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放眼世界,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引发了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全面转型升级,而汽车产业作为国家制造业的标杆产业,其基础性、关联性和带动性绝无仅有,在国民经济中的发展地位不言而喻。智能网联汽车代表着未来汽车产品形态和技术制高点,可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战略机遇[1]。当前,动力革命和智能互联将撑起全新汽车生态,继新能源汽车后,智能汽车已经成为行业的超级“热词”。从全球视角来看,在汽车智能化方面,欧、美、日等国家地区早已从顶层战略、政策法规以及测试示范等方面进行发力,而包括我国在内的其它国家地区也紧随其后,说明智能汽车是国际上公认的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智能汽车又称为智能网联汽车,相较于传统汽车,是利用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新型高科技电子元器件,并与通信、互联网、IT 等现代技术相融合,实现“人-车-环境”三位一体的信息智能交互、共融模式,具备外部环境监测、智能决策管理、整体协同控制等功能,有效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的新一代自动驾驶汽车,最终成为代替人类驾驶的无人汽车[2,3]。
2015 年 5 月 19 日,国务院正式提出了《中国制造 2025》战略纲领,指出汽车产业在国家制造业中处于关键性地位,进一步明确智能汽车与汽车智能化的未来发展目标,并作出具体要求,即到 2020 年要基本实现自动辅助驾驶的整体关键技术及各项核心技术的研发落地,同时,要着力布局智能网联汽车自主技术开发和生产配套管理等体系建设[4]。2018 年 1 月 5 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具体目标是到 2020 年智能汽车新车占有量与传统汽车新车占有量持平,中高级别智能汽车加快迈入市场化、商业化阶段,道路测试、示范运行进一步取得实效。同时,发改委将加大扶持力度,逐步完善扶持政策,推动智能汽车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落地及产业化发展[5]。此外,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互联网+制造业”深度融合的重大战略,2020 年 2 月 10 日,国家发改委联合 10 个相关部委共同发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着力推动智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6]。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对于竞争情报理论、方法及实践的研究开始较早,是竞争情报实践应用水平较高的国家之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摩托罗拉公司专门成立了竞争情报部,并设立首席信息官(CIO),专门加强了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战略等方面的竞争情报活动。随着各国对竞争情报研究的格外重视,1986 年美国竞争情报从业者协会(SCIP)成立,标志着专业化、高水准竞争情报工作的展开。继 SCIP 成立和发展后,同样的组织在世界许多国家地区开始传播扩散,分别出现了欧洲竞争情报从业者协会(SCIP EUROPE;1990 年 9 月)、日本工商竞争情报专门家协会(SCIP JAPAN;1992 年 1 月)及澳大利亚CI 从业者协会(SCIP AUST;1993 年 2 月)等,在世界竞争情报事业的推进中,SCIP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许多公司都设立了专门的竞争情报部门,建立企业竞争情报体系,强化竞争情报工作。
竞争战略是竞争情报研究的首要内容。纵观国外关于竞争战略的研究,其主要包括:总成本领先、差异化以及目标集聚战略。安索夫于 1965 年在其《企业战略论》中将“企业战略”一词提出来,而竞争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的主要部分,应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7]。Michael E. Porter 认为产业内部的竞争态势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力的相互作用,即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服务)的威胁、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卖出者的议价能力以及行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8]。通过对五种基本竞争力的分析,可以有效辨别产业整体环境所具备的强、弱项,进而选择一种竞争战略作为主要战略。K.J.安德鲁斯于 1971年在其《公司战略概念》一书中提出战略理论及“道斯矩阵”分析框架(又称 SWOT 分析矩阵),通过分析企业外部环境机会、威胁及企业内部自身优势、劣势,能够快速有效地了解企业的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更好地把握竞争态势[9]。
国外对于智能汽车的研究起步较早,以美、日、欧等为代表的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地区早已将智能汽车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纵观国外对于智能汽车的研究,通过在 Google Scholar、Science Direct、Springerlink 等中查阅搜集到的文献资料来看,其主要集中在未来智能汽车市场前景预测、自动驾驶对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智能汽车产业与新技术融合等方面。
...........................
