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及策略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0033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育管理论文,笔者通过文献采集及文献综述,笔者了解到一些对信息技术产品使用行为意愿的影响的理论模型,总结前人理论及模式的局限性及优越性,最终以UTAUT模型为分析理论工具并创建本研究模型。
第1章导言
1.1研究背景
1.1.1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经历萌芽期(1978-1999年)、建设驱动发展期(2000-2010年)、应用驱动发展期(2011-2017年)以及2.0新时期(2018年至今)四个阶段①。任友群教授把建设驱动发展期和应用驱动发展期合称为“教育信息化1.0时期”,因此本节主要阐述21世纪的中国教育信息化。1.0时期建设以“三通两平台”为标志,主要解决“应用”阶段的问题。由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僵持的“两张皮”现象导致了二者融合意识偏差,为此,教育部在2018年出台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2.0时代正式到来,旨在将信息技术深度有效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实践中。不同于1.0时期的是,2022年度目标是落实我国信息化2.0时期建设的主要任务,实现三全两高一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本世纪初提出的技术整合能力发展四阶段,即“起步、应用、融合、创新”的教师教学法②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目前处于转段升级的新阶段③,融合创新是该阶段的核心要义,而2.0时期主要解决“创新、融合”阶段的问题。
1.1.2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2.0的核心内容
为促进我国教育的变革与创新,落实我国信息化2.0时期建设要求并实现2022年度目标是2.0行动计划的精神实质及主要任务④,然而,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不断更新迭代的信息技术发展助推教育变革,“深度融合”的概念将取代简单的“整合”概念,科技与教育不再是简单叠加,中国教育信息化也将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这一核心理念的引领下实现快速发展,大势所趋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必将在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历史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
1.2研究问题


教育管理论文参考

在信息技术不断革新教育的潮流下,在疫情等特殊时代对在线教育的挑战与思考下,网络学习空间是开展国家基础教育网络教学的重要技术支撑及迫切需求,是我国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的重要关口。然而,在国家大力倡导并大力实施网络学习空间全面覆盖的进程中,中小学教师对网络学习空间动机强度不够,互动频率较低,网络学习空间并未被大多数教师接受,在中小学教师中的推广与使用效果并不乐观。破解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普及难题,作为网络学习空间的具体执行人的教师对网络学习空间的接受并认同是前提,教师会依据网络学习空间对自己是否用来判断可取性。本文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中小学教师的网络学习空使用影响因素及促进对策是什么?探究中小学教师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各应用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并为中小学教师网络空间普及应用提供科学的建议与对策。
................................
第2章文献综述
2.1网络学习空间基本理论研究
2.1.1网络学习空间的概念
(1)学习空间的起源与内涵随着国家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的发展与创新,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的学习空间对大规模的教育变革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大型在线教育提供条件支持与技术支持,也是当前发展在线教育的重点。
虽然学习空间与学习环境是两个不一样的词语,但作为教学活动开展基础的“学习环境”和信息化体系中的“学习空间”是同位概念①,二者曾被简单等同并且交叉使用②③④,首先在以往的教学论中,学习环境就是一种学习场所或者是学习空间,大多数学校在进行学习环境设计时就考虑并包含了学习空间设计,比如物理性质的教室空间设计。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布兰特·G·威尔逊(Brent.G.Wilson)教授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其专业领域提出并归纳了包含计算机为基础、以物理空间教室为基础、以及基于网络开放、虚拟在内的三种学习环境⑤。再者,近来来对学习环境的认识与理解更是出现了一系列巨大且全面的进展,对学习环境更进一步的理解是学习环境是人际资源和关系的组合,是开展学习活动的必要支持条件,此类现象在国际巨著《儿童学习空间设计》⑥和Learning Spaces⑦等有关学习空间的研究设计中均有提及。基于此,从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视角下去厘清学习空间的概念显得非常重要①。
学习空间这一教育术语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在传统教学方式下,通常被理解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教学活动及可以开展面对面教学活动的物理场所,例如传统的教室。然而,随着社会科学与技术不断的进步以及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持续应用及新兴科技的融入,人们对学习空间的理解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学习是在恰当外部条件支持下发生的②,学习空间涵盖了可以产生学习活动的任意场所,即学习空间已不再单纯指向实体物理空间,其外延还包含了虚拟的网络空间。根据传统教学实践,物理场所通常就是指拥有讲台、矩阵式桌椅布局、清晰的前后方向分布等特征的教室;从使用者差异出发,学者们对学习空间进行限定及修饰以此表明其受众群体与学习对象等特点,如成人智慧学习空间,亚洲教育网学习空间等。综上所述,不同学者以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学习空间进行了多种描述与界定,但目前学术上对学习空间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定论。
............................
2.2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现状研究
2.2.1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现状调查
在2018年国家大力建设推广网络学习空间并普及应用的情况下①,平台显示新增用户达到1000万个②,陆续开通网络学习空间的数量也在不断攀升,现如今多数网络学习空间注册用户数量已达到了相当可观的程度③。笔者通过分析、梳理文献,很多学者及其团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并取得了诸如创新了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策略、提升了教学效果、实现了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与促进了家校互动等的成效④。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初步成效体现在国家基础教育师生共享海量优质资源及实现互联互通的基础上⑤。2018年,学者郭炯及其团队为了调查实际应用现状,以华中地区教师为研究对象展开调研,结果如下⑥:
从教师使用意愿比例及使用频率可知,网络学习空间有用是大多数教师共同的观点,但也同时显示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其应用积极性并不高①;从平台差异化来看,老师可以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来辅助教学②,对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促进发挥着重要意义,但是同时也有部分教师持观望状态,他们认为没有以上教学平台也不会影响到自己的教学实践。


