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意义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外部信息,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合作、对话,学生才能建构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知识。学习是学习者在教师具体指导下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来对客体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重组外部世界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作为主体者的认知的作用,又不轻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对进行学习的主体起到辅助的作用,不能只是进行知识上的传授和灌输。语文是一个综合体,它以汉语为根本,包含文字、文学、文章、文化等众多重要因素;同时,语文又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并进一步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语文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切实有效地提高。当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才有可能进行主动有效的学习,知识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建构。
高中生的年龄阶段属于青年期,时间段大约在十五六岁到十八九岁之间。相比心理上急剧变化的初中生,高中生的心理已经趋于成熟和稳定。从抽象逻辑思维方面看,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多需要经验的支持;而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能够独自对抽象概念进行推演,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能够凭借所学的理论进行分析并解决,在心理上比初中阶段的学生更成熟、更稳定。在形式逻辑思维方面,高中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和自己的思考中,对他们所学习的抽象概念和事物做出合乎逻辑的解释,这种解释对抽象概念和事物的本质属性反映得比较客观和全面。这时,他们的头脑开始逐步摆脱零散的和片段的现象,逐渐形成有系统的、完整的概念体系。从辩证逻辑思维方面看,初中阶段的学生形式逻辑思维是占主要优势的;而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已经占了优势的地位。这种思维优势使高中生不仅能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看出本质,还能找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高中生通过自身的学习与反思,加之教师的有效引导,可以深入理解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情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从而提高学生阅读与鉴赏的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心理基础。
...........
二 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现状
在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淡薄,学生的语文素养现状令人担忧。高中学生语文素养低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例如对病句的考查是每年高考的必考题目之一,此类题目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因为很多学生不能迅速而且准确地判断病因;在近义词辨析方面,学生对相近词语的差异不能很好的区别,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不能准确选择合适的词语;表现在作文方面,就是学生不能使用正确的语句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逻辑思维混乱……这些方面都体现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感觉能力较低,语文素养不高。书写的好坏和正确与否也能够体现出学生的语文素养程度。书写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名片,古人常说“文如其人”,其实“字”也是“如其人”的。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发现学生的书写是一届不如一届,正如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所说的“一代不如一代”。其实汉字的书写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外语的书写,在汉字书写日益下降的今天,英文的书写也是越来越潦草。汉语常用字有 3500 个,学生到了初中甚至高中仍然不能运用自如,错别字现象频出,在背诵默写方面表现得尤为严重。
............
(二)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原因分析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而现在高中学生语文素养偏低,很多学生不能准确理解和运用母语,没有创新能力,不能传承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和高雅的文化审美情趣,没有健全的个性品格,他们怎么能承担起使国家兴盛富强的重任。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现状的确堪忧,究其原因有三:
其一,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使语文素养教育不能够顺利开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应试教育的弊端日渐显露。应试教育主要是以考试作为测量学生的主要手段,单纯地把学科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只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进入高一级学校,应试教育会严重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虽然应试教育的弊端影响逐渐缩小,但是在高考应试教育下的种种改革,很难使语文课堂教学走出应试的怪圈。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当时整个社会风气就已趋向理科,“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的口号即可证明这一点。正是因为这些涉及到现实利益的原因,学校管理者乃至教育政策制定者都有意无意调整了学校的课程设置,学生和家长对理科更是情有独钟,语文课程日渐成为陪衬学科。
............
三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的研究意义及内涵界定.............. 7
(一)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的研究意义 ....................... 7
(二)内涵界定 ........................................ 8
四 新课标下语文素养教育对高中语文教师的要求.................. 11
(一)转变和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科学教育观 .............. 11
(二)语文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 .......................... 11
(三)语文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素养 ..................... 12
五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策略
(一)以课堂教学渗透为中心的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策略
加涅的教学论的基本思想是:先对学习结果分类,因为不同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学习过程和条件,所以学生选择的是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为学生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这同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有类似的地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榜样(包括文学作品中描写的人物)的示范,学生会对榜样进行观察、模仿,外界对学生的批评、表扬,都会使学生将榜样示范的价值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让学生将优秀的汉语言文化成果内化,在学生身上实现一种新的价值或达到新的水平。高中语文教师就要针对高中语文中重要的文本制订教育策略,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所以语文教师应以课堂活动为中心,为学生的语文学习选择教学方法,为学生做榜样示范,创造最佳的学习条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结 语
语文素养中包含的情感、趣味、品质等等很多都是不可量化的,而我们就要在语文课程的教学研究中要不断地把原来模糊的东西变成清晰的,要尽可能地把原来不可教的东西变成可教的。要达到这一点,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兴趣则是产生积极性的主要原因,是学习的先导,它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的欲望。人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完成这种活动的效率,语文素养教育策略的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高中语文新课标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对语文进行了说明,语文素养教育策略也应围绕这两个目标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是语文教师的主要阵地,在语文素养教育策略实施中,必须以课堂教学渗透为中心,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坚实基础;教师应该放弃陈旧的观念,适时引导学生感悟着语言的魅力,通过不断的吟诵品味,发挥想象,把文字符号转换成多姿多彩的艺术画面,体味作品含蓄蕴藉的妙处;生活即语文,在阅读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素养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必须向课外拓展,引领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更开放的阅读,在阅读与鉴赏中获取丰厚的语文素养;阅读和鉴赏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而表达和交流则是学生语文素养的表现方式,语文素养教育应该通过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在写作中抒发真情,发展创造性思维等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成功的事情莫过于让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语文课,继而延伸至课外大阅读,能够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如此,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便指日可待,语文素养教育便成功了。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