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对教育技术学-艺术、社会学、哲学的审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002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后现代主义对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审视,从后现代主义视角对教育技术学学科进行审视,阐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科学主义背景,分析了 后现代主义对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审视 ,由毕业论文事业部整体提供。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20世纪70一80年代,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后现代主义作为一个处于不断变动中的难以把握的概念迅速在全世界各地流行开来,并逐渐形成包括后现代艺术、社会学、哲学等在内一种广泛的文化思潮,这种思潮冲击了社会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后现代主义
思潮反基础主义、反本质去中心,反理性主义和权威;同时后现代主义思潮强调多视角、多元化的方法,推崇差异,重视平等,崇尚创造。后现代教育思想作为整个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一部分,是在人们为了使教育适应“后工业社会”,对教育的“现代性”进行深刻反思的础上形成的。它展示了与现代教育迥然不同的教育理念,其实质可以归结为“全民终身”强调教育的全面性和基础性)、“终身教育”强调终身学习)、“主体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创
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通识教育”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等。后现代主义尊重个性,强调学生的个别差异,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鼓励教师和学生发展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破除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这些观点均具
有一定的合理性,与我们教育技术学学科中的一些理念不谋而合。在过去的几十年,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都有很大进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教育技术以其先进独特的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教
师和学生的青睐,并对教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提高了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在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但教育技术作为一门发展历史不长的交叉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其理论基础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在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中,还存在许多诸如科学主义、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权威中心、技术理性等与后现代思想相背的方面,比如说教学模式太程序化、教育技术的实践中存在理论和技术分离、盲目崇拜专家权威、教学过程过分注重技术的手段等。
教育技术己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突破点和制高点,如何从后现代主义视角对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发展重新进行审视,并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合理部分融入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现有的理论之中,构建一个基于后现代文化的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观,这
正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对于教育技术学学利一的后现代研究在80年代就开始出现,并在90年代开始形成规模。在此仅列举几本有代表性的经典书目:
1.〔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著,郭洋生译.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9).
2.「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9)
3.[美〕杰姆逊著,唐小兵译.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美〕斯第文·贝斯特著,张志兵译.后现代理论【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5.[法」弗朗索瓦·利奥塔,岛子译.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M].湖南美术出版社.19%
1989年AEcT(美国教育通讯技术协会)理论研究部的Koetting教授编辑了一期内部通讯特刊,在其中收录了6篇有关后现代的评论文章。一990年,Robinson教授编辑了一期有关 JournalRegained教授邀请26位学者试图对泛教育技术量规后现代、符号、启蒙和批判理
论研究所居的位置进行定义。1993年Muffoletto教授和肠uPfer教授合编的一本书把后现代理论研究扩展到计算机领域。在1994年2月的 EducationalTechnology,Yeaman教授提供了12篇有关教育技术道德后现代研究的文章①。
在上述国外有关教育技术后现代研究的所有观点中,我认为Hlynka教授的后现代研究范式和Wilson教授的文化批判观是其中最有代表性、最主要的两种观点。其中Hlynka教授认为后现代思考和研究显然己经进入教育技术学的主流,而Wllson教授则极力提倡对
技术的价值和角色的后现代文化批判。由于这些学者对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后现代研究是立足于他们本国的国情和文化背景,所以我们在借鉴这些成果时要考虑我国的具体情况。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截止到2011年10月份,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用“后现代”和“教育”同时作为篇名关键词精确搜索文章12552篇,而用“后现代”和“教育技术”同时作为篇名关键词搜索文章758篇。文章的研究内容涉及到教育技术各个领域:有侧重理论探讨方面,如探讨后现代教育技术学学科的理论基础(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有教学实践方面,如如何在后现代主义条件下把教育理念、技术、方法和策略应用于具体实践,以实现教学最优化;有开发和完善教学资源与环境方面,如运用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软
件技术为教育提供高效的教学平台和管理系统的教学资源、环境的建设与应用;有运用后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和技术,促进普通教师和教育技术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方面;有为保障高校教育技术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法」弗朗索瓦·利奥马,岛子译.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M].湖南美术
出版社,1996年版
[2]【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著,郭洋生译.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教育科
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
[3]〔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教育科学出版
社, 2000年9月第一版
[4]哈维,后现代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M],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5]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一走进信息化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6]汤跃明.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7〕章苏静.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8〕王顺德.论学习方式的变革[o],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6.
[9]张剑平,熊才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10〕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M」.山东:山东出版社,2004.
[11]Hutecheon, Linda.ThePolitiesofpostTnodemism【J], 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1989
[12]K淦oker, Authur.ThePostmodernSeene【 J].NewYOrk:Routledge,1986
[13」Nieholson,Linda.Feminisln/Postmodemism[J],Newyork:Routledge,1986 [14]williamEDollJR.apost一 Modempers peetiveonCutriculum:Teacher’s CollegePress[J」, NewYork, 1993
后现代主义对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审视
摘要3-5
英文摘要5-6
第一章 引言9-17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9-10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2
一、国外研究现状10-11
二、国内研究现状11-12
第三节 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意义及教育技术学学科相关概念的界定12-17
一、论文的主要内容12-13
二、论文的研究方法13-14
三、论文的研究意义14-15
四、教育技术学学科相关概念的界定15-17
第二章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特征17-23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的起源17-18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特征18-23
第三章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影响23-32
第一节 克服科学主义对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的消极影响23-25
一、科学主义及其在教学中的表现23-24
二、教育技术学学科领域中的科学主义24-25
第二节 解除技术理性枷锁对教育技术学学科的桎梏25-27
一、技术理性及其在教学中的表现25-26
二、教育技术学学科领域中的技术理性26-27
第三节 消解二元对立的教育技术学学科思维模式27-29
一、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及其在教学中的表现27-28
二、教育技术学学科领域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28-29
第四节 重新解构教育技术学学科领域的"权威话语"29-32
一、权威话语及其教学中的表现29-30
二、教育技术学学科领域中的权威话语30-32
第四章 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的后现代解析32-42
第一节 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的后现代征象32-36
一、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的后现代思维特征32-33
二、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后现代价值取向研究33-35
三、教育技术学学科后现代性的具体表现35-36
第二节 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后现代主义研究36-42
一、教育技术学学科后现代语境研究36-38
二、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后现代转换研究38-42
第五章 构建基于后现代文化的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观42-52
第一节 注重教育技术学学科研究的科学与人文和谐42-44
第二节 提倡教育技术学学科实践的个性化与丰富性44-47
第三节 促进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的多元化探索47-49
第四节 建立教育技术学学科人才培养的差异性范式49-52
结语52-53
参考文献53-56
附录56-57
致谢57-58

您可能有教育硕士论文方面的购买需求,请到教育硕士论文频道选取

后现代艺术、社会学、哲学的审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