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1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要“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①。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全面综合的过程,其最终表现的形式是语感状态。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其中牵涉到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包含着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所以,如果仅仅重视规则化、明晰性、逻辑化知识的传授,是不符合语文学习的认知规律的。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表明,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的病因就在于此。
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在知识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观念深刻变化的背景下进行的。缄默知识的理论,也对高中新课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课程知识内容、到教学过程与方式的变革,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2概念的界定
1.2.1缄默知识的概念
缄默知识的概念是由英国物理学家和哲学家波兰尼于1958年在《个体知识》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波兰尼根据知识的可否陈述性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两种形式②。显性知识又叫明确知识,是指可以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知识。与显性知识相对的是缄默知识,是指以整体经验为基础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缄默知识是人们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如我们在骑自行车中所拥有的知识,虽然我们能够以整体的经验表现出来,但我们无法明确地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这种知识即是所谓的“行动中的知识”,或者“内在于行动中的知识”。对缄默知识的表达而言,行动是和语言同样根本的表达方式。
1.2.2缄默知识的特征
缄默知识是与显性知识相对的一个概念,要理解缄默知识在教育中的意义,需要先对缄默知识的特征进行一系列探究。
1.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区分
(1)缄默知识是难以规范的、零星的,并且常常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与个体的个性、经验以及所处的情景交织在一起,而显性知识是规范的、系统的、公共的。
(2)缄默知识背后的科学道理还不甚明了,而显性知识所陈述的内容往往得到了科学的证实或检验。
(3)缄默知识难以捉摸、含糊不清,没有定形,而显性知识是稳定的、明确的,是能够复现的。
(4)缄默知识往往需要用程序性方式,如公式、定理、规律、原则、制度、法规、软件程序和说明书等来进行编码和格式化,更多地需要用诀窍、个人特技、习惯、信念等形式呈现。
(5)缄默知识的使用者则对所使用的知识不甚了解,而显性知识的使用者对所使用的知识有着明确的认识。
(6)缄默知识则不易保存、传递、掌握和分享,而显性知识容易被储存、理解、传递和分享。
2.缄默知识的习得方式
由于缄默知识具有上述特点,所以,在缄默知识的习得方式,也和显性知识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显性知识往往按照师生之间的讲授言传或阅读等方式来完成知识的传递过程。个体的缄默知识的习得方式首先也与显性知识有关,是以显性知识的传递为基础。但是,显性知识量的积累并不能使缄默知识产生,而是要经过一系列的转换。主要的过程是通过使别人的缄默知识外显化、符号化后检验、修正和利用其中对于个体合理化的部分,或者经过“师徒式”的观摩学习,再经过个体的实践活动反复操练和训练而获得。在这一过程中,显性知识最初可能起着促进作用,但缄默知识的习得,却是以显性知识的自然遗忘为标志的。
1. 3研究综述
1.3.1缄默知识在教育中的应用
波兰尼的缄默知识理论对教育领域有着巨大的启发意义。根据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缄默知识和言传知识的互动关系,我们可以来分析教育教学中言传和身教的关系,以此来改变我们的教育活动。
现代教育活动中,班级授课制是最为主流的形式。教师在班级授课中,要同时面对着几十个学生,要把知识在尽短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所以,现代的教学往往更借助于言传,而忽视了个体去默会认识和探究的过程,教师通过示范来传授缄默知识的活动不够,导致了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知识、内化知识。
这表明,实践式教学在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在以往的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是依附于课堂讲解式教学的,被看成是讲解式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这种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进行。
对于实践式教学的重要性,波兰尼曾有过相关的专门论述。波兰尼认为,在当代教育中,当科学中可以言传的内容在世界范围内的大学课堂上被成功传授之时,科学研究中所包含的那些无法言传的技巧却一直被当代教育所忽视。然而,在具体的科学实践中如何找到好的研究问题,如何将观察资料内化为指向未知之物的线索,如何合理应对在证实理论时出现的“反常”问题,决定这些研究步骤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正是那些无法言传的技巧。因此,那些无可言传的研究技巧的传授至关重要。但是,既然那些技巧是无可言传的,它们就无法以讲解式教学进行传授。对此,波兰尼非常强调传统手工业时代的“学徒制”形式在当代教育中的作用。波兰尼指出,在传统手工业时代,那些无法详细言传的技艺无法通过言语规则流传下去,而只能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流传下去。
