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初中校园欺凌的意蕴解读
(一)校园欺凌相关概念辨析
1.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
(1)本质特征不同
欺凌存在懦弱性,从实质上来看,校园欺凌一般是以大欺小、以强欺弱,并且其行为存在重复性,能够在某一时期多次出现。欺凌者一般比被受害者的力量更强大。奥维斯指出:如果一位学生经常被另一些学生长期压制,或者受到其不良行为的束缚等,这就是校园欺凌[29]。从概念认定上来看,其涉及到三个基本条件,其分别包括:欺凌者存在主观施暴倾向、欺凌者和受害学生的势力不一与欺凌事件多次出现。
校园暴力其实是指伤人与损物,同时,其具备较强的偶然性与不固定性等特点。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暴力”进行概念界定,其是指:“有意选择武力,对自己、他人或集体等实施强迫或威胁,导致他人出现身心方面的伤害,甚至会引起死亡,并发展为破坏或抢夺的行为。”伤人一般是小伤,诸如:跌伤、擦伤、撞伤等,也可能是杀伤性武器造成的一些伤害,那么,校园暴力带来的伤害是比较严重的,这一点是校园欺凌无法比拟的,校园欺凌利用学校颁布且执行反校园欺凌规章条例对其实施防治与管理,而校园暴力更多的是交由警方处理。
(2)类型不同
校园欺凌的分类比较丰富,例如:身体欺凌、社交欺凌、语言欺凌等。对于身体欺凌而言,其一般代表着伤害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体的身体,例如:碰、撞、打、踹等,破坏某人的物品或者作出一些负面行为。社交欺凌又称作为间接欺凌,一般是指:疏离、孤立、散布他人谣言,故意辱骂对方、挑拨离间等。对于语言欺凌来说,其一般是指辱骂、嘲弄、起外号、威胁等。
对于校园暴力的分类来说,一般是指:暴力活动与破坏财物等。对于前者而言,其主要是针对某一人开展的暴力行为,故意对其身体带来损害,例如有意碰撞。对于后者而言,其主要是对财物进行暴力损害,例如学校的桌椅被折断、打破学校门窗上的玻璃、偷窃师生个人财产等。暴力侧重于通过筋骨等手段来进行武力伤害,欺辱通常是指以小欺大,这两者在身体伤害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一般来说,暴力带来的身体伤害更为明显一些[30]。
..............................
(二)校园欺凌的概念界定
校园欺凌属于一个比较专业的名词,并非是打架斗殴,也并非是学生之间的常见的矛盾或冲突等。大部分儿童对其他人说了一些无礼的话或者做了一些暴力的事情,不过其中一些并非欺凌事件。将所有的能够带来伤害性的活动都界定是欺凌行为,这样做极易掩盖这一行为所具有的一些真正特征。就好比艾米莉.贝兹伦(Emily Bazelon)认为的,“如果把每一件发生在儿童身上的不好的事情,都认定是欺凌行为,那么最后会错误性地描述,甚至会隐藏了其它方式带来的伤害”。若要更直观地对待校园欺凌行为,那么一定要对其内涵、性质、特征等进行更深刻地了解,由此能够更加规范、专业地处理与解决。
1.国内界定
我国针对校园欺凌的概念总结,包括 3 个不同的看法。其中,台湾学者的认为:“霸凌属于力量失衡造成的。台湾教授黄成荣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得出,对于校园欺凌行为而言,它其实属于一类长期性、深入性、广泛性的欺压现象,是具备一定的目的性的,通过语言或肢体暴力对别人进行侵犯或伤害,然后对他人进行控制,由此来获得一定的掌控权”。学者陈世平将欺凌定义为:儿童之间出现的一类倚强凌弱的欺凌现象,其具备的特征是两方力量出现失衡,具有伤害性、蓄意性等特点。
2.国外界定
西方国家针对校园欺凌展开的研究是以奥维斯教授为代表进行推动的,其指出:校园欺凌的内涵是指若一位学生在某一时期重复遭受到一个人或某一群体所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所以,该学生通常是受害者。其存在三个重要要素:一是欺凌者存在主观的暴力倾向,具有强烈的攻击意识;二是欺凌者、受害学生等具有不同步的势力;三是恶意现象存在重复性、持续性的特点。印度学者斯蒂芬·弗兰佐认为,校园欺凌属于一类目的性比较强的理性活动,欺凌者一般会通过冷静的暴力方法进行欺凌或施暴。日本国立大学 Smith教授指出欺凌的内涵一般是指“故意的造成个体出现伤害的一个行为活动”,也就是说,“主观故意”和“引起损伤”属于两个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
二、农村初中校园欺凌的现象调查
(一)农村初中校园欺凌现象的调查设计
1.调查方案
XX 县 G 中学、H 中学作为调查对象,G 中学、H 中学在 XX 县院校的历史十分悠久,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本文的研究针对初一至初三的 36 个班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
2.调查目的
在了解了目前关于校园欺凌的一些理论和研究现状之后,对校园欺凌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深度解析,并对其的特征和类型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以期深刻地掌握初中校园欺凌的真实现象,对校园欺凌的背后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为初中校园欺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3.调查方法
结合奥维斯等的调查结果,以欺凌事件的发生频次、发生形式、发生地点及欺凌事件的处理为思路来设计问卷,本次设计的调查问卷共由 13 个问题组成,除了年级和性别作为区分甄别问题之外,问卷的主体部分共有 11 个问题,分别是 1 个欺凌事件发生频次问题,2 个欺凌事件发生形式问题,1 个欺凌事件发生地点问题,3 个欺凌事件反馈问题,4个欺凌事件处理问题。
4.调查实施
在问卷发放到学生手中之前先行向学生解释此次调查的目的,为了增加问卷的可信度,为使调查结果更加严谨与精准,研究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本次调查研究总计发放问卷 1260 份,回收 990 份,有效回收率是 78.6%。其中,初一学生是 327 人,而初二人数为 330,初三人数处为 333,总结 990 人,样本分布情况如下:
教育论文参考
(二)农村初中校园欺凌现象的调查分析
1、农村初中校园欺凌的类型
校园欺凌行为经常和校园内部的“打闹行为”混为一谈,这一点本文在上文已有详细陈述,在此不再赘述。有研究学者将欺凌的类型分为言语、身体、关系和网络四种欺凌方式,本文在这一基础上设计了校园欺凌类型的调查问卷并分类:一般而言,如果一位学生或一个群体经常对其他学生进行语言侮辱,为其起小名等,这些都属于侮辱性的行为表现;对同学进行拳打脚踢,并给予身体限制等,则属于身体欺凌;通过散布谣言,排挤他人等则属于社交欺凌。在为学生们解释了如下几点欺凌类型的识别方式后,设计了如下问题:“其他同学是如何对其造成欺负的?(多选)”“你一般是如何欺负其他同学的?(多选)”。
