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会计论文,从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会计既是经济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它本身又是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因此,任凭社会的经济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管理越要加强,会计就越重要。(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会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精选优秀会计论文范文篇一
第 1 章 引言
1.1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国外文献综述
随着美英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制定,其他各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都制定出了符合自己的概念框架,然而他们均受到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影响。1989 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公布了《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还较有创新。该框架认为,财务报表的目标是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的信息,从而有助于广大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由于财务报表主要是反映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对财务信息的影响,而非财务信息不一定有所涉及,因此,财务报表并不提供使用者为经济决策所需的全部信息。财务报表还反映企业管理层对交托给他的资源的经营成果或受托责任,使用者通过评估管理层的经营情况来做出经济决策。
1.2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国内文献综述
企业会计准则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关系一直以来受到我国广大学者的关注,并普遍认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即是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基本准则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普遍适用的一般原则、财务报表的要素、要素定义、会计确认与计量、报告等都作了原则性的规定,目标在于指导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从而其地位应相当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1992 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企业会计准则[4]。之后,我国又陆续制定了 16 个具体会计准则,还在 2000 年制定了企业会计制度,该制度是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协调的。在具体准则和会计制度中,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加大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会计的国际趋同,《企业会计准则》与后来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以及相关的具体会计准则和制度不相一致。所以,我们要建立中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就必须通过修订《企业会计准则》来进行框架的构建。2005 年 6 月 2 日财政部向外发布了征求意见稿,即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 年 2 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 38 项具体准则[5],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财政部规定从 2007 年 1 月 1 日起,上市公司开始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争取所有大中型企业在短时间内执行新准则,即从 2007 年开始,中国企业将采用与国际逐步接轨的会计准则体系进行其经营活动。
会计准则是开展财务会计工作所必须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规范各项具体会计业务使得各项处理相统一的依据,是开展正常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前提。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是新准则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分成的三个层级,“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的是基本准则,即纲;依据基本准则的要求对有关业务或报告做出的具体规定的是具体准则,即目;应用指南是对具体准则的操作指引和补充”[6],而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包括了上述内容。我国企业会计基本准则的重要的地位:(1)基本会计准则是准则的准则,它在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起着统驭作用。(2)基本准则是整个准则体系中的基本法,它通过会计基本概念和一般原则,来指导具体会计准则的制订,对已制订的会计准则进行评估,还可以对具体准则没有涉及的领域中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恰当的会计处理。(2)我国会计准则属于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2006 年 2 月15 日,财政部金人庆部长以第 33 号部长令形式签发了属于部门规章的基本准则。基本准则在会计准则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规范具体准则的制定。为了在统一的理念基础之上制定各项准则,基本准则起关键的作用。我国基本准则第三条明确规定,“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当遵循本准则(即基本准则)”。[5]在各具体准则的第一条中作了明确规定,各项具体准则要严格按照基本准则的要求加以制定和完善。(2)为具体准则尚未规范的、会计实务中出现的新问题提供会计处理依据。所以,基本准则既是具体准则制定的依据又是各种新问题的会计处理依据,从而保证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所有会计实务问题的规范作用。
第 2 章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本理论
2.1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涵
1976 年,美国 FASB 在《概念框架研究计划的范围与影响》中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 of financial accounting,简称 CF)”作为一个专门术语提出来。FASB 认为,概念框架是由互相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这些目标和基本概念可以用来引导首尾一贯的准则,并对财务会计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做出规定[7]。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以财务会计目标为起点,会计基本假设为前提,包含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以及财务报告列报的内在一致的理论体系。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最重要的作用是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应用,也是会计准则制定的指南和判断现行准则是否恰当的依据。
2.2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及必要性
2.2.1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
FASB 与 IASB 认为要达到会计准则的趋同,首要的是要制定内在一致的、统一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这表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理论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准则体系的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可大体总结如下[8]:
(1)能够使会计准则相关文件与内在相一致,以免不同准则之间的出现矛盾,不断规范会计准则。现代会计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会计准则,为使准则与会计理论其它要素相一致,同时保证会计准则的有用性和相对稳定性,必须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
(2)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为分析、评估和指导会计准则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规范性”的理论基础。能够有助于解决会计准则的制定和重大会计问题,同时准则制定过程中出现的意见不一致现象也能相对的减少。
(3)能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有助于使用者了解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的一些基本概念与原理,理解财务报表各项指标或会计信息的涵义、作用与局限性,从而帮助使用者做出合理的分析判断及正确的经营决策。
(4)可以不断发展和创新会计理论。各种理论都有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对此前的理论成果进行归纳整理是很有必要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既肯定了传统概念框架中可以继续适用的合理部分,又反映社会经济环境变动情况下会计理论或基本概念的相应转变和发展。
第3章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成.................... 13-17
3.1 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成 ................13-14
3.2 IASB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成................ 14
3.3 英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成 ................14-15
3.4 澳大利亚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成................ 15
3.5 我国企业会计基本准则................ 15-17
第4章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成的具体比较................ 17-24
4.1 会计目标 ................17-19
4.2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19-20
4.3 会计要素 ................20-22
4.4 会计确认................ 22-23
4.5 会计计量................ 23-24
第5章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国际................ 24-33
5.1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国际趋同 ................24-26
5.2 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 26-33
结论
我国新准则财务报告中规定,财务报告至少应当包括以下组成部分:(1)资产负债表;(2)利润表;(3)现金流量表;(4)所有者权益表(或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5)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报告的核心是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的会计报表,它包括:(1)资产负债表;(2)利润表;(3)现金流量表。由于外部对小企业信息需求相对不高,基本准则规定小企业可以不编制现金流量表。基本准则强调了附注的重要作用,规定财务报表应当包括附注部分,要求企业对重要的报表列示项目及未能在报表中列示的项目在附注中做出说明,从而更加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帮助使用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同时财务报告还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外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提供财务报表之外的非财务信息。
新准则对会计计量问题做出重大调整,并进行了系统的规定,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现值等,明确规定“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交易公平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唯一的、最相关的计量属性。随着我国金融工具的发展,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对衍生金融工具不适用。所以,新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全面引入是适应环境发展的需要,有其现实意义。可是,公允价值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计量属性,而争议的焦点问题是计量属性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公允价值有助于提高投资者判断企业未来前景的决策相关性,但是它没有历史成本客观,主观因素对其影响很大,导致其可靠性较弱,同时企业极有可能利用公允价值来调节利润。因为公允价值确认时的不确定以及在计量形式上的多种选择形式,致使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下降。所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同时要有严格的内外部条件限制[29]:第一,要求内部的财务信息报告者主动提供公允价值信息;第二,外部要有高度开放发达的要素、技术、资金、人才市场和活跃的交易市场,并且各要素的投资主体对企业的公允价值信息有所要求。
参 考 文 献
[1] W.A.佩顿等著,厦门大学会计系翻译组译.公司会计准则导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 艾哈迈德.里亚希—贝克奥伊著.钱逢胜等译.会计理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2004.
[3] 葛家澍.西方财务会计理论问题探索(六)—美国的财务会计和报告概念框架的发展[J].财会通讯(综合),2005,(6): 6-8.
[4]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5]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6] 楼继伟.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的可贵实践和崭新突破[J].会计研究,2006(2):5~6.
[7]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娄尔行译.论财务会计概念[R].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
[8] 葛家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的比较与总评》[J],《会计研究》,2004.6.
[9] 任春艳.论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必要性[J].当代财经,2003,(8).
[10] 葛家澍,叶丰澄,陈秧秧,等.如何评价美国 FASB 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J].会计研究2005 (4): 83-87.
