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 选题背景
俗话说“安全事故无小事”,古人就劝导我们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安全始终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关系到人类的生死存亡,安全是我们人类能够延续的重要保障,安全对于国家,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优秀栋梁的任务,也担负着保证学生们健康快乐的成长的重要任务,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也需要教会学生们如何生存和生活。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学校的安全,学生的安危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着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和谐。特别是现在我国物质条件发展不错,很多家长对孩子的重视度更高,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仅仅在学校能学到知识,也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我们学校一边在强调安全的重要性,给学生灌输很多安全知识,但是结果是每年还是有很多学生的安全事故发生,让我们感到痛心疾首的同时,我们需要思考我们的安全教育是否真的做到位,为什么效果还是这么不尽人意。根据教育部、公安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署等单位的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约有 1.6 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 40 多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或安全事故,这其中排除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外,约有 80%的非正常死亡本能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避免。①我们可以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一个惊人的数据,相当于每天几乎有一个班的学生死于安全事故。这个数据是非常惊人的,每一例安全事故背后又是无数个悲痛的家庭,如果每天都是这样的情况,我们何谈和谐社会,用何来保障我们学生的安危。
........................
二 小学安全教育国内外现状
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因为经济发展得快,教育也比较领先,很多国家对于安全教育的研究已经有十年多或者百年以上的历史和经验,效果是非常突出的。国外关于安全教育的开展和研究都比国内进步很多,通过文献找出国内外相关安全教育的文献,并对国内外安全教育现状进行了归纳整理。
(一)国外安全教育现状
1.国外安全教育起步早
在国外,安全教育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国外安全教育起步早,发展成熟,很多国家设立了学生相关的安全法律和安全教育实施政策,并把安全教育纳入日常课程中。国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多注重实践并非纸上谈兵。下面主要以美国、英国和日本三个国家为例:
1912 年美国消防协会就出版了《公众防火教育课程大纲》,提供给老师作为教材,并在学校课堂中进行教授。①安全教育起步早还表现在国外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年龄比较早。比如美国的孩子在幼儿园就已经学会如何处理摔伤或扭伤等急救方法,如何辨别食物等。
日本教育认为,学生最适宜进行安全教育的关键时机就是小学阶段,因为小学生最容易接受安全指令,并能实际操作运用,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旦错过小学阶段关键实际,就会在学生人生中留下隐患。②
英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就已经颁布了安全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地方自治机关要做出一切努力,在学校教育中向儿童、学生灌输交通安全的思想和技术”。③并在《1988 教育改革法》中对儿童安全教育做了详细的评估体系。
.........................
第二章 安全教育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
一 概念界定
(一)安全
“安全”这个词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我们对这个词语不用解释都能理解,那么“安全”到底是什么意思?从古至今,人们对“安全”做了很多定义。
在古汉语中,并没有“安全”这个词语,人们往往用“安”来表示“安全”的意思,相对应“危”就是“危险”,所以有成语“居安思危”。在《现代汉语辞典》中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平安、无危险,另一种是保护、保全。现在人们对“安全”的解释意义更多:安全是指没有受到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 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本文研究的“安全”属于社会属性的安全,因为学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学生处在学校中就是社会中的一员,所以我们研究学校给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学校本身的校园安全问题。
(二)小学安全教育
目前学者们对于“小学安全教育”的定义没有统一界定。笔者通过文献查阅后觉得学者张玉堂的观点比较全面,他认为安全教育是指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途径,采用喜闻乐见的方法、措施,对学生进行衣食住行、身体、心理等方面进行教育和培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安全意识,并在一定条件下养成力所能及的自救和他救的技能的活动。
本研究的小学安全教育是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征,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途径,采用适合小学生接受的方法,对小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教育,以达到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培养学生安全知识技能的目的。
.......................
二 安全教育相关理论
(一)生命教育理论
上世纪 60 年代,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提出了生命教育,呼吁人民注重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他的生命教育理论随后得到教育界的重视,并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人类的生命包括生理、社会、精神等方面,所谓生命教育,要让受众认识人的自然生命,并逐步感悟到在社会中,人的生命才能进步和生长,理解生命在社会层面的含义。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这种关怀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教育自身发展价值在“生命活动”实践中的统一,在此教育实践中教师的价值得到实现,生命质量得以提升。
生命教育可以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
命和敬畏生命,从而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学校也需要在以人为本的思想下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帮助学生加强安全意识,提高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安全教育的指引下实现人生价值和目标。
生命教育可以让人们更加关注生命本身,关注生命安全,小学生生命教育欠缺,安全意识相当薄弱,安全忧患意识和安全责任感也不强,开展生命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回归对生命本身的关注,珍爱生命,注意安全。
“以人为本”是人本主义哲学的观念,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思想最早的表达从古希腊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到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潮,人本理念都起着支配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最早出现于先秦著作《管子》;儒家思想可以说是整个社会的人本主义,其核心思想是“和”,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宇宙之和;道家学派侧重于人的生命价值,可以说是自然的人本主义。因此人本主义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
第三章 海南省小学安全教育现状调查.......................19
一 调查研究目的...................19
二 调查样本选择和调查方法..................19
第四章 海南省小学安全教育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29
一 海南省小学安全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29
(一)学校方面.....................29
(二)家长方面...............40
第五章 解决海南省小学安全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61
一 安全教育政府对策.....................61
(一)加快校园安全法立法 学校安全有法可依.......................61
(二)加大安全教育财政投入 完善安全教育基本建设..............61
第五章 解决海南省小学安全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 安全教育政府对策
(一)加快校园安全法立法 学校安全有法可依
法律是指导和评价人们日常生活的准则,法律规定了我们的权利和义务,法律强制性和权威性让我们自觉地遵守。
我国目前关于学生安全的相关法律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安全相关内容仅存在这些法律中的某个章节,法律效力比较低,而且内容比较笼统不具体,存在法律空白。在处理学生安全问题的时候并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也开始变得开放起来,校园里的校园暴力、网络暴力、心理问题等这些新型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不安定因子也随时出现,要解决校园的安全问题,保障学生的安全教育顺利进行,必须通过相关校园立法,用法律的权威和强制规范和管理学生的安全。
出台《校园安全法》有利于规范学生安全教育的主体和权责,可以正确有效地解决安全事故、科学的处理安全问题,为学生的安全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的法律依据。
我国教育部早在 2004 年开始制定《校园安全法》,但至今没有落实,我国的中小学安全教育缺少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制约了安全教育的顺利开展。《校园安全法》是全国各省小学制定校园安全法规的依据,出台《校园安全法》有利于学校的安全工作的顺利实施,明确安全主体的权责,是学校预防和正确处理安全事故的法律依据,给我国小学安全教育提供牢靠的法律基础。
........................
结语
小学安全教育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工作,学校、家庭和社会社会各界都需要尽到一份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便利,各类中小学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尤其是心智未成熟、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安全事故无小事,给家庭带来沉重悲痛的同时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很多事故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提供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