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重组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会计影响研究--以川化股份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540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会计论文,本文选取川化股份为案例,分析其整个资产重组活动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资产重组前、资产重组进行时、及资产重组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发生显著变化,相比于其他企业的资产重组活动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本文以川化股份作为案例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研究性,为我国上市公司采用资产重组的方式增强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提供如何实施的相关建议。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当今经济背景下,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当导致的亏损甚至破产、倒闭的情况屡见不鲜,企业资产重组活动越来越常见,持续经营能力遭质疑也已成为公司司空见惯的现象。相应的,企业持续经营风险的增加也提高了专业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对他们的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审计人员对上市企业有关持续经营能力的披露意见是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当今社会对审计人员评价上市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需要和提升财务报表可信度的要求,注册会计师有义务有责任如实严谨的评价被审计企业在经营期间是否存在持续经营能力不确定的情况。

但是,造成公司持续经营能力遭到质疑的原因有很多,没有具体可实施的规范和标准来评判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不确定性,这又成为审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能逃避的问题。许多国家都陆续制定了与持续经营相关的审计准则,力求设计出一套合理完善的程序和标准,规范审计人员与企业领导者的相关责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审计准则也一直在修改和完善中,仅 2007 年开始施行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 号——持续经营》就曾多次进行修订,不断完善更新。准则的逐渐规范为注册会计师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提供了更加明确、具体的指导,使得审计质量逐步提高,也令社会上的投资者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的信任度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2008 年 4 月 16 日发布并分别于 2011 年 8 月 1 日和 2014 年 7 月 7 日经过两次大的修改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对重大资产重组的程序、企业重大资产重组的原则和标准、重大资产重组的信息管理、重大资产重组后申请发行新股或者公司债券、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进行了详细的规定。通过证监会颁布一系列管理办法这一行动来看,我国政府意在鼓励与规范企业资产重组活动的意图较为明显,并希望通过这种制度的规范让更多的企业可以通过资产重组活动增强可持续经营能力,然而很多企业在实施资产重组时依旧无法避免其失败的命运,最终使企业走向破产,怎样的资产重组才能增强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便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1.2 文献综述
1.2.1 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因素

对于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持续经营能力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对此的研究主要角度多集中在对于该审计规范、审计理论、审计程序等方面的理论性研究。而使用实证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的文献资料数量并不占优势,其中大多数文献的内容也更偏向于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审计独立性的阐述,企业经济、财务指标、内部交易等是否影响事务所对企业审计意见的出具以及该类审计意见对上市公司造成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缺乏。

基于由企业持续经营能力遭到质疑被出具非标意见的审计报告的研究中,郑艳敏(2004)主要以 2002 年上市公司被出具的审计报告角度考虑,列举了一系列上市公司为实例,统计考察持续经营能力对注册会计师所出具的审计意见的影响,进而得出结论,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对审计意见的出具具有重大影响。邢春玉、曾铁兵等(2005)对 2003 年间我国 A 股上市公司的年报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不论是在被出具保留意见还是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具体原因中,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出现问题的频率是最高的。廖义刚、王艳艳(2008)等以 1998-2003 年的处于经济困境的上市企业为样本,分析国内外对持续经营能力审计判断模型的研究成果,从变量设计、研究目的、样本选取、建模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大股东控制及股权制衡和大股东建立的政治关系对注册会计师行为的影响,并据此得出第一控股股东的持股数越低,其被出具持续经营能力遭质疑的审计意见的概率越高;同时第二控股股东相对于第一控股股东的控股数与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概率呈正相关关系;由政府管控的上市企业相对于非政府管控的企业被出具此类审计意见的概率更高。周楷唐、麻志明、吴联生(2016)从 2004-2009 年中接连 5 年由于持续经营能力遭质疑而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中,总结了一些相似之处,首先很多公司发布的是带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报告,且大都选择主动披露被出具此类审计意见的原因,并未刻意隐瞒。其次这些公司的资本结构都不太合理,容易陷入经营危机。再次发展缺乏后劲,盈利能力较差。最后一点是财务风险较高,极有可能破产。
.............................

2 理论基础

2.1 公司治理理论

公司治理理论的提出及发展已有四十余年,公司治理的本质在于协调公司内部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企业持续经营能力能否持续其本质在于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是否能合理的调节,进而使企业在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下维持日常经营并不断扩大规模,1979 年威廉姆森在他的《现代公司的治理》中最早使用公司治理这一经济学概念,一般一个企业的治理结构如图 2-1 所示:


通过分析发现,企业对于公司治理内涵的界定主要有两种主流的声音:一种声音偏重于企业的所有者,提倡“股东治理模式”,美国学者贝利和米恩斯在 1932 年首次提出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认为公司治理理论应该以解决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造成的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矛盾关系为根本,其焦点在于怎样才能让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一致,从而共同谋取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另一种声音则偏重于把利益相关者放在与企业所有者相同的位置,即信奉“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Cochran and Wartick(1988)认为公司治理主要解决的应该是企业的股东及管理者和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如政府、供应商、销售商、企业员工等之间产生的诸多问题。
........................