经过调查得出:校园欺凌现象中最常见的是语言欺凌,欺凌者通常会以这种方式进行欺凌,其占比约 70%,被欺凌者采用语言欺凌类型的比例为 60%;对于身体欺凌而言,约有 58%的欺凌者是利用这一类型开展欺凌活动,约有 53%的受害学生遭受到身体欺凌伤害;对于社交欺凌而言,其在欺凌行为中的占比是 34%,而在受害者群体中的占比是 16%;最后是其他形式的欺凌,分别是 26%和 14%。详见图 5-1:
教育论文怎么写
...............................
三、农村初中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分析 ...................................... 28
(一)学生方面 ................................................... 28
1.学生法制观念差 ............................... 29
2.学生自控能力不足 ................................... 29
四、农村初中校园欺凌现象的应对策略 ......................................... 39
(一)构建促进人的健全发展的教育体系 .................................... 39
(二)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 39
1.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 ................................... 39
2.增强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 ........................................... 40
结语 ........................... 48
四、农村初中校园欺凌现象的应对策略
(一)构建促进人的健全发展的教育体系
校园欺凌现象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复杂和多样的,欺凌现象不是由某一个单一因素导致的,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都是其中的关键要素。所以,务必要注重相关主体的规范化管理,整合多元化的力量与资源,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创设一个安全的防护环境,坚决抵制欺凌现象的出现。
政府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全局发展,颁布与校园欺凌相关的专业法律政策,增强社会大众的法律观念,督促学校积极履行相关职责与义务;确保全社会能够真正的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家庭氛围。 学校是预防欺凌行为的一个重要主导者,大部分欺凌现象都是出现在校内,所以学校务必要明确具体的职责,注重与防治欺凌相关主体积极合作与互动。政府是开展学校欺凌防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主导方,学校需要不定期地向政府汇报近期的防治效果;家庭是开展欺凌现象防治工作的一个积极的支撑要素,学校需要定期家校联谊会,向家长普及和介绍欺凌方面的知识。如果欺凌现象出现的话,那么需要站在法律层面和家长一起协商,共同寻找有效地防治措施。
家长在防治欺凌现象方面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家长需要主动关心子女,如果发现子女出现欺凌倾向的话,一定要第一时间和子女进行交流和沟通,为其提供援助与指导,在特定情况下还需要和学校开展相关合作活动,力争能够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毕竟学校生活对于子女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欺凌行为比较严重的话,那么需要与相关咨询部门取得联系与互动,为子女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子女尽快地摆脱欺凌行为带来的不利影响。
所以,若要真正地解决校园欺凌防治存在的各种问题,学校、家庭、教师、社会等一定要积极努力,创设多元一体化的家育联合体系,真正地彰显出 1+1>2的优点。
...........................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校园在大部分人眼中是一个纯洁的地方,这里面蕴藏着大量的知识,并且拥有更多的青春气息。不过,在这理应为人间净土的校园中,却时常发生严重的校园欺凌事件,部分事件因各种媒体披露形成了非常坏的社会影响。这一问题不但让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遭遇到不利的影响,而且还会对立德树人的教育质量造成破坏,更有甚者对培养出更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造成干扰,对此务必要认真探索,确保能够完全规避,还学生一个清明的学习环境。由于校园欺凌事件慢慢地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加强校园欺凌事件管理是一个必要的发展趋势,本研究通过初中生调查问卷研究法,对校园欺凌事件进行多方面的归因分析,从中思考有针对性地应对策略,以为进一步治理相关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不过,校园欺凌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还有比较明显的普遍性,因此在预防及治理方面任重道远,很难一蹴而就。所以,本文站在过往学者的已有研究成果的肩上,根据最近几年出现的新情况,进一步进行归因分析,并思考防控策略。现在,国内虽然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不错成效,不过,如何构设一个高效、科学的防治机制,必须要得到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的共同支持,确保分工明确,由此能够获得一个最理想的防治策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