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韩语论文,本文采用聚焦式语料收集法,收集了留学生书面语语料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空缺词汇掌握不好是造成语句偏误的原因之一。偏误项目中,词义和词类的偏误比例大于词语搭配和语用范畴的偏误比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由于韩国在创造自己的文字以前使用汉字作为书面语,所以韩国的汉字词在韩国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部分韩国语词典中收入的汉字词均占总词汇量的 50%以上1。韩国语中大部分汉字词的读音和词义都与汉语词汇非常相近。所以,韩国学习者比较欧美学习者来讲有很大的语言优势。
然而,韩国语汉字词与汉语词汇之间存在空缺,不仅在词义方面空缺,而且在用法和感情色彩等方面都有差异。大量的汉字词有时反而会给韩国学生学习汉语带来障碍,产生负迁移,这也是教师们常常困扰的问题。
我们研究对韩词汇空缺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打破由于价值观念、社会生活和语言文化的差异造成的交流屏障。
二 研究意义
学界目前对于词汇空缺的研究集中反映在分析“空缺”产生的原因、空缺分类和消除空缺的对策上。在国内,翻译和跨文化传播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词汇空缺的比较多,而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学者研究得还比较少。我们认为,词汇空缺研究不仅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也具备特殊的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体现在该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及时发现或避免不必要的误解甚至冲突。打破由于价值观念、社会生活和语言文化的差异造成的交流屏障。不仅如此,在教学领域词汇空缺理论还可以预测学习者的困难所在,从而指导教材的编写。
戴庆厦和关辛秋(2001)认为研究空缺的理论价值在于它揭示了偏误中的难易层次,区分了在语言习得中的“表象难点”和“深层难点”并认为克服深层难点才是第二语言学习者掌握目的语的关键。试图以“空缺”为纲建立一种第二语言习得的教学体系。
.........................
第二节 词汇空缺的研究概述
文化差异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在语言方面的表现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词汇空缺。关于词汇空缺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中叶。
一 词汇空缺的定义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语言学家霍凯特(1954)首先揭示了语言的空缺现象,当时称“语言的缺口”。1957 年拉多出版了《跨文化语言学》,他以俄语和英语对比为例,提出了“词汇空缺”这一概念。俄罗斯文艺学家卡契夫 1967 年将此现象称为: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寻衅之物”,即“倒刺”。俄罗斯语言学界对于空缺现象的分析非常深刻,并且形成了一个学术流派。七十年代以后,各国语言学界展开了对该现象的热议,出现了很多其他的名称,包括“词汇空白”、“词汇空位”、“词汇矛盾”和“文化负载词”等等。
国内学者对词汇空缺的研究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其中,颇具代表性的研究有:
谭载喜(1982)在翻译学界首次提及了“词汇空缺”这一概念。他把词汇空缺现象解释为“如果某一事物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不存在,那么语言中就可能出现空缺。”
柯平(1988)指出文化差异导致的词义不对应表现为:
1.原语中的指称对象在译语文化中不存在、不常见、不被注意、或者与译语文化中的可比对象有明显不同。
2.原语文化在概念上加以明确区分的实体,译语文化不加区分,或反之。
3.由于注意或认知重点不同,原语和译语中同一个所指对象可能由字面意义不同的词语加以指称。
郭爱先(1998)将“词汇空缺”定义为“由于各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异,一种语言中表示特有事物或概念的词语或语义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对等成分,从而形成异族文化的空缺。”
我们认为,所谓词汇空缺,就是在跨文化语言教学中,目的语词汇在母语中找不到能与之恰好对应的词汇,需要另外注解的一种语言现象。比如汉语中的“三支一扶、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对于欧美国家来说就是空缺词汇。汉语的成语、俗语、菜名、地名、地方剧种等对于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来说几乎都是空缺词汇,这些空缺词汇是文化个性在语言上的体现。
...........................
第二章 汉语词汇和韩国语汉字词的对比
第一节 韩国语汉字词的判定和构成来源
一 韩国语汉字词的判定
据韩国史料记载,他们在发明自己的文字之前一直使用汉字来记录语言,也正因如此,汉字词逐渐扩充并融入韩国文化。目前,汉字词的判定标准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在进行研究时应该博采众长。但我们认为李得春 2007 年发表的《朝鲜语汉字词和汉源词》十分具有借鉴意义,其中提出的判定标准详细且严谨。因此本文采用了他的观点,认为判定汉字词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必须是在汉字基础上构成的词或由这些词构成的派生词或复合词。
2.必须是已进入韩国语词汇体系中的词。
3.必须与汉字有联系,并可以用汉字标记的词,以韩文标记的汉字词可以替换成汉字。
4.无论用汉字标记还是用韩文标记,必须要符合韩国语汉字读音规范。在后文统计分析《HSK 常用汉语词语表》的过程中,就是采用了这一判定标准。
二 韩国语汉字词的构成来源
韩国语汉字词的构成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三处,分别是汉语、日语和韩国语。韩国人从中国和日本借用词语时,并不是全盘接纳,而是在借用过程中改变了某些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在使用汉字词的过程中,利用汉字的表意性,自己创造的汉字词则是韩国本土独有的。因此,从词源的角度划分,汉字词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韩国语中汉字词的核心部分,即来自汉语的汉字词。这部分汉字词的读音符合韩国读音规范,词义和语用范畴发生变化。亦或在汉语词汇的基础上派生合成的词。由于现在一般的韩国书籍中几乎不再使用汉字,只有在特殊的地点或场合才能看到汉字。所以我们判断汉字词的标准就是从语音和语义这两个方面。
第二类是来自日语的汉字词。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学习西方的文化和先进技术。这一时期,日本创制了大量的汉字词用作科技术语。二十世纪初,韩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的许多汉字词被韩国吸收过来。例如“宪法、生产、共和”等。保留下来的日本汉字词大多跟现代汉语构成了如下的对应。
........................
