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整本书、长篇小说节选与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第一节 读“整本的书”理念与其现实意义
一、叶圣陶与读“整本的书”理念的提出
在中学语文界“读整本的书”由叶圣陶较早提出。他在 1942 年发表了《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①一文,根据当时中学生在国文学习上的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改革建议,即“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叶圣陶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把“整本的书”作为语文教材的理由:
第一,单篇短章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会使学生眼花缭乱,心志不专,仿佛走进热闹的都市,看见许多东西,可是一样也没看清楚。”且如果不教学生读整本的书,阅读习惯是无法养成的,因为他们读惯了单篇短章,遇到规模较大的书就会感到不容易对付,这对读书习惯的养成是不利的。
第二,与单篇短章的阅读相比,彻底地读一本书,反而更有利于培养阅读能力。因为单篇短章的选择不外乎记叙、说明、议论几种文体,而一些整本的书中往往就都具备了,“所以要讨究各体的理法,整本的书完全适用”。对学生方面而言,“在某一时间专读某一本书,心志可以专一,讨究可以彻底。在中学阶段内虽然只能读有限的几本书,但是那几本书是真正专心去读的,这就养成了读书的能力;凭这能力,就可以随时随地读其他的书以及单篇短章。”
.......
第二节 长篇小说节选与整本书的关系
一、节选文与整本书的阅读价值的差异
朱绍禹在《中学语文教材概观》中这样表述节选课文的选取价值:“节选文除具备全文的教育价值外,它能使学生通过阅读节选文章,了解和掌握整部作品的知识,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作用,它还能够培养阅读长篇作品的兴趣,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整部作品的能力。”②在朱绍禹看来,节选文的教学似乎不需要阅读整本的书,因为节选文的选取能够起到让学生了解全书的作用。但事实是,节选文以整本书中的一个片段被选入教材,更多的是为了满足特定的单元目标或某个知识点,对整本书的涉及是有限的。如在六年级第一学期的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呼兰河传》中《祖父和我》一段作为课文,放在了“有家真好”这个单元。单从课文所选段落来看,小说是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乐趣的祖孙生活画面,给读者生机盎然之感,这完全是为了切合单元主题,即通过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来展现不同时期、不同背景的家庭生活,突出家庭的温馨和美好。如果不阅读全书,学生完全会简单地认为《呼兰河传》就是一本怀念祖父、怀念童年快乐生活的小说,而不会知道小说还写了小城人们麻木与凄凉的生活,以及在他们身上作者萧红寄予的深切同情,更体会不到萧红真正所要展现的“关于生与死、关于空间的永存、时间的永动等方面的生命体验。
.....
第二章长篇小说节选在中学语文教学上存在的误区
第一节 沪教版语文教材编写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虽然收入上海市语文教材的长篇小说片断都选自文学名著,而且所选章节也是全书中最精彩和最有代表性的部分,可以体现出编者有意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意图。但从整体的编排来看,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一、长篇小说阅读单元安排的时段欠妥
这一问题主要针对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而言的,前文已经说过,教材编纂者有意引导学生多读一些长篇的名著,故几乎每个学年都设置了长篇小说阅读的单元,如六年级的“读一本名著”和七年级的“外国传奇故事”,但唯独八年级没有这样的单元,反而将 “明清小说选读”和“现当代小说选读”这两个重要的单元,放在了九年级的两册书中。然而,实际的教学情况是,初三这一整年的时间,老师和学生基本都在为中考做准备,对于这两个单元中的课文,要么简单带过,要么索性不讲;对学生来说,更不会把宝贵的复习时间放在阅读一本书上面。这样一来,就白白浪费了很好的课程资源。
.......