波兰尼认为,当代教育应借鉴这种“学徒制”的实践式教学①。教育如果想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意识、素质和能力,只向他们传递已有的和显性的知识成果和方法是不够的,还必须使他们掌握大量缄默的认识信念、概念、框架、方法与技巧等。因此,学习者通过实践的方式或以亲身体验,去学习和获取那些言语难以尽述的知识。在某些学习过程中,我们不应过于执著于对细节的认识,因为在某些需要整体视野的认识活动中,将注意的对象指向细节,将会破坏对整体意义的把握。当前,在教育学领域,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缄默认识论对教学的启发意义,并以此来指导教学改革。
在2004年的第8/9期的《全球教育展望》杂志上就开辟了专栏,刊登以原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张民选教授为首的高校理论工作者在缄默知识显性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涉及到哲学、心理学和知识管理学诸学科,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对于缄默知识显性化的路径分析,国内的专家学者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上海师范大学的高湘萍博士,在她的《隐性知识的获得及其显性化的心理途径》(出自《全球教育展望))) 2003年第8期)一文中提出,“缄默知识分成易于显性化和不易显性化两大类”,“过程回忆、情景模拟、内省是三种通过个人努力使缄默知识显性化的途径。”
1.3.2缄默知识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将缄默知识理论与语文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的研究产生较晚,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前后,刁’有学者做了尝试。缄默知识理论为我们理解、阐述语文教学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对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目前论述缄默知识应用于教学中的文章尚不多,应用于具体的语文教学方面的论文就更不多见。本文从缄默知识的角度系统探讨了高中作文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和前瞻性。为了更好地展开研究,本人认为有必要系统的了解缄默知识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围绕这一主题,重点参阅了四类资料。
一是有关缄默知识理论的著作和论文。如郭秀艳的《内隐学习》、石中英的《知识转型和教育改革》、方明的《缄默知识面面观》、郁振华的《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等。
二是论述学生缄默知识的研究成果。如向葵花的《学生的缄默知识及其显性化的教学策略》,徐州全的《学生隐性知识及其养成》,张香敏的《学生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获得》等论文。
三是有关语文学科和教学方面的著作和论文。如周庆元的《语文教育研究概论》、曹明海、钱加清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
四是有关缄默知识应用于语文教学中的著作和论文。如王萍的《缄默知识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胡晓虹的《缄默知识:语文教学的独特视角》、于海英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变革一学生缄默知识的合理利用》、郭浪《论缄默知识视野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周徐兵的《缄默知识和语文知识结构的优化》等。
本人认为,传统语文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即重视对语文显性知识的理解,忽视缄默知识在理解显性知识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学生难以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严重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这就是学生厌学的直接原因。因此重视语文实践性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用语文显性知识,体现语文显性知识的价值,而是为了获得在语文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相关的缄默知识。
总之,缄默知识在语文课程教与学活动中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地位,也是语文教学中无法回避的重要命题。
1.3.3缄默知识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国内理论界尤其是教育界在缄默知识显性化问题上,己经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近年来,理论及应用研究进·步得到深化。但在语文学科的应用教学与阅读教学一样,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做了不少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改革成就,但基于缄默知识理论系统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的专项研究却很缺乏,只是在个别的作文研究中有所涉及。例如周徐兵《缄默知识和语文知识结构的优化》若’中指出语文教师要敢于坦诚地在学生面前反思自己阅读写作过程中的缄默知识。以作文教学为例,语文老师如果有下水作文的经验,就能避免仅仅照本宣科,突破教科书上显性写作知识的局限,讲出个性化的细腻的操作技巧。教师在安排作文任务时,也应该完成同名下水作文并“现身说法”。其实高考作文只有800字,就拿一记叙文来说,只能集中写一件简单的事情,不允许有枝蔓。把这件事拆分成几个细节,使得前后几个细节之间产生反差,运用倒叙、插叙、欲扬先抑等手法掀起波澜,就能达到抖包袱的效果!“读者有想象力,不要交待过多,直接切入主题!”这样的缄默知识是难得的。而学生原有的有关作文结构的缄默知识却是记叙文的六要素,规规矩矩地平铺直叙,特别是交待得过多,使得原文冗长,不能掀起波澜,难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一个善于反思自己缄默知识的老师,给学生做出榜样,学生才会勇于解剖自己的知识结构,特别是隐藏较深的缄默知识。江西师范大学的教育硕士温志刚在他的论文《高中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中提到了要实行个性化作文教学,个性化正是缄默知识的特征之一,但并没有在此理论上做详细深入的研讨。广西师范大学的教育硕士周志红在她的论文《中学生缄默语文知识的开发和利用》中,在谈到学生的一堂作文课时,学生只是觉得“作文,我们只是说出了我们自己的话。”因为学生作文时对描写人物方法不太清楚,自己说不清到底有哪些方法,更说不清他在作文时是怎样用上的,这完全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是如何获得这些知识,也不太懂。他只知道就是这样写,其中的“这样”,其实就是他自己在平常的听说读写的无意识的内隐学习的过程中积淀而来的。经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训练,久而久之,他们不知不觉中就感觉到应该“这样”写,至于为什么“这样”,怎样做到“这样”的理性思考则是不知所以然了。其实这里的内隐知识的学习就是缄默知识的学习。如何真正意义上实现缄默知识与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合理运用教学策略,优化高中作文教学的效果,是摆在所有高中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十分严峻的课题。
