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考试心理学实证研究的应对方法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7140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1.1本研究的背景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的变革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确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竞争规律在工作、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新知识、新科技日新月异,成年人以往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已过于陈旧。在失业大潮汹涌的时代,进入职业生涯的成年人普遍感到竞争的压力。为加重就业的筹码和职业流动的需要,各种培训与考核应运而生,以职业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成人资格考试大量涌现。现代成人考试首推一年一度规模宏大的成人高考和一年两次的高教自学考试。此外还有种类繁多的资格证书考试、就业考试、公务员考试、职称评聘考试、企业中工人等级考核的考试等等,种类之多,不胜枚举。考试范围已涉及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和人类文明的各个层面,遍及成人生活的各个角落。今天,离开学校之后再未曾参加过考试的成年人恐怕是极少的。面对学习化社会和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特别是要求学习者从学会学习到自主学习再到终身学习的情况下,成人学员应对各种考试,使用各种各样的考试方法,而各种应试方法的有效运用提升为应试策略后,就体现了应试者的一种考试的智慧,是应试者的学习能力的一种反映。所以对考试应对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对考试应对策略加强辅导,它是终身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1.1.1成人学习研究的概述
1.1.1.1成人概念的界定
什么样的人称之为成人呢?从生物学角度说,成人是达到一定年龄,在身体各方面皆已发展成熟的人。如我国法律规定年满18周岁即享有人民代表的选举权。但是“成人”不单指年龄上的成熟,从心理学的角度判断成年的首要标准就是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成人教育大辞典》把“成人”定义为“己经进入生理的成熟期,心理和情绪等已达到成熟,能扮演社会成人角色,参与全日制工作,履行公民、配偶、父母的权利和义务,享有法律上规定的各种权利,被所在社会承认的人。”[1]《成人教育概论》是这样描述的:“在成人教育界,一致认为成人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年满16周岁,不再参与全时正规的学校教育,已进入社会,具备一定的适应能力与责任能力,并对社会直接承担一定义务和职责的人们。成人教育对象在年龄上只有上限的区别,而没有下限的限制。”[2]本研究中把成人定义为:年满十八周岁,已不再参与全时正规的学校教育,参与全日制工作,具备一定的适应能力和责任能力,并对社会直接承担一定义务和职责的人们。1.1.1.2成人学习的特点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成为这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年人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于青少年,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已婚且已有子女,他们同时扮演学生、父母、丈夫(妻子)、子女、劳动者等不同社会角色;有着较为复杂的经历,广泛的人际交往范围,众多的社会活动,一定的实践经验;其身心发展特征和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征有较大的差异。加之成人的学习动机、学习经验、学习需求、社会角色以及社会责任等都对成人的学习有较大的影响,导致了成人学习与未成年人学习有较大的不同。下面予以综述[3-12]:(1)学习方式的自主性成人在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方面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方式,诸如脱产进修、函授学习、夜大、自学考试、广播电视大学、各种形式的讲习班、交流会等。
(2)学习内容的职业性
成人的学习计划日益结合他们的社会职责是其学习职业性的主要原因。成人往往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把学习和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其职业能力,把所学的新知识自觉地运用到实际中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并且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3)学习动机的多样性
成人学习的动机深受学习者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学习动机与年龄、教育程度、职业水准、收入、性别、婚姻状况以及居住地区等因素密切相关。
(4)学习效果的速成性成人在感知、理解事物方面都比未成年人强,注意力更加集中、持久、稳定,工作实践使得他们具备了丰富的表象储存,想象力借此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能更多地进行逻辑思维;加之他们的理解能力、意义识记具有优势,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情绪较稳定,学习目的性明确等等,决定了成人学习追求学习效果的快捷和高效。

参与课题
1、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DKA050163):《成人学习心理
的实证研究——成人考试应对策略的心理学研究》,承担其中子课题《成人考
试应对策略的研究》,樊琪教授主持。
2、2007年上海东方医院护理部浦东新区:《护士注意力稳定性品质与执行医嘱
差错心理学研究》,护理部主任刘薇群主持。
3、南京军区八五医院课题:《心理训练在军人成长计划中的应用》,刘素珍少将
主持。
4、上海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课题:《康健社区关于构建社区居民心理援助系统的
理论及其方法》,刘素珍少将主持。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叶忠海.终身学习研究〔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高志敏,蔡宝田.社会转型期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研究「C].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杜以德等.中国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结构及其分类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5]沈金荣.社区教育的发展和展望[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6]黄尧.走向21世纪的我国成人教育「A].面向21世纪我的教育观:成人教育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7l刘国瑜.成人教育的今天和明天[[A].面向21世纪我的教育观:成人教育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g]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9]高志敏.成人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
[10]王北生,姬忠林.成人教育概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
[11]黄富顺.成人学习与心理「M].台北:师大师苑出版,1990.
[12]成人教育大辞典「Z].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
[13]阿瑟·S·雷伯.心理学词典〔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14]James W.VanderZanden著,周念萦译.人类发展学〔M].高雄:巨流图书公司,2004.
[15]杨红,张竺鹏.终身学习国际新视野[A].终身教育研究[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6]「法]保尔·朗格朗,周南照译.终身教育引论[M].北京:北京对外翻译出版社,1985.
[ 17]〔美]雪伦·B·梅里安编,黄健等译.成人学习理论的新进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8]NACRE(1980).Tearms,Definitiona,Organitions and Councils Associated with Adult Learning.NACAE.
[19]Webster's New Collegiate Doctionary 1973.6&C Merrian Company.
[20]Bown&Okedara,J.T.(1981).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Adult Education. Lbadan:University Press Limited.
[21 ]Legge.D.(1982).The Art of Teaching Adults.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

目录
摘要........................................................................................................................1
ABSTRACT............................................................................................................2
第一部分前言........................................................................................................1
1.1本研究的背景...................................................................................................1
1.1.1成人学习研究的概述....................................................................................1
1.1.2成人应试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4
1.2本研究的构思................................................................................................7
1.2.1本研究的目标..............................................................................................7
1.2.2本文研究的意义............................................................................................8
第二部分考试应对策略及其有关领域的文献综述...........................................9
2.1学习策略.........................................................................................................9
2.1.1学习策略的概念.............................................................................................9
2.1.2学习策略的分类............................................................................................10
2.1.3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关系.........................................................................12
2.2应对策略.........................................................................................................12
2.2.1应对策略的定义............................................................................................12
2.2.2关于应对策略的研究...................................................................................13
2.3考试应对策略................................................................................................14
2.3.1考试应对策略的概念界定..........................................................................14
2.3.2考试应对策略的国内外文献......................................................................16
2.3.3考试应对策略的辅导与训练.....................................................................18
2.4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综述.................................................................................19
2.4.1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界定..............................................................................19
2.4.2自我效能感与考试应对的有关研究..........................................................19
第三部分实证研究...............................................................................................22
3.1前期研究.........................................................................................................22
3.1.1访谈的目的................................................................................................22
3.1.2访谈的方法................................................................................................22
3.1.3访谈的对象................................................................................................22
3.1.4访谈的材料................................................................................................23
3.1.5结构化深度访谈的结果......................................................................................23
3.2成人考试应对方法的现状调查..................................................................................28
3.2.1研究的目的................................................................................................28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