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教学论文,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在写作上的表现,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综合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第一章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一)背景层面的分析
我国一直在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并且在教育上加大了很多投入,人们也越来越希望青少年接受到更优质的教育,与之相关的小班化教学也自然地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我国的基础教育更加重视教学质量、教学特色和学生个性的培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进行有机的融合,使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和社会交往,从而使学生健康成长。①小班化教学的环境更能增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频率,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小班化教学研究能够紧跟教育的发展,为优质教育的实施提供更多可能。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学校关注的主要问题。创新型人才的养成不仅要在高校学习中经常被提及,而是要从小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传统大班教学的优点我们有目共睹,但是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忽视我们也必须要承认。在传统的大班中教师面对的是整齐划一的学生全体,抓住的是全体学生共性的特点,而我们都知道创新型人才往往是群体中的一小部分,这一小部分有可能是班级中最默默无闻的学生,而这一部分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注意不到。小班化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班级人数的缩减,而是随之而来的对个体的有效关注。在小班化的环境中,教师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独特的闪光点,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尊重,学生创新成为可能。此外小班化教学往往伴随着诸如小组合作教学等教学模式,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探究所学问题,表达见解,也就自然而然的进行思考。只有学生自身进行思考,才能够使创新成为可能。
..........
二、研究意义
小班化教学是在班级人数减少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改进各个教学环节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本研究针对小班化教学背景下的沈阳市 S 小学小班化教学的具体实践,梳理并剖析了该领域的相关理论,探索了 S 小学小班化教学实践的具体操作,调查学生对小班化教学的认可度,学生课堂参与、教师教学以及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等多方面、多角度信息,检验小班化教学是否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并将取得的教学效果进行整理,并且反思其存在的不足,披沙拣金,为探索并构建小班化教学体系添砖加瓦。通过中国知网、外文期刊网查阅小班化教学相关文献笔者发现虽然小班化教学相关研究较多,但是大部分研究主要侧重于理论分析层面,选取个案进行实践调查的相对较少。本研究将 S 小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操作作为研究重点,上升到理论高度,希望通过研究对教学实践的良性发展有所助益,以丰富小班化教学的相关研究。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经过教育研习对沈阳市各所学校的了解以及询问在校老师,笔者了解到沈阳市 S 小学是一所以小班化教学为特色的学校,所以选取该小学为研究个案。笔者为了方便获取调查信息,在学校组织的教育实习活动中选择了 S 小学作为实习对象,亲身加入到小班化教学中,了解真实的小班化教学情况。S 小学虽然建校时间较短,但是一直以小班化教学为特色,严格把控各个年级中的学生数量。全校教师在教学中深入探究小班化教学模式,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小班化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研究思路
本研究以沈阳市 S 小学小班化教学现状为基础,将研究思路设计为:一、通过查阅中、外文献,了解国、内外小班化教学的发展,整理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典型的教学模式和小班化教学的策略,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二、根据研究所需,设计小班化教学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提纲。三、通过访谈该校教师,结合实习中实际调查,了解该校相关教学配置,如:生源、师资等情况。四、通过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以及随堂听课,深入到小班化教学的课堂中,探索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收集教学案例,总结 S 小学取得的先进教学经验。五、发现该校小班化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分析原因。六、针对小班化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
第三章 S 小学小班化教学个案调查........ 11
一、S 小学小班化教学的基本情况..... 11
(一)生源情况...... 11
(二)师资力量...... 11
(三)软硬件设施.......... 11
(四)S 小学的座位编排....... 12
(五)小班化教学课程编排.......... 12
(六)S 小学班级规模........... 13
二、小班化教学学生问卷分析.... 13
三、小班化教学教师访谈分析.... 24
四、S 小学小班化教学案例分析.......... 36
五、S 小学小班化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39
第四章 S 小学小班化教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3
一、学校层面的分析.... 43
二、教师层面的分析.... 43
三、学生层面的分析....44
四、小班化教学模式层面的分析......... 45
第五章小班化教学的建议..........46
一、学校层面的建议.... 46
二、教师层面的建议.... 47
三、学生层面的建议.... 48
四、小班化教学模式层面的建议......... 49
第五章小班化教学的建议
一、学校层面的建议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 S 小学的大部分教师均为青年教师,有 80%的教师年龄都在 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具有先进的思想意识和创新精神,如果能引进部分资深教师,将资深教师优秀的教学经验和青年教师的先进思想进行融合,该校的小班化教学一定能够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参加进修、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并且在团体中发表见解是教师享有的权利。在教师专业培训的问题上,S 小学除了开展校内培训、教师去优秀学校进修外还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小班化教学学习。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学校可以购买相关小班化教学试点学校所编撰的书籍、搜索优秀小班化教学的视频课,教师们在集体教研时进行交流讨论,总结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并且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改进和提升。学校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派遣教师到开展小班化教学的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只有教师对小班化教学有着清晰的认识,才能够在教学中利用其优势来带给学生福利。如果教师不能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那么小班化教学与传统的大班化教学并无区别。教师可以积极参加小班化教学相关的教研活动,通过在团体中的交流学习获取先进的教学经验,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在团队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
结论
我国小班化教学的探索已经有十余年的时间,这些探索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二线城市,农村城镇小学开展小班化教学的情况比较少,而且开展小班化教学通常是学校自发的,零散的。结合目前我国全面开放“二孩”的政策,入学儿童的数量势必会极具增长,要想保证“小班”的前提,离不开政府的引领以及政策上的支持,尤其是资金上的投入,才能够保证小班化教学更加系统化,正规化。就沈阳市 S 小学而言,该校虽然仅仅在小班化教学的道路上进行了初步探索,但是无论其进行的小组合作教学、前置作业设计、以及长短课时的结合都花费了该校领导以及教师的心血,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参考性建议。但是 S 小学的教师们也清楚的认识到,小班化教学在很多细节上仍然需要完善。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