精选优秀会计论文范文篇二
1.绪论
1.1研究背景
XBRL 自 1998 年在美国诞生,2000 年 7 月美国最早正式实施 XBRL 模式。XBRL 语言由于其严谨的语法和良好的扩展性,迅速得到了包括政府部门、计算机软件厂商、会计师事务所、大型商业机构、学术机构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XBRL日益成为未来企业财务报告的主流形式[2,3]。2001 年 XBRL 国际组织颁布了总分类账 XBRL GL(XBRL for General Ledger)以及以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为基础的明细分类标准。2002 年起,许多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韩国等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纷纷地颁布了以各自 GAAP(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一般公认会计原则)为基础的XBRL明细分类标准。同时XBRL实际应用也逐渐开始起步。英国路透社应用 XBRL 在互联网上发布了 2001 年度财务报告,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应用 XBRL 发布网络财务报告的上市公司;美国微软公司(Microsoft)成为应用XBRL 在互联网上发布网络财务报告的第一家高科技公司;世界上最大监管机构之一澳大利亚审慎监管机构(APRA)己宣布该机构监管的 11000 家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当以 XBRL 提交企业财务报告,从而有利于该机构监管这 11000 家金融机构的财务健康状况,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采纳和应用 XBRL 的监管者。为了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德国证券交易所从尝试和获取经验的角度出发,2004 年起与 Software AG 合作开始启动 XBRL PILOT 项目。韩国创业板(KOSDAQ)和韩国证券交易所(KSE)分别开发了基于 XBRL 2.1 标准的、兼容国内外会计准则的、涉及银行、证券、保险、租赁等金融领域的 XBRLPilot Service。
在 2003 年 11 月至 2004 年 4 月期间,韩国证券交易所关于 XBRL 的Pilot 项目已完成测试,2004 年 7 月至 10 月开始试运行,并于 10 月 20 日正式提供服务。2001 年 12 月,美国 Edgar Online 网站就开始提供用 XBRL 形式发表的各上市企业的财务报告,并将其网站命名为 XBRL EXPRESS。该公司目前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财务信息发布公司,同时也是财务与商业系统服务商。SEC对于上市公司采用 XBRL 报送的强制令将在两年内分阶段实行。对于 500 家最大的公司(即那些在全球公众持股量超过 50 亿美元的公司)而言,从截止至 2009年 6 月 15 日后的季度开始,必须遵守报送规定用 XBRL 格式报送各财务期间的财务报表。其他大型申报企业将于 2010 年 6 月 15 日的财季开始使用 XBRL 格式报送,而其余一些上市公司以及海外私营发行人的公司则于 2011 年 6 月 15 日的财季开始遵守报送规定。英国税务局于 2003 年 3 月开始电子申报纳税工作,并从 2003 年第四季度开始接受 XBRL 标准的税务电子文件,该税务局与英国 XBRL 组织合作,制订了符合英国税务特征的 XBRL TAXONOMY。英国政府宣布计划在 2010 年 3 月后实现所有公司强制采用 XBRL 制作报税单的计划。公司报税单包括完整的财务报表和公司所得税税额计算。
1.1.2 国内研究情况
1.1.2.1 传统财务报告特点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是推动财务会计发展的两大动力。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物价变动较以往更加频繁和激烈,行业间的竞争更加剧烈,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上世纪,网络财务报告的需求就已经逐渐明确。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美国就开始了网络财务报告的研究,限于当时的技术,其采用了 HTML 的格式来进行对财务报告的描述,HTML 的优势是可以描述财务报告外形,可以进行检索,并且学习简单利于操作。但是随着 Web 资源的日益复杂化、多样化以及信息用户需求的个性化,HTML 逐渐显示出其局限性。HTML 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无法描述财务报告的内容本身。也就是说 HTML 能定义文本的类型,却无法表明标有利润、价格的参数所表示的含义。另外,使用 HTML 虽然有利于网上搜索,但无法打印出财务报表。为了解决打印问题,人们不得不用 WORD,或者 PDF 格式来打印报表。虽然后两种格式可以用来打印,但是 WORD 格式的报表安全性太差,并且它们都无法用搜索引擎搜索到,最后不得不几种格式同时使用。即使同时使用传统的报告格式还是有很多不足,具体表现在[10-12]:
第二章 XML 和 XBRL 的关键技术
2.1 XML 的关键技术
万维网又称为环球信息网络,是基于超文本(HyperText)方式发布和获取信息的网络,由欧洲核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研制,并得到了迅速而广泛地应用。现在大多数 Web 页面都使用 HTML 语言编写,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HTML 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为了弥补 HTML 的不足,1998年 2 月万维网联盟 W3C 推出了 XML1.0 规范。近年来 XML 作为网络语言的新标准已经显示出它的巨大的可扩展的潜力,今后的网络将是 XML 的时代。究竟什么是 XML[17]1) XML 指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2) XML 是一种标记语言,很类似 HTML。3) XML 的设计宗旨是传输数据,而非显示数据。4) XML 标签没有被预定义,您需要自行定义标签。5) XML 被设计为具有自我描述性。6) XML 是 W3C 的推荐标准。XML 被 W3C 推出以来,它已经成为大量标准和词汇背后的驱动力量,而正是这些标准和词汇使得软件世界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现在许多行业、机构都利用 XML 定义了自己的标记语言。比较早而且比较典型的是下面两个实例:数学标记语言 MathML 和化学标记语言 CML。
2.1.1 XML 文档的显示
XML 的设计宗旨是传输数据,而非显示数据。XML 实现了内容与样式的分离,用于 XML 文档显示的技术有 CSS(Cascading Style Sheets,叠层样式表)和 XSL(eXtensible Stylesheet Language,可扩展样式语言),XSL 是应用于整个 XML 文档的,而 CSS 只是对 HTML 标签的显示模式进行了指定,它的任务是对 HTML 元素指定一组显示属性。CSS 决定了页面的视觉外观,但是不会改变源文档的结构。XSL 是定义 XML 文档转换和显示的一个语言组,也称为基于模板的语言,它允许将某种模式映射到源文档中。使用 XSL 定义 XML 文档显示方式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定义转换模板,将 XML源文档转换为带样式信息的可浏览文档。最终的可浏览文档可以是 HTML 格式或者其它面向显示方式描述的 XML 格式,限于目前浏览器的支持能力,大多数情况下是转换为一个 HTML 文档进行显示。在转换的过程中,XSLT 用 XPath 来定义源文档中与一个或多个预先确定的模板相匹配的部分。当找到了一个匹配时,XSLT就将源文档中的匹配部分转换成结果文档;而源文档中不与任何一个模板匹配的部分在最终结果中保持不变。
第三章 企业财务报告分类标准的建立............... 35-48
3.1 财务事实来源............... 35-36
3.2 分类标准结构............... 36-41
3.3 收集数据............... 41
3.4 输入 ...............41-43
3.5 更正 ...............43-44
3.6 输出............... 44-48
3.6.1 模式文件............... 45
3.6.2 参考链接库............... 45-46
3.6.3 展示链接库............... 46
3.6.4 计算链接库 ...............46-47
3.6.5 标签链接库............... 47-48
第四章 基于XBRL 的财务报告应用与实现............... 48-74
4.1 基于XBRL 的财务报告的生成模式............... 48
4.2 XBRL 实例文档的生成 ...............48-56
4.3 XBRL 实例文档的显示 ...............56-61
4.4 XBRL 实例文档生成器应用程序............... 61-67
4.4.1 XML 文档的解析技术 ...............61-64
4.4.2 XML 文档的显示技术 ...............64-67
4.5 XBRL 实例文档生成器的软件实现............... 67-74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74-76
5.1 工作总结............... 74
5.2 工作展望 ...............74-75
5.3 结束语............... 75-76
结论
二十一世纪,网络财务报告将取代纸质财务报告而成为主要的报告模式。信息使用者能否轻易、及时存取所需的财务信息成了网络财务报告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XBRL 以 XML 为基础,以良好的可扩展性和易于延伸性正逐渐渗透到全球的企业,XBRL 的开发将改变企业交流的方式以及业务经营模式,它将最终成为全球财务报告的统一语言,可以使信息使用者获得及时、相关、准确的财务信息。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对基于 XBRL 的财务报告进行了应用研究与实现。
1) 通过对传统财务报告和基于 XBRL 的财务报告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基于XBRL 的财务报告的优点和发展趋势。
2) 深入地学习总结了 XML 和 XBRL 的各项关键技术,并把它们融合在一起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为本文的 XBRL 的应用研究工作做了技术准备。
3) 结合 XBRL 的技术规范,分析阐述了企业财务报告分类标准的建立流程。
4) 在分类标准基础之上,研究分析了基于 XBRL 的财务报告的生成流程,关键技术以及不同样式财务报告的应用。
5) 最后,结合阐述的各项关键技术进行了 XBRL 实例文档生成器的软性实现。
参考文献
[1] Grant Boyd,Alan Teixeira.What in the world is http://www.51lunwen.org/cwkjlw/ XBRL[J].Chartered Accountants Journal,2004,(2): 4-5
[2] Financial Reporting Taxonomies Architecture 1.0. XBRL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Board,.
[3] Jones and Willis.The challenge of XBRL. Balance Sheet,2003.Vol.11.NO.3:29-37
[4] 旷彦昌.论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在我国的应用:[硕士论文].厦门:厦门大学,2005
[5] 金勇俊.基于 XBRL 的电子政务应用研究:[硕士论文].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6] 张培.我国企业网络财务报告应用 XBRL 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硕士论文].大庆:黑龙江八一农业大学,2008.
[7] 李盼盼.基于 XBRL 的财务报告分析及多视图展示:[硕士论文].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8] 陈伟.XBRL 可扩展商务报告语言分类标准应用研究:[硕士论文]..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87 号.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2000-06-21
[10] XBRL 国际组织. XBRL 的优势[EB/OL].
