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全球化背景下,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推广普及了现代传媒手段,使各国思想相互激荡、相互影响的局面更趋白炽化,世界被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此情境下,我国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越来越多的受到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而其中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潮理论源泉的解构主义思潮产生的影响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解构主义思潮的产生可追溯至 20 世纪 60 年代的欧美,但其在中国的传播则始于 80 年代中期,此后其影响迅速波及文学、建筑、绘画乃至哲学、教育等众多领域,不仅超出了学术研究的领域,还逐渐成为标榜时尚的语素,在中国掀起了一股“解构”之风。解构主义的批判精神和独特观点在给我国社会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思想等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现在,虽然“解构”的热度早已退散,但其影响却始终存在。正如陆扬先生所说“今天世界上所有的人,不管情愿不情愿,意识到或没有意识到,一定程度上都是解构主义的继承人”。反观我国当代青少年群体,我们发现:反对统一,追求个性;挑战权威,崇尚自由是当代青少年的显著特征;思想迷茫,信仰消解,价值混乱,行为极端也成为很多青少年的思想行为缩影。由此,解构主义的影响可见一斑。然而,青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如何使青年的思想行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吻合,如何使中国始终坚定不移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
………..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思想起源于法国,然而其在法国及欧洲本土却相对不被理解,法国正统哲学界并不接受他的思想,而是将其视为异端、破坏者加以驱逐,尽管处境如此尴尬解构主义仍给法国形而上学传统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相比之下,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思想在美国可谓是掀起了惊涛骇浪,其影响远远超过了他本人预想的范围。2004 年 10 月 12 日《世界报》报道称:“15 年来,数百种博士论文,书籍与文章的题目用了解构这个词。英文世界的出版社还出版了连环画向孩子们解释解构是什么。广告上大谈‘解构’一部车的‘线条’。伍迪•艾伦把他的一部电影命名为《解构哈利》。2002 年秋天科比•狄克和阿米•科夫曼联手拍的纪录片《德里达》在纽约和洛杉矶两家影院推出后,一连数周场场爆满”[1]。纽约大学法国文明与文化中心主任托马斯•比肖如此评价解构主义在美国的影响:“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思想家如此广泛地影响了美国的知识生活。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可能只有萨特和加缪。但我们不能说美国有一个萨特学派。德里达的解构思想不仅深刻触及了美国的哲学领域,而且影响了这个国家整个的知识生活,它的社会、政治与批判思想。所以,人们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有一个‘美国的德里达’,他的存在比在法国更坚实也更持久。”[2]德里达的解构主义虽然在美国产生了如此波澜壮阔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得到了所有美国知识分子和哲学家的认同和理解,仍存在很多对解构主义的误解、争议和非难。首先,美国哲学主流拒斥解构主义。美国哲学的主流是分析哲学,解构主义并不对分析哲学的胃口,因此其思想在美国哲学界也处于边缘位置从来不被美国大学的哲学系所重视,甚至很多学者在没有读过德里达的情况下就对其恶言相向。
…………..
第2章 解构主义思潮概述
2.1 解构主义思潮的主要理论观点
什么是形而上学?孙正聿认为“‘形而上学’这个概念有两种含义:其一是在近似于‘哲学’或‘世界观’的意义使用”[1], 在这个意义上,‘形而上学’是一种追求和论证超验的‘存在’即超越经验的关于世界的统一性原理的理论。“其二则是在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意义上使用,指的是一种以否认矛盾的观点对待世界的理论思维方式”[2],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是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解构主义思潮就是要解构西方文化中无处不在的这两种意义上的形而上学传统。在德里达看来,从古希腊到近代的整个西方哲学史都是形而上学的,遵循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宣示一种永恒“本源”的存在,力图找到宇宙的最初动因和终极目的,因此都是“逻各斯中心主义”[3]的,应当予以批判。德里达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主要从颠覆二元对立、去中心、反根源、否定真理观念等方面展开。从语言问题切入颠覆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在西方思想中,语音中心主义占据重要地位,它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特殊形式,最大特点就是声音与文字的二元对立。语音中心主义认为言语的结果和基本前提是由逻辑性决定的,能够表达本源和真理,而文字只是对声音的一种替代,是声音的派生物,没有本质意义,因此声音对于文字拥有绝对的优势和特权。但在德里达看来,这种语音中心主义恰恰是值得怀疑的。首先,声音具有多义性。德里达认为语言的源头不在意识而在人无法控制的无意识,而声音作为一种语音符号从本质上讲也是受指对象的缺席,因此声音并无确定的意义。
………….
