不足①。党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祁连山地区的生态保护,强调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逐步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3]。


经济论文参考

.......................

1.2 文献综述
1.2.1 祁连山保护地相关研究
学术界关于祁连山的研究源于上世纪末,早期的研究关注的主要是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初步调查。2000 年开始,祁连山相关研究开始丰富,除了主要研究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还增添了关于祁连山管理和经济价值的研究。
(1)关于祁连山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
刘庄(2006)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研究发现,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干扰,森林和草地的生态荷载大于农田,西北部大于东南部[4]。王涛(2017)通过对祁连山基本生态概况进行的基础性了解,指出祁连山生态存在问题,从体制机制、生态监测、生态红线、生态补偿、生态修复五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5]。张强等(2019)利用遥感数据对祁连山的生态敏感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研究表明其生态敏感性在各地区存在显著差异,西部地区较东部更为敏感,最后对不同敏感度的区域提出差异性对策[6]。马玉虎(2020)强调了林业资源在祁连山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并对该地区林业资源在生态系统维稳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7]。汪有奎(2020)运用遥感影像及各种相关管理、调查资料,掌握了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的进展情况,指出现存主要问题,对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8]。刘明龙(2020)指出现阶段由于生物多样性差、植被更新慢、森林灾害严重,影响了祁连山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发展,提出要通过人工造林、科学封山育林、创新保护措施等举措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9]。通过对上述文献整理发现,祁连山生态承载力有限,生态环境修复难度大,东西部的生态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并且,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着较大影响。
(2)关于祁连山保护地社会经济发展与绿色发展的研究
汪慧玲和李励恒(2008)通过第一手资料,发现祁连山保护区的主要问题有:整体经济基础弱,产业结构需要优化布局,生态保护与生产生活互相影响,基于此提出加强产业融合,发展生态旅游、新兴农牧业的建议[10]。邸华和贺晓香(2012)指出,祁连山保护区的林区经济发展落后,耕作方式传统,将农牧业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整体经济水平较低[11]。蒋志成(2013)分析论述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对祁连山国自然保护区居民产生了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主要包括居民意识和增收致富,其中消极影响主要是由逐利行为造成的,但正向影响力更大[12]。张文昌(2018)分析了祁连山生态现存的问题,并提出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包括推进生态保护、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发展生态经济[13]。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自然保护地
自然保护地是按照法律法规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需求,从“长效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实现自然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缓解人与自然日趋紧张的关系”出发,所划定的区域②。它的首要任务是保护自然价值和人文价值。自然保护地的建立,不仅可以守护生态资源,维护生态系统平衡,还有助于社会发展,为人民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特殊的公共服务,如科研、旅游、体验等。
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及自然公园,共同构成了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拥有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自然遗产,是率先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区域,它的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国家公园不同于其他两者,它的自然生态具有全球价值,是国家的象征。自然保护区所占面积较大,是珍贵、稀有的濒危物种栖息地。自然保护区以维护生物多样性为目的。自然公园集生态、观赏、文化、科学价值于一体,其功能除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也需要满足公众休闲娱乐的精神需求。
2.1.2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功能保护区是指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蓄洪水、维系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生态功能区③。祁连山保护地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需要国家统筹管理与地方具体部署相结合。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生态产品,因此,其绿色发展水平的测度,必须集中在生态产品的供应能力上。区域绿色发展水平与其提供生态产品能力联系巨大,也就是说绿色发展水平越高,提供生态产品的能力越强。
........................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绿色发展是对可持续发展的继承和延伸。工业革命以来,各国开始发展工业经济,虽然经济得到了迅速增长,但同时也导致了急剧的人口增长,资源过度消耗甚至出现枯竭,以及严重的环境恶化。1972 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联合国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会议上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该宣言提出,人类不应该盲目使用现代的科技手段造成自然资源的牺牲,发达国家不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而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遭受损害,因为自然环境的损害不可逆转,经济利益与自然资源也存在不对等关系。1980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委托自然资源保护同盟,发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目标是:使广大公众认识到,资源和生态对人类追求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有限,因此今后的发展中,需要考虑到后代的发展需求。1983 年,联合国设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以处理全球环境与发展的关键问题,其中包括探索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之间的关系,并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提高人类对此的认识水平。1987 年,该委员会发表了在世界上颇有影响力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在不危害后代人发展需要的情况下,满足现代人需要的发展”[53]。
可持续发展以“公平、持续、共同”为原则:公平原则针对对象包括同代人在内的每一代人,指的是当代人应当主动为后代保留自然资源,赋予各国人民公平发展的权利;持续指在追求经济发展时,要以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为红线;共同是指世界各国都要为可持续发展付诸努力。
虽然可持续发展理念体现了人类思想的进步,但它仍然坚持人类中心主义至上,在实践上缺乏有效的国际机制。


