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在素质教育得以深入开展的今天,其强调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美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1],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为了实现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音、体、美学科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而通过美术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增强其审美能力、激发其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创造性。因而美术教学的有效实施对于实现美育的目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美术课程标准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但受每个地区条件的不同它并不可能完全适用于所有地方的美术课程。为了更好的发展各地区的美术教育,我们不应只拘泥于课本上的内容,还要充分挖掘和拓展本地区美术课程资源。在经过改革后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教材的编写上,要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注重挖掘各个地方的可以用于教材中的有价值的素材。除此之外,还要积极拓展存在于校外的可以用于教学的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向学生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积极利用各种学生感兴趣的形式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以增强其民族认同感。山东省临沂市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城市,若要挖掘本区域的美术资源,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民间美术无疑是很好的选择。临沂市有着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在本地比较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当属苍山小郭泥塑艺术。小郭泥塑有着上百年的历史,并经过后人传承至今,并于 2006 年 12 月,被纳入《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本文从苍山小郭泥塑艺术作为教学素材应用于小学美术课教学中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丰富小学美术教学资源,提升小学生对于民间艺术的鉴赏能力,培养其在艺术方面的创造力,同时也为传承家乡的优秀民间文化尽绵薄之力。
……..
(二)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关于民间美术的研究,与传统的注重对已有资源进行搜集与保护的做法不同的是,如今更加注重对其进行开发与应用。比如湘西的“蒲公英行动”,这是一个大型、对具有区域性民族特色的民间美术教学进行的尝试和探索。此次尝试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也在民间美术教学的探索上积累了很多经验。又如江苏省推行的“民间美术进课堂”活动,这也是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又一大实践。可见,民间艺术在教学中的开发与运用清晰的印证了民间美术得以弘扬和发展的重要趋势。对于苍山小郭泥塑的研究,这里不得不提清华大学顾浩的博士论文--《游方•苍山小郭泥塑的一种存在方式》。这篇文章截至目前是对小郭泥塑研究最为详细和最有深度的文章,它以小郭村艺人们泥塑制售的方式作为切入点,从艺术学与人类学相互结合的视角,通过田野调查的研究方式,并加以文献的对比和综合,来表现此文化现象的发生与发展。该文重点研究了“小郭泥塑的发展和延续”这条主线,解释了群体工艺品生产活动的社会意义。文中还提出了在不断变革的社会中,如何使“民间艺术得以继续延续”这一重要问题。这篇文章对于我在小郭泥塑与美术教学问题的研究上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在该文中也提到了有关苍山小郭泥塑艺术与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问题。虽然提到了这个问题,但只是从小郭泥塑未来传承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并没有对小郭泥塑美术教学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小郭泥塑与美术教学的实践在小郭泥塑的所在地苍山县兴明乡唯一一所中学兴明中学已有数年。在学校带头人和小郭泥塑艺人的共同努力下,泥塑教学课初见端倪,而且开课的工作做得系统而细致,使该校在办学中凸显了自身的特色,得到了苍山县相关教育部门的认同和支持。
……..
第二章 苍山小郭泥塑的概况及应用意义
(一)苍山小郭泥塑概况
苍山小郭泥塑是在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兴明乡小郭村兴起和发展的,故因产地而得名,是当地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相传小郭泥塑源于清朝末年,其祖师爷李宗标, 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适合做泥塑的自然资源,对天津“泥人张”和江苏无锡通山泥人的艺术经验进行总结,在面临生计问题的压力下潜心研究并开创出了自己的泥塑艺术[3]。从此,小郭泥塑逐渐得以发展,并在发展和传承中带动了当地一些村民得生产制作活动,逐渐扩大了规模,且一度成为当地村民种田以外的主要经济来源,后来又通过众多的艺人不断创新,使产品由单一化逐步走向多样化,代代传承,流传至今。但对于小郭泥塑渊源的说法,顾浩通过研究予以否定并提出了他自己的意见,他认为在造型上小郭泥塑与的鲁南地区民间艺术是息息相关的姊妹关系。小郭泥塑的一些艺术语言甚至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4]。在他看来,小郭村泥塑的出现带有一定的必然性。其出现是当地各种文化交融的结果,同时也清晰的展现除了此地区居民具有鲜明特点的生活方式,它是数代艺人不懈努力的成果。也可以说,其历史并不是只能追溯到一百多年前,而是具有千百年可追溯的历史,这无疑又体现出其宝贵的价值。小郭泥塑在一百多年间,对当地的艺术和文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已经成为当地民俗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当地典型的民间特色。如今其已成为该地区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2003年3月,其所在地苍山县兴明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泥塑)之乡”。尽管小郭泥塑声名远扬,经过一百多年发展和沉浮在民间仍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但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在如今也步入低谷,小郭泥塑在今天也面临很多的问题,比如规模比较小和工艺粗糙以及后继无人的现象,而且泥塑的市场在不断萎缩。如今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玩具,人们选择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得小郭泥塑的影响力不断被压缩,泥塑在逐步淡出人们的生活[5]。
……..