精选优秀会计论文范文篇三
1导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合并财务报表最早起源于美国,1940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最早要求美国上市公司编制和提供合并财务报表,从此编制和提供合并财务报表成为美国上市公司的法定义务。由此,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母公司即控股公司编制和提供合并财务报表成为一种惯例。财务报表的目标是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财务报表的主要使用者包括债权人和股东,因此财务报表的主要目的是向债权人提供信贷决策以及向股东提供投资决策过程中相关可靠的信息。“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跨国公司、大型企业集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于是企业交叉持股,相互控股的现象越来越多,企业变得异常复杂,企业间相互投资,内部交易使得单一财务报表反应企业集团真实的盈利能力和负债状况,合并财务报表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合并财务报表的主要目标是向合并财务报表反应整个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状况,以便合并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做出合理决策。
由于需求的存在,合并财务报表的理论和实务得到迅速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合并财务报告的编制理念主要有所有权理论、母公司理论和主体理论等,不同编制理念使得合并财务报表存在巨大差异。尽管合并财务报表存在许多不同的编制理念,但是在世界范围内,财务报表的披露制度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主的单一披露制度,单一披露制度下,母公司只披露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而不披露母公司单独的财务报表,即合并财务报表完全取代了母公司单独财务报表;另一种披露制度为双重披露制度,在双重披露制度下,母公司在编制和披露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同时披露母公司单独的财务报表,即投资者进行决策时,可以自主选择其有用的会计信息,法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采用这种披露制度。
国际会计准则选择了折中的方式,规定企业在披露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时,可以同时提供母公司单独财务报表,但是并没有强制规定必须提供母公司单独的财务报表。我国财政部1995年颁布了《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最早规范了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2006年发布,2007年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以及证监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披露时,必须同时提供合并财务报表及母公司单独的财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下,合并财务报表与母公司单独财务报表较以往发生巨大的变化,母公司财务报表中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由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之前的权益法转变为成本法,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理念由母公司理论转变为实体理论。这导致了合并财务报表与母公司财务报表的巨大差异,合并财务报表与母公司单独财务报表的定位与分工更加明显。
1.1.2研究意义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目的在于向投资者提供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而母公司财务报表仅仅反应了母公司这一独立的经济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无法反应整个集团真实的经营状况,尤其是在股权结构复杂,内部交易众多的情况下,母公司单独财务报表的缺陷会非常明显,合并财务报表的出现会弥补这一缺陷。然而,相比于母公司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是否更能够向投资者提供可靠相关的信息尚缺乏实证检验的证据。理论界在研究资本市场有效性,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时,往往是从合并财务报表的角度进行研究。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以来,大量学者研究了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我国资本市场上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准则实施前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比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比较两个问题,很少有学者关注母公司单独财务报表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问题。在合并财务报表大行其道的今天,母公司财务报表的作用被人们忽视了。
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下,母公司单独财务报表将母公司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反应了母公司自身的盈利能力及财务状况,而合并财务报表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经济主体,反应了整个经济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这种制度安排更有利于投资者进行经营决策,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与母公司单独财务报表提供的会计信息都具有价值相关性,然而,合并财务报表与母公司财务报表提供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有何差异?这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本文将采用我国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检验,为这一问题提供经验证据。
2财务报表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理论分析
2.1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理论基础
理论界对会计目标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流派: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决策有用观是指会计应该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投资者根据会计信息进行投资决策,将股价与会计信息联系起来,体现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即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价值相关性研究是资本市场上会计实证研究的主要范畴之一。Barth(2000)将价值相关性定义为:价值相关性是指一系列会计自变量与基于证券价值的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如果会计自变量与机遇证券价值的因变量在统计上显著相关,则表明这一变量就被认为“具有价值相关性”或者说是被看作是“价值相关的”。
文章中将有效市场定义为: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如果价格完全放映了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那么这样的市场是有效的。Fama(1970)根据市场的运作效率将有效市场分为三种形式: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弱式有效市场是在证券价格己经凝聚了所有历史信息,市场价格充分反应了所有过去的证券价格信息,包括股票的成交价、成交量等历史信息;半强式有效市场是指股票价格对所有已公开的信息做出反应,这些信息包括以往的和现有的所有相关的公开信息;强有效市场是指股票价格不仅反应了所有公开的信息,而且对内部信息业做出了反应,即股票的价格反应了所有与股票行情变动有关的信息。
3 母公司财务报表会计信息价值.................... 30-40
3.1 研究假设................... 30-31
3.2 模型的构建 ...................31-34
3.3 变量的定义 ...................34-35
3.4 样本的选择及统计性描述................... 35-37
3.5 实证检验的结果................... 37-40
4 合并财务报表与母公司会计信息价值................... 40-51
4.1 研究假设 ...................40-41
4.2 模型的构建 ...................41-42
4.3 变量的定义 ...................42-43
4.4 样本的选择及统计性描述................... 43-45
4.5 实证检验的结果 ...................45-51
5 结论与建议................... 51-54
5.1 实证检验结论................... 51-52
5.2 政策建议................... 52-54
结论
(1)母公司财务报表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实证检验结论本文首先用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检验了上市公司2007-2009年母公司财务报表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采用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都证明了上市公司母公司财务报表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价格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母公司财务报表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呈增强的趋势;而收益模型检验也基本上支持了这一结论。本文研究在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中加入行业因素控制变量,行业因素控制变量在2008年和2009年价格模型中是显著的,因此本文在价格模型中加入行业因素控制变量是有意思的;然而在收益模型中,行业因素控制变量都不显著,表明行业因素对收益模型不存在影响
(2)合并财务报表与母公司财务报表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差异实证检验结论在实证检验的第二部分,本文研究了合并财务报表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并用相对关联研究和增量关联研究的方法检验了合并财务报表与母公司财务报表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的差异,相对关联研究和增量关联研究的方法的结论大体是一致的,都证明了合并财务报表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高于母公司财务报表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 [J]..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1
2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 [J].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100.
3FASB.合并财务报表,包括子公司中非控制权益的会计处理与报告--对ARB51的取代(征求意见稿)[EB/OL].2005 -06.
4刘永泽,傅荣,梁爽.财务呈报研究[J].第1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30一49、541-588.
5戴德明,毛新述,姚淑瑜.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的有用性:理论分析与经验检验[J].会计研究,2006,(10):10-7.
6王鹏,陈武朝.合并财务报表的价值相关性研究[J].会计研究,2009,(05),4-52.
7张然,张会丽.企业会计准则中合并报表理论变革的经济后果研究[J].会计研究,2008,(12):39-46.
8陆正飞,张会丽.会计准则变革与子公司盈余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9,(05):20-27.
9陆正飞,张会丽.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信息的合理使用合并报表净利润与母公司报表净矛,J润之选择[J].会计研究,2000(04):7-12.
10陆正飞,张会丽.新准则下合并一母公司报表的分工及其影响[J].财会通讯,2010,(05):7-17.
精选优秀会计论文范文篇四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一种特殊企业,因此必然具备风险属性。各国商业银行一直都在利用各种方式达到控制信贷风险的目的。信贷风险指的是企业因经营情况恶化或者其他不可抗因素导致无法偿还银行债务的风险。信贷风险管理在银行风险管理中具有最重要的地位,它是其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银行所有风险管理工作都围绕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展开。 准确分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才能加强信贷管理。引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其中内部风险起主导作用,并决定外部风险。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中银行内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贷人员素质风险。主要是指信贷人员个人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业务素质和品德素。素质风险就是是指由于信贷人员个人素质原因导致的信贷风险。细分上,业务素质偏低的信贷员主要因为业务部过关,无法正确判断单笔业务的风险性;品德素质较差的信贷人员则主要存在道德因素导致的收取贿赂、违规放贷等操作风险。
2、信贷业务流程风险。信贷业务主要需要经过申请、审批和放贷等程序,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合理都有可能导致信贷风险。
3、信贷流程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指的是整个信贷业务流程中的管理风险,包括贷前、贷中和贷后管理风险,从现行管理机制看,贷后管理仍然存在不被重视的现象,从而给信贷业务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4、信贷政策风险。指的是国家政策导致的信贷风险,这里的政策主要是指对单个或者多个行业发展产生强烈影响的政策。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外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借款人经营风险。借款人经营上的风险将直接影响银行贷款的安全,因为其经营情况主要影响企业的还款能力,进而加大信贷业务风险。
2、合作中介机构风险。指的是信贷业务流程中参与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公司等,因为自身利益做出虚假报告,进而导致信贷风险。
3、借款人行政风险。主要是指当地行政单位对借款人的行政控制风险,如税收政策调整,环保测评提高等。
4、借款人诚信风险。这里主要指的是借款人的诚信度,包括企业自身诚信和企业实际控制人的诚信。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数量较多,大多数商业银行为了抢占市场,盲目的追求扩大规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信贷风险管理。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 无法建立起科学的信贷风险识别预警管理系统
准确识别信贷风险才能够强化风险控制,但在现实管理中,由于银行信贷业务存在信息的不对称,因此存在先天潜在风险。从银行内部体制看,单笔业务信贷流程可能在程序上需要分行上下级角色和总分行决策,因此存在一定的传导误差。从银行与企业看,银行主要依据客户的财务信息和经营情况等分析贷款风险。企业为获得银行贷款,往往通过提供虚假的信息来误导银行的风险识别,信贷人员有时在客观和主观上相信了客户提供的虚假信心,以致不能准确识别相关信用风险,进而造成贷款损失。总的来说,我国商业银行电子化管理程度较低,大部分银行缺乏详尽完整的企业信息数据库,进而缺乏建立在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方法基础上的信用风险量化识别工具,无法建立起完整的信贷风险识别预警管理系统。
2、缺乏能够得到广泛应用的风险度量模型
风险度量是信贷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能否科学准确的测量信贷风险关系到整个风险管理管理系统的有限运行。我国传统的信贷风险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专家方法、评级方法和信用评分方法。专家方法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对业务作出全面综合的评价,避免因专家个人的倾向性和局限性造成风险误差,进而正确评估信贷风险的大小;评分方法要求商业银行对评分要素的选择较为准确;信用评分模型的主要前提假设是经济比较稳定同时客户经营变动不大,否则,预测误差会很大。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和西方商业银行在各方面差别较大,不能单纯的照搬西方商业银行的风险度量方法,二应该自己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度量方法。
第 2 章 理论基础
2.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
商业银行具有发挥着融通资金、引导资金流向和调节社会供需平衡等诸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商业银行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以经营风险为其盈利的基本手段,商业银行是否愿意承担风险、能否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是决定商业银行是否能够获取足够利润的关键因素,因此商业银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多种风险,其中信贷风险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本质上是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受各种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受整个信贷业务流程中所有相关因素影响,是导致银行信贷资产出现不良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目标既是为了减少损失,也是为了获得利益,不能因为单纯的控制风险而牺牲了绝大多数业务带来的利益。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赢利性是以信贷资金保持良性循环为基本条件的,从生产的角度上来讲,信贷资金本质上是商业银行的一种商品,银行获得的利润就是通过信贷资金的发放与回流获得的剩余价值。