经济论文怎么写

...............................

第三章 祁连山保护地现状综合分析...............................14
3.1 祁连山保护地基本状况及甘肃省片区特征.....................................14
3.1.1 祁连山保护地基本状况..............................................14
3.1.2 甘肃省片区特征..................................14
第四章 祁连山保护地绿色发展水平的测度与分析.............................20
4.1 祁连山保护地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0
4.1.1 指标构建的原则....................................20
4.1.2 指标体系筛选........................................21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5.1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51
5.1.1 主要结论.....................................51
5.1.2 政策建议..............................51

第四章 祁连山保护地绿色发展水平的测度与分析

4.1 祁连山保护地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评价指标的筛选根据不同情况,视角和侧重点均不同,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研究对象为祁连山保护地甘肃省片区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因此在筛选指标时只有充分考虑到其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政策环境等,构建适合祁连山保护地绿色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对其绿色发展水平作出准确、有效的测度和分析。
4.1.1 指标构建的原则
为保证对祁连山保护地少数民族自治县绿色发展水平测度有效,构建指标体系时,必须遵循原则如下:
(1)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是指标选取的基础。从数据的搜集到测算再到分析,所有数据都必须要求真实。只有确保数据的真实,才能对祁连山保护地的真实发展状况做出准确测度,从而得出可靠的结论,保证研究结果有意义。
(2)科学性原则
为保证祁连山保护地绿色发展评价指标构建科学,必须基于绿色发展相关理论,结合祁连山实际发展情况,选取个数适中的指标。因为,指标个数较多有可能导致多重共线性,此外,指标数目多会使指标的权重较低及权重之间的差距缩小,指标重要程度的差异难以体现。指标数目太少则有可能缺少有效信息,导致评价结果不合理。因此,在筛选指标时,应该避免相关指标和同类指标,并且要全面考虑。
(3)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是指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区域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由于本文需要对祁连山保护地各县时间序列变化进行分析,所以选取的指标要具有可比性。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5.1.1 主要结论
本文首先根据已有研究,在对祁连山保护地的现状分析基础之上,构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 2009-2018 年肃南县、肃北县、天祝县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然后利用障碍度模型对子准则层和因素层进行障碍度诊断。主要结论有:
(1)2009-2018 年,肃南县绿色发展水平波动上升。其中,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逐年上升,生态环境状况呈现“倒 U 型”趋势,绿色发展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
(2)肃北县绿色发展水平除了 2010 和 2017 年下降,其他年间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除了 2014 年明显下降,其他年间不断上升;生态环境状况稳中向好;绿色发展能力波动上升,且由于生态承载能力的显著提高,2018 年较上年大幅上升。
(3)天祝县绿色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断上升,生态环境状况和绿色发展能力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在 2017 年明显上升。
(4)祁连山保护地甘肃省片区三县绿色发展的阻碍因素有所差异。生态保护是阻碍肃南县和肃北县绿色发展最主要的因素;天祝县人多地少,生态系统荷载大,阻碍天祝县绿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生态承载能力。总体观察,生态保护和生态承载能力对于祁连山保护地的绿色发展影响最大,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和提高地区生态承载能力对于建设绿色祁连山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