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理论视角下小学教师教育惩戒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0036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育管理论文,笔者通过对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现状的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在惩戒学生时能做到关怀学生,关注学生的感受,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惩戒。但问题也不容忽视,研究发现教师对自身惩戒行为的认知良好,比学生感知到的程度高;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教育惩戒一直是学界的研究热点以及公共舆论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环境的变化,学界对教育惩戒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教育惩戒立足于教育目的和需要,是教师履行教育职责的必要手段,也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教育惩戒不仅包含理论上的研究,也针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作为教育惩戒主体的中小学校及教师,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教育惩戒问题的研究当中。2021年3月1日,《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正式颁行,教育惩戒第一次以正式规章的形式出现,从立法层面回应了引起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对教育惩戒的概念、适用范围、实施规则等进行了具体的介绍,让教育惩戒有法可依变为现实,降低了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时的顾虑,从法律的角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国的教育事业①。目前《规则》正处于试行阶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虽然整体上教师的惩戒意识正逐步增强,但一些教育较为落后地区的教师对教育惩戒的认识仍有不足,过度惩戒、放弃惩戒的情况仍有发生,对如何把握惩戒的“度”仍有疑问,以及教育惩戒方式的不当使用,致使惩戒效果欠佳。除此之外,因惩戒不当导致师生之间存在芥蒂、师生关系紧张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那么如何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仍值得思考。教育惩戒权也赋予了学校和教师一定的权力,适当的教育惩戒对于学生的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保证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为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在教育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权力的规范行使,防止权力滥用,仍是一个重要课题。


教育管理论文怎么写

.............................
第二节文献综述
一、关怀理论的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1.关怀伦理的研究
关怀伦理学起源于二十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有卡罗尔·吉利根、萨拉·拉迪克、内尔·诺丁斯和列维纳斯等。卡罗尔·吉利根(Carol Gilligan)是哈佛大学教授、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的奠基人,从女性的视角来研究伦理学,反对以男性的道德发展标准来衡量女性的道德发展,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问题“海因茨投药”,探究女性道德判断的困境及与男性之间的差异。她认为男性更倾向于公正,而女性更倾向于关怀和关系,因此形成了两种道德伦理判断系统,即公正伦理和关怀伦理。吉利根在1982年发表的《不同的声音》一书中详细描述了女性关怀伦理,批判了男权道德,她认为人们忽视了不同于男性道德发展模式的女性“关怀”,并提出了一种建立在需要、关系、反应上充分认知的道德,这是对西方传统的伦理学和道德教育学理论前提发出的挑战①。内尔·诺丁斯(NelNoddings)批判继承了吉利根的理论思想,开始思考关怀伦理,并进行系统的探讨建构,形成了自己的关怀伦理理论。她所提倡的关怀伦理学更加关注某种行为是否有助于维持充满关怀的关系,关怀伦理进一步推进到了道德教育甚至整个教育领域当中,将关怀伦理学发展为具有操作性、实践性的教育道德理论。萨拉·拉迪克(Sara Ruddick)与吉利根、诺丁斯在关怀伦理上的侧重点有些差别,她从母性的角度谈论关怀,将父母与子女的关怀推广于其他伦理模式中,试图通过母亲式的关怀和爱创造和谐的世界②。犹太哲学家列维纳斯(Emmanuel Levinas)继承了现象学的传统,提出了他者哲学,在批判本体论哲学之际构建了形上伦理学,并且提出主体应具有为他者负责的伦理精神。
.............................
第二章关怀理论视角下教育惩戒理论
第一节关怀理论下的主体及其关系
一、关怀者——教师
(一)专注和动机移置
教师是关怀行为的发出者,在关怀关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诺丁斯认为关怀者有两个必不可少的两个环节,一是专注,二是动机移置。“专注是指关心者对被关心者的那种开放的、不加选择的接受①。”专注并不是将自己投射到他人身上,专注的状态是允许不同意见,去除“控制”。被关怀者是有自身感受的人,关怀者不能将被关怀者当作数据来进行分析和处理,这并不是真正的接受。关怀者需要去切身感受被关怀者的需求,在具体的情境中去观察、感受对方,运用逻辑分析的方式或普遍概括的方式会阻碍关怀。专注不是将自己的思想、看法、需求或期望强加在被关注者身上,是在沟通交流中了解对方,愿意接受他传递的一切信息,体会对方的感受。
关怀的第二个环节是动机移置,动机移置是动机能量流向他人的过程,关注被关怀者的需要,并产生要帮助对方的愿望。动机移置是具体的、动态的,与被关怀者回应互为条件,关怀者对被关怀者做出关怀行为时,关怀者的动机能量就流向了被关怀者,但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满足被关怀者,若被关怀者的动机或目的不正确,那么关怀者不能盲目地进行关怀,要站在理性的角度看待被关怀者存在的问题,将其引导到正确的目的上来。除此之外,关怀者在进行关怀时,也存在被伤害的可能性,甚至要做出一定的牺牲,但被关怀者从关怀中获得的希望和力量可弥补这一部分,让关怀者也获得了力量。诺丁斯不赞同极端的动机移置,极端的动机移置会让双方都陷入失去自我的危险,对双方都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动机移置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
第二节关怀理论下教育惩戒的内涵
教育惩戒源于学生的失范行为,通过教师实行,学生接受的形式完成这一过程。社会对于教育惩戒的关注常常偏重其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而教育惩戒中包含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关怀性却时常被忽略。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认为惩罚的目的应该在于教育,并且教育应该构建在学生的特点、困难等关心的基础之上,正确实施惩罚是非常重要的①。学校教育离不开教育惩戒,但也不能没有爱与关怀,关怀理论为教育惩戒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一、接受:教育惩戒的前提
在关怀理论中,关注与动机移置是关怀者应具备的心理状态,需要同时进入这两种状态。当教育者全身心的投入到与小学生的互动中,认真地倾听、观察和接受学生所传递的一切信息,并且将自己的思维动机流向对方,和对方一同感受时,此时教师是“二位一体”的,教师搁置并且去除作为教师的控制力,这给予了教师认识学生内心的视域和契机,也是教育惩戒的前提,也许这种状态并不会告诉教师该如何去进行惩戒,但是它带领学生进入一种“我一一你”的状态,向学生表明他是自由的,被接纳的,他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告知给教师,教师会以尊重、开放的态度倾听,并且能够获得教师积极的回应,让学生在与教师的相处中是安全的、具有信任感的。此时师生双方才能够进入双向理解的情境,教师能够认识、理解学生内心世界,而学生也能理解教师是注意他、尊重他的。师生双方是真真切切的敞开心扉交流,在交互之中产生交融,融入他人并找到自我。充分的理解和认知为教育惩戒提供了完备的信息和关怀的状态,是惩戒提供的前提和基础。
...............................
第三章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现状..............................23
第一节调查设计与实施............................23
一、调查设计.............................23
二、调查实施................................27
第四章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51
一、教师认知与学生感知存在偏差........................................51
(一)教师对自身关怀认知程度偏高.............................51
(二)包容维度偏差最大,教师的包容性欠缺.........................51
第五章关怀理论视角下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改进策略...............................59
第一节教师方面的改进策略......................................59
一、加强关怀理论的学习,树立关怀意识................................59
二、转变教育惩戒观念,掌握关怀艺术..................................60
第五章关怀理论视角下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改进策略
第一节教师方面的改进策略
一、加强关怀理论的学习,树立关怀意识


