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问题缘起
(一)“联觉”的魅力
红、橙、黄等色,类似于太阳和烈火的颜色,往往引起温暖的感觉,称之为暖色;蓝青、紫等色,类似于碧空的颜色,往往引起寒冷的感觉,称之为冷色。颜色的冷暖是相比较而言的,而不是绝对的,暖色中,也有冷暖的差别,冷色中也同样存在。例如,朱红色与紫红色相比较,朱红色就显得较暖,墨绿色和浅绿色相比较,墨绿色就显得较冷。红、橙、黄等暖色又称为进色,给人向前方突出的感觉。蓝、青、紫等冷色则称为退色,给人向后方退让的感觉。色调的浓淡也使人产生远近感,深色调使人感到近些,浅色调使人感到远些。画法上“近山浓抹,远树轻描”的原则,就是利用了“联觉”这种心理效应。
这种奇妙的“联觉”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当我们聆听一首美妙的音乐,欣赏一幅画面或景物,它都会不期而至,从而带给我们生活中无数的意外。当一幅生动的画面映入我们的眼帘,一曲优美的乐曲荡漾在我们的耳旁,当这诗情画意伴随着鸟语花香,让我们感到这挟着生命律动的世界是如此的惬意。而艺术是伴随我们所有的感官产生的高深境界,使得它的整个生命绽放的如此绚丽。音乐艺术同样如此。
法国作曲家梅西安,天生就有一种对音乐和颜色的“联觉”,他曾经说过:“当我听到个和弦的时候,我能看到它的颜色,不是用眼睛看到的,而是在脑子里……现在我要你们弹一组平行和弦,它是紫蓝色的,带一点灰调子的钻蓝,有点像普鲁士蓝里透出一点紫红,不过基调是紫蓝色的……”}1}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其节奏、调性、力度等都可以使人的情感产生变化。音乐中所表现的速度、节奏、强弱、音色等又会映射出欣赏者的激动、哀愁、高兴、忧伤等不同的心理变化,这与个体的审美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她又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艺术,然而它可以借助着欣赏者的联想、想象、联觉等,包含着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的无所不包的内容,可谓是可视可睹、可品可尝、可闻可嗅、可感可触。
(二)幼儿音乐教育现象引起的思考
场景一:
幼儿在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时,教师让他们自然的随音乐做动作。一个男孩,动作自然、合拍,并能富有想象、充满感情的做出四种不同的哄娃娃睡觉的动作:才包在手里摇晃、轻轻拍娃娃、前后摇动小摇篮,最后双手合拢放在脸庞表示娃娃睡着了。
场景二:
教师引导幼儿用作画形式表示mi, sol, la的音高,有的幼儿画了一台电视机,其中天线是}a,开关是sol,机脚是mi;有的幼儿画了一条吐泡泡的小金鱼,小泡泡是mi,中泡泡是sol,大泡泡是}ao
场景三:
欣赏毕加索的《梦》,当看到画面中橘红色的椅子时:
儿童1:橘红色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我们睡觉一样。
儿童2:是像被子一样的感觉,很暖和。[2]
上述三个场景均为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实例,但都体现出“联觉”现象的存在,通过音乐的听觉而展现给我们不同的动觉形象、视觉形象,瞬间提升了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笔者通过观察发现,联觉研究是研究幼儿审美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将此现象的运用也可以打破传统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重音乐为德育、智育手段,轻音乐本身的审美特征;重技能技巧的训练,轻审美能力的培养”的弊端,使幼儿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更好的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
(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需求
2011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对艺术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明确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指导要点中也明确提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体在认识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个体对认识对象的体验也就越细致、越丰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f}l由于幼儿独特的形象思维特点,使得幼儿对事物的理解不是分化的,而是整体的。不同的艺术形式是诉诸于不同的感觉形象的,需要幼儿调动多方位的感官去体验与理解,乃至创作,这就是《纲要》中提出“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的重要作用。综合式艺术课程正是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不同艺术融会贯通,将“联觉”现象运用到艺术教育中去。在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综合艺术课程重要的依据之一是通感,但查阅以往的研究,与“通感”研究之比较,“联觉”现象之研究相对医乏,二者既有联系,甚至在有些研究中视为一体,没有区别,有些研究会分析二者的区别,无论是“联觉”,还是“通感”,二者都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将把二者视为一体进行研究。
笔者认为,联觉有着让人惊叹的魅力,这尤其在音乐艺术中表现更为突出,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需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去体验,而“联觉”的合理运用在唤起幼儿的情感体验,形成健全人格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童树荣.谈Synaesthesia[J].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7 (3 ) : 45-48.
[2]彭子华.“音乐色彩”的分析与阐释「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1 (1) : 46-51.
[3」王令训.彩色音乐论「J].怀化师专学报,1993 (1) : 87-88.
[4〕吴锦芬.从《月光》看音乐的非语义性、非视觉性特征「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 (5):119一121.
[6]李辉望.从审美角度谈英语Synaesthesia的等值翻译「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0(2):72一76.[h]李遵进.从信息反馈心理机制看审美联想和联觉「J].杭州大学学报,1986 (9 ) : 21-28.
[7]李楠.对音乐表现性问题的研究「J].音乐研究,2009: 64-65.
[8〕廖家弊.儿童音乐心理的几个问题[ J].音乐教育,2010: 49-52.
「9]蒋聪,周世斌.国外音乐认知研究发展概谈「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 (1): 158-160.
[10〕周为民.钢琴演奏的心理学研究「.T].中国音乐,2008 (2 ) : 149-153.
“联觉”现象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中文摘要 6-7
Abstract 7
引言 8-14
一、问题缘起 8-10
二、研究现状 10-12
三、研究目的 12-13
四、研究方法 13
五、创新之处 13-14
第一部分 “联觉”概述 14-22
一、释说“联觉” 14-15
(一) “联觉”的内涵 14
(二) “联觉”的产生原理 14-15
二、幼儿音乐教育运用“联觉”的理论依据 15-22
(一) 音乐学理论依据:主要音乐流派中潜在的“联觉”现象 15-17
(二) 心理学理论依据:格式塔心理学体系中的“同形同构”和“异质同构” 17-19
(三) 教育学理论依据:幼儿艺术综合教育中的“综合教学” 19-22
第二部分 幼儿音乐教育运用“联觉”的价值剖析 22-34
一、“联觉”在不同类型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的价值体现 22-27
(一) 幼儿歌唱活动中的“联觉”价值体现 22-23
(二) 幼儿韵律活动中的“联觉”价值体现 23-25
(三) 幼儿音乐节奏活动中的“联觉”价值体现 25-26
(四)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的“联觉”价值体现 26-27
二、幼儿音乐教育中运用“联觉”的作用 27-34
(一) 运用“联觉”对幼儿音乐感受的作用 27-29
(二) 运用“联觉”对幼儿音乐理解的作用 29-31
(三) 运用“联觉”对幼儿音乐表现的作用 31-34
第三部分 幼儿音乐教育运用“联觉”的实践探索 34-43
.........................................
可能有教育硕士论文方面的购买需求,请到教育硕士论文频道选取http://sblunwen.com/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