教育管理论文怎么写

综上所述,网络学习空间已经提出数年,学者们对网络学习空间也进行了包括指导意见、模型构建、模式探索、教育教学实践等大量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是网络学习空间并未实现全面深度覆盖。例如,在以网络学习空间作为媒介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时,并未根据网络学习空间的特征进行课堂设计;在以网络学习空间作为媒介开展教育教学评价活动时,并未根据网络学习空间的特征实现全面评价。广大师生并未真正从网络学习空间的优势中获益,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效果大大被削弱,未达理想标准,造成了开通人数众多,但实际应用人数较少,离全面深度融合仍有一段距离,甚至有的用户注册后也是流于形式,造成了把应用停留在表面的局面。
..................................
第3章研究设计..........................21
3.1研究目标.......................................21
3.2研究模型与假设..............................21
第4章中小学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现状调查问卷开发...................................28
4.1调查问卷编制..................................28
4.1.1调查问卷结构...............................28
4.1.2核心变量及其测量项目......................................28
第5章中小学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影响机制分析......................41
5.1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现状描述性分析......................................41
5.1.1调查问卷发放情况介绍.....................................41
5.1.2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情况统计..............................41
第6章中小学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对策研究分析
6.1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机制及影响因素
为深入探索教师在网络学习空间使用意愿不强、活跃度较低,积极性不高等的原因,本研究以UTAUT模型作为理论支持,四个核心变量影响着使用意愿行为①,基于网络学习空间使用场景及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的整体考虑,本研究对原始模型进行了适当更改与调整,增加了“使用习惯”、“沉浸体验”两个变量,并辅以4个调节变量,分别是教师性别(Gender)、学校性质(School)、教学经验(Teaching Experience)、和学科类别(Subject categories)。通过前文研究得出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机制及影响因素如下:
(1)信息技术产品用户接受UTAUT整合模型适配于本研究。(2)4个核心变量在影响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使用意向中占据了主导作用,其中绩效期望的影响作用最强,教师感受到网络学习空间对工作有用、平台易操作,这些因素会直接导致教师使用网络学习空间的意愿(3)从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到,沉浸体验也是影响使用行为的因素之一,使用意愿对使用行为已有直接影响,但是使用习惯并没有正向显著影响。(4)性别、教龄、学校性质在使用意愿和使用行为上具有显著影响。(5)所教学科也会影响使用意愿,但是学科类别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
基于研究结论,聚焦于绩效期望和努力期望,致力于社会影响及促进因素,考虑网络学习空间使用者沉浸式体验,利用好教师性别、教龄、学校性质及学科类别等具有正向调节变量的有利因素,提高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的使用意愿,实现网络学习空间均衡发展,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及对策。
......................................
第7章研究结论与反思
7.1研究结论
7.1.1各变量的描述性分析结果
受模型中各变量制约与影响,结合数据统计结果,各个影响因素对使用意愿及行为的回归分析如下:教师性别对于社会影响、沉浸体验、使用意愿,使用行为共4项呈现出显著性(p<0.05),说明不同性别对于以上4项有着差异性;不同教龄对于沉浸体验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F=4.416,p=0.005)、对于使用意愿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F=2.641,p=0.049)、对于使用行为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F=3.523,p=0.015);所在学校性质对于社会影响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t=-2.375,p=0.018)、对于促进因素对于促进因素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4.573,p=0.000)、对于使用意愿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t=-2.768,p=0.007)、对于使用行为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5.428,p=0.000),私立学校的均分均高于公立学校的均分;利用方差分析去研究所教的学科在各维度上的差异性关系,所教学科对于使用行为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F=2.692,p=0.021<0.05)。
根据各潜变量描述统计,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促进因素、使用习惯、沉浸体验、使用意愿、使用行为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5,平均值分别为3.828、3.767、3.748、3.620、3.529、3.547、3.728、3.704。标准差分别是0.901、0.995、0.934、0.920、0.753、0.905、1.003、0.904。其中均值越大,对产品越认同,由上可知,绩效期望均值是3.828,同类相比数值最大,说明绩效期望对产品认可度有着最大影响。利用相关分析去研究使用意愿和使用行为、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促进因素、使用习惯、沉浸体验共7项之间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值分别是0.479,0.381,0.395,0.415,0.369,0.242,0.358,并且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使用意愿与这7项之间均呈现出显著性并正相关。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