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具有系统性和流程性,所谓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系统性,指的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参与者主要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申请人,申请人提供的第二还款来源,在业务中参与的各个金融中介等等,以上各个参与者通过信息流与资金流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信贷业务系统。所谓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流程性,指的是信贷资金的发放与流转具有固定的业务流程,包括贷前调查,信贷业务审查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的整个过程,各个环节的相关人员在这个流程中必须相互配合,互相监督,保证整个业务流程的顺利完成与信贷资金的安全回流。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经营有着重大的意义,具体体现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能够推动商业银行业务创新,为风险定价提供依据,有效的管理金融资产和业务组合,进而为银行创造价值。
第3章 基于BP 神经网络的贷前财务................... 27-39
3.1 模型相关指标的确定................... 27-30
3.2 模型的设计与建立................... 30-32
3.2.1 模型配置阶段................... 30-32
3.2.2 模型训练阶段 ...................32
3.2.3 模型建立................... 32
3.3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32-35
3.4 模型的仿真与测试................... 35-38
本章小结 ...................38-39
第4章 模型实际应用分析................... 39-46
4.1 商业银行贷前业务流程概述................... 39-42
4.1.1 企业基本情况调查阶段 ...................39
4.1.2 授信材料收集阶段 ...................39-41
4.1.3 企业授信需求分析与测算阶段................... 41
4.1.4 企业综合评价阶段 ...................41-42
4.2 模型实际应用分析................... 42-44
4.3 模型的不足与改进................... 44-45
本章小结................... 45-46
第5章 研究结论及相关建议................... 46-52
5.1 研究结论 ...................46-47
5.2 对贷前财务风险控制的相关建议................... 47-50
本章小结 ...................50-52
结论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能够有效的减少银行信贷业务内部风险。在具体内部控制流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信贷政策制订部门、资产组合风险分析部门、业务管理部门、授信审查部门、法律部门以及具体运营部门等密切配合。各个部门明确各自在信贷业务流程中的职责,了解各自的分工及应该起到的作用,进而配合捋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流程,在业务上相互沟通、协作又相互监督。同时建立清晰的激励机制,对那些在信贷业务流程中表现突出的员工及执行内控表现优异的业务人员应有所激励。对违规操作造成银行不良资产的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要细化,并要严格执行;通过清晰合理的奖惩机制来激发员工在实际操作的工作热情,同时明晰的惩罚制度可以时刻提醒各个部门的员工合规操作,增强银行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进而降低信贷风险。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推进上的力度明显不够,主要原因是业务流程较为复杂,传统意识较强,创新意识薄弱,这就造成了我国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主要发展模式为粗放型发展,即主要追求存贷款利差。片面的追求存贷利差的发展方式必然会提高信贷资产的不良率。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使中间业务收入成为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同时在员工考核指标的制定过程中,要全面考虑考核指标是否有利于银行的长远发展,提醒各级经营管理人员,不能将经营业绩和经营规模作为唯一考核指标,否则可能会对信贷人员产生一定的错误引导,在实际工作过程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信贷风险,片面追求信贷规模,在流程操作中破坏内控制度,增加操作风险,进而提升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因此,从战略的角度上考虑,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以中间业务为主,加强产品创新,能够有效的降低信贷业务风险。
参考文献
[1]杨剑涛.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贷前控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2] 赵春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析与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3] 郝丽萍,胡欣悦,李 丽.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析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5:62‐63
[4]王欢欢.基于 BP 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系统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5
[5]周丽琴. 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06
[6]王国栋.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系统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3
[7]陈云蓉. 基于 BP 神经网络的银行业安全预警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8
[8] 吴 冲,吕静杰,潘启树,刘云焘.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11:1‐3
[9] 李家军,李娅娅. 基于 BP 模型的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预测[J]. 计算机仿真,2008.3:278‐280
[10] 董爱阳. 基于 BP 神经网络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预警[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130‐132
精选优秀会计论文范文篇五
1. 导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本世纪以来,全球频发的财务丑闻事件,引发人们对公司治理深层次的思考。一个广为接受的观点认为,财务舞弊是一个系统化的操纵过程,它的发生源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缺乏有力的监督和制衡机制。中国财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表现为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和不真实,极大打击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陈汉文、林志毅、严晖等(1999)对“琼民源”一案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认为财务舞弊的深层根源是我国企业改革所形成的具有严重缺陷的公司治理结构。这一观点精辟地道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源头。有鉴于此,国内外监管机构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法规,如萨班斯奥克斯法案新证券交易法案ewSeculdtiesandExchangoc口mmission(SEC)regujations夕,中国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以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2001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通知,标志着被视为全球范围内完善公司治理重大举措的独立董事制度正式引入中国。指导意见将独立董事定义为:“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关系的董事”,并用列举法排除不适宜担任独立董事职位的人员。并对独立董事的提名、选聘、职能、履职方式等做了规定。企图通过董事会的外部化,强化董事会的监督作用。独立董事制度的实施能否改善中国公司治理现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呢?学者们从独立董事制度实施效果,独立董事的选任、薪酬、独立性、专业背景等个人特征与公司业绩或者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独立董事离职原因分析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研究表明,中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实施并不尽如人意。一些独立董事成为“花瓶”,一些沦为上市公司内部人的“帮凶”,还有一些则选择在危难时做“逃兵”。因此,应该努力探索能使独立董事有效行权的约束激励机制。通常认为,独立董事的约束机制分为以下三种:一是经济(报酬)约束,二是法律约束,三是声誉约束。从国外实施独立董事制度比较成功的国家的经验来看,声誉约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国外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围绕声誉假设展开研究,而我国近几年才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且鲜有深入地研究。国外有研究表明,独立董事在公司的负面事件中是要负担声誉成本的,且独立董事的责任越大,问题越严重,其负担的声誉成本越高,从而可以通过声誉机制来激励和约束独立董事的行为。那么在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恰好第十个年头的中国市场,独立董事的声誉机制是否起作用,又是如何发挥作用?本文将试图通过企业财务舞弊被公告这一特定事件,检验中国独立董事声誉机制有效性及其作用机理,提出原创性理论成果,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做出一些贡献。
1.2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基于后果视角,分析独立董事在公司财务舞弊中承担的声誉责任、影响其离职的因素和独立董事声誉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检验中国是否存在一个有效的独立董事声誉市场,探究中国的独立董事声誉机制运行机理,并试图找到一条有效激励约束独立董事履职的途径。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用实证分析进一步证明。实证分析中会用到事件研究法,将舞弊事件公告日设为0时点,以为估计窗,运用市场模型(marketmodel)计算累计非正常报酬率(CumulativeAbnormalReurn,简称CAR),并用STATAI0.0完成多元线性回归和逻辑回归。
1.3研究思路和文章结构
我国于2001年正式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其实施效果备受争议,独立董事不独立、独立董事不“懂事”等评价不绝于耳,学者们大多从独立董事自身特征来检验制度的有效性,比如独立董事在人数、专业背景或者工作地点上的配置是否有利于提高公司业绩,独立董事的个人特征是否有利于改善公司财务信息质量。同时应该看到,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是保证制度运行的有力工具,也有部分学者研究了薪酬体系对独立董事的激励作用,但遗憾的是,一方面我国为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禁止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有利益牵扯,因此不主张对独立董事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另一方面独立董事都是社会上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独立董事的固定薪酬对他们来说微不足道,不足以起到激励他们行权的作用。于是,本文转而将目光投向声誉激励机制,独立董事有成就决策专家的美誉,他们会通过努力履职来提高声誉。相反,若失职,独立董事就要承担声誉成本,从而影响其物质和非物质收益。
2.文献综述
2.1财务舞弊与公司价值
“财务舞弊”从上世纪90年代末为我们所熟知,美国公共会计师协会(A工CPA)将其定义为:“公司或企业故意错报和遗漏重大事项在财务报告中的披露,即进行欺诈性的财务报告”。中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中把舞弊定义为“导致会计报告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因此,‘可以总结得出财务舞弊是针对企业财务报告造假,从而影响投资者决策的一种故意行为。从财务舞弊的动因来看,公司舞弊意味着公司或遭遇经营失败或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研究表明,财务舞弊会极大打击投资者的热情和信任度,给公司价值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LeeandMaltin(2005)研究发现在公司财务舞弊被揭露和处罚的过程中,公司价值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累计非常正常报酬率(以下简称CAR值)达-41%。FichdShivdasani(2007)以公司财务舞弊遭遇股东集体诉讼为研究对象,发现由于一些“触发事件”(ggerevents),在诉讼备案前(-20.-3)日,公司的CAR均值达到-16%,而在(-1,0)事件窗内,公司平均非正常报酬率(AbnormalRetum,简称AR)为-5.95%,舞弊事件越严重,比如被处罚金额越大,公司价值减损越大。Palmrose,Richdson,andschofz(2004)以财务报表重述代表财务报告失败,得出在报表重述公告的(0,1)事件窗内,市场反应为-9.2%。伍利娜和高强(2002)以1999-2000年因财务违法违规事件受到证监会、深交所和上交所处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表明,在(-10,10)的事件窗口期,公司股价的CAR均值为负值。陈国进等(2005)基于2001-2003年受处罚公司,以(-5,3)为窗口期,证明CAR的均值和中值也均为负数。此外,公司价值的减损伴随着的是公司声誉的损坏,表现为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投融资成本变高,以及失去客户和供应商的信任。
上述文献都是用股票价格变动来衡量企业价值的变动。理论上,企业价值的衡量方法有多种,但实际实施比较困难,人们往往寻找一些替代方法。根据马克思的商品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将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因此,企业股票价格也可以看成是企业价值的表现形式,将股票价格作为企业价值的估计值。从每一个短暂的时期看,股票价格都会偏离企业价值,但从长期来看,股票价格与企业价值是趋同的,且股价的均值等于企业的市场价值。
3. 制度背景............... 26-32
3.1 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26-28
3.2 独立董事的权利 ...............28-29
3.3 独立董事的责任............... 29
3.4 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环境差异对比............... 29-31
3.5 独立董事制度与财务信息质量............... 31-32
4.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2-38
4.1 理论基础............... 32-35
4.1.1 代理理论............... 32-33
4.1.2 激励约束理论............... 33
4.1.3 现代管家理论............... 33
4.1.4 独立董事声誉理论............... 33-35
4.1.5 资源依赖理论............... 35
4.1.6 有效资本市场理论............... 35
4.2 研究假设............... 35-38
5. 实证研究设计 ...............38-62
5.1 研究样本的选择............... 38-40
5.2 研究变量设计 ...............40-42
5.2.1 被解释变量 ...............40
5.2.2 解释变量 ...............40-42
5.3 描述性统计............... 42-52
5.4 实证研究分析............... 52-62
结论
董事会就像一个“暗箱”,属于公司的内部治理信息,仅凭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和外部表象,无法完全了解到真相,因此研究难免存在局限,希望这些问题能在以后的研究中得到解决。
(1)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很难找到独立董事离职的真正原因,大多以独立董事健康或者时间有限为由。本文将独立董事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中第一类是提前离职但有责的独立董事,便假设这类独立董事是因为感知到公司有舞弊的嫌疑或者行动,但又无力改变,为了躲避任职风险而选择提前离职。由于公司不披露或者不会真实披露独立董事离职原因,因此研究设计可能包含了一小部分不属于这类情况的独立董事,影响了研究结果。希望未来能借助别的办法了解到独立董事更迭的原因。
(2)独立董事声誉的衡量方法。独立董事声誉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很难找到一个标准的量化方法,本文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采用独立董事兼职数作为声誉的量化方法,但也有不足,比如声誉高的独立董事,他可能时间有限,考虑到任职风险,他更愿意将精力集中于一家或者少量公司,并保证它顺利运作,就会出现独立董事虽然声誉很高,但兼职数不多的情况。当然,考虑到这一问题,本文也通过独立董事的学历、年龄、专业等变量进行了控制。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好的衡量独立董事的指标。
参考文献
1陈国进等.2005.公司治理、声誉机制和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分析.南开管理评论,6:35~40
2陈国进,赵向琴,林辉.2005.上市公司违法违规处罚和投资者利益保护效果.财经研究
3蔡志岳,吴世农.2007.董事会特征影响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6:62-68
4陈仕华,邓文权.2010.公司治理理论的最新进展:一个新的分析框架.管理世界,2:156-166
5郭强,蒋东生,2003.不完全契约与独立董事作用的本质及有效性分析—从传统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论起.管理世界,2:78-98
6刘立国,杜莹.2003.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28-36.
