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内部控制在人类经营与管理的活动中诞生。内部控制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人类经营与管理活动的丰富而逐渐发展与完善。建设内部控制的号角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响起,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改革已经拉开帷幕,我国内部控制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加入内部控制理论改革的队伍中,推动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进步,是时发表展的需要。 生物制造业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有着朝阳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美誉。当今生物制造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外国大型制药企业的入侵,传统医药行业的涉足,行业壁垒高,产品时效性强,国家法规限制多等原因给生物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性。为了企业未来更好地发展,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应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克服自身缺陷,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蓬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QJ 公司作为一家生物制造性质的企业,由于其行业特殊性的原因,这就要求 QJ公司的内部控制在制定和实际执行中,比正常的制造企业更加严谨,更加切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所以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 QJ 公司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探索与研究,并对该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为 QJ 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理论价值方面,我国的内部控制研究与国外的内部控制研究相比,存在起步晚,理论研究集中,应用研究匮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我国的内部控制研究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注重借鉴国外先进的内部控制理论知识,并在我国国内制定相应的宏观内部控制政策。同时,在各企业内部,应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制定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从而达到完善内部控制的目的。本文以 QJ 公司为研究对象,借助 QJ公司这一实际案例,审视当前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及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实践的角度检验内部控制理论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同时,依照内部控制理论的内容指导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这对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Wallace WA(1981)通过对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研究,得出大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内容不完整,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认识不完善,缺乏对成本收益原则的运用,未考虑风险等因素的结论[1]。 Florin B,Carmen B(2013)认为,会计要素,结构,战略,动机,业绩评价和激励共同组成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促使不同部门的员工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从而达到提高组织经营效率的目的[2]。 James Jiambalvo(1996)认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受企业内部控制完善程度的影响,信息不对称的会计信息系统不利于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运作[3]。 Hermanson HM(2000)对管理层内部控制报告是否有用,内部控制报告是否影响其决策,财务信息是否由内控报告得到进行相应的研究,得出财务报告使用者同意内部控制是重要的,自愿性的内部控制报告加强了内部控制,并且为决策提供了额外的信息[4]。 Maijoor S(2000)认为,当今内部控制的研究是在外部审计理论基础,组织理论基础及代理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5]。 DeFond ML,Raghunandan K(2002)提出,子公司数量众多,管理层级复杂的企业,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比子公司数量少,管理层级简单的企业高出很多[6]。Leone AJ(2007)发现,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好坏受内部控制相关资源投入多少的影响[7]。 Doyle J,Ge W(2007)发现企业规模大小与成立时间长短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有一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大公司财务处理方面更为严谨细致,财务分工更加具体细分,而内部控制也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相比小公司内控更为完善,这也表明公司成立时间的长短,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运行有一定的影响[8]。
....
第 2 章 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2.1 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概念的发展,渊远流长。1988 年,内部控制在审计准则公告第 55 号中被定义为“是以建立一系列政策和程序为手段,来实现企业既定的公司目标。” 1992 年,COSO 论述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并在《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进行详细的说明。《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指出内部控制是“以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及其他员工为主体,为实现企业的营运效果,保证财务报告的准确性,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的,而实施的一系列程序。” 2008 年 6 月,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一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在此规范中明确定义内部控制为“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实施过程。” 综合国内外对内部控制概念的各种论述可发现,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资产的安全完整,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经营目标的实现,经营活动的效率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控制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
....
2.2 内部控制的要素
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受控制环境的影响,企业经营目标及战略目标也受控制环境的影响,控制环境包括五个方面内容。治理结构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两方面内容。内部治理结构就是以制度安排和组织结构的方式对股东,董事,监事及经理层进行约束和牵制。外部治理结构是指用于管理和约束企业行为的立法,司法,政府管理和市场监督体系等。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维护企业的控制环境。企业的发展战略应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所处的行业背景,企业的实际情况等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和科学预测,从而确定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时刻影响着企业员工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优秀的企业文化促使企业蓬勃发展。不良的企业文化阻碍企业发展,甚至使企业走向灭亡。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应注重长期有效的企业文化的培养,并在企业内部保持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所收集的风险管理信息和企业各项业务管理及重要业务流程可能发生的风险概率,从而找出企业风险,定义企业风险的级别。随着各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经营的风险因素呈多元化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内部控制执行的难度。对此,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风险评估机构,制定风险预警制度,以加强企业的风险评估,从而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
第 3 章 QJ 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 15
3.1 QJ 公司基本情况 ...... 15
3.1.1 QJ 公司简介 ...... 15
3.1.2 QJ 公司产品介绍 ..... 15
3.1.3 QJ 公司经营现状 ..... 16
3.2 QJ 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 18
3.3 QJ 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25
3.4 QJ 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 27
第 4 章 QJ 公司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 .......... 29
4.1 重视 QJ 公司内部控制环境 ......... 29
4.2 加强 QJ 公司风险预警与防范 ..... 32
4.3 健全 QJ 公司控制活动 .......... 34
4.4 打造 QJ 公司信息与沟通平台 ..... 39
4.5 完善 QJ 公司内部监督体系 ......... 41
第 5 章 结论 .......... 43
5.1 研究结论..... 43
5.2 局限性......... 43
第 4 章 QJ 公司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
4.1 重视 QJ 公司内部控制环境
公司治理已成为现代公司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固的组织结构有利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稳固的组织结构不是各部门简单的罗列,而是明确了企业内部各部门及所有员工的责任与义务,在完善的企业组织架构下,稳固的组织结构利于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与实施。 根据企业实际发展的需要,经股东大会批准,在 QJ 公司内部新设战略管理部负责企业发展事宜。成立风险控制部以加强 QJ 公司内部风险识别及风险防范的能力,从而达到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目的。同时设立预算管理部对 QJ 公司的经费及各项开支进行合理规划。QJ 公司新组织架构图如图 4.1 所示。 任何事情都需要反馈,企业战略也是如此。企业战略已经制定,并落实到各个部门,但整个企业战略体系运营的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哪些调整与改善?这些问题都需要日常化的管理,所以战略管理部门应肩负起企业战略运行状况的监控与改善等工作。 QJ 公司新设风险控制部以增强企业风险识别和风险防范的能力。风险控制部应根据实际业务流程起草相应的风险控制文件,这其中包括风险控制的制度,风险控制的业务流程,风险控制的改进意见等内容。与此同时,应加强与业务部,法务部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对重要的业务流程进行合理的风险调查和风险评估。 QJ 公司新设预算管理部是因为预算管理以量化的方式表明工作标准,明确企业的各项经费和开支的去向,合理运用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部的成立利于生产经营活动地开展,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
结论
QJ 公司根据《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对QJ 公司内部控制现状的分析,结合 QJ 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的成因,提出 QJ 公司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通过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方面了解 QJ 公司的内部控制现状,指出了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从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管理层重要性认识不足,风险意识薄弱,信息沟通不顺畅,未建立常设监督机构等方面分析内部控制问题的成因。
第二,针对内部控制在 QJ 公司的实际运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根据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内容,从规划 QJ 公司的发展战略,完善 QJ 公司的治理结构,加强 QJ 公司的人力资源建设,强化 QJ 公司的风险识别能力,完善 QJ 公司的风险评估方法,提高 QJ 公司的风险应对能力,重点加强对 QJ 公司的预算管理,完善 QJ 公司的采购管理,强化QJ公司的销售管理,加强对QJ公司的存货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控制。与此同时,还应加强 QJ 公司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内外部监督的完善。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