1.4研究的范围
本研究主要分析缄默知识与作文教学的关系,探讨缄默知识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理论意义、实践价值、创新价值,从理论和实践上建构写作动力、资源发掘、写作过程和作文评改的新思路和新策略,使本研究能够有效地指导新课程与高中的作文教学实践。
1.5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知网、期刊杂志、专著等文献的检索,梳理对有关缄默知识及对作文教学作用的研究,从中发现作文教学改革的思路。
2、实践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自己和其他人的作文案例的总结和归纳,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加以阐释和论证,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缄默知识与高中作.............................15-22
2.1 缄默知识是高中作文.........................15-18
2.1.1 知识观的转变与语文...........................15-16
2.1.2 缄默知识在高中作文..........................16-18
2.2 缄默知识是提高高中作.......................18-20
2.2.1 高中作文能力的的............................18-19
2.2.2 缄默知识与作文能力..........................19-20
2.3 缄默知识是提高学生写作............................20-22
3. 缄默知识对推进高中作文............................22-28
3.1 缄默知识对推进高中作文教.............................22-24
3.1.1 有助于避免缄默知......................................22-23
3.1.2 有助于缄默知识的基...............................23
3.1.3 有助于新型师生.................................23-24
3.2 缄默知识对推进高中作文..........................24-26
3.2.1 走出对缄默知识漠........................24
3.2.2 改善高中学生的.........................24-25
3.2.3 提升教师写作教学............................25-26
3.3 缄默知识应用于高中作.......................26-28
3.3.1 在教学内容上..........................26
3.3.2 在训练形式上的..................26-27
3.3.3 在评价方式上的.........................27-28
4. 基于缄默知识的高中作文.............................28-35
...........................................................
结语
1优势与收获
在新课程改革中,知识观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哲学基础,所以,从知识观的角度来审视高中作文教学,掌握到了基本的方法论,站的角度高,也能把握住问题的本质。通过本研究,理清了高中作文教学的一些基本规律,也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对改善高中作文教学是有较大意义的。
2困难与不足
关于高中作文教学和缄默知识与高中作文教学的研究,目前还处在比较零散的阶段。要把哲学上的方法论运用到一个具体的实践中去,其中要经历很多层次的转换。这样的转换,决不是一己之力可为。由于资料的不足和素养的不够,在一些问题上,认识尚为肤浅;有些关系上,有生硬的转换痕迹;有的地方甚至可能还有谬误。
3探索与前景
缄默知识视野下的高中作文教学,关键是要理清改进的思路,而重点是要落脚到写作过程指导的策略。本文试图将理论的探索和高中作文教学的实践结合起来,作了一些探索。但是,高中作文教学的内容是丰富的,本文仅举了一个例子,尚需要通过更多的例子论证策略的有效性,特别是要通过高中作文教学的实践反思生成更多的教学案例。
参考文献
[1] 王梅弘. 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建设性策略[D].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2] 常雪亮. 高中作文教学序列的构建[D].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3] 曹蕾. 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D].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4] 李先平. 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12
[5] 袁博. 论网络环境下的高中作文教学[D]. 河南大学 2011
[6] 朱桢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D]. 广州大学 2011
[7] 朱凤岚. 高中作文教学科学有序化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11
[8] 陆仙珍. 分层教学策略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运用[D]. 苏州大学 2011
[9] 宋远. 高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0
[10] 赵美. 高考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10
缄默知识视阈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缄默知识,显性知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