7梁杰等.2004‘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舞弊关系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7:47-51
8唐清泉,罗党论.2006.设立独立董事的效果分析—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问卷调查.中国工业经济,1:120-127
9谭劲松,郑国坚,周繁.独立董事辞职的影响因素: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
10伍利娜,高强.2002.处罚公告的市场反应研究.经济科学.
精选优秀会计论文范文篇六
1导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西方资本国家的经济体制、市场机制都是发展速度最快的,而在这些国家中,美国的经济发展是最快最发达的,会计机制是最有水平的,但是就是这样经济水平的国家中,关于财务报表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的,财务重述问题也是财务报表发生弊端的一个形式。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公司对于以前公布的财务报告进行重新表述,因此财务重述问题日益严重,也成为需要十分关注的问题,2002年,美国审计总署针对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进行了专门研究,许多广为人知的大型、知名上市公司关于财务报表发表了重述的公告,重述后删除先前公告过的数十亿美元收入,并在美国引发了人们对会计实务信誉和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和监督质量的问题。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工业方面的官员和学者推测一些因素可能是导致了美国公司财务重述,如公司使用不正确的会计方式。20世纪90年代末,一些政府官员已表示,对可能会促使更多公司重述先前公告的财务报表的会计问题上增加关注和指导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虽然在数量上重述公司占一小部分,但是每年所有上市公司由于会计违规重述的数量增长显著,与1997年相2002年增加145%,如图1-所示。许多研究报告还发现,自1997年以来财务报表重述已经开始增加。每一个报告使用一些不同的搜索方法,包括细微不同类型的重述,但得到了类似的结论。国际财务执行官组织(FEI)和M.Wu确定的从1997年到2000年523个重述,数据表明,从1997年到1998年重述显著增加,并且从1999年到2000年持续增加。Huron咨询机构在2002年鉴定从1997年至2001年有993财务报表的重述,还发现重述的数量从1997年至2001大幅度增加。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总会计师和他的会计同伴也发现从1997年至1999年增加了很多财务报表重述的数量。美国审计总署定义的845重述公司重述了他们的财务报表的原因有许多种,比如调整收入、费用或开支,或者低值从事证券方面的问题。1997年1月至2002年6月,涉及收入确认几乎占了宣布重述919个的38%。最后,不同的团体可能重述的重点不一样。
我国是一个新兴经济转轨制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会计准则也在不断的发展,会计舞弊成为我国众多经济问题突显问题之一。投资者进行财务投资时所依赖的会计信息必须是可靠真实的,但近些年来一些上市公司由于财务报表造假问题日益增多且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重要,方式方法多样化,不易被发现,特别是近几年进行财务报表舞弊的人员都是一些高层管理人员,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真伪识别力不够,无法辨别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层出不穷,像“琼民源”、“银广夏”等重要舞弊案让我们记忆犹新,对于财务重述问题所受的关注并不多,实际上每年财务重述发生的公司所占上市公司总数量的比例逐年上升,财务重述加剧了投资者对获取可靠真实信息的难度。但就其财务重述这个行为的产生则是积极的,当前期公告的财务报告存在差错对其进行更正补救,财务重述是为了提高财务信息质量而产生的。为了解决信息披露问题推出的财务报告重新表述行为,被公众称为“打补丁”,然而这种“打补丁”行为并没有提高投资者对财务报告质量的信息,相反财务重述发生频率高导致财务报告质量下降,据统计从2003年到2007年我国发生财务重述的呈抛物线形式变动,如图1-2所示。以上数据说明财务重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是有关保护投资者利益和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重大问题。美国资本市场上财务重述现象被广泛重视,与财务重述相关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对理论界和实务界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国学者对财务重述的关注与美国相比较少,相关的研究成果也不多。近几年,为了提高财务报告质量,提高披露信息的可靠性,在研究财务重述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健全内部各项制度,协调各个职能部门,来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同时加强外部监督体系和中介机构审计作用。在2008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企业内部控制做了相应的规范,对信息披露也规定了具体的要求,保障了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对于财务报告审计的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经过多年的发展,执业水平和规模都在不断的提高,对于提高财务报告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财务重述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本文针对财务重述进行研究开展之前,首先要进行相关概念界定以及确立理论基础。正如第一部分阐述,对于我国财务重述问题研究应该在借鉴国内外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因此,本部分要对财务重述产生的外部监管作用在理论上进行阐述。
2.1相关概念界定
财务重述是近几年关于财务报告产生的又一新兴问题,国内外对于财务重述的问题一直在研究,对于财务重述的涵义从不同到相对趋同,从不同定义到相对趋同的定义,以下介绍国际、美国以及我国财务重述的界定范围。
2.1.1财务重述的界定
财务重述是财务报告重新表述的简称,是对前期公布的财务报告进行更正或者补充,用来补救不正确的财务报告。2002年美国会计总署(oAo,unitedStateSgeneralaceountingoffiee)的一份调查报告中关于财务报告重新表述(financial:estatement)的概念是公司自愿或者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下修正之前报告出的财务报告等相关财务信息。在国际会计准则(IsAs:NetprofitorLossfortheperiod,FundamentalErrorSandehangesinAeeountingPolieies)中提到财务信息重新表述的问题,会计政策的变更除无法合理确定产生与前期有关的调整金额应当采用追溯应用法。任何调整应对留存收益起期余额调整予以报告,可比信息应当重新表述。无论是涉及本期还是以前期间都需要进行重新表述。
3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统计分析................ 27-40
3.1 样本的选取................ 27
3.2 财务重述统计分析................ 27-34
3.2.1 财务重述内容统计分析................ 28-29
3.2.2 财务重述原因分类统计分析................ 29-30
3.2.3 财务重述与行业关系统计分析................ 30-32
3.2.4 财务重述与会计师事务所规模................ 32-33
3.2.5 财务重述与出具审计报告................ 33-34
3.3 财务重述实证检验................ 34-40
3.3.1 研究假设 ................34-36
3.3.2 变量选取................ 36-38
3.3.3 检验结果................ 38-40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0-44
4.1 结论................ 40
4.2 规范我国财务重述的政策建议................ 40-44
4.2.1 完善公司上市审查政策................ 40-41
4.2.2 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41-42
4.2.3 建立财务重述责任追究制度................ 42-43
4.2.4 加大外部审计机制................ 43-44
结论
在我国,关于财务重述的实证研究还是初级阶段,与财务重述有相关性的事项还有很多值得学者们继续研究。本文选取了从外部第三方的角度来考虑与财务重述的关系,都是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的一些因素来进行研究。通过上述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可以看出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财务重述问题的相关度是十分显著的,因此,我国在上市公司财务重述问题上要更关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制度,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和职业道德,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鉴证业务。
本文试图证明公司上市时间、上市公司所在行业与财务重述之间的相关性,然而由于能力有限没有找到好的方法来证实其相关性,但在统计分析中,不难看出一些行业发生财务重述的概率要高于其他行业,笔者会在以后的时间里进一步研究其相关性。
参考文献
1王霞,张为国.财务重述与独立审计质量[J].审计研究,2005,(3).
2郭均英.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重述会计收益的相关性研究[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4,(10)
3于鹏.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与公司治理[J].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
4耿志民.中国证券市场制度研究[J].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5张功富.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投资行为:理论与实证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
6韩丽荣.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
7张宜霞.内部控制—基于企业本质的研究[J].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8间莉,王永宏.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防范理论和实证研究[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
9林成喜.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及其完善[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10).
10曹强.财务重述与会计师事务所风险管理战略[J].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4).