2.2 风险控制理论
企业资产重组的整个过程中风险是无法完全规避的,只有合理控制风险才会使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得以增强,18 世纪中期的产业革命使人们开始重视风险方面的研究,法国管理学家 Hneri Fayol 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正式把风险控制的思想引入了企业的日常经营领域,引导人们开始重视企业日常经营领域的各类风险的出现和预防。

风险控制即是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和预防,从而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总有些事情是不能控制的,总是有意外的发生,因此,风险总是存在的,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尽其所能采取各种措施减小企业的日常经营中风险所造成的损失,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免造成风险扩大化,威胁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风险控制的四种基本方法有:风险降低、风险分离、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其具体运用如图 2-2 所示:


.........................

3 川化股份案例介绍 .................... 17
3.1 川化股份简介 ................... 17

3.2 日常经营导致持续经营能力出现问题 ............. 19

4 资产重组对持续经营能力影响的案例分析 ............... 27
4.1 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因素 ................... 27

4.1.1 持续经营能力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 27

4.1.2 资产重组对持续经营能力的挑战 ........... 28

5 基于资产重组的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优化对策分析 ............... 53
5.1 实施资产重组前环境的优化分析 .................. 53

5.1.1 资产重组前信息搜集 .............. 53

5.1.2 提高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度 ................ 54

5 基于资产重组的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优化对策分析

5.1 实施资产重组前环境的优化分析

5.1.1 资产重组前信息搜集

信息收集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获取自身日常经营和进行其他经济活动时所需要的信息。信息收集是为了利用信息,信息收集是信息最终能否得以利用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通过企业所掌握的信息,从而不断权衡,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信息收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资产重组工作的质量。在资产重组开始时,企业要对重组对象、方式及重新投资人的确立,做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川化股份在开始进行资产重组时,通过公开遴选报名和自身企业筛选的方式确定重组投资人,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在确定资产重组方向时,要加强对各行业信息的收集,以此来评价各行业发展前景的好坏从而确定重组后企业发展的方向,中国的市场与西方市场不同,他们之间的重要区别是,政府对市场的介入。而对于川化股份来说,化肥生产是关系到我国民生

问题的行业,因此,化肥行业的发展直接受到我国国家政策的影响,对于化肥用量淡季及旺季出口标准、税率等,国家都有明显的规定,并根据我国每年不同的农作物需求情况而进行随时的调整,进而导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波动较大。川化股份通过资产重组确立的新能源的发展方向,是近年来我国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整个行业处于萌芽发展时期,有利于川化股份资产重组目标的实现,进而增强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为此,在资产重组进行前,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对各行业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和资料的收集,最终选择自身所适应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方式。
.......................


6 结论与不足

6.1 结论

本文首先梳理了以往有关资产重组和企业可持续经营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对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因素、资产重组的动机研究以及资产重组的绩效三个方面。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对整个案例进行分析的思路,即选择了资产重组做为主要影响企业可持续经营假设的因素,以资产重组为主线分析了资产重组前、资产重组进行时以及资产重组后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的变化。

分析时,本文以川化股份资产重组计划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川化股份重组投资人权益调整、债权分类及调整、清偿方案、经营方案的调整以及资产重组的进程进行了分析。此后,本文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上各年度审计报告中基于持续经营能力问题而出具的同类审计报告数量为基数,计算得出各种影响因素所占比例,同时列示出有关持续经营的审计报告占同类非标审计报告比例,进而得出资产重组是导致企业持续经营假设受到质疑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因此被出具非标意见的审计报告的企业也多有存在。同时结合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后得出川化股份持续经营不确定性对年度审计报告和对投资者的影响,指出资产重组的结果对企业的可持续经营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对川化股份资产重组计划分析之后得出,川化股份资产重组过程中存在的融资风险及管理失控风险,以及川化股份独有的交易风险及所在市场波动的风险,造成资产重组失败的风险增加,不利于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的提高。之后,通过对川化股份可持续经营能能力的各项评判指标的计算及分析,对川化股份的资产重组活动的成功与否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川化股份的资产重组不仅使企业延续下去,加强了川化股份的可持续经营能力,而且为企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也为以后我国其他想通过资产重组活动加强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的上市公司提供了经验。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