第二节 汉语词汇和韩国语汉字词的对比分析
根据韩国国立语言研究院《标准国语大词典》所做的统计,汉字词约占韩国语全部词汇的 69.1%。由此可见,汉字词在韩国语里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根据对汉字词的判定标准,我们可以认定韩国语汉字词读音都符合韩国语汉字读音规范。根据读音和词义,我们可以初步判定汉字词,根据汉字词的汉字书写形式,我们可以进一步对比汉语词汇和韩国语汉字词的异同。因此,学界目前形成了较为统一的分类方法,就是将汉语词汇和对应的韩国语汉字词从词形和词义的角度分为三类:汉韩同形同义词、汉韩同形异义词和汉韩异形同义词。
一 汉韩同形同义词
同形同义词是指汉字书写形式和词义都相同的汉语词和韩国语汉字词。同形同义词在汉字词中所占比例最大,数量最多。因为对应性和相似性较大,所以容易识别,对学习者来说也容易掌握,是韩国学习者的优势所在。比较常见的有:
葡萄(포도)、石榴(석류)、研究(연구)、质问(질문)、创造(창조)、学生(학생)、企业(기업)、大学(대학)、气温(기온)、国家(국가)、诚实(성실)、老人(노인)
韩语论文参考
...............................
第三章 汉语词汇和韩国语汉字词的空缺研究................................25
第一节 汉韩同形异义词中的部分空缺...................... 25
一 词类空缺.....................................26
二 词义空缺...........................................27
第四章 韩国学生词汇空缺偏误分析...........................37
第一节 语料收集................................ 37
一 语料收集的方法................................37
二 语料来源...................................37
第五章 针对词汇空缺的教学建议..................................46
第一节 针对词汇空缺的教学原则....................................... 46
一 实用性原则...............................46
第五章 针对词汇空缺的教学建议
第一节 针对词汇空缺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教育教学过程中设计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基础。正确的教学原则可以指导教师设计出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案。没有教学原则作为指导,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是没有根基的,教学内容是不完整的。所以,在词汇空缺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吸收原有词汇教学的科学理念,更应该找到专门针对词汇空缺的教学原则。本文主张遵循三个原则,分别是实用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一 实用性原则
根据奥苏伯尔(1963)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他把学习方式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理解学习材料,完全依靠多次重复、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有意义学习是指以旧带新,控制新内容的输入,并且是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自主运用新知,达到创造性运用的目的。
以原有的知识体系作为铺垫对比学习,主要是针对部分空缺词汇、冲突词汇和平行词汇的学习,比如“放假”、“见面”和“爱情”等词语。还可以把汉语和韩国语中的“同形异义词”设置专题讲座,按照词义、词类、词语搭配和语用范畴几个方面进行划分,对比讨论,比如“爱人”、“出发”、“单位”等词语的词义与韩国语汉字词有什么区别。要演示分析归纳差异的过程,分类型梳理,鼓励学生自己总结规律。
韩语论文怎么写
.........................
结语
本文首先对词汇空缺理论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做了总结归纳。分析了词汇空缺的成因,研究范畴和类型划分等问题。在明确韩国语汉字词的构成和判定标准后,整合了汉韩词汇对比的研究成果,与词汇空缺理论相结合,做出了细致的划分。根据词汇空缺的习得难度等级制定了汉韩词汇空缺习得干扰等级表。基于上述研究的铺垫,对《HSK 常用汉语词语表》进行了定量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1.有对应韩国语汉字词的占比 51.62%;2.汉韩同形同义词占整个词汇表的 20.3%;3.同形异义词(包括部分空缺词语、平行词汇和冲突词汇)的数量占整个词汇表的 27%,这部分比例较高,且在教学中的干扰性是最大的;4.汉韩异形同义词在该词表中占比 4.3%;5.韩国语汉字词中绝大部分是体言,功能意义与汉语不同,易造成偏误。研究发现,汉字词既是学习者的优势,也是劣势。由于教材编写的滞后性,即便是韩国本土教材,对词汇空缺的认识也十分有限,无法对词汇教学的重难点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本文采用聚焦式语料收集法,收集了留学生书面语语料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空缺词汇掌握不好是造成语句偏误的原因之一。偏误项目中,词义和词类的偏误比例大于词语搭配和语用范畴的偏误比例。
为了帮助跨文化学习者能更快建立词汇和文化的对比意识,少走弯路,本文提出了一些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教学建议。教学工具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教学框架,融合使用多种教学法,如视听法和任务法,为现阶段汉语课堂教学模式提供多样参考。最后,结合实际阐述了对第二语言词汇教学框架的思考。为降低第二语言教学中母语负迁移造成的干扰,精准施策提供积极参考。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