精选优秀会计论文范文篇七
第1章导论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目的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企业的年报数据。进而从开始的投机行为慢慢的转变到了投资行为。作为理性的投资者,要想在资本市场进行有效的投资,首当其冲的是了解企业的财务绩效。一般意义上说,财务绩效好的公司,投资价值才-大,投资的回报率才高。那么怎样有效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绩效问题就成了摆在投资者面前的一大难题。现行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包括比率分析、趋势分析、亦或是综合的杜邦分析只能孤立的对企业的财务绩效给出一个数量上的表示,虽然杜邦分析以权益净利率为支点对企业呈立体式的进行财务绩效分析,但是给出的结果也是单方面的,即使我们可以从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继续分析企业的财务绩效,由于他们和权益净利率不是在一个层面上,各自的变化最终还是要体现在权益净利率的变化上,所以评价结果显得比较单一,层次性虽强,但影响权益净利率边的诸因素的影响权重却没有变现出来。这些缺点,使广大利用报表分析来进行投资的投资者无法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总括的评价企业的财务绩效。因此有必要采用新的复合的财务绩效评价标准对企业的财务绩效进行综合的评价。
1.1.2研究意义
环渤海经济区的概念早在1986年就经中央提出来了。发展至今,其辐射地区从最初的京津唐扩展到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以及辽宁在内的五省二市。在国际经济一体化重心不断向亚太转移的趋势下,它将成为连接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国际物流中心,成为“第三个中国经济增长极”重任的承担者。2006年8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天津市是我国直辖市之一,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将天津市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古老的天津卫又首次正式拥有了“北方经济中心”的金字招牌。2007年******总书一记在党的十七大开幕式上报告中又着重指出:“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至此,以天津为经济中心的环渤海地区可谓是举国关注。其中滨海新区,将成为带动环渤海地区成为全国第三个经济增长极的发展极,成为融入世界经济的桥头堡。
在国家的宏观政策和实际经济增长趋势的大背景下,研究天津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本课题,有助于天津政府综合评价天津地区上市公司的绩效,从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有效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广大投资者对天津上市公司财务的绩效进行综合的评价,进而避免无效的投资。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运用AHP分析法对天津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进行综合打分加之以相应公司财务可持续增长情况的分析,总括的评价天津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情况,从而以一个全新的、全面的视角使投资者了解天津上市公司的总体财务绩效情况,并有助于天津市政府对所辖公司实施有效政策扶持或监管政策,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1.2相关文献综述
1.2.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目前比较流行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主要有:国有资金绩效评价体系、证券之星与复旦大学金融期货研究所共同开发的“证星一若山风向标”上市公司财务评测系统以及清华大学与《中国证券报》联合推出的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排序体系。具体说来:国有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为了有效地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科学的评价,财政部等四部委于1999年6月联合印发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及《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对国有企业的业绩评价进行了重新规范,重点是评价企业资本效益状况、资产运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项内容,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经营者业绩。对这四项内容的评价则由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专家评议指标三个层次,共计32项指标构成,初步形成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适应企业绩效评价深入开展的需要,规范企业绩效评价行为,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劳动保障部和国家计委根据三年评价的实践经验,于2002年3月对《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进行了修订,将原有的犯项指标调整为28项指标,使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和完整,较好地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第2章基于AHP方法的天津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综合分析
2.1国内外对AHP方法研究与应用现状
AHP是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eess)的英文缩写,是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A.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针对解决大型的复杂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能综合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就是根据所要达成的目标,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因素,按照各因素的隶属关系对各因素进行分组,构建一个按层次自上而下、逐层支配的关系模型,形成有序的递阶层结构,然后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同一层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确定对于上一层次的某个因素而言,本层中相关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即相对权重,进而综合考核确定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同时在权重计算过程中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直到符合实际情况。
第3章 基于希金斯模型的天津上市公司...................... 30-45
3.1 国内外对企业可持续增长研究的现状.................. 30-32
3.2 变量的定义.................. 32-33
3.3 天津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率计算结果..................33-39
3.3.1 样本的统计性描述 ..................33-37
3.3.2 对样本分布情况的检验与分析.................. 37-38
3.3.3 对样本数据的威尔科克森秩.................. 38-39
3.4 天津上市公司增长效果分析.................. 39-45
3.4.1 实际增长率和可持续增长率通.................. 39-40
3.4.2 实际增长率和可持续增长率走势.................. 40-41
3.4.3 实际增长率和可持续增长率持续.................. 41-45
第4章 天津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综合评价.................. 45-49
4.1 排名波动较大的天津上市公司财务..................45-47
4.2 排名波动较小的天津上市公司..................47-48
4.3 天津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8-49
第5章 珠三角、长三角、天津地区样本..................49-57
5.1 珠三角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综.................. 49-51
5.2 长三角上市公司财务绩效.................. 51-53
5.3 珠三角、长三角、天津地区样本.................. 53-57
结论
经过我们上面的分析,一方面基于天津上市公司的样本,计算了天津地区上市公司AHP的得分,并且基于希金斯的可持续增长模型计算了天津地区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增长情况,并且和实际增长情况进行了比较;另一方面,我们选取了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对应的四家样本公司,跟相应的天津的上市公司的进行了比较研究,找出了其中的差异和不足。本部分我们就是要基于以上的分析,为天津上市公司提出几点建议,以更好的促进天津地区经济的发展。
首先,在AHP的得分上,天津地区的上市公司的AHP得分整体波动较大。最为突出的两家企业的为国恒铁路和鼎盛天工两家企业。上市公司公司AHP得分波动剧烈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不规则波动和销售净利率的波动。我们分析,主要原因是因为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的市场销售量出现波动,从而带动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波动。主营业务收入的波动影响着企业的销售净利率,只有企业有良好的收入绩效,才能从内源性上保证企业现金的充沛。从而减少企业资不抵债的风险。因此我们建议天津地区的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减少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成本费用的发生,增加企业的销售净利率,从而增企业的盈利能力。此外这些AHP得分波动较大的公司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可持续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的脱钩。即可持续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不配比。具体体现为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情况销售净利率下降。因此对于这类企业更应该提高企业的销售净利率。
其次,通过我们述分析,我们发现,天津地区上市公司中,营运能力较为突出的是天房发展。但是天房发展虽然比珠三角地区的万科A的营运能力强,却不及长三角地区的陆家嘴。天津地区的其他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不及天房地产好。因此天津地区的上市公司面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要提高营运能力。提高营运能力的核心就是要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作为上市公司,不能把眼光只是局限于本地区,而应该放眼于全国乃至全世界。因此应该与其他地区的同类企业做类比,进而找出其中的差异。营运能力的提高是全部天津地区上市公司都要做的事情。只有提高了企业的营运能力,才能逐步的提高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保证企业长远的发展。
再次,天津地区的生物制药类企业的盈利能力是较为突出的。生物制药类企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企业,在宏观上就有政策的支持。因此,在这种有力的宏观经济背景,加之企业已有的良好的盈利能力,天津地区的制药类公司更应该扬长避短,在保障了营运能力的同时,继续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并逐步将产品推向全国。
第四,天津地区上市公司,尤其是那些国家大力打压的行业,如房地产行业企业。他们的可持续增长率之所以比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类企业在2007年-2009年并没有发放大额的现金股利。这三年正直金融危机,企业理应存续能量,在外源性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保障内源性资金的充足。但是,房地产行业己经被国家如此打压,其发展前景不佳,因此企业应该在保证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将多余的现金发放给股东,从而保证企业股东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杨保安,季海,BP神经网络系统在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之应用[J],预测,2001年第2期:49-54
2吴德胜,不同模型在财务预警实证中的比较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4年第2期“105-108
3郝晓雁,宋东风,贾常晋,主成分分析法在上市公司财务分析中的应用[J]生产力研究,2003年第1期263-265
4张新民,王秀丽,以透视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财务分析体系的建立[J],管理世界,2006年第11期:166-167
5苗润生,财务分析支持系统的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10期:49-52
6李心合,蔡蕾,公司财务分析:框架与超越[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第10期:67-73
7袁业虎,曾雯雯,企业综合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3期:179-181
8章振东,基于主成分一墒分析的上市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研究[J],求索,2009年第2期:30-32
9郑鸣,赵壁辉,基于非财务信息的我国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2008年第6期:154-58
10张先治,构建中国财务分析体系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0年第3期:33-39
精选优秀会计论文范文篇八
1绪论
1.1选题依据和立论背景
九十年代初期,电子交换技术(ED工)和电子文件传输技术(EFT)的产生使得行业内企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电子商务、数据库技术、网络服务器、会计实时系统和ERP系统的发展和应用,财务信息的使用者越来越关注获取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技术的改变使得审计线索不断消失。此时传统的审计技术和方法不能满足于现阶段的审计需求,这一切促进了对新的审计技术的需求—持续审计。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C从TT)就在审计中得以应用,Weber于1982年提出了三种主要的现代审计技术,包括:(1)快照(SnapShop/extendedreeord),(2)综合测试(IntegratedTestFaeility,简称ITF),(3)系统控制审计复合文件(theSystemControlAuditReviewFile,简称SCARF)。这三种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都需要嵌入到系统内部,但当时缺乏相应的软件和技术支持,嵌入型审计模块难以维护,同时也得不到有关组织的支持,那个时候并没有准备好迎接持续审计时代的到来。
进入九十年代,信息实时性要求和审计线索的消失使得持续审计的实施是迫在眉睫的。贝尔公司为了更好的实现内部控制,AT&TBen实验室通过1986-1990五年的努力,终于正式提出了首个持续审计模型—持续程序审计系统(CPAS),这有力的证明了持续审计的技术可行性。随后,不管是企业还是专业机构都开始致力于对持续审计的发展和研究。1999年CICA和AICPA联合发布了关于持续审计的研究报告,讨论了持续审计的本质、目的、范围和实施条件等,为持续审计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指南。
报告对持续审计下了如下定义:“持续审计是指独立审计师用以对委托项目的相关事项以一系列实时或短时间内生成的审计报告,对其提供书面鉴证的一套审计方法。”一个企业如果想更好的实施持续审计,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实施环境。以下是实施持续审计需要提出的几点要求:(1)被审计单位必须具备可靠性很高的计算机系统;(2)审计师必须具有足够的信息系统知识、计算机技术知识和审计知识;(3)大部分审计证据的是由自动审计程序获得;(4)为了能够出具正确的审计报告审计师必须获得足够的审计证据,审计师应该具有便捷的通道;(5)及时的获得企业的业务信息并对业务信息进行实时控制;(6)审计对象要有实时审计所需的适宜的特征。2003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也发表了《持续审计:内部审计师的机遇》的研究报告,随后又于2005年和2006年发布了《持续审计:内部审计师的操作模型》和((持续审计:对认证、监控和风险评估的意义》。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RutgerS分校还成立了持续审计研究中心,并于每年召开国际持续审计年会。可见,持续审计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的关注。同时,在国内,审计署也多次召开学术会议来讨论持续审计和有关审计系统信息化的问题。在国家自然基金批准的关于审计信息系统的四项项目中,有关持续审计的项目就有两项。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中与持续审计最为相关的是2006年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3号—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