教育管理论文参考

教师应根据事物发展不断更新自身教育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如果一个人具有先天的关怀情感,那么对关怀伦理的价值理解越明确,他实施关怀伦理的动机越强烈;对其本质理解越深入,实施的意图越自觉;对其特点理解越全面,实施的方式越恰当;对其原则理解越清晰,实施的行为越有效①。所以作为学生的领路人,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加强对关怀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很多学生感受不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认为老师只关心自己的学习情况,将学习放在第一位,与学习无关的事视作无用的或浪费时间的。教师在如此理念的指导下,教育惩戒也成为辅助学习的工具,学生将很难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与爱。作为一线教师,教师的目光不能仅仅局限在学业上,应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目标,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关键在于育人。教师加强关怀理论的学习,并且将关怀融入教育惩戒中去,可以通过书籍、网上资料或参加相关讲座等方式了解并学习关怀理论,了解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学习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到问题,去接纳关心学生。认识到关怀与被关怀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基本需求的满足是追求更高层次需求的垫脚石。教师需尊重、负责、理解、热爱每一位学生,做到心中有关怀,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拥有扎实的理论也为更好的实践打下基础。
................................
结语
教育惩戒伴随着教育活动应运而生,在中国古代社会,受“师道尊严”、“严师出高徒”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体罚现象普遍。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教育惩戒的认识也逐渐深入,从立法到惩戒规则的颁布和实施,见证了教育惩戒的不断完善。笔者在接触到诺丁斯的关怀理论后,发现教育惩戒目的在于纠正学生的失范行为,达到育人的效果,实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关怀,关怀理论所提倡尊重、责任、理解和包容,为教育惩戒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角度。
通过对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现状的调查,发现部分教师在惩戒学生时能做到关怀学生,关注学生的感受,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惩戒。但问题也不容忽视,研究发现教师对自身惩戒行为的认知良好,比学生感知到的程度高;学生对教师惩戒后的回应情况不佳,相当部分的学生不会回应教师的关怀;学校缺乏对教师在惩戒方面的指导,以及家长的不理解和不配合等问题。为此,分别从教师、学生、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帮助教师实施关怀型惩戒、学生学会关怀和回应他人的关怀,形成良好的关怀型师生关系。
但由于条件有限,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获得的教师样本数量不足,有些单薄,在分析和结论部分中可能存在偏差。受自身的局限,问卷的题目设计不够精细,可更加具体和深入;对关怀理论的研究和思考还不够深入,关怀理论与教育惩戒两者之间的融合有待完善,笔者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反思,不断提升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将对此进一步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