2.2 解构主义思潮的主要思想特征
在思想理念上,德里达严重动摇了传统逻各斯中心统一论观念的主导地位,明确提出了去中心反统一的差异论观念。这种尊重差异、注重边缘的差异论观念与德里达总是处于西方主流哲学的边缘和犹太文化在西方文化中的弱势地位有一定关系。他认为统一论观念下的事物和世界是被人为简化了,因而并不是事物和世界本来的样子,他从差异、边缘出发为我们揭示了被统一论弱化的不可或缺的另一层面,如“本体中的现象,必然中的偶然,绝对中的相对,所指中的能指,言说中的书写,西方中的东方,男人中的女人……一言以蔽之,即在场中的不在场”[1]。差异论观念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而独特的世界,主张用全面、动态、开放、多元的视角取代过去那种片面、静态、封闭、单一的统一论视角。在思想方式上,德里达彻底突破了传统形而上学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提出了差异互补思想。德里达的差异互补思想就是在尊重一切差异的基础上平等的对待一切事物和要素,并认识到各事物和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差异互补关系,反对一切赋予某事物和因素优势地位或特权的行为。这与我国道家所倡导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恒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阐明了对立面的相辅相成关系,但除此之外德里达还强调了对立两项之间关系的平等性,认为所有单方面强调一项压制另一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
第 3 章 解构主义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究............. 19
3.1 解构主义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9
3.2 解构主义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22
第 4 章 解构主义思潮影响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索..... 26
4.1 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为基点增强理论自信..... 26
4.1.1 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研究............ 26
4.1.2 客观辩证地分析解构主义思潮的利弊............ 27
4.2 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任务为前提合理定位多元思想. 27
4.3 以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配置为关键引领思想前沿... 30
4.4 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为支撑注重配套融合..... 32
4.5 以构建双主体式新型师生关系为保障提升人文关怀..... 34
第4章 解构主义思潮影响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索
4.1 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为基点增强理论自信
认识来源于实践且对实践起指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从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指导意义。但理论的运用也有局限性,当具体实践活动中的环境、对象或其他因素发生变化时,原有理论就很难符合现实情况,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具有发展性的,而并不是一经形成便永恒不变的。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指导性和发展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研究。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第一,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和方法论的研究;第二,加强最根本的指导理论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应用研究;第三,重视对相关学科理论成果的借鉴;第四,积极推进对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引进和借鉴。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1],同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也要坚定理论自信,但坚定理论自信并不等于固步自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所强调地“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1]。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讲也是如此,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并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理论自觉。
………..
结论
在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当今世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和涌入给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主要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理论源泉解构主义入手,在对解构主义思潮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探讨解构主义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影响,以及我们应采取的应对策略。本文主张对解构主义思潮的态度要摒弃简单的意识形态的评判标准,真正客观辩证地认识解构主义的内涵,吸收借鉴解构主义思潮中有价值的思想观点,规避或消弱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本文力求客观辩证地分析解构主义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双重影响,尽量避免陷入某种形而上学的中心论即只强调双重影响中的某一方面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是在一种极致的、纯粹的思想层面的理论探索,一方面消除世界的统一性,肯定差异的绝对性,将世界置于无限复杂、不可把握的境地;另一方面又提出了超越差异的真正的宽容、责任、民主等面向未来的概念。解构主义的这种特性貌似与现实脱节,却又对现实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因此在探索应对策略时就必须遵循适度原则,必须考量中国的现实国情和发展需要。虽然中国学术界对解构主义思潮的态度批判大于肯定,但在本文中笔者对解构主义思潮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价值挖掘,从积极的角度对解构主义思潮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笔者深信思想是超越国界的,学术是自由的,也真切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探讨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工作略尽绵薄之力。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