现阶段,上市公司主要是运用各种网络财务报告形式报送财务报告,财务报告的电子报告文件的载体的格式主要包括Doc格式、XLS格式、HTML格式、PDF格式等。但是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常用的文件格式和软件表现出来了很多的缺点,不能实现语言间的自由转换、不能实现搜索效率的提高、搜索的内容难以达到相关程度、不完全允许信息处理等。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上述的文件格式不能实现信息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平台上的的自由共享和自由交换。同时一年一次的年度财务报告已经不能满足企业信息相关者如税务部门、债权人、投资者、分析师等的相关需求,他们急迫的需要实时的、在线的财务报告的产生。一种基于XML的新的文件格式—XBRL应运而生。XBRL技术可以实现信息在不兼容的软件内自由交换;能够实现不同的操作平台上自动方便的运行;可以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各种各样的相关的信息,如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相结合、数字信息和图像信息相结合;XBRL技术的标记作用能够使信息需求者搜索到的信息更加相关和快速准确。采用XBRL之后,会计信息就可以实现实时的、在线的报告,AICPA的副主席AlanAnderson认为未来的财务报告模式为在线的、实时的披露系统。
2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2.1相关基本概念
xBRrJ是可扩展性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BusinessReportingLangu笔e)的简称,是一种近几年刚刚兴起的网络财务报告语言。美国华盛顿的注册会计师CharleSHoffinan于1998年4月最早提出了XBRL的构想,它是一种基于XML的财务信息交换语言,它有助于财务信息在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流与转换,能够降低信息需求者使用财务信息的成本,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即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准确性、可比性、及时性和有用性。张天西教授在《网络财务报告—论XBRL的理论框架及技术》中指出了XBRL的特点并提出了基于我国国情的XBRL的定义。他指出:“XBRL是一个基于XML并被标准化了的专门用来编制企业网络财务报告的计算机语言,这种语言在本质上是一种公开的、免费的信息标准化的规范,利用这种规范化标准可以编制出方便阅读者检索和阅读的网络财务报告,从而大大提高通过网络利用财务信息的能力”
美国注协和加拿大注协指出:“持续审计是一项由独立审计人员使用的,对由企业管理层承担责任的项目提供书面鉴证的技术。这些书面鉴证是指由审计人员发布的一系列的与此项目相关的事件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时间应与事件的发生时间相近。”此项定义强点了审计的时间上的及时性和实时性。研究报告中指出:“持续审计是审计师在一个更加持续的基础上执行审计的方法,它基于既定的标准检测交易、确定例外事项,是审计师的责任。”此项定义重点强调了持续审计是审计师的一项责任。
3 持续审计实施的客观必然性................. 32-36
3.1 国内外法律规范的促动 ................32
3.2 公司舞弊导致注册会计师公信度................ 32-33
3.3 信息使用者对信息及时性要求的促动................ 33
3.4 信息技术网络发展的促动 ................33-36
3.4.1 实时会计信息系统的促动................ 34
3.4.2 专家系统的促动 ................34
3.4.3 可扩展性商业报告语言的促动................ 34-36
4 基于IT的持续审计的成本可行性分析 ................36-42
4.1 基于IT的持续审计效益分析................ 36-39
4.2 基于IT的持续审计成本分析................ 39-40
4.2.1 期初构建成本 ................39-40
4.2.2 期间运营成本 ................40
4.3 结论 ................40-42
5 持续审计模型研究 ................42-46
5.1 基于债务契约领域的持续审计模型 ................42
5.2 持续审计构建自动化审计能力 ................42-43
5.3 面向一个范例的持续审计模型 ................43
5.4 ABCAM模型 ................43-44
5.5 传统的持续审计模型存在的不足................ 44-46
结论
经过以上的研究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
(l)在国际信息化发展水平日益深化的背景下,传统的审计模式和程序已不能充分满足广大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持续审计的出现和实施将成为一种必然。
(2)随着XBRL技术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对审计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得持续审计在技术上和成本上更加可行。
(3)XBRL嵌入会计信息价值链的持续审计模型是以XBRL及其贯穿的会计信息价值链中的XBRL相关文档为审计对象,并且可以利用XBRIJ本身具有的可共享性和可链接功能对可疑数据进行“下钻”直至源数据。相对对传统的持续审计模型来说,XBRL嵌入会计信息价值链的持续审计模型降低了持续审计的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 Vasconcellos,E.A. Rural transport and access tohttp://www.51lunwen.org/cwkjlw/ educ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policyissues[J].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1997, 5 (2):127-136.
[2] Ribchester,C., Edwards,B. The centre and the local: policy and practice in rural educationprovision[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1999, 15 (1):49-63.
[3] Tuthill,S.J. Innovative approaches in rural education[J]. Rural Information Certer PublicationSeries,2000,72.
[4] Brown,P. H., Park,A. Education and poverty in rural China[J]. Economics of EducationReview, 2002 (21):523-541.
[5] Bouck,E.C. How size and setting impact education in rural schools[J]. The Rural Educator,2004,25(3):38-42.
[6] Hannum,W.H., Irvin,M.J. Distance education use in rural schools[J]. Journal of Research inRural Education,2009,24(3):1-15.
[7] Tomuletiu,A.E., Moraru,A. Rural education in Romania: Present and perspectives[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eiences,2010,2 (2):402-406.
[8] Mtahabwa,L., Rao,N. Pre-primary education in Tanzania: Observation from urban and ruralclassroo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2010,30(3):227-235.
[9] Huffman,W. E. Decision making: The role of educa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Economics,1974,56:85-97.
[10] Fane,G. Education and the managerial efficiency of farmers[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Statistics,1975,57:452-461.
精选优秀会计论文范文篇九
1 财务报告概述
1.1 财务报告的相关理论
财务报表附注是对报表的有关项目等所做出的解释,以帮助报表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其他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报告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的书面文字报告,它是财务报表的说明性文件。财务报告的各项内容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补充,指标相互衔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相互联系指标体系。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主要供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使用。通过阅读财务会计报告,可以满足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职工、业务关联企业、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以及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对财务信息的需要。企业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是国家宏观管理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依据。
在我国,国家宏观管理部门包括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及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等。通过企业的财务报告,财政部门了解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产业结构及地区分布状况等相关信息,用以指导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便于其制定年度财政政策;通过企业的财务报告,税务部门可以检查出企业是否按照税法规定及时足额的上缴税款,进而促使企业依法经营,达到减少国家税收流失的目的;通过企业的财务报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了解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等情况;通过对企业财务报告的汇总和分析,企业主管部门为国家宏观经济计划的制定和进行宏观调控提供财务信息。财务报告可以反映和评价企业管理者的受托经营责任和业绩。财务报告能够比较全面、系统、连续和综合地揭示企业期初、期末经济资源的数量、分布状态及其结构,反映企业投入的资本是否完整与保值以及管理层能否创造出有利的现金净流入等,从而有助于明确反映和正确评价管理当局对受托资源的经营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水平。
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合理的决策的依据。通过对企业已经发生的资金运动及其结果的反映,财务报告能够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及时掌握企业生产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有关各方预测有关企业未来时期的资金流入净额、流入时间和不确定性,以便进行合理的投资和融资决策。财务报告提供的经济信息有利于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财务报告通过一定的形式,搜集整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特别是财务收支方面的情况,把分散的信息加工成系统的信息传递给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部门。它能够全面系统地揭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经营效果和现金流量,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部门通过财务报告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企业各项任务指标的执行情况,评价管理人员的经营业绩,能够及时地发现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调整经营方向,改善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利用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为未来的经济预测和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使得企业经济预测和决策更为科学合理。财务报告能够为用户提供评价企业和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的信息。
企业财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需求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来帮助其制定未来的经营决策,这种预测主要侧重于财务预测,即要预测企业有关的预期现金流入和流出量及其净增减额,就是说,预测企业在未来一定期间内是否能有足够的现金流入来偿付到期的债务和支付股利,是否能有足够的现金流入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如果没有现金流入,企业就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和支付所分配的股利。因而财务信息使用者在进行未来经营决策时,需要企业提供财务报告的现金流量信息。
1.1.2 财务报告的目标
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会计的基本功能是提供以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财务报告目标是人们通过会计实践预期所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是沟通财务会计信息与会计环境的桥梁,是连接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纽带。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西方国家就开始注重财务报告目标的研究,并把其作为财务报告研究的逻辑起点。目前,在会计学界,关于财务报告的目标,形成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这两种观点产生于不同的经济环境,并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财务报告的目标等方面均有不同的见解。“受托责任观”的思想由来已久,但其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却是形成于公司制盛行时期,它的发展与公司制和现代产权理论的发展紧密相关。受托责任观的产生在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且必须有明确的委托和受托关系存在。受托责任观要能够得到明确的履行,一般要求有明确的委托——代理关系。此种观点下,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反映受托者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即财务报告应以客观反映经营业绩和评价为重点,力求真实地反映公司的资产使用状况和经营业绩,主要反映过去的信息,相对关注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2 现行会计准则下财务报告改进的动因分析
2.1 现行会计准则下财务报告的问题与局限
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是指财务报告能够提供具有真实性、可验证性和公允性的会计信息。由于一些会计核算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的,这就需要依据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会计工作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所提供信息的模糊性,进而导致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不足。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货币计量基础假设导致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不足。货币计量假设是建立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上的,而财务报告所列示的信息要求以货币计量,因此不能提供准确的信息。另外,货币性信息无法准确的反映公司的非货币性信息;第二,会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导致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不足。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整理存在着多种方案,这就需要会计人员依据主观判断和估计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最恰当的方案;第三,会计信息的模糊性导致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不足。原始凭证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的依据,也是证明经济业务、经济事项存在的法律依据。但是如果原始凭证是伪造的或者是被隐匿了,会计人员的会计核算就会是歪曲的或不完整的。 总而言之,会计信息的模糊性给现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打了一个折扣,使其可靠性只能处于一定的范围之内。