第 2 章 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环境下的吉利智能汽车竞争现状分析
2.1 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环境及现状
2.1.1 战略布局不断加速,产业政策逐步完善
当前,世界各国加速智能汽车战略布局并制定相关政策,以美、日、欧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地区早已将智能汽车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竞争主战场。2015 年,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Gear2030 战略》,统筹推进智能汽车产业的研发进程,重点协调智能汽车自动化和网联化领域的研发合作。2018 年,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通往自动出行之路:欧盟未来出行战略》的文件,明确提出在 2020 年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在高速公路中的运行,实现低级别自动驾驶在城市核心道路的运行,到 2030 年实现无人驾驶的社会化目标,使欧洲在智能驾驶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同年,美国交通部门正式发布《自动驾驶汽车 3.0:准备迎接未来交通》,着力推进智能驾驶与智慧交通模式的融合,以此保障交通运输安全、提升交通运行效率,推动交通运输事业的转型、升级。同年 3 月,日本政府正式发布《自动驾驶相关制度整备大纲》,对自动驾驶汽车自主行驶时的事故明确了责任划分,一般事故由车主赔偿,而外部入侵汽车系统导致的事故由政府赔偿,这一举措大大地减轻了厂商压力,有效加快自动驾驶汽车的商业化进程[28]。
我国政府对智能汽车的发展同样重视,业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全新高度。智能汽车产业作为移动出行领域的新型复合产业,涉及面广,行业跨度大,对于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2015 年,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制造 2025》战略纲领,智能汽车被列为汽车产业的发展重点,并明确提出,到 2025 年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29]。2017 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发布《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快推进智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作为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强力引擎[30]。2018 年,国家发改委公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进一步落实《中国制造 2025》战略文件精神,细化智能汽车产业发展思路,全面地将发展智能汽车摆在国家战略层面之上。到 2035 年,中国自主智能汽车将遍布全球各地,并率先实现智能汽车强国梦,迈入“安全、便捷、舒适、高效、节能、环保”的智能汽车新生态社会[31]。
...........................
2.2 吉利智能汽车竞争现状及其问题
2.2.1 吉利智能汽车竞争现状
2011 年,吉利汽车就已经开始在智能驾驶领域进行前沿性的战略布局,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吉利汽车已经确立了 INTEC 技术为架构,在人本安全、高效动力、智能驾驶、智慧互联车行、健康生态等五个方面实现人、车和科技的智慧互联关系,为出行生活带来更智能、高效和人性的体验,打造“智能驾驶+智慧互联车行”双引擎的核心技术战略。2015 年,吉利汽车已经将自动辅助驾驶系统(ADAS)市场化,在平台化战略的驱动下,吉利全部新产品实现 L1 级自动驾驶技术,达到了初步解放脚的目标。2018 年初,吉利汽车就已经进入 L2 级自动驾驶阶段,实施 G-PILOT 2.0 战略,车辆在传感器与数据驱动技术下,确保对外界环境的精准感知与有效处理,搭载智能领航系统(ICC)、自动泊车系统(APS)等智能辅助性配置,基本实现特定环境下的自动驾驶功能,并在吉利产品上大规模推广应用,博瑞 GE 成为首款搭载 L2 级自动驾驶功能的新一代量产车型,达到了全面解放脚的目标。截止到 2019 年 5 月前,吉利已经达到了 45 万套自动驾驶系统的交付使用,汽车行业领域量产车型搭载 L2 级自动驾驶系统的市场份额和配置比例均达到第一的水平。2019 年,吉利汽车发布了“爬行者”智能系统,这套系统将车辆、云端和环境三者相结合,在 5G 技术的驱动下,实现云端数据实时互联,顶级精度自动停泊,打造实时状态下的高级自动驾驶模式,并成为业界第一家车载 5G 技术的企业[36,37]。
...............................
