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 1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儿童教育是基础性的教育,具有广泛、重要的意义。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接班者和传承人。对儿童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不仅能促进人脑发达,开发人类潜能,更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环节。儿童接受教育的方式有很多,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影响。这三大教育于幽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之所以探究幽默在动画中的教育意义,一方面基于儿童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之外,在日常的娱乐生活之中,观看动画片是孩子们普遍喜爱的活动。同时,幽默是儿童的天性,从人类的幽默心理机制,从儿童的幽默心理发展和特点来看,儿童是十分乐于接受幽默的,并且一定年龄阶段对一定的幽默表现为欣赏,所以儿童对带有不同幽默成份的动画甚是喜闻乐见,所以动画中的幽默能够轻而易举地对儿童的身心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对于数量不断迅速增长的动画产量而言,我们切不能忽视质的根本,在增加动画趣味性的同时不能不考虑其存在的意义,为了给下一代儿童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儿童在娱乐的同时受教育,让孩子们在教在有心,学在无意的环境下被濡染,这对儿童是有效并有益的,这也是我们教育者们值得急切关注和思量的问题。而从儿童教育学出发,运用幽默教育方法的效果是相当显著的,所以动画中的幽默对于儿童的成长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就动画中的幽默对儿童情绪与身心健康和社会性培养以及儿童认知、人格、文化、审美和创造力的提升做相关研究,提升动画中的幽默对儿童的教育作用,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
1.2课题研究现状
关于幽默的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渊源,公元前四世纪,被称为药学之父的希腊哲学家Hippocrates认为,健康取决于四种体液的平衡,并把这四种体液叫做“humors"。由此可见“幽默”这个词语最初来源于生理学范畴,于16前世纪进入心理学范围,16世纪逐步地进入喜剧的领域。我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张继平先生认为,王国维是第一个翻译“幽默”的人,译作“欧穆亚”,①并解释幽默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但是,今天“幽默”的翻译来自于林语堂,他首创了“幽默”一词,并且创办了关于幽默的《论语》半月刊,故林语堂被成为幽默大师。
幽默在心理学、文学、美学、哲学等领域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相对应的学术成果也颇为丰富。比如萧飒、王文钦、徐智策前辈著的《幽默心理学》,罗伯特嘶坦恩著的《幽默的艺术》,林语堂著的《幽默人生》等等。市面上关于幽默运用技巧的的书籍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如曾国平编著的《幽默技巧与故事》,孙绍振著的《幽默谈吐的自我训练》等等。
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的研究一直是研究者的重点,尤其是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有很多,著作也不少,取得丰硕的成果,如皮亚杰著的《儿童心理学》,有的形成了系列的专业课程教材,如谷传华教授编著的《儿童心理学》。陈鹤琴先生的研究成果《儿童心理学研究》。相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而言,专门研究儿童教育学的书籍不是很多,笔者搜索到相关论文不多,如候莉敏的博士论文《儿童生活与儿童教育》,刘晓东的硕士毕业论文《论儿童教育学的古今中西问题》等。然而对于儿童幽默的研究更少,其在教育中往往被老师家长们忽视,却引起了少数学者的注意,专门开展对儿童幽默的研究,并从各种划分方式来将幽默分类及研究。如徐韵在博士论文《纯真并快乐着一论儿童幽默与儿童发展》中解读了儿童幽默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阶段,依次是动作假扮的幽默、言语假扮的幽默、歪曲概念的幽默、多重含义的幽默以及这四个阶段特点,对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社会性发展和儿童心理健康等方面做了很多深层次的研究。
........................
第二章幽默是儿童的天性
幽默一直为人们所仰望和追捧,没有人不喜欢与幽默的人打交道,幽默是很可贵品质和人格魅力,同时也是处事的巧妙方式和手法,对于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幽默是儿童的天性,不管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幽默都儿童的生长需要幽默的养分。
2. 1幽默解析
2.1.1幽默的涵义及其发展
恩格斯说:“幽默是智慧、教养和道德上优越的表现。”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萧伯纳说:“幽默是使人发笑的在一种元素。”契科夫说:“不懂得幽默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幽默被人们赞为生活沃土上的奇葩,被视为文化发达的界碑,被颂为艺术女神的皇冠,被称教育园地的朝露,被看为友谊深化的纽带,被喻为爱情花蕊的蜜汁……
幽默是如此神秘而引得人们一直追求,追逐幽默的脚步从未停歇。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希腊哲学家Hippocrates的“体液说”即健康取决于血液、粘液、胆汁(黄胆汁)和抑郁汁(黑胆汁)这四种体液的平衡并决定人的气质和特性。由此可以窥探出,幽默最初来自于生理范畴。在十六世纪前进入心理范畴,表示不平衡的心理或古怪言行的习性。具有任何一种偏激气质的人成为一个“可笑者”,后来“幽默家”的形成是在这个基础上演变而来的。16世纪进入喜剧范畴。到18世纪进入美学范畴,指引人发笑或感受情趣的能力。20世纪以佛洛伊德的释放论为代表,弗洛伊德(1980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指出:幽默(humor)、机智、喜感(comic)三种不同精神能量可转化为笑,幽默中乐趣的主要来源是产生于人们有强烈的性和攻击性冲动,或欲望在潜意识的层次寻求宣泄①。
...........................
第五章动画中的幽默及手法对儿童的教育作用
5. 1动画的幽默艺术手法及特点
5.1.1动画的幽默艺术手法
我们看见小孩子享受动画的最直观的就是他们哈哈大笑的表情,感受他们对动画的喜爱。动画之所以如此让孩子们着迷,与其幽默元素是分不开的。动画当中幽默元素很多,有视觉形态的、色彩的、动作的,听觉声音的、甚至是无声的剧情的幽默。
唐老鸭和米老鼠的拟人、夸张、弹性十足的造型(见图5-1),确立了好莱坞国际式卡通造型的地位。动物形象大头、大眼、大手、大脚,让人喜爱。三个和尚的造型各有特点(见图5-2),或高或矮,或胖或瘦,不管对于身材还是脸型对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和喜剧感,并且赋予它一种稚拙的儿童情趣。
...............................
结语
本文通过对幽默以及幽默心理机制的研究。儿童心理、儿童教育以及儿童幽默心理的研究,结合动画中幽默元素的研究。从动画的剧本、动作、音乐、人物等方面的幽默元素解析。不仅得出儿童是需要幽默的,幽默有利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以及儿童的认知和人格、文化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动画更需要幽默。对于儿童,动画中幽默的运用富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动画中的幽默不仅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还有利于提高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有利于提升儿童的文化审美能力,利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所以动画中的幽默伴随着儿童的成长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对儿童的情绪与身心健康和社会性培养以及儿童认知、人格、文化、审美和创造力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积极影响。
在导师十多次的讨论和指导下一直在不断的推翻和改正,在最重要的一章第四章中的论述上可能一直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目前的一些提法和结论可能都还不够周密成熟,且会有错误,触及范围过大而完成时间又比较迫促,文中所述或说来比较笼统,难免有疏漏和不足,还望各位专家学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