3 现行会计准则下财务报告改进................... 36-38
3.1 美国财务报告改进的经验借鉴 .................36-37
3.1.1 AICPA 的研究报告................. 36
3.1.2 FASB 的BREP 项目................. 36
3.1.3 FASB 的特别报告.................36-37
3.2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财务报................. 37-38
4 现行会计准则下财务报告改进的建议................. 38-43
4.1 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38
4.2 利用XBRL 技术增强财务报告................. 38-39
4.2.1 利用XBRL 技术提高财务................. 38
4.2.2 利用XBRL 技术提高财务信息传................. 38-39
4.3 采用多种财务报告模式................. 39-40
4.3.1 多样化财务报告模式 .................39
4.3.2 交互式财务报告模式 .................39
4.3.3 差别财务报告模式................. 39-40
4.4 拓展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内容................. 40-41
4.4.1 增加对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 40
4.4.2 增加对公司未来价值趋势预................. 40
4.4.3 增加对知识资本、技术资本.................40
4.4.4 增加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40-41
4.4.5 增加对企业全面收益信息的披露................. 41
4.4.6 增加分部报告信息................. 41
4.5 财务报告应做到可靠性................. 41-43
结论
本文对现行财务报告的改进动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分别分析了现行会计准则下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与局限和财务报告改进的外部原因。在作者的初步研究和借鉴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了现行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报告改进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财务报告改进的总体思路上,作者认为应该结合信息使用者及其需求进行改进。在研究财务报告改进的具体建议时,作者建议通过改变财务报告的计量基础、降低会计信息的模糊性和改变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来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利用网络财务报告增加财务报告的及时性,采用多种财务报告模式以便更好的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拓展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内容以提高信息披露的充分性,还要做到财务报告可靠性和相关性的高度统一。
由于财务报告的改进涉及到诸多理论和实际的问题,虽然作者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但对于一些问题的研究仍然不够深入和细致。同时,由于资料来源和个人观点和认识的局限等原因,本文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和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在财务报告的形式和披露内容上,什么样的形式和披露内容才是更加可行的和对决策有用的,作者只是提出了一些初步的建议,深度还远远不够。另外,对财务报告理论基础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参考文献
[1] Statement on Accounting Theory and Theoryhttp://www.51lunwen.org/cwkjlw/ Acceptance[J]. AAA,1997
[2] Improving Business Reporting——A custom Focus, Journal of Accountancy[J].AICPA, 1994(3):26-28
[3] Statement of Principles For Financial Reporting, Journal of Accountancy[J].ASB,1999(10):4-13
[4]Choi, Mueller.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J]. Prentice-Hall,1984:41-45
[5] Business and Financial Reporting,Challenges from the New Economy[J]. FASBSPECIAL REPORT, 2001:19-23
[6] Business and Financial Reporting,Challenges from the New Economy[J]. FASBSPECIAL REPORT, 2001:3-7
[7] Setting Standards for Financial Reporting[J]. Rebort Van Riper,1994:26
[8] Steve MH.&Wallman.The Future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Reporting:Thecolorized Approach[J].Accounting Horiizon,1996:138-148
[9] Wallman S. M. H. The Future of Accounting and Disclosure in an Evolving World:The Need for Dramatic Change[J]. Accounting Horizon.,1995:81-91
[10]W.R.Scott 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J]. Prentice-Hall, Inc,1997
精选优秀会计论文范文篇十
1. 导论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目前财务困境成本的研究与自由现金流量的研究都是研究的热点。财务困境的研究是近40年来财务研究的重要分支,国内近年来开始_了对财务困境成本的研究。随着世界经济的动荡的加剧,公司破产频频发生,对财务危机进行预警以及对公司陷入则一务困境进行经验教训总结,是财务困境研究以及后来的对财务困境成本研究的主要动力。从财务困境成本的研究文献来看,财务困境成本的研究在理论上主要区分了直接财务困境成本和间接财务困境成本两类,而没有更深入探析财务困境成本发生的原因;在实证研究分析上,主要是以ST作为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标志,将破产作为财务困境标志是西方主流学术界的普遍做法,但在我国股票市场上至今尚未出现一家破产公司,由于“壳”资源效应,可以预测此后几年也不会出现上市公司破产的情况。自由现金流量理论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从繁荣走向衰落,许多大型垄断企业出乎人们意料的破产。
在此背景下,结合现代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产权制度,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詹森教授将代理理论引入公司财务领域,提出自由现金流量假说,认为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问题可以通过负债和并购两方面进行控制与约束。从自由现金流量的研究来看,在理论上大多支持詹森教授的推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挖掘和实证研究,国外学者对自由现金流量的研究由于实证方法、数据、变量设计的差距,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同时,研究发现自由现金流量在我国的表现作用并未得到完全验证。从财务困境成本理论和自由现金流量理论产生的背景来看,两者都是针对企业衰落、破产等寻找原因。从财务困境成本的本质来看,是企业现金流量“支付不能”,自由现金流量的核心问题也在于自由现金流量的使用去向进行研究。财务困境成本和自由现金流量理论的核心点都是围绕着企业现金流的状况进行研究,两者的理论延伸都涉及到债务融资问题。
自由现金流量与财务困境在逻辑上具有内在关联,但是在这方面没有相应的理论和实证文献。因此是否能对财务困境产生的本源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即通过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的变化情况与财务困境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寻找两者之间的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的选题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希望通过研究寻找到两者之间的理论联系,并且通过实证研究得到对两者关系的验证。通过对自由现金流量与财务困境成本的关系研究一方面可以拓展自由现金流量对负债的“控制假说”效应的内涵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企业财务困境成本的理论研究,扩大研究范围。将企业陷入财务困境这一现实问题,通过理论研究,探寻自由现金流量与财务困境成本的关系,有助于企业的决策管理,最终希望能对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财务风险控制等方面有所贡献,帮助企业更好的应对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
1.2研究框架
财务困境一度也被称为财务危机,从近年来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对财务困境的研究更注重在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之前的研究。财务困境通常是指企业陷入现金流不足以支付到期债务的境地,破产是财务困境最坏的结果。财务困境成本则是指企业在陷入财务困境后发生的一系列成本,通常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类。直接成本是指针对财务困境中的直接事件比如债务违约而发生的相关罚息、法律诉讼费等,间接成本是指由于公司陷入财务困境间接影响的公司业绩下降、融资成本增加等。财务困境成本的研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理论界并没有对财务困境成本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和计量界限。在实证研究中,财务困境成本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企业财务困境成本与公司业绩之间关系、财务困境成本影响因素的研究方面。自由现金流量简单的从字面意思理解,是指企业在满足日常生产经营后能够自由支配的现金流量。
目前的研究中对自由现金流量的研究都是从詹森的理论进行延伸,围绕着自由现金流与公司业绩之间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国内外对自由流量理论基本上能够达成一致,但是在国内的研究中对自由现金流量的实践作用却存在很多争议,尤其体现在实证研究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拟通过对则一务困境即企业“支付不能”情况下,自由现金流量的变化研究寻找我国上市公司支持或不支持负债“控制效应”的证据;同时加深对企业财务困境的研究,针对财务困境成本的研究多数局限于对上市公司中ST公司的财务表现进行研究,本文拟通过扩大样本的范围,寻找自由现金流量与财务困境成本之间的计量关系,研究是否能以自由现金流量的某一定量的标准作为企业处于财务困境的标准指标,并可否利用自由现金流量的相关理论对财务困境进行管理。
2.文献综述
2.1自由现金流量研究成果综述
在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石油、烟草、广告、食品等行业从繁荣走向衰落,学者在寻找失败的原因时发现这些企业在成熟阶段囤积了大量的现金,而后将现金运用于一些不必要的多元化收购以及投资活动中。80年代盛行的收购浪潮,其中不乏失败的案例,由此带来了多行业的衰落。在此背景下,迈克尔.詹森(MichaelC.Jensen)教授将代理理论弓}入公司财务领域,分析了经济人假设下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企业管理问题,创立了代理成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由现金流量的概念及其假说。詹森认为自由现金流量是指企业现金流量在满足了净现值大于零的所有项目后的剩余部分。
3. 自由现金流量与财务困境成本............... 30-41
3.1 成本研究背景分析 ...............30-31
3.2 成本的基础理论分析............... 31-33
3.2.1 代理理论............... 31-32
3.2.2 权衡理论............... 32-33
3.3 研究内容分析............... 33-39
3.4 关系的模型设计............... 39-41
4. 实证研究 ...............41-60
4.1 样本选择............... 41-43
4.1.1 特别处理及其他相关制度............... 41-42
4.1.2 财务困境公司的选择............... 42-43
4.2 财务困境成本计量 ...............43-47
4.3 自由现金流量计量............... 47-53
4.4 自由现金流量与财务困境成本关系检验............... 53-60
4.4.1 主要计量指标改进............... 53-54
4.4.2 模型检验............... 54-60
结论
由于代理成本的存在,企业的经营者会滥用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詹森认为负债可以通过负债的外部监督来减少企业的代理成本,控制经营者对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的使用。在本文的样本中,2006年新增的ST公司,自由现金流量对财务困境成本有较大的影响作用,而对样本组的影响并不明显。当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时,自由现金流量与财务困境成本负相关,表明在财务困境中,自由现金流量产生的盈利能力比代理成本大的多,在财务管理角度,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在财务困境时能发挥出较大的作用,因此为了改善企业的财务危机状况,因增加企业的现金流量,并且让管理层能够自由使用,而不去考虑此时产生的代理成本问题。同时,负债与企业的财务困境成本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在对比组却不存在此相关关系,表明企业在财务困境产生以后,负债的增加能够减缓企业的财务困境,虽然众多研究中认为负债是则一务困境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负债可能引发了企业的“支付不能”使其陷入困境,但是在则一务困境中,新增负债能引起财务困境成本的下降。
因此在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之后,通过及时的负债融资是企业走出困境的手段之一,与我国资本市场上ST公司积极寻求债务重组、债务延期的实践操作手段一致。过度投资是自由现金流量理论的一个重要延伸。但是在实证研究中表明过度投资额对财务困境成本的影响较为负债,可能会通过对自由现金流量的影响来对财务困境产生影响。并且,在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之后,出现过度投资的企业较非财务困境企业少,说明在财务困境企业中,管理层会更合理的使用自由现金流量。结合实际的经济环境,企业避免陷入财务困境、在财务困境发生之前未雨绸缪。在传统的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上,可以加强对自由现金流量、过度投资、资产负债率等方面的指标建设,以便有效的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邓晓岚.股票市场因素在财务困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一基于风险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03).84-89
[2]丁丽华.自由现金流量和并购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财会通讯2010.(01)128-129
[3]沈友娣,成桂芳.财务困境中的企业偿债意愿研究一基于2005-2006年度ST公司的新证据.[J].经济问题探索.2008(03).95-99
[4]干胜道.自由现金流量专题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20.3-16,68-79,204-220
[5]郭斌.企业债务融资方式选择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0-21
[6]李伯圣.企业财务危机管理. .[J].2008.121-159
[7]梁楔、殷尹.财务困境成本估计述评.[J]管理工程学报2005.1
[8]李芝、纪亚飞.浅议自由现金流量与财务困境成本关系.[J]财政监督2011(02)34-35
[9]廖理,方芳.管理层持股股利政策与上市公司代理成本.[J]统计研究.2004(12)27-301
[10]庞皓.计量经济学. .[J].科学出版社.2006.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