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主要是为保障国家基本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卫生健康和医疗保险行政管理事务、医疗服务保障补助以及人口计生专项事务等业务正常开展,由国家及各级政府财政主管部门专项拨付的财政经费投入,属于基本公共生服务经费的范畴。1在我国现行医疗卫生体制下,政府卫生资金投入是我国卫生总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含专项资金)安排投向医疗卫生机构和居民的各项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经费补助和医疗保障等资金,其规模大小和结构直接影响我国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提供、经济运行与事业发展,影响医疗卫生资源在城乡间、地区间、不同类别机构、不同层级机构间的配置,进而影响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最终影响到居民健康和社会公平。
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经历了连续 30 多年的飞速增长,目前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仍然位居发展中国家之列,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方的区域文化、传统习俗等也不尽相同,尤其是我国人口总量庞大、分布不均,直接导致了全国人均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区域间的整体健康水平也不尽相同。随着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攀升,社会公平问题逐步上升为突出问题,针对老百姓日益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保障政府卫生资金投入既是“有为政府”的责任,也是有效化解风险的公共财政行为,体现了各级政府对卫生健康事业的投入力度和重视程度。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一项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涉及面广的民生工程,与每位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健康水平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与稳定以及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尽管我国政府公共卫生资金投入总量,多年以来保持持续增长,但在 GDP 总量中占比不足 7%,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占比(10%以上),甚至还低于巴西、南非等金砖国家(占比 8%)。5由于区域卫生资金的投入与区域整体卫生健康水平的改善,两者之间有一个漫长的滞后期;另外,由于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均采用任期制,如果政府官员在一届政府任期内,没有明显的整体健康水平效果改善,则不能充分展示出任期内政绩,必然导致地方政府对加大公共卫生投入缺少热情和积极性。在缺少利益诱因的前提下,地方政府部门在数量有限的资金使用上,基本上都采取了“重医疗、轻预防”的做法,直接后果是数量有限的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绝大部分都流向了医疗卫生机构,无形加剧了全民的健康风险,直接衍生新的不公平发生。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政府卫生支出在某一国家各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总量和不同的分布,对研究某一国家的政府卫生支出中生产力和有效率的比例分配问题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乡村和城市的差异,以及国家各省(州、地区)之间的差异研究是国外卫生资源地区分布公平性研究的主要方向。通过翻阅大量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不少研究集中运用家庭微观数据进行收益率法分析,Di Matteo L.(1998)研究得出的成果是,政府卫生支出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政府卫生支出在不同地区、种姓、宗教和性别的分布的不同决定了不同收入群体所享受的程度不同。1 Ariste R and Carr J.(2002)关于卫生资源在乡村和城市分布的研究中,几乎所有的研究结果均认为乡村人口人均政府卫生支出要明显低于城市人口人均政府卫生支出,政府卫生支出在城市和乡村的天平上存在严重的倾向性。2帅李娜(2011)对印度政府卫生支出地区性差异问题研究时发现,以奥萨利、拉邦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均政府卫生支出要明显低于以哈里亚纳、马哈拉施特拉等为代表的发达地区。3不排除例外,如喀拉拉邦,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但政府卫生支出较高。另外部分地区因为属于丘陵山区,人日均资源很少,且有政府资助,胡苏云, 滕文(2007)测算出的人均政府卫生支出较高。4卫生服务提供水平和居民满意程度的地区性差异主要取决于卫生资源分布的地区性差异,各地在政府卫生支出方面具有较高的独立行使权。5李蔚(2015)分析产生各地政府卫生支出存在如此差别,其原因主要取决于各地政府对中央政府帮助其解决政府卫生支出赤字的期望值,预期期望值越低,其政府卫生支出就越少,反之就越多。
..........................
第 2 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2.1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
2.1.1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概念和口径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在卫生财政学研究中,通常又被称之为卫生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以提供医疗卫生公共产品和服务进行的财政资金支出活动,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对财政资金进行的再分配。在卫生筹资研究中,政府卫生资金投入是政府部门为履行其卫生领域职责,以财政预算(含专项预算)方式向医疗卫生机构和居民投入各类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经费补助和医疗保障资金,构成我国卫生总费用筹资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上通常将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口径分为广义政府卫生支出和狭义政府卫生支出两类。3其中,广义政府卫生支出又名一般性政府卫生支出,是由政府部门和政府控制并主要资助的非营利机构所筹集到的卫生资金,反映了以政府机构为筹资主体在卫生筹资过程中的作用,反映的是政府组织和机构作为筹资主体在卫生筹资中所发挥的作用,这包含了各级政府财政收支安排的卫生资金,以及政府举办、控制社会保障项目所筹集的资金(既包括财政对医疗保障的补助资金,也包括医疗保障项目实施中单位和居民的缴费及其他收入);4狭义政府卫生支出是广义政府卫生支出的组成部分,是各级政府部门对卫生健康事业的直接投入,不包括对其他筹资部门的转移支付,如对不同类别医疗保障项目的财政补助等。
我国政府卫生支出的口径介于国际上广义政府卫生支出和狭义政府卫生支出两个口径之间,指的是各级政府用于卫生事业的财政拨款,包括用于卫生健康事业的财政拨款和财政为部分人群提供的医疗保障基金补助,但不包括各类医疗保障项目实施中单位和居民的缴费及其他收入。1而从政府卫生支出的统计口径来说,目前我国常用的有两个统计口径,分别是:卫生总费用中的政府卫生支出和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的财政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简称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按照财政部《2017 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210类)主要包括医疗卫生管理事务支出、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公共卫生、医疗保障、中医药、计划生育事务支出、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事务支出等。其中,政府卫生支出是在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的基础上,增加残疾人康复、财政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医疗保险补贴、医疗保险管理事务(以上三类在《2017 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 208 类)、军队和武警卫生事务支出等。
...........................
