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教育对小学儿童的影响分析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1.1.1自尊是个体生存发展的需要
“自尊就想意识的免疫系统一样,它给我们提供了抵抗力和再生力,一个人若无健康的自尊感就不可能实现自身的潜能”y,人是有自我意识的,这也是人与动物的最主要的区别之一,人能够把自我作为对象进行思考:我可以胜任这项任务吗?我能相信自己吗?我是个好人吗?我能得到爱吗?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出了五种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除了少数病态的人之外,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有一种对十他们的稳定的,牢固不变的,通常较高的评价的需要或欲望,有一种对十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或欲望”。[2]自尊对个体的生存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缓解个体在口常生活工作中产生的各种焦虑和压力,使个体获得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同时,自尊还影响着个体的社会交往,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生存不是孤立的}fn是与其他个体相互联系的,自尊让我们感受到自身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展现的价值和重要性。除此之外,自尊也让人们接受与自己有不同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其他人,在这样相互尊重的环境中,个体能够身心健康的生活,真正实现人格的独立与健全。
1.1.2自尊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影响重大
小学阶段(6-12)正处十儿童人格发展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儿童的自尊发展状况对其口后的心理健康及社会生活影响深远。“在造就今口的我之各种感染力中,要以我在童年和家庭所身受者为最大。我对十人生、文学与平民的观念,皆在此时期受到最深刻的感染力。究Ifn言之,一个人一生出发时所需要的,除了健康的身体和灵敏的感觉之外,只是一个快乐的孩童时期一充满家庭的爱和美丽的自然环境便够了。”m此时,儿童开始进入社会化阶段,需要向别人展示他们的能力感,连续性动作便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儿童通过连续性动作完成相应任务,这时候,来自外界的干涉与评价会直接影响到他以后动作的连续性,产生挫败感。如果他们在学习上认真上进,或者乐十助人,做了某些有益十同伴、班集体或学校的事,得到的他人积极的评价就会产生对自己行为的认可,积极的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会使小学儿童形成良好的自尊,认为自己是有价值、有能力的,从}fn产生一种满足的、成功的情绪体验,继}fn就会加倍努力的去表现。Ifn如果他们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人不恰当的评价方式与错误的自我评价会降低其自尊,当收到来自家长}I I老师的不公正的否定评价时,就会产生一种失落不满甚至怨恨对抗的情绪,严重影响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对其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1.1.3自尊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下中,很大一部分家长、老师甚至学生本人都认为儿童都必须按照学校、家长、教师的要求去做不管是不是正确合理。“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的说法在中国近乎真理。几乎所有的家长、教师都认为儿童应当做到尊重他人,“尊重师长”也被写在了小学生行为规范的目录下,假如一位儿童顶撞其父母或其他长辈,或者不听从长辈教诲,就会被认为在“尊重他人”的问题上做的不够。这种单一的指向对别人尊重,对相互尊重及自我尊重几乎没有的不全面的教育使得小学儿童对尊重的理解停留在肤浅的层面,难以理解自尊的重要性。事实上,一个人只有拥有足够的自尊,尊重自己,他才能更好的去尊重别人。“我们的自尊越强,我们就越愿意去尊重别人,宽待别人,怀着善意公平地对待他人一一因为我们不把别人当作一种威胁,自尊是尊重别人的基础。”【‘]自尊教育作为尊重教育的一个层面是适应时代提出的,也是根据教育发展趋势和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提出的,培养儿童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口号也在政策多次提出,自尊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应有之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自尊心是最敏感的,我们要像保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珍惜它。”自尊教育的实施有利十促进儿童健全人格发展,有利十形成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十教师专业发展。
1.2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文献综述
长期以来,自尊一直是中外心理学家和伦理学家感兴趣的研究领域之一。如果以“自尊”为关键词,那么在中国期刊网(1990-2011)可以搜索到3389篇有关文献。以“儿童自尊”为关键词进行二次搜索有144篇,以“小学儿童自尊”为关键词可以搜到8篇,其中大部分都是相关研究。
1.2.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对自尊的研究