第 3 章 吉利智能汽车竞争环境分析..........................21
3.1 外部环境分析 ..........................21
3.1.1 宏观环境 .....................................21
3.1.2 产业环境 .....................................26
第 4 章 吉利智能汽车竞争策略建议..........................39
4.1 策略目标 .........................39
4.2 策略选择 ............................48
第 5 章 结论..............................48
5.1 研究结论 ...............................48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49
第 4 章 吉利智能汽车竞争策略建议
4.1 策略目标
吉利汽车已经确立了以 INTEC 技术为架构,打造“智能驾驶+智慧互联车行”双引擎的吉利智能汽车核心技术战略。从吉利智能汽车的自动驾驶路线图来看,目前,吉利已经在部分量产车型中实现 L2 级自动驾驶能力。由此,吉利汽车的当前策略目标是加快更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实现自动驾驶技术在量产车型应用全覆盖,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智能汽车核心技术平台,推动吉利传统汽车向吉利智能汽车的全面转型。
按照吉利汽车的当前发展目标,具体细化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在品牌引领方面,要发挥吉利民族品牌的优势效应,加快吉利汽车与新技术的融合,进一步提高产品安全驾驶辅助能力,提升消费者的驾驶体验感和满意度,实现品牌与技术、服务与体验的四驱模式,确保吉利智能汽车在市场品牌竞争中的领先优势,推动吉利汽车从传统汽车厂商向移动出行服务商的战略转型。在技术引领方面,要坚持前沿技术创新不动摇,提升在智能汽车全产业链中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坚持通用化、模块化的理念,打造智能汽车关键性技术平台,灵活有效的将技术应用到不同车型上,实现技术降成本的目标。在市场引领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精准定位消费群体,加快自动驾驶技术的测试应用,推动产品多元化发展,实现产品市场化和规模经济效益,同时,要构建车内-车外全方位的智慧出行方案,要抵御智能汽车生产模式和销售模式等商业模式改变后带来的风险,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全流程商业模式。
..........................
第 5 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在全面实施推进《中国制造 2025》重大战略背景和《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在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推动下,汽车产业成为国家制造业发展的标杆,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由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转型的重大时期,智能汽车成为所有传统汽车厂商的战略目标。当前,吉利汽车已经将发展智能汽车上升到企业核心战略层面,并全力做好产品的研发、制造、生产、测试、应用、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吉利智能汽车战略布局。
本论文首先从产业政策、技术创新、标准法规、测试应用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外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环境及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吉利智能汽车的竞争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吉利智能汽车发展中存在的内、外部问题及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企业产品成本竞争力较弱,核心技术创新力不足的内部问题;第二,传统汽车制造与新技术的融合缺乏,智能驾驶辅助技术在传统量产车型的应用普及不够的内部问题;第三,政府出台的相关标准法律法规不健全,与产品市场化相匹配的产业配套体系不完善的外部问题。其次,对吉利智能汽车的竞争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在外部环境分析中,利用 PEST分析模型从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四个方面对宏观环境作分析,利用波特五力模型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等四个方面作行业环境分析,利用归类分析法对传统汽车厂商和造车新势力等同行业竞争对手作出分析,得出吉利智能汽车发展所面临的机会大于威胁;在内部微观环境分析中,从经营状况、组织环境和人力资源三大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得出吉利智能汽车发展所具备优势大于劣势。在此基础上,对吉利智能汽车发展所面临的优势(S)、劣势(W)、机会(O)、威胁(T)作进一步的梳理分析后,建立吉利智能汽车 SWOT 分析矩阵,将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一一配对,形成 SO、WO、ST、WT 四种发展策略,根据得出的结论,吉利智能汽车发展应采取 SO 发展策略,即稳定性扩张策略。在整体发展策略确定的基础上,确定吉利智能汽车竞争策略目标,即加快更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实现自动驾驶技术在量产车型应用全覆盖,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智能汽车核心技术平台,推动吉利传统汽车向吉利智能汽车的全面转型。通过对成本领先策略、差异化策略、集中化策略三大竞争策略的适用条件的梳理,并与吉利智能汽车发展的内外部条件进行匹配、选择,综合考虑后,将差异化竞争策略作为吉利智能汽车向上突破的关键策略,并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对策略进行实施,即掌握智能汽车产业链核心资源,搭建智能汽车关键技术平台,推动智能汽车产品多样化,提升产品营销服务与创新能力等。最后,从组织机构建设与管理、企业文化创新与融合、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研发投入与知识产权、竞争情报和信息工作等五方面进行策略实施保障,确保对吉利智能汽车差异化竞争策略的实现。
参考文献(略)