第二节 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有待加强
2013 年 2 月 11 日的文汇教育版面刊登了标题为“语文老师不读书,谁读书?!”的专题,尖锐地指出“不读书不学习不看报,是现在大多数老师的通病”。的确,在采访的 30 位新教师中,超过半数的老师在教长篇小说节选时,自己也没有读过全书,因此根本无从引导学生读整本书;有的老师即使读过,也是大学期间读的了,印象已经模糊,对作品没有全新的理解,自然无法很好地将节选段落与全文联系起来讲授。以《祖父和我》的课文教学为例。前文说过,学生如果不去阅读全书,就会对《呼兰河传》这本小说主题的理解产生偏差,但如果老师在没有读过全书的情况下进行教学,那势必也无法准确地解读文本。在搜集到的教案中,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几乎都定位在“体会祖孙之间亲密而浓厚的感情”以及“孩子最纯真的对自然的向往、对自由生命的热爱”,这固然没有错。但鲜有老师关注到片断开头的两句话:“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我出生的时候,祖父已经五六十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这两句话写出了一种回忆的感伤,那种美好的岁月已经成为一种记忆。这两句话其实奠定了整部小说的感伤意味。《呼兰河传》主要不在于写欢乐,而是凄凉,欢乐是暂时的、有边界的,只有记忆中祖父的园子里,才有那种欢乐,一旦走出祖父的园子,凄婉与悲凉处处弥漫。
.........
第三章 长篇小说节选教学研究........................19
第一节 长篇小说节选教学内容与方法...................19
第二节 阅读兴趣的激发.................................29
第三节 “整本的书”阅读效果的评估方法......................32
结语...................................36
第三章 长篇小说节选教学研究
第一节 长篇小说节选教学内容与方法
长篇小说节选应该怎样与整本书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呢?是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补充原书的相关内容?这些内容该如何呈现给学生?叶圣陶在《略读指导举隅》的前言中说:“凡是好的小说和剧本,故事仅是迹象;凭着那迹象,作者发挥他的人生经验或社会批判,那些才是精魂 故事的变化曲折所以如此而不如彼,都与作者发挥的人生经验和社会批判有关 初学者还没有素养,一时无从下手,全仗教师给他们易晓的暗示与浅明的指导,渐渐引他们入门 凭着故事的情节,逐一追求作者要说而没有明白说出来的意思,才会与作者的精神相通,才是阅读这一类书籍的正当方法。”①我认为,这段话可以给我们的长篇小说节选教学以启示。节选课文作为相对独立的篇章被选进教材,自然有这一段自己的主旨;但当把节选片断还原到全书的语境之中后,这一片断的意义可能就会发生变化。因此,让学生明白作者在整本小说中所寄予的思想,是老师在教长篇小说节选时必须有的意识。
........
结语
选择长篇小说节选的教学为切入点,最终目的还是希望我们的语文课能够激发学生阅读长篇文学作品的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帮助学生把阅读变成一种习惯。但必须承认的是,目前制约中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因素依然不容忽视,在此,笔者分析几项以期能够引起重视,并于每项后提出自己认为可以努力的方向。一、学生没有充足的阅读时间。本文第一章中就提过,现在的中学生既然有如此繁重的学习任务,他们每天能花多少时间去读书呢?没有充足的阅读时间是制约学生去阅读整本的书最主要的原因。但这个问题,只要老师和学生都有足够的恒心,还是可以解决的。叶圣陶早在 30 年代就为我们计算过了:“有的书读起来并无困难,一个钟头可以阅读一万字,即使要费点心思的,一个钟头也可以读 5000 字。就以5000 字算吧,一本 10 万字的书,每天读一个钟头,20 天就可以读完。20 天读一本书,一年不就可以读完 18 本吗 一年里头还有两个不短的假期,暑假和寒假,都是阅读课外读物的好时机,假如每天读 3 个钟头,这不算太多吧,两个假期合起来作为 8 个星期计算,就有 168 个钟头,至少可读完 8 本书 所以时间并不是不充裕,只要坚持不懈,成绩是很可观的。”①我们现在的中学生,课业再繁忙,即使每天只阅读半个小时(这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要求了),一年也应该可以看超过 100 万字的书了。至于长篇名著的阅读,我认为,完全可以布置成为寒暑假的语文作业。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