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建立在城市小学校物质奖励实施整体情况的基础上,在 论物质奖励对小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小学校园物质奖励发展和方向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入手,分析了 ,由硕士论文事业部整体提供。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教育奖励行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是普遍存在的,它是教育者广泛使用的手段和方法,目的在十提升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十树立学习榜样,规范课堂管理秩序。从世界范围来看,客观的讲物质奖励的使用是对学生表现的一种肯定的反馈,是教师为激励学生学习或对学生突出表现所采用的一种激励性措施,但就中国目前教育的现状,尤其是城市中小学教育现状}fn言,物质奖励颇有泛滥成灾的态势。
1.1.1物质奖励的泛化与典型表现
过去,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就可以给学生莫大的学习动力,如今物质奖励的泛化与滥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消解了教师的自我认知与评价标准。如今,物质奖励奖励手段层出不穷,包括文具类、玩具类、贴纸类、奖状证书类,更有仿造的纸币与代金券等等。
2009年10月29口,据青岛电视台报道:青岛南京路小学代金币悬赏做好事。张伟是南京路小学的副教导主任,他说,“一个星期的雏鹰班级可以得20兀代金币,一周的白鸽班级可以得5兀,当同学做好事或者表现好,可以得到5兀奖励,当班级的代币积攒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让孩子自觉有这种意识,要把钱存到银行。当代金币积累到一定数额,就可以为班级换取公用物品或中请看电影等体闲娱乐活动。”校方表示,除了将代金币作为激励手段,他们还希一望能通过代金币培养学生理财、纳税等观念。
2009年4月24口,据新华网江苏频道报道:南京市浦口实验小学决定对16名二好学生给子一定数额的奖学金以取代原先的奖状。据了解,要获得该校的奖学金,学生文化成绩必须为全年级前五名,ifu }_应是全班同学公认的道德品质优秀的学生,并要在市级以上的活动或比赛中获得一等奖。采访中,一些家长认为这种奖励形式的变化突出了教育对现实物质层面的关注,}fn不仅局限十精神上的鼓励,同时严格的评选标准对小学生也是一种激励和引导。不过也有一些家长对此不子苟同,一位“奖学金”获得者的母亲明确表示,她更希一望孩子能拿到“二好学生”奖状,因为后者更能培养孩子的荣誉意识,}fn奖学金则容易使孩子滋生拜金主义。
2008年1月18口,《中国青年报》的一篇《中小学生家长论坛争“晒”期末考试大奖》描述说,这两天,沪上各大中小学已陆续结束期末考试。虽说最后成绩还未出来,但在沪上的不少育儿论坛,记者发现不少家长“晒”给孩子提供的各种考试奖励。在沪上某著名育儿论坛,记者看到网友“家有臭小子”发帖说,“我对儿子说,如果语文、数学、英语二门功课都考了100分,除了爸爸妈妈奖励300兀,外婆和奶奶还各奖300兀。”网友“最爱宝宝”详细列举了各种成绩下为孩子提供的奖励,“一门功课班级20名以上,奖励一套电子积木。两门20名以上,加一个芭比森林公主。二门20名以上,电子积木加一台电脑。若是二门都满分,除了电子积木和电脑,再奖一台PSP o "
1.1.2物质奖励的危害
当今中小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非理性、随意、散漫使用物质奖励的现象较为普遍。当我们把物质奖励行为看作是教学实践里绝对有效手段的同时,实际上是在推广与夸大行为主义在教学实践管理中的滥筋。行为主义理论,强调人类只有在外界刺激的强化下,才开始行动。在一个热衷十使用物质奖励的文化中,一切行动的最终目的就是用物来驱使和控制人类本身,使他们成为一个设计中“奴隶”,终口在条件反射的操控下,完成规定的任务和作业。物质奖励的滥用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了人的主体性,}fn一旦把它引入教学情境,使这一图景进一步扩大化,后果就是不停施子物质刺激才能期待学生行为朝着教师指定的方向改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们对物质的需求与口俱增,学校教育物质奖励泛滥,拜金主义横行,腐蚀儿童心理的状况愈演愈烈。久}fn久之,容易使许多孩子养成自私、骄横、以自我为中心,贪图物质享乐、内在动机缺乏,自我同一性混乱等人格。此外,绝对化,单一化的教学管理与学习模式对学生集体主义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也是不利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对儿童未来道德,品格以及社会价值观所产生的消极作用更是我们无法预测的。
参考文献
[1][美]埃菲尔.艾恩著,程寅,艾斐译,奖励的惩罚「M].上海:二联出版社, 2006.10.
[2]施良方.课程理论一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
[3]陈成文.社会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_5.9.
[4]鲁洁,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4.
[_5]土成兵.当代认同危机的人学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
[6][美]波普诺.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0.
L7]蔡汀.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妙语篇言、教育佳篇、系列教诲[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
f8l土天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
[9]金生缸.规训与教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0.
[10}闰旭蕾.教育中的“肉”与“灵”一身体社会学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
[11]Ginsburg, Golda S. Bronstein, Phyllis. Family Factors Related to Children'sIntrinsic/Extrinsic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 and Academic P http://sblunwen.com/dyjylw/ erformance. [J].ChildDevelopment v64 n5 p1461-74 Oct 1993.
[12]Trice, Aston D.; Wood-Shuman, Sherry Teacher Locus of Control and ChoiceBetween Intrinsic or Extrinsic Motivational Techniques. [J].Educational ResearchQuarterly v9 n 1 p 11一13 1984.
[13]Soto, Lourdes Diaz .Relationship between Home Environment and Intrinsi[ll]versuscanExtrinsic Orientation of Higher Achieving and Lower Achieving PuertoChildren. [J]. Educational Research Quarterly v13 n1 p22一36 1989.
论物质奖励对小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
摘要 4-5
ABSTRACT 5
1 绪论 8-20
1.1 问题的提出 8-10
1.2 研究的意义 10-11
1.3 文献综述 11-18
1.4 研究方法 18-20
2 教学情境中物质奖励的概述 20-37
2.1 物质奖励的定义 20
2.2 当代物质奖励的表现形式 20-35
2.3 对物质奖励必要性的认识 35-37
3 物质奖励对小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 37-51
3.1 社会化的定义 37-38
3.2 物质奖励对小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 38-51
4 合理教育奖励行为的探讨 51-67
4.1 奖励的本质 51-57
4.2 奖励的针对性 57-59
4.3 奖励的客观性 59-60
4.4 奖励的适度性 60-62
4.5 奖励的阶段性 62-67
结语 67-69
致谢 69-70
参考文献 70-74
附录 1 小学教育奖励行为的研究(学生问卷) 74-76
附录 2 小学教育奖励行为的研究(教师问卷) 76-78
附录 3 小学教育奖励行为的访谈提纲(教师部分) 78-80
附录 4 小学教育奖励行为的访谈提纲(学生部分) 80-81
附录 5 小学教育奖励行为的访谈教师列表 81
您可能有教育硕士论文方面的购买需求,请到教育硕士论文频道选取http://sblunwen.com/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