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一)研究的缘起
多年教高中语文,辅导高考作文,未想发生了两次冲突。
第一次冲突是,看到有人批评当前学生作文存在“小文人语篇”的情况,感到非常惊讶。我们高中语文教师,确实正以“小文人语篇”为取向辅导着作文,我的学生们,也正以“小文人语篇”为样式模仿着高考作文。
所谓“小文人语篇”,大致与刘锡庆所描述的“实际上是‘散文’的习作”相类,它的特点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是“其特点及写作要求大略与‘散文’相同,只是由于它‘文学性’不足,一般较难跨入文学文体中‘散文’的殿堂。”二是在朱自清看来,学写的小品文多数是“委琐叫嚣”,“像哪儿捡来似的”的门面话,“到处滥用文学的感情和用语”,“失去了文学真正的意义”。‘
这“小文人语篇”缺失真情的文学调子,堆砌花哨的文字,正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和当前高中学生以高考满分(优秀)作文为样式所实实在在追求的写作方向,但是很多高中语文教师自己却并不清楚这就是早就被批判的“小文人语篇”,很多高中学生更是奉高考满分(优秀)作文为圭泉。
于是,我在作文教学中,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应该以高考满分(优秀)作文为样式训练高考作文,还是应该以经典课文为样式学写高考作文?一些同学认为应该以经典课文为样式学写高考作文,因为这些文章一般都是著名作家的作品,有高度,有深度,更有品位,很多同学说应该以高考满分(优秀)作文为样式训练高考作文,以前语文老师就是这样指导和训练的,并且这样写的考试作文得分一般都比较高,还有一些同学开始思考。我给学生讲,高中作文教学正确的策略应该以经典课文为样式学写高考作文,高考满分(优秀)作文只能是借鉴对象,不能奉为圭泉。
进一步探究中,我翻开了潘新和教授的《中国写作教育思想论纲》,学习中认识到,先秦写作教育思想的主导特征以“修己、教化”为基本目的,从两汉魏晋开始,向“‘修身以求进’这一功利性目的转型”,隋唐宋元时期写作教育的主导思想直接成了“为功名”,明清时期在“‘为功名’这一点上更为急功近利,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2所以,我告诉学生,高中生写作文的主要目的在己为修身,在人为教化,其次才是为高考。
然而,这次纠偏,却引发了和学生的另一次冲突,有几个作文写的还算不错的学生,直接针对这些观点,专门写了一篇作文一一《驳老师高中作文写作观》 (见附录),要求我以高考满分作文为样式辅导写作。
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所以,我让这个班每位学生写了一篇作文一一《我的写作观》。13位学生坚持让老师以高考满分作文为样式辅导作文,其中一个理由就是他们以前的语文老师就是这样辅导的;巧位学生接受我的观点,认为应当以应试为手段,以修己、教化为目的写作文;还有的学生认为,这两种观点不过是写作训练中的两个阶段而己;还有一些学生没有清晰的写作观。
由此,我选择这个研究题目,准备建构高中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思想。
(二)文献综述
当写作作理论研究系统而影响广泛的是刘锡庆先生。他在《基础写作学》中阐述的写作的“双重转化”性,是作文教学的基础理论。3
人民教育出版社顾振彪先生2005年在《21世纪高中作文教材的改革》中说,对于写作的过程,古今中外学者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双重转化”。刘锡庆先生认为:“任何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的诞生,都要完成这样一种‘双重转化’: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向认识‘主体’即作者‘头脑’的转化。它要依据‘反映论’的精神,能动地、本质地、真实地将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作者的认识(观念和情感),这是由事物到认识的第一重转化:其次,是作者观念、感情向文字表现的转化。它要遵循‘表现论’的原则,有‘理’有‘物’并有‘序’有‘文’地将头脑中所获得的意识、情感转化为书面语言(思想的‘外衣’)。这是由认识到表现的第二重转化。”简言之,由“物”到“意’夕,由“意”到“文”,就是写作过程所必须完成的“双重转化”。4
刘锡庆在《中国写作理论史》序言中说,中国的写作理论演化到今天,呈现出明显的发展阶段性:由先秦到“五四”前夕是漫长而辉煌的“古典”时期,以“五四”为发端至建国以来是崭新而富有生气的“现代”阶段。5
写作教学思想研究专家当属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潘新和先生,他所著 《中国写作教育思想论纲》(198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系统综述了中国古代的写作教育思想和中国现代的写作教育思想。古代部分论述尤为精彩,他把中国古写作作教育思想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一、“从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一公元前771年)到秦这数百年,是写作教学的发端。其教育思想主导特征是以教化、修己为基本目的”的。6“两汉魏晋南北朝(公元前206年一公元589年)时期是写作教育的创立期。写作的课程、教材、教法等初具形态,写作教育思想的主导特征是由教化、修己向原道、征圣、宗经一一‘修身以求进’这一功利性目的转型。”6三、“隋唐宋元(公元581一1368年)时期是写作教育取得较为稳定发展的时候,写作教育结构趋于严整,有了较为完备的写作教材和对写作教学规律的自觉探索。这一时期写作教育的主导思想是‘为功名”,。6四、“由科举制催生的写作教育的繁荣,至明清达到极盛期。而在这虚假繁荣的背后,实质上的衰朽,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一时期写作教育的主导思想与前一时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在‘为功名’这一点上更为急功近利,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下