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自尊进行了研究。美国的心理学之父,W.詹姆斯,是最早给自尊下定义的作者,詹姆斯认为自尊二成就/追求,这个分数要变大,可以使分母变小或者使分子变大,在某些领域里,如果他的专业水平超过其他人,他的自尊就得到满足,如果有人超过了他,他的自尊就受到了伤害,也就是说,他的自尊一定程度上受到他人专业水平的影响与操控,他认为自尊主要取决十个体在实现其所设定的目标的过程中的成功或失败的感受。f2l
二十世纪初期,自尊的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主要以库利和米德为代表。库利在其《人的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出“镜像自我”概念,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探讨了自尊的产生,他指出“人们彼此都是一面镜子,每面镜子都映照着对方……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想象了解他人心里对我们的外貌、性格、态度、目标、行为等方面的看法,并目_我们也在不同程度受着这些看法的影响”,他认为别人对十儿童的评价态度反应就像一面镜子,儿童通过它们来了解和评价自己,儿童的自尊是通过这样一种“镜像自我”形成的。fll米德和库利一样,都强调人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自尊,但米德进一步提出“一般化他人”的概念,他认为,自尊不是一个杂乱的各种评价的混合体,儿童并不是把每个人的观点都通过“镜像自我”来了解评价评价自己,是在与各种人交往的同时,把他们抽象成“一般化他人”,借以形成一致的自尊感。
参考文献
1.麦克德维特,珍妮等著.儿童发展与教育【M].李琪、闻莉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刘惊铎.道德体验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尚真儿.夸奖与责备的力量[M].玄海燕等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4.阿德勒.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
5.阿德勒.超越自卑【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6.林伟贤.成就孩子一生的十大黄金法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http://sblunwen.com/xxdyjy/2008
7.邓佐君主编.家庭教育学【M] .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8.陈佑兰.家庭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9.陈新汉.自我评价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10.Jillian Rodd.理解儿童的行为!M].毛曙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小学儿童自尊教育的途经研究
摘要 3-4
Abstract 4
第一章 绪论 7-17
1.1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7-8
1.1.1 自尊是个体生存发展的需要 7
1.1.2 自尊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影响重大 7-8
1.1.3 自尊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8
1.2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文献综述 8-12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8-10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0-12
1.2.3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论 12
1.3 核心概念诠释 12-14
1.3.1 自尊 12-13
1.3.2 小学儿童自尊 13-14
1.3.3 小学儿童自尊教育 14
1.4 研究的方法 14-17
1.4.1 文献法 14
1.4.2 问卷法 14-15
1.4.3 访谈法 15
1.4.4 观察法 15-17
第二章 小学儿童自尊教育的调查分析 17-27
2.1 小学儿童自尊情况的调查分析 17-20
2.1.1 调查工具 17
2.1.2 调查对象相关信息统计 17-18
2.1.3 调查结果 18-20
2.2 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分析 20-27
2.2.1 学校因素 20-22
2.2.2 家庭因素 22-24
2.2.3 个人因素 24-27
第三章 小学儿童自尊教育的学校途径 27-33
3.1 教师对小学儿童充满“教育爱” 27-31
3.1.1 辩证的对待儿童的学习成就 27-28
3.1.2 不要让儿童处于被其他同学嘲笑的位置上 28-29
3.1.3 关注、赏识每一位儿童 29
3.1.4 批评的艺术 29-30
3.1.5 让儿童正确的认识错误与失败 30-31
3.2 校园成为小学儿童的“快乐园” 31-33
3.2.1 开设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31-32
3.2.2 体育游戏 32
3.2.3 尊重的校园文化环境 32-33
第四章 小学儿童自尊教育的家庭途径 33-41
4.1 营造和睦亲善的家庭关系 33-34
4.1.1 温馨的家庭环境 33
4.1.2 和谐的成员关系 33-34
...............................................
您可能有教育硕士论文方面的购买需求,请到教育硕士论文频道选取http://sblunwen.com/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