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硕士论文--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992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导读: 首先要坚持素质教育的评价观,评价的目的要从甄别选拔转为育人为本,评价主体要从单一走向多元入手,分析了 普通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由硕士论文事业部整体提供。

第一节选题背景

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现实要求

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正进行着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部分就是考试与评价的改革。教育部从2002年至2005年连续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几个重要文件,有力促进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以整体化实施向纵深推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评价的功能做了明确的规定。它指出: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的改进教学实践和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功能。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对评价的方式、原则等做了进一步的明确。它指出: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测验、交流、实际操作、自评与互评、作品展示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动态、综合的成长档案记录,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教育行政部门要对高中教育质量进行监测②。《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高中生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要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养,既要重视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关注其道德品质,评价内容要多元,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①

2008年,江西省制定的《江西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试行)》指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构建内容全面、程序规范、方法科学、结果客观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

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学生毕业的依据之一,也是高校招生选拔的参考依据之一。

&bsp; 二、普通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堪忧

前两年聆听台湾师范大学张春兴教授学术讲座时,有这样一个案例发人深省。一位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奖获得者高三毕业后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并开出专业任选的条件。当学校征求她的专业意向时,她的回答令人难以置信,即除了数学专业外的任何专业都可以。不知她

的教练有什么感受,这也许是“钱学森之问”例证之一。类似于该案的现象在普通高中司空见惯。研究表明,不少高中生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缺乏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②。

三、普通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困惑

(一)综合素质评价对农村学生不利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农村学生不利属于社会性困境。具体表现为:城乡发展差异、基础教育的不均衡性等客观因素造成了高中生综合素质的结构差异,导致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取向的两难性,如果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是城市取向的、东部省区取向的、重点中学取

向的,这样农村的、西部欠发达省区的、其他普通中学的学生在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就处于不利,这将是对现有社会不平等的一种复制③。事实表明,在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省区,农村学生在高校学生中的比例有所降低,“经济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教育的城乡二元结构”①。

(二)综合素质评价基本原则的异化现象严重

综合素质评价要遵循主体性、发展性、导向性、操作性和差异性等基本原则在广州、福建等各省的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实施指导方案中都有体现。然而,在各个学校综合素质评价执行过程中出现很多异化问题,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中“走样”比较严重。如:唱歌、跳舞、画

画、弹琴等作为评定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竞赛获奖、著作等可以量化的物质性的内容在综合素质评定时备受青睐,出现了以“证书”“技能”、“特长”代替综合素质。这既忽视了综合素质全面性和复杂性,也进一步加大了教育的不公平②。

(三)综合素质评价对高校招生的有用性难于把握

受到我国文化传统和国情的深刻影响,综合素质评价导向性原则迷失,综合素质评价对高校招生的有用性难于把握。当综合素质评价对高考有实质性影响的时候,评价的物质性、形式性材料就代表了综合素质,综合素质评价的发展性、教育性被淹没在选拔性上,实质上仍然是应试教育;当综合素质评价只作为高考的参考,对高考录取没有实质性影响的时候,学校、教师、家长甚至学生根本不会真正重视综合素质评价。

参考文献

1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湛启标、余文森等.新课程与学校管理创新一校长读本!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

社.2004.

3约翰·杜威.民族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单中惠.外国素质教育政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5罗伯特G欧文斯著、窦卫霖等译.教育组织行为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1.

6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Grant

Wiggins Educative Assessment[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7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1982)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1983.

8金一鸣.中国素质教育政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8.

9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M1.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王坦、宋宝和.新高考,致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7, 2, 28

11(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2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编.中国教育国际论坛(第一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2003.

13 Howord Gardaer::Fram http://sblunwen.com/jygllw/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M]New York: Basic books 1983.

14. Linda Campbell, Bruce Campbell.多元智能与学生成就:六所学校的成功案例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9, 8.

15. Alma Harris&Daniel Muijs,Improving Sehools Through Teacher Leadership [M},London:Open University Press.2005.

普通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摘要 3-4

Abstract 4-5

第一章 引言 8-18

第一节 选题背景 8-10

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现实要求 8-9

二、普通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堪忧 9

三、普通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困惑 9-10

第二节 研究意义 10-11

一、理论意义 10-11

二、实践意义 11

第三节 文献综述 11-17

一、国外普通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 11-13

二、国内普通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 13-17

第四节 研究方法 17-18

一、调查法 17

二、个案法 17-18

第二章 普通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概述 18-28

第一节 综合素质评价的概念及功能 18-22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含义 18-19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特点 19-20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 20-22

第二节 开展普通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原则 22-28

一、理论依据 22-24

二、政策依据 24-25

三、实践原则 25-28

第三章 新余四中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分析 28-40

第一节 新余四中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做法 28-34

一、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 28

二、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与实施评价的基本原则 28-29

三、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体系 29-30

四、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 30-33

五、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运用 33

六、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保障措施 33-34

第二节 新余四中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经验 34-36

一、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让学校、家长、教师从只关注分数与升学转到关注高中生的综合素质上来 35

二、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让教师、家长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35

三、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有力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开发 35-36

四、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大大推进了高中课程改革 36

第三节 新余四中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分析 36-40

一、评价功能不太强 36-38

二、评价体制不健全 38-39

三、评价过程欠严谨 39-40

第四章 完善普通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对策思考 40-53

第一节 坚持素质教育评价观 40-43

一、评价目的从甄别选拔转为育人为本 40-41

二、评价主体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41

三、评价内容从唯智育转向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41-42

四、评价途径从课堂转向全方位 42

五、评价方法从主观臆断走向辩证全面 42-43

第二节 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 43-47

一、构建指标体系应考虑的因素 43-44

二、构建新余四中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44-47

第三节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组织管理 47-50

一、领导重视 47

二、科学组织调动各方积极性 47

三、开展有效的专业培训,提高综合素质评价参与人员的评价素养 47-48

四、完善制度 48-50

第四节 坚持循序渐进的评价过程 50-53

一、组织学习解决一个"知"字 50

二、宣传鼓动解决一个"识"字 50-51

三、积极实践解决一个"行"字 51

四、反复训练解决一个"性"字 51-53

结语 53-55

参考文献 55-57

附录 57-63

后记 63-64

您可能有民族硕士论文方面的购买需求,请到民族硕士论文频道选取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