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辅助翻译CAT技术的教学状况调查和其改进对策研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260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一、绪论

(一)论题的提出

1.研究的背景

(1)社会迅猛发展,翻译产业蓬勃未艾,翻译需求旺盛

当今社会各种观念、思维相互碰撞,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事物新想法不断涌现,同时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一方面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另一方面,这种在全球背景下的资源配置与协作分工客观上要求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商家与客户、组织与机构之间的沟通更为频繁密切。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与深化作为持不同语种的人们之间交流桥梁的翻译产业火爆异常,翻译市场越来越大,已经达到百亿(美元)数量级。

(2)社会发展对翻译人才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翻译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个别化,涵盖行业也越来越广。不同于文学翻译,法律翻译、金融商贸翻译等实务翻译逐渐占据翻译市场大头。为顺应不断变化的翻译市场要求,翻译的工作模式逐渐由传统的手工作坊式转向现代团队协作式的项目实践模式。这对翻译职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被业界及学术界普遍认同并广泛讨论的一项翻译职业技能就是能够熟练应用翻译工具辅助翻译工作的完成(参阅,刘宓庆,2007;PACTE,2005;陈炳发,2010;仲伟合,2010)。

...............

(二)研究的必要性与适切性

1.现实揭示了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客观的需要

在全球化的今天,工业生产全球大分工,贸易往来日趋频繁,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科技相互交流借鉴,实实在在地在客观上要求翻译这座桥梁真正的成为高速通道。因而,全球化客观上刺激着翻译技术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翻译的规模变了。全球化旨在打破世界在文化、经济甚至地域上的藩篱,形成所谓“地球村,一家人”的美好愿望。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全球差异的消失,民族语言的衰亡以及因此所致的翻译工作的衰微呢?恰恰相反,全球化不是翻译的坟墓,不是消除差异,而是求同存异、增进理解。因此全球化不仅没有减少翻译的需求量,恰恰让翻译工作变得超负荷。这无疑在呼唤先进翻译技术手段的出现。据悉,“2003年中国翻译产值达到 110 亿元”(徐彬,2006)“仅在 2005 年,全球翻译市场将达到227 亿美元,中国有望达到 200 亿元”(张燕清、金鑫,2009)。

..............

二、国内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教学现状

(一)教师对 CAT 教学的主观认知

1.文献调查

在台湾从事多年电脑辅助翻译教学的老师史宗玲(2004)在其编写的教材《电脑辅助翻译》前言中谈到,许多大专院校的老师包括一些同学,都曾尝试过一款或几款 CAT 软件。有的老师也尝试过引入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的教学,但常常半途而废或者铩羽而归。此外一些翻译教师也抱怨电脑辅助翻译所产生的译文粗糙甚至荒谬至极,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猜测、揣度译文。于是很多翻译教师对电脑辅助翻译兴趣不大,甚至讨厌,主观上并无太高热情。大陆的情况与此类似,一段时间以来,翻译专业的 CAT 技术课程长期缺位,未能得到有效的重视(参阅穆雷,1999;徐彬,2006)。由于中国大陆自中学开始就实行分科教学,很多翻译教师多出自文科,对计算机技术有某种无谓的抵触,以为这些东西属理科领域。这种对学科界线的过分强调和对技术的工具性属性的忽略造成一种莫名的排斥气氛。这种潜意识下所营造的氛围造成研究 CAT 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当然,也有部分教师深刻认识到 CAT 软件教学的必要性,并为之大力呼吁,不过尚在少数。

...........

(二)学生对 CAT 教学的主观认知

以上是从教师的角度对 CAT 技术教学的主观认知态度调查。一个教学活动必然不是教师一方的事情,为此笔者也特地从学生的角度做了相应调查。不过,由于从学习者的角度探讨 CAT 教学的文献十分匮乏,因此笔者只好又通过问卷调查手段对该问题做了一番考察(附录二,问卷 2)。

1.问卷调查(1)调查范围、对象和人数

笔者也是通过问卷星网络调查平台对接触过 CAT 技术的学习者邀请调查(该问卷是委托问卷星调查机构发的邀请),收集到了 65 份有效问卷,分布范围如图 2。

............

三、CAT 软件教学问题的改进策略............................ 29

(一)项目学习策略的引入............. 29

(二)项目情境化逼真程度与学习绩效的关系............................ 36

四、CAT 软件教学项目学习案例详细设计............................. 38

(一)项目前的准备................. 38

(二)项目启动阶段..................39

(三)项目驱动问题..................43

(四)规划项目评价.................44

(五)组织项目过程..................... 47

(六)管理项目过程.................... 48

(七)案例类比分析............................. 49

四、CAT 软件教学项目学习案例详细设计

(一)项目前的准备

1.学习起点

在设计项目学习的时候要评估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起点行为要做出规定。我们可以凭借经验对学生的能力做主观估测。在本项目中需要学生事先具备以下技能和知识:

Déjà Vu X 的基本操作能力

PPT 制作与展示的能力

Word 基本的排版编辑能力

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

如果学生尚不具备该起点能力那么就要推迟该项目的进行,或者修改原来的项目并提前做必要的技能培训。

2.分组策略与方法

研究表明科学的分组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团队协作意识更强,促进优势互补,更易获得成就感的体验等等。分组的方法有很多,有从心理学角度的,有从数学角度的,有从社会学角度的。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几乎是共识,即“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基本思想就是各小组之间不要有太大差别,小组内部就需要优势互补、各得其所。在组建各小组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张修海,2006):

小组的容量,合作学习理论的一些研究成果认为小组容量以 3-7 人为宜。

小组的构成,理论上学生的性别、年龄、学力、学习风格、家庭背景、性格、兴趣等诸多领域都要考虑在内。实际的应用中可以据情况选择几个重要因素参考即可。

.............

五、结束语

(一)CAT 软件的不足及误区

CAT 软件对于翻译工作的优势自不必待言,它提高了译者的生产力,提供了术语管理工具,从而保证了术语在项目中的前后一致。但是毋庸讳言,CAT 软件还有诸多劣势也不容忽视。一个主要的缺点就是目前 CAT 软件还都基本上在句子水平上进行翻译操作,而过分关注句子的结果就是很可能忽视了语篇上的意义。此外,翻译记忆系统的用于模糊比对的匹配算法还只是基于较为简单的标准,像字符的相似度等标准。这样往往会造成一些尽管形似但语义上却相差很远的误会,也容易造成对译员的误导。尽管如此,还是不可否认 CAT 软件的应用已经融合到了翻译服务的工作流程中,是重要的辅助工具。

(二)项目学习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避免技术工具在项目学习中喧宾夺主

不容否认,技术手段是项目学习中的重要辅助手段,但它们很少是项目学习的焦点。技术工具的使用需防范那种只求锦上添花不求雪中送炭式的运用思路。如果学生把相当多的精力花在了如何让幻灯片设计得更炫更酷上,而没有把这样的精力更多地投射到对项目驱动问题的解决上,这种只求面子不讲里子的做法显然本末倒置。事实上,通过技术手段把面上的工作做好,很容易掩盖没有深入学习的事实。麻醉是需要的,它可以减轻手术的痛苦。但真正解决问题的是手术而非麻醉。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