2.2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的空间分布
2.2.1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的概念
在空间经济学中,空间分布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部门的集聚和分布。3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将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的空间分布,界定为一定地域范围内政府卫生投入资金的集聚和分布情况。具体来说,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旨在探索政府卫生投入资金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分散状况,可以揭示出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在空间上的分布特性和配置情况,及其对区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影响程度,从而为评价政府卫生投入的区域分布合理性、调整区域分布结构提供依据。
2.2.2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的维度
以全国作为一个区域范围,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分类,一般是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为三大地带、八大经济区域、七大地理分区。
(1)三大地带:东部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按照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查询系统中采用的区域划分方法,三大地带中的东部地带涵盖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和海南省共 11 个省(直辖市);中部地带涉及山西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共 8 个省;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自治区、新疆维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共 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八大经济区域:东北地区、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南地区、大西北地区。按照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查询系统中采用的区域划分方法,东北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共 3 个省;北部沿海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共 4 个省(直辖市);东部沿海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共 3 个省(直辖市);南部沿海包括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共 3 个省;黄河中游包括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陕西省共 4 个省(自治区);长江中游包括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共 4 个省;西南地区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共 5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西北地区包括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 5 个省(自治区)。
..........................
第 3 章 我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的政策演变 .......................................... 55
3.1 我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政策的基本内涵 ................................... 55
3.1.1 居民卫生服务需求 ..................................... 55
3.1.2 卫生服务供给 .................................... 55
第 4 章 我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的现状分析 .......................................... 67
4.1 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分布 ................................ 67
4.1.1 经济空间分布 ................................... 67
4.1.2 我国人口形势 ................................. 73
第 5 章 我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的公平性评价 ...................................... 93
5.1 财政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公平性的评价标准 ............................. 93
5.1.1 基于人口分布的评价 ....................................... 93
5.1.2 基于财政收入能力的评价 .............................. 94
第 7 章 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公平促进策略
7.1 进一步完善促进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公平的制度体系和制度结构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方的区域文化、传统习俗等也不尽相同,尤其是我国人口总量庞大、分布不均,直接导致了全国人均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并且各区域版块的经济差异仍有扩大化趋势。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艰巨任务,需要一代人甚至于数代人持之以恒、前赴后继地不懈努力。具体来说:
7.1.1 完善促进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公平的制度体系
当前我国正处于整体经济增长速度换档、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阵痛、前期经济刺激政策消化相互叠加的特定时期,受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生产要素、创新能力以及民族、宗教、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程度、公共服务水平、人均富裕程度、环境承载能力、发展的可持续性等方面都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制度对国民经济的促进功能,其性质类似于把“国民经济馅饼”摊大、摊厚,这样即使“经济馅饼”分割比例保持不变,社会大众福利也能有效实现福利分配的帕累托最优分布状态。
制度因素在促进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公平性方面具有正反两个方向的作用,如地方财力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促进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的公平性,而受到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占比低的影响,中央财政设立的“普惠性”项目补助资金尚未能促进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的公平性。1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公平的制度体系和制度结构的建设是政府卫生投入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进展。
...........................
第 8 章 结论及展望
8.1 研究结论
当前,维护和促进国民健康、稳步推进医改和健康中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等因素,都对政府卫生资金投入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一方面,自医改新政实施以来,我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快速发展,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各种经济发展水平、卫生投入政策等现实条件的制约,地区间、城乡间发展差异和资金投入差异仍然显著,“看病难、看病贵”仍旧是困扰百姓的难题。为不断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卫生健康事业协调发展进而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准确把握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的空间分布现状,客观分析探究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
近年来,我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规模持续增加,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呈放缓趋势。一半以上省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不到 30%,政府投入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未充分体现。各省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占地区 GDP 比重表现出的地区间投入差异更明显,东部地区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相对于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支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部分中西部省份的政府投入可持续性面临较大压力;另一方面,人均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地区间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中部地区人均投入水平最低,2007-2017 年中部地区人均政府卫生资金投入低于东部、西部地区,整体表现为中部塌陷,即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即使中央财政给予的财政支持力度有限,地方自身投入力度较大;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但是其获得的中央财政补助力度大;而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适中,加之人口规模相对较大,直接致使人均投入水平相对较低。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