宁波大学教育科学院黄伟教授2006年在《高中作文教学的百年回眸与检讨》中指出,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现代的写作教育价值取向大体经历了从关注“经世致用”到关注“个性发展”再到关注“实际应用”的过程。从读经的内容到作文的形式主要是用于经世致用的,同时也有修身的目的。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前后,作文教学的价值追求则更为注重“自由发表思想”,关注个性以及兴趣与特长。20年代末直到整个40年代,作文又转向了实际应用。8纵览20世纪下半叶到21世纪初的作文教学变革轨迹,大体可以做出这样的划分: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是作文教学的探索与新建期;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是作文教学的挫折与恢复期;80年代至90年代初,是作文教学的发展与成型期;90年代中期至新世纪初,是作文教学的改革与转型期。9总体说来,20世纪作文教学的价值追求在“内在发展价值”与“外在工具价值”两端徘徊。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从整体上看,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差的基本状态并未得到改善。这个评价是中肯的,符合实际的。这固然有语文高考及作文评阅等外因,但更深层次进行分析,高中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思想则是内因。所以,我的研究思路,计划先从分析高中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思想开始,同时,刘锡庆、潘新和、韦志成、刘森、倪文锦、王荣生、梁中杰等作文教学研究专家的著作,系统地阅读靳健、曹明海、翟启明、饶杰腾、巢宗祺、刘国正、叶圣陶、朱自清、张志公等语文教育专家的著作中关于作文教学的论述,广泛地阅读王大绩、程红兵等高中语文名师关于写作教学实践的论述,广泛地阅读相关的论文,以期从理论建构、实践经验等方面切实把握,在写作教学中自主把握。
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调查法等。
(四)研究的目的
研究的目的是将写作教学理论界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写作教学实践,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一份高质量的写作教学研究论文,促进高中写作教学走上健康高效的轨道。
二、 写作教学思.......................16-22
(一) 高中写作教.................. 16-19
(二) 科举写作教................... 19-22
三、 写作与写作教学....................... 22-26
(一) 写作教学的................. 22-23
(二) 写作的概念................... 23-25
(三) 写作教学的概念................... 25-26
四、 写作教学的目的................. 26-31
(一) 古写作作教...................26-27
(二) 现写作作教...........................27-28
(三) 高中写作教学.....................28-31
五、 写作教学遵循的....................31-37
(一) 写作的基本......................31
(二) 曹雪芹为我............................31-35
(三) 准确把握“双重转化”................35-37
六、 写作教学活动设计........................ 37-42
.................................................
结语
“从做中学”的写作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深刻认识“做中学”,从理念上接受“做中学”,在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做中学”。否则,老师可能认为课堂上让学生“做”,让学生“写”是浪费时间,写作应该课下去写。
“从做中学”的写作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事先做好缤密的教学设计。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做中学”的课堂比传统的课堂更灵活、更生动、更有生机。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奇思妙想,也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对此,教师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各种情况。
“从做中学”的写作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有高超的课堂管理能力。杜威认为,教育者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从做中学”的环境,并指导学生选择要做的事情和选择要从事的活动。“做中学”对应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其课堂是开放式的。尤其是探究过程中,学生们积极讨论、交相辩难。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固然是积极的,但是也面临场面失控的风险。一旦失控生的探究活动可能蜕变为纯粹的游戏,“做中学”的教学目标无疑会落空。高超的课堂管理能力是课堂“活而不乱”、“动而不乱”的根本保证。
“从做中学”的写作教学方法,要求教师熟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帮助学生创设情境,开拓思路,汲取各家之长。
“从做中学”的写作教学方法,还要求教师要有课程意识,掌握本土教师开发的基本方法。可以说,“做中学”的课程,强调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教师应从口常生活中挖掘鲜活的素材作为教学案例,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开展本土化、本地化、本班化的“做中学”。
我国传统的教学长项在知识的传授,“做中学”的教学方式长时间得不到重视。高中写作教学因其天然的特性和良好传统,“做中学”定能走出一条宽阔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荣维东. 美国的写作策略教学及其启示——以NWP2007年《提高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策略》报告为例[J]. 语文学习. 2009(11)
[2] 纪勇. 王松泉写作教学思想试论[J]. 中学语文. 2009(28)
[3] 李卫东. 回到“真实的写作”[J]. 语文教学通讯. 2009(26)
[4] 张伟明. 从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看中学作文教学思想转变[J]. 中学语文教学. 2009(09)
[5] 李海林,荣维东. 关于“作文”或“写作”的正名[J]. 中学语文教学. 2009(08)
[6] 朱建军. 世纪之争:重读,还是重写?——叶圣陶和黎锦熙写作观之冲突与融合[J]. 中学语文. 2009(Z1)
[7] 潘涌,水小琴. 美国母语写作教学的价值取向、设计特点及其启示[J]. 比较教育研究. 2009(07)
[8] 李海林,荣维东. 作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写作知识重建[J]. 中学语文教学. 2009(07)
[9] 荣维东. 多读比多写更利于提高写作能力[J]. 语文学习. 2009(06)
[10] 陈日亮. 从“写真实”开始[J]. 语文学习.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