(二)苍山小郭泥塑在美术教学应用的意义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多向学生渗透美术在其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要让学生开拓眼界,积极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树立对事物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实践证明,小郭泥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是很有价值的,体现在以下几点。从女娲做泥人的传说,到历朝历代的在陶器和瓷器上取得的成就,中华民族和“泥”就有着不解之缘。而苍山小郭泥塑有着悠久的历史,并蕴含着鲁南地区人民的智慧和文化传统,它来源于民间,在当地是很容易能看到的民间艺术,又有着独特的地方特色和审美价值,是很有地方特色和代表性的民间美术资源[9]。将它融入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不仅可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小郭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还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
第三章 苍山小郭泥塑与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25
(一)对当前小郭泥塑与课堂教学现状.........25
(二)调查范围和对象.........27
(三)调查结果分析.........29
第四章 苍山小郭泥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30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30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选取.........31
(三) 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32
(四)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35
第四章 苍山小郭泥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而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到多方面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因素和学科因素以及社会因素。首先是学生因素,制定教学目标是为更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这里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和知识水平的差异。其次是学科因素,美术相比较其他科目有着自身的特点,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此学科的发展规律,只有掌握了学科知识的特点,才能整体的把握教学方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再次是社会因素,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当代的社会背景,要结合现实的情况做到实事求是,设立实际可行的教学目标。在新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方面,包括“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在这中间“知识与技能”是课堂教学成果的保证,也是最根本的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延伸。“过程与方法”在两者之间起连结作用,使两者更好的融合与促进。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只有将它们很好的运用才能使得课堂的气氛和教学效果达到最理想的状态。所以,明确教学目标是上好课的前提,便于教师从总体上把握课程,也能使学生从每堂课上清楚的认识到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础。具体到如何把苍山小郭泥塑融入到当地小学美术教学中,首先,从“知识与技能”目标入手,作为小学美术课重点是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拓展美术知识为主,从多方面多角度介绍小郭泥塑的艺术价值,带领学生在审美体验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意识。其次,从“过程与方法”目标入手,主要是采用欣赏,简单的手工制作等,学生在亲自体验的同时更加深刻的认识泥塑,欣赏则是更多的由学生观看讨论教师讲解等。再次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入手,在欣赏制作的同时升华情感,小郭泥塑作为家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使学生在了解艺术价值的同时增进了大家对于家乡的情感和热爱,从而树立肩负起传承和保护家乡传统泥塑艺术的责任。
………..
结语
美术教育能够在传承经典文化的同时,继往开来,将传统精神与现代艺术作品完美结合。本文研究的重点是苍山小郭泥塑艺术如何融入小学教学以及怎样融入教学等现实问题。但与此同时,笔者也深刻认识到,这些工作对于开发本土优秀民间美术资源来讲,也只是最为基础的尝试。想要真正实现增强学生对苍山小郭泥塑艺术的理解力和感悟力,还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本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为其泥塑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次,工作在一线的美术教师应普遍树立传承民间美术的信念和提高个人民间文化知识储备,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寻找苍山小郭泥塑与美术教学更好的契合点,丰富自身的教学实践,提高课程研究水准,使学生感受到更加广阔的审美视野,逐步树立积极健康的审美意识。再次,可以因地制宜地将苍山小郭泥塑艺术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民间美术文化的良好氛围,发展形式多样化的美术教学形式,也有利于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课程开发模式。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尝试了一些实践探索和创新,但是由于个人能力水平的限制,对各个方面的把握还不够成熟,论文还存在些许不足,但笔者希望通过有限的研究,为苍山小郭泥塑艺术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占有一席之地贡献一份力量,使濒临失传的优秀民间文化得以在新